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故事吧。一个是取经,一个是把中国佛教发扬光大,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呢?更直接的说,鉴真发扬出去的佛教经文是不是本土化之后的天竺经文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唐代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吧!
玄奘少年时就出家做了和尚,认真研究佛学,精通佛教经典。他发现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于是就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印度)去取经求学。玄奘于唐贞观元年(627),出发西行。他穿过大片沙漠,克服重重困难,整整走了一年,终于到达天竺。
玄奘在天竺留学2019年,游历了70多个国家。他的壮举感动了许多人,有的国王还派人为他抄录经典,他也把当地失传的佛经介绍给他们。他还学会了天竺的语言,参加那儿研究佛学的盛会,发表演讲。玄奘的博学,受到天竺人民的尊敬。
42岁时,玄奘带着650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回国后,玄奘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翻译佛经工作,翻译佛经74部,大约有1300多卷。作为一名高僧,一位大翻译家,中印人民的友好使者,玄奘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看看鉴真东渡吧!
唐朝66岁高龄的失明高僧鉴真,经历了5次失败,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他离开扬州龙兴寺,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径直驶向日本。当年的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鉴真到达了日本后,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了日本全国。他在日本生活了大约2019年,76岁时在东京去世。
鉴真发扬出去的佛教经文是不是本土化之后的天竺经文呢?
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因为网上、书上都说鉴真发扬出去的是“中国的佛教”,而玄奘取回的经文是天竺的,不是大唐本有的文化。
然而,也有网友说鉴真发扬出去的佛教经文就是本土化之后的天竺经文,我想,可能唐朝的人们早已把天竺经文当做自己的佛教文化了吧。
也许鉴真发扬出去的佛教经文也有一部分是天竺传来的,但最终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探索答案的过程。这篇文章便是我探索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