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到韩国的女孩向我抱怨:她第一天去上课,课堂上自我介绍后,一个韩国女孩突然问,是否介意告诉她年龄。她愣了五秒,然后小声地说:“我……介意。”两天后,又来了一个韩国男生,大家比较熟悉后,他也开始问她年龄,她再次表示了惊诧和不解。谁知,一周之后,坐在邻座的一个韩国女孩又开始问她年龄了,她快撑不住了:韩国人怎么这么爱问别人的年龄?
想当年在国内翻阅杂志时,读过一些关于美国文化习俗的文章。那时,让我牢记在心的,就是人在美国一定要做到“几不问”: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不问收入等等。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教养。如今,中国与美国的思想观念早已接轨,美国的“几不问”,也在中国大行其道。
后来我才明白,第一次见面相互介绍时,韩国人通常都会急切地想知道对方年龄。只有知道对方年龄后,才知道如何相处下去。
韩国的传统文化与国际上最基本的社交礼仪“不问年龄”不同,韩国人问对方年龄,源于他们有敬老的传统,对自己年长的人,说话时要使用敬语,即使人家比你才大一天。所以,他们有“识人先问年龄”的习惯。
韩国和日本一样,是使用敬语的国家,而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敬语的标准是取决于地位,而韩国则取决于年龄。在韩国,如果不知道对方年龄,就无法正确地使用敬语。于是,知道对方年龄,这可成了韩国人心里的头等大事。
在韩国,同龄人叫“同甲”,相互之间可以不使用敬语,除此之外,即使大一岁,关系再好,也要使用敬语。韩国男子要服兵役,一去两年后,回来继续大学学业,学校里比他年纪小的学生,就算年级比他大,也要恭恭敬敬地叫声“哥哥”,并且使用敬语,完全不能摆出“前辈”的架子。我刚来韩国时,被叫“姐姐”,非常不适应,好像无时无刻不被提醒年龄,常常发出“看来我老了”的感叹。
韩国遵循严格的上下礼仪。我学习韩语时,感觉最困难的就是如何正确使用敬语,我曾因对一位大叔用同辈语而受到批评。但在学习敬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韩国人尊敬老人、关怀弱者的心意。比如说,在地铁里给老人让座,被韩国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对外国人来说,这种对弱者的关怀却体现得并不明显。有些国家地铁里虽然也设有老弱者席,但给老人们让座的事情并不多见。同样,韩国人进店消费出来时,常常说句“祝您生意兴隆”;乘公交车下车时,会向司机道一句“您辛苦了”,对路边摆摊卖菜的大婶也同样使用敬语,这在其他国家似乎并不多见。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敬语,我特地买了有关书籍。就像我一样,有些人常常不明白韩语里为什么惯用“思密达”的后缀。其实,这个“思密达”是敬语的一种,一般在句尾使用,没有实际意思,但这也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我觉得韩国最值得骄傲的,倒不是日新月异的手机,也不是高科技的液晶电视,而是尊敬老人和重视人情的风气。
韩国的敬语,不仅仅要使用尊敬的词,还包括句式的变化。和汉语不同的是,韩语是宾语在前,谓语在后。而敬语和自谦语的区别,就在于谓语的变化。韩语的敬语和我们的礼貌语完全是两个概念,就算是一个“谢谢”也有好多种说法。对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要使用不同的说话方法。在时态和语气助词上,也都有变化。比如,对自己朋友说“我要走了”,就直接说,“走了哦”,不加时态也可以;但如果是和长辈说这些话,就要加上时态,并且使用恭敬的祝词。因为韩文和英语一样,有时态的变化。所以,韩国的敬语即使用中文翻译过来,可能也感觉不出恭敬的语气。
如果女孩子们到了韩国,韩国人上前问一句“请问芳龄”时,请不要生气,也别介意,大大方方地告诉他们。真正的美丽不是因为年龄小或显得年轻,而源自一种优雅有礼的谈吐和一颗懂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