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深深地爱过,才会轻轻地放下。
前段时间内地上映了不少票房不错的喜剧片,这些片子放完正片后总是意犹未尽,在片尾继续用彩蛋、花絮为观众提供附加笑料。可是《心花路放》却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它的结尾放弃了彩蛋、花絮,而是附赠了一首温情的小歌。你会发现你刚刚跟着徐峥和黄渤经历了一路疯狂的猎艳之旅,却并没有让自己疯开了去,而是在最后收了回来。可以从疯狂的宣泄回归到平和的审视,这才是《心花路放》高级的地方。之前那些卖座喜剧批评被不高级,被粉丝乱骂淹死。这次可好了,有《心花路放》做样板,可以让你们看看高级喜剧究竟高级在哪里。
高级喜剧的笑点是藏着的。市面上大部分喜剧片,我们看预告片时基本上就能看到片子里最爆笑的那几个点。而《心花路放》正好反着。你在预告片中看到的那些笑点,放到片子里充其量就是个二流笑点,甚至三流笑点。《心花路放》里最一流的笑点,你不看影片根本看不到。宁浩他们只放出二流三流的笑点,就足够让你期待了。就好像玩乐器的人,水平低的乐手给人做表演,都巴不得一上来就演奏自己刚刚掌握的难度最高的那首,而水平高的给别人做表演,往往选一个比较大众化的曲子。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高难度早已驾轻就熟。把难的变简单,把简单的变绝。
高级喜剧的笑点是有逻辑的。之前业内对几部热卖喜剧的评价并不高,可是普通观众的笑声一点儿也不少,是因为那几部喜剧的笑点往往采用的是机械笑点—也就是最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引人发笑,比如肢体、台词、表情等。尤其是屎尿屁横行后,华语喜剧也开始在视觉表现上无节操地刷下限。《心花路放》中不缺乏机械笑点,可是更多的是逻辑笑点,利用的是反差、反转、误会、对比等。观众需要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找到这个笑点里的承接关系,才能明白可乐之处。这也是为什么心智不成熟的观众无法欣赏高级喜剧的全部的原因。
高级喜剧的笑点是连续的。电影90分钟或100分钟的时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讲究节奏和结构。那些秉着“观众笑了就是好喜剧”的创作者,往往会因为过于注重逗乐观众的任务,而无意识地将作品变成笑点的堆砌。《心花路放》的笑点密集程度比之前的几部卖座喜剧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整体观之依旧保持了电影的完整性。宁浩的节奏控制、独特结构,在这部喜剧中依然有闪光之处,令人印象深刻。他不会让你撒开欢儿就不管你,而是始终把你控制在他的轨道上,最后让你收获的绝不仅仅是笑了无数次。
高级喜剧是有情感、合情理的。之所以说某些喜剧片为了让人笑而无节操、刷下限,是因为它们为了营造笑点,有时候是罔顾世间情理的。那些违背人之常情的搞怪、扮丑,自然让人不太好受。一次两次可能勉强过去,三次四次就忍无可忍了。《心花路放》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世间之常人,有着和我们完全一样的情感,他们碰撞出的喜剧才是基于生活的幽默,让观众会心而笑。
《心花路放》的观众层次没有局限性,从小孩到大人,从华人到老外,但凡坐在影院里看,都会从头笑到尾。但是那些目光敏锐的人、心智成熟度的人、逻辑通顺的人、情感细密的人,会从这部喜剧中看到更多的东西、更深的内涵、更强的感触。他们跟随宁浩的指引,放得出去,收得回来,让《心花路放》不仅仅是一次减压,更是回味无穷的记忆。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宁浩将袁泉介绍给了韩寒,还是韩寒的处女作在华语片观众心目中塑造了袁泉的“文艺女神”形象,她真的是可以算是内地文艺型女演员中排名前三的表演者。就像黄渤自己在访谈里所言:“袁泉,偶像嘛,老师嘛!”如何把一个矫情的角色演得招人待见是门容易挂科的必修课,更是很多人气极高却常把招人待见的角色演得矫情的“小花们”需要向袁泉学习的地方。
但值得一提的是,宁浩的剪辑仿佛平实了许多,哪怕是幽默桥段,比如张俪的段落,依旧是依托写实感极强的拍摄手法而非风格化的处理。这个段落可以对眼下想要拍摄喜剧的年轻导演们有个非教科书但是参照物般的作用。短短几十分钟,就妙招迭出。分别运用人物关系的错位(取向问题)、道具的破坏,夸张的肢体语言(徐峥爬上的树),以及频繁密集的场景切换来引爆整个放映厅。当年宁浩怎么拍出像盖里奇的喜剧,现在的导演就应该学学其实很注重电影本质的宁浩,而不是用贫嘴般的台词和过气的网络段子犹如春晚般去撑起90分钟。
这就是《心花路放》。可以预见的是票房的火爆,虽不会像《泰囧》那般成为社会现象,但是必然市场反响惊人。这也是近年来《等风来》《后会无期》等一系列告诉人们“生活在别处”的远走高飞系列电影中的佳作,让旅行有了足够的、不再矫情的,甚至同柴米油盐般必要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