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七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3

2022-10-07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5.童趣

课型: 讲读    课时:2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2.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理解和积累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中细致观察的作用及联想和想象的用法.

学习难点: 理解文言词语, 感悟“物外之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自学

1.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掌握加点字

 藐   项为之强  鹤唳   怡然  凹凸  为壑   癞虾蟆   土砾    庞然  童稚

(2)解释下列成语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风声鹤唳:

★用楷书把加点的词语和成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下面。

 3.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 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4.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

① 能/张目对日 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④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5.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项(      )为之强              ②作(       )青云白鹤观(       )

③果(      )如鹤唳云端           ④以丛草为(       )林(       )

  ⑤为(      )之怡然称快           ⑥兴(       )正浓 10页,当前第112345678910

⑦方(      )出神                 ⑧驱(       )别院

6.在认真完成上面第4、5题的前提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7.平常的事物或景象,经过想象和联想,往往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而获得超出这一事物或景象本身的乐趣。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体验或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写在下面。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变幻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同学们,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奇思妙想,看着看着……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沈复(1763一?)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长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原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

    2.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3.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教师可以让每人讲一小节,也可以尊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参与到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解疑。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②项为之强(“强”通“僵”)   ③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④徐喷以烟(慢慢地)(用)  ⑤蹲其身,使与台齐(使之与)

⑥以丛草为林(把)  ⑦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原来是)   ⑧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赶、驱逐) ⑨兴正浓(兴趣)

  ⑩方出神(正)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   ④常蹲其身(代自己)

  ⑤观之正浓(代二虫)          ⑥驱之别院(代虾蟆)10页,当前第212345678910

4.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5.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2)从课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3) 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分自然段背诵 

三.巩固•延伸

(一). 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鹤唳云端         童稚      项为之强         土砾        

miǎo   小之物  páng    然大物凹者为hè      yí     然自乐

(二).填空。

①《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       、       、         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②“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和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③童趣》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

(三)阅读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善,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________,________。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________,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照原文内容,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以丛草为林: (2)凹者为壑:

(3)兴正浓: (4)鞭数十:

3.翻译句子: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5.从选文中举一例说明作者幼时的童趣。

教后感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检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默写成语(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背诵课文。

3.注意文章停顿,齐读课文。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2.只是“明察”“细察”,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3.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5.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10页,当前第312345678910

6.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7.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总结: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三.巩固•延伸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强(  ) 唳(  ) 怡(  ) 壑(  )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点的词。

①张目_______②项为之强______③素帐______④私拟作________⑤土砾____⑥凹者为壑_____⑦果如鹤唳_______⑧鞭数十_______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  )(2)徐喷以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处之趣。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3)庞然大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__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_________,_______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

怡然称快: 庞然大物:   癞虾蟆:       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昂首观之:   怡然自得:   素帐:   方出神:  鞭数十:   驱之别院:

5.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6.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7.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

8.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9.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

(三)课外延伸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睛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10页,当前第412345678910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①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②盍:何不。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的跳动。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盍仿而效之(    )  a. già  b. hé  c. hè

(2)虫踯躅不受制(    )a.zhí zhú  b.zhì zhú  c.zhí shǔ(3)恐作俑罪过耳(    )  a. yōng  b.yòng  c. yǒ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案头瓶花不绝    (2)觅螳螂蝉蝶之属

(3)如其法行之        (4)不亦善乎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2)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记叙了作者和妻子装饰瓶花之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和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妻子向作者介绍画中的草虫技法,作者欣然模仿这种方法作画。                                   

(3)从文中的叙述与描写中可知作者甘愿过一种从事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而无意涉足官场。                               

 教后感

七年级语文学案

5.童趣

课型:讲读     课时:2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2.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理解和积累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中细致观察的作用及联想和想象的用法.

学习难点: 理解文言词语, 感悟“物外之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自学

1.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掌握加点字

  藐(    )    项为之强(   )    鹤唳(   )    怡(    )然    凹凸(      )             

  为壑(    )    癞(    )虾蟆    土砾(    )   庞(    )然    童稚(    )

(2)解释下列成语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风声鹤唳:10页,当前第512345678910

★用楷书把加点的词语和成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下面。

 3.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 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4.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

               ① 能/张目对日  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④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⑤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5.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项(      )为之强              ②作(       )青云白鹤观(       )

③果(      )如鹤唳云端           ④以丛草为(       )林(       )

  ⑤为(      )之怡然称快           ⑥兴(       )正浓

⑦方(      )出神                 ⑧驱(       )别院

6.在认真完成上面第4、5题的前提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7.平常的事物或景象,经过想象和联想,往往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而获得超出这一事物或景象本身的乐趣。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体验或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写在下面。 10页,当前第612345678910

二.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3.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教师可以让每人讲一小节,也可以尊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参与到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解疑。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  ②项为之强(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④徐喷以烟(    )(    )  ⑤蹲其身,使与台齐(   )  ⑥以丛草为林(    )  ⑦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⑧鞭数十,驱之别院(    ) (     )  ⑨兴正浓(    )   ⑩方出神(    )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    )  ②昂首观之(    )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    ) ④常蹲其身(    ) ⑤观之正浓(代二虫)   ⑥驱之别院(代虾蟆)

4.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5.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2)从课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3) 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分自然段背诵 

三.巩固•延伸

(一). 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鹤唳云端         童稚      项为之强         土砾        

miǎo   小之物  páng    然大物凹者为hè      yí     然自乐

(二)填空。

①《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       、       、         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②“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和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10页,当前第712345678910

③童趣》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

(三)阅读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善,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________,________。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________,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照原文内容,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以丛草为林: (2)凹者为壑:

(3)兴正浓: (4)鞭数十:

3.翻译句子: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5.从选文中举一例说明作者幼时的童趣。

学后感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检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默写成语(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背诵课文。

3.注意文章停顿,齐读课文。

二.学习•研讨

1.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2.只是“明察”“细察”,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3.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5.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6.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7.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三.巩固•延伸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强(  ) 唳(  ) 怡(  ) 壑(  )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点的词。

①张目_______②项为之强______③素帐______④私拟作________⑤土砾____⑥凹者为壑_____⑦果如鹤唳_______⑧鞭数十_______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  )(2)徐喷以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处之趣。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3)庞然大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__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_________,_______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10页,当前第812345678910

怡然称快: 庞然大物:   癞虾蟆:       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昂首观之:   怡然自得:   素帐:   方出神:  鞭数十:   驱之别院:

5.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6.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7.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

8.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9.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

(三)课外延伸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睛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①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②盍:何不。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的跳动。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盍仿而效之(    )  a. già  b. hé  c. hè

(2)虫踯躅不受制(    )a.zhí zhú  b.zhì zhú  c.zhí shǔ

(3)恐作俑罪过耳(    )  a. yōng  b.yòng  c. yǒ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案头瓶花不绝    (2)觅螳螂蝉蝶之属

(3)如其法行之        (4)不亦善乎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2)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记叙了作者和妻子装饰瓶花之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和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      )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妻子向作者介绍画中的草虫技法,作者欣然模仿这种方法作画。(      )                          

(3)从文中的叙述与描写中可知作者甘愿过一种从事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而无意涉足官场。(      )10页,当前第912345678910

学后感

第5课《童趣》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一. 1. (1)  miǎo  jiāng   lì yí āo   tū hè lài   lì páng  zhì(2)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风声鹤唳: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十分紧张害怕,疑神疑鬼。2.(略)   ★4. ① 能/张目对日      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④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⑤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5.6.7.(略)二. 3. ★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解疑。 (1)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②项为之强(“强”通“僵”)③果如鹤唳云端(果真)④徐喷以烟(慢慢地)(用)⑤蹲其身,使与台齐(使之与)⑥以丛草为林(把)⑦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原来是)⑧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赶、驱逐)⑨兴正浓(兴趣)⑩方出神(正)(2)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③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④常蹲其身(代自己)⑤观之正浓(代二虫)⑥驱之别院(代虾蟆)4. (略)5.(1)内之趣——细察其纹理;物外之趣——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色,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超出事物本身特征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乐趣。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2)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力强)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细致)。(3) “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三.(一)(二)(略)(三) 1.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拔山倒树而来  2. (1) 以:把  (2)壑:壕沟  (3)兴:兴致  (4)鞭:鞭打  3.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子都被它吞下去了。  4.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将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二虫斗草间”之“二虫”而言。  5.此题答案不惟一,可从观察飞蚊、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驱虾蟆等事情中任选一例分析。 

第二课时一、(略)二.1.“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2.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3. 观蚊成鹤:夏蚊成雷——群鹤舞于空中——怡然称快;神游山林:草丛、虫蚁、土砾——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鞭逐虾蟆:癞虾蟆——庞然大物——大快人心。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4. 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5.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6.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7. (略)三.(一)1.略2.①睁开②僵硬③白色④比⑤碎石⑥山谷⑦鸣叫⑧用鞭打3.(1)把,拿(2)用4.(1)所以经常有超脱于世外的乐趣。(2)把草丛当做森林,把虫蚁当做野兽,把土块碎石凸起者当做山丘,凹陷者当做山谷。5.(1)比喻观察极细致入微。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2)自己感到和悦愉快。(3)十分巨大的样子。(造句略)(二)1.yí chēnɡ   pánɡ   lài há ma    jiānɡ2.《闲情记趣》   沈复3.略(见原课文)4.抬头   愉快   未染色的帐子   正   用鞭子打   赶走5.(1)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2)把草丛当作树林。6.①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②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7.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8.略 9.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三)1.(1)b  (2)a  (3)c  2.(1)绝:断(2)属:类  (3)行:做  (4)善:好  3. (1)虫子跳跃而不容易受控制,哪里能够模仿(画中的草虫之法)呢?  (2)(虫子)有的抱着花梗,有的踩在叶子上,好像是活的一样。  4. (1)√ (2)× (3)√

10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
再来一篇
上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案 下一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示例 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