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城市化水平稍逊于中国,2011年泰国总人口为6400万,其中2/5,也即2500万人为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则有1500万,农业贡献在泰国GDP也仅占1/5左右。泰国惟一的大都市就是首都曼谷。从人口结构上来说,泰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家。
泰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处公使衔参赞颂蓬·尼穆楚阿介绍,过去10年,由于城市扩张、工业和交通用地,泰国可耕种的土地正持续减少;而农村出生的年轻一代人,由于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多数也不愿从事农业。
根据社科院《泰国》一书的介绍,泰国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而且尤以曼谷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最为突出,主要原因是各种产业多集中在曼谷。
因此,泰国也有一些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教育机会,享受更好的文化、医疗等设施等,选择从农村移民城市。
泰国官方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移民为200万,这其中不仅包括进城找工作、上学、购房以及与家庭团聚的人,而且还包括从城里返乡的人。
无论是进城找工作,还是返回乡下生活,这都是泰国公民的自由。泰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在泰王国的国土上有行动和选择居住地点的自由。
自1932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至今,泰国已有18个版本的宪法,现行宪法为2007年的版本。但无论宪法如何更迭,从第一部宪法开始,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利从来没有在宪法中动摇。
迁徙自由,在泰国意味着公民可以选择国境内的任何城市或者乡村,居住、工作,可以选择迁移户口,也可以选择保留户口在原户籍地,全凭个人意愿。
泰国也有户籍制度,但对泰国人而言,户籍只不过是一纸身份凭证而已。无论户籍在哪里,泰国公民都能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享有基本的平等权利。
从1956年现国王拉玛九世登基,泰国开始全面实行户籍制度。1972年泰国开始有纸质的户口本,如今则已绝大部分实现了数字化和电脑联网。
外省人要迁移户口到曼谷,有两种途径:一是只要能负担得起曼谷的房价,在曼谷购房,即可迁移户口;二是拥有曼谷户籍的人,愿意接收你,也可以把户籍迁移到接收人名下。
对于办理户口迁移的手续,在没有实现数字化的2007年之前,泰国人还需要有人在原户籍地帮忙办理;但现在联网办公,只用凭身份证、户口本到当地户籍管理部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
泰国也有身份证,同样也基本实现了数字化。
泰国的身份证,除卡片表面上的个人基本信息外,还有条码和金属芯片。你从哪里来、户籍在哪里、历次换身份证的照片等信息,都可以通过读卡器显示。另外,最新版的身份证还增加了纳税记录的功能。
只要有身份证,泰国公民在哪里都可以办理结婚登记等手续。泰国身份证六年换一次,到期同样不用回老家办理,在当地即可实现。
虽然在泰国更换户籍是如此容易,但并没有出现大批外地人蜂拥换取曼谷户籍的事情,一个简单的原因是,拥有曼谷户籍,并不意味着可以享有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多更好的待遇。
在泰国,户籍制度主要是用来统计人口,知道了人口的分布,政府在提供教育、医疗等资源时,才好分配财政预算。户籍制度在泰国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政府向全体国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外省泰国公民在曼谷工作、生活,但没有曼谷户籍的,无论是政治权利、子女受教育权利,还是医疗、社会保障等权利,都不会受到影响。
对泰国人而言,与户籍关联最密切的是选举权。赶上大选年,非曼谷户籍的泰国公民,可以回户籍地参加投票,要在曼谷参加选举投票的话,只需提前到当地选举委员会登记,说明原因,然后就可在投票日前一到两周内,参加专为包括世界各地不在户籍地居住的泰国公民安排的提前投票。
当然,异地的投票,仍计算在户籍所在地的选区。对于新迁入户籍的居民,则必须在投票日3个月前完成迁移手续。
对于子女上学,泰国提供12年的免费义务教育,除极个别的顶尖名校,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户籍限制,面向全国各地户籍的学生。
小学生一般选择就近入学,或者选择家长工作单位附近的学校,初高中生则可能会产生择校问题。家长们考虑更多的,不是距离远近,而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
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通常的做法是设置一定的配额:比如50%的名额留给本校学生,不用考试直接升学;10%的名额留给拥有学区户口的学生,但必须参加当地基础教育委员会组织的抽签,抽中者可直接就读;剩下40%名额留给没有户籍或户籍不在本学区以及抽签不中的学生,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各个学校的配额如何设置、比例多少,不一而足。
对于名气非常大的学校,由于名额有限,即便是曼谷本地人也很难进,这种学校往往不考量户籍,而是通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而考大学,则完全不限户籍,面向全国考生。大学一般有两种录取方式,一是学校提前组织的自主招生,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二是全国统一考试,录取成绩由高中三年平均分数(GPA)加上统一考试成绩组成。
对于医疗保险等,泰国分政府、雇主和个人三方缴纳,公民个人选择住地附近的医保医院,如果确实超过了医院的承载能力,公民可选择另外一家较近的医院。
在医保上,涉及到户籍的群体,是政府救助的失业、贫困人口,即“30铢计划”,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到指定医院就医,只需交纳30泰铢(合人民币6元),即可享受基本医疗服务。
在涉及失业、贫困等需要政府救济的人群时,政府也会使用户籍加以调控。但对于更广范围内的城乡差距问题,政府更多的努力是增加农民收入。
泰国主要农产品为大米、橡胶、木薯、热带水果和海产品,而且多以出口为主,目前越来越多的橡胶种植正取代大米的种植。
除了政府补贴农民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外,泰国政府拉低地区差异采取的主要措施还包括: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农民进城工作;分散产业布局,发展地区经济中心,减少城乡间和地区间差异;提高各个府(省)的薪资水平,人们在家乡就业,薪水可能比在曼谷还要好。
泰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处公使衔参赞颂蓬·尼穆楚阿提供的2009年的泰国国民收入平均标准显示,城市中产阶层收入仅为农村地区正常收入水平的两倍。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的张博文是泰国上议院秘书处一位外事官员,他的家乡是泰国东北部邻近老挝的廊开府。1989年的数据显示,东北地区人均收入还不到曼谷地区的1/9。据张博文介绍,如今廊开府城里跟曼谷没有什么差别。“村里则比较安静,大部分都是农民,生活比较安逸,乐于农村的生活。而且,很多年轻人到曼谷工作,到了一定年龄都会回老家,住自家房子,生活成本也低。现在农村生活也便利多了。地方政府推动农民种植树胶,经济效益很好。农民每家都有车,农闲时就开车出去旅游。”
地区差异的缩小,大大缓解了大城市危机,虽然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城市仍然更有魅力,但农村生活也极有竞争力。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收入与城市差距并不那么大,另一方面,农民有自家房屋、粮食、蔬菜,且空气、交通更优于城市。所以,没有出现大批农村人蜂拥进入大城市的情形。
就这样,在保证权利不受限制、城乡差异降低的前提下,泰国保障了人口既自由又良性的流动。泰国的户籍制度则为这种自由、良性的流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