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组装书架的过程,学会利用凹槽进行拼插连接的方法。
2.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掌握连接的操作要点,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连接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2人提供一组书架,按幼儿人数准备若干组多用三合一书架。
2.ppt演示:操作材料示意图、操作步骤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以生活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1.师:再过两个月,小朋友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进入小学,你们会有很多书。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这个大哥哥是怎样整理、收放他的书的?他把书放到哪里了?加深幼儿对书架用途的感性认识。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书架的拼接方法
第一环节:观察感知——了解书架的基本构成。
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小书架。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小书架是用什么做的?
2.师:这些塑料板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随机出示7块板的分解示意图,引导幼儿认识书架的底板、前板、后板、隔板。)
3.师:这个小书架一共由几块塑料板组成的?(7块。)
第二环节:操作探索——掌握拼插连接的操作要点。
第一次操作:自选2块塑料板,尝试进行连接,重点引导幼儿找到凹槽及凹槽的开口处。
1.师:这些塑料板之间是靠什么连接起来的呢?我们先来试试其中2块板的连接。请每个朋友去挑选2块塑料板,试试看,能否把它们连接起来。
2.幼儿操作尝试。
3.讲评介绍。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连接的? (幼儿介绍.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凹槽处。)
4.师: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几块板上也有这样一条条凹槽的?(底板、前板、后板。)
总结:原来塑料板之间就是通过这些凹槽来进行连接的。
5.师:找到了凹槽,怎么把板插进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找到凹槽的对接口,即开口处。
(评析:在观察书架的基础上引出主要问题——“这些塑料板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以此激发幼儿主体建构的内在积极性,为幼儿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气氛,让幼儿在一个明确的任务环境中,自信地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次操作:幼儿两两合作,操作尝试拼接完整的书架。
师:找到了这个拼接的秘诀,那我们也来试着拼一个完整的小书架,好吗?这次的任务请2个朋友合作完成。
幼儿两两合作,操作尝试。
3.讲评介绍。
师:刚才拼接的时候,你遇到什么困难了? (与幼儿探讨失败的原因,教师随机选几个典型问题与幼儿展开讨论。)
① 隔离板倒置。讨论:你觉得这个书架问题出在哪儿?
② 缺底板,装不进去。
讨论:底板应该在什么时候装?(视频演示。)
师:看了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拼接书架第一步要做什么?
③ 前板或后板装不进。讨论:谁有好的方法?
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拼插连接时必须同时对准凹槽的4个口子(图片演示。)
(评析:不给幼儿任何安装步骤的提示。目的是让幼儿在充分讨论、尝试失败中学会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经验获得比直接手把手地教给幼儿来得更为深刻,更为有效,正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4.总结拼接书架的整个过程。
师:原来拼接书架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我们要掌握方法。第一步首先要做什么?第二步呢?……(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安装图示说明。)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三次操作:比赛拼接书架,感受成功的快乐。
1.师:好,现在我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拼接好书架。
2.师:今天我们学习拼接的是3格书架。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几格的?(4格、5格、6格、甚至更多的,拼接起来,难度也不同哦。我们还可以去尝试挑战。)
(评析:通过问题讨论、观看录像,幼儿对书架拼接有了一个完整的经验梳理,这时采用比赛的形式提高操作要求,既是对幼儿认知、思维、合作能力的又一次挑战,同时也能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第三环节:经验拓展——感受拼插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书架,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利用凹槽进行拼插连接的呢? (结合幼儿回答随机出示图片,如:花片积木、杯盖与杯子、木凳、中国馆的构造等等。)
(评析:通过生活中多种拼插连接的物体的再现,让幼儿充分感受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延伸探索,使整个活动形如流水,一气呵成。)
三、结束部分:寻找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师:拼插连接只是连接中的一种方法。关于物体的连接,还有好多种方法。今天就请大家回去找一找哪里有连接?是怎样连接的?这些连接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