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拜见白石老人是可染先生带我去的。
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座之后,我远远注视着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壳里也隐约见到闪动着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天晓得那四分之一块的月饼,是哪年哪月让馋嘴的冒失客人干掉的!
可染先生介绍了我,特别说明我是老人的同乡。“啊!熊凤凰熊希龄你见过了?”老人问。
“我没能见到。家祖是他的亲戚,帮他在北京和芷江管过一些事,家父年轻时候在北京熊家住过一段时间。”
“见过毛夫人?”
“没有。”齐白石和黄永玉
“嗯。去过湘潭?”
“真抱歉,我离开家乡时年纪很小,湖南本省走的地方反而很少!”
“歉么子?我也没有去过凤凰县城!”
大家笑起来,老人也微微翘了翘嘴,自得这小小的“反扣”。
然后我们就吃螃蟹。螃蟹是可染先生提醒我去西单小菜市场买的。两大串,四十来个。老人显然很高兴,叫阿姨提去蒸了。阿姨出房门不久又提了螃蟹回来,“你数!”对老人说,“是四十四只啊!”老人“嗯”了一声,表示认可。阿姨转身之后嘀嘀咕咕:“到时说我吃了他的……”
老人一生,点点积累都是自己辛苦换来,及老发现占便宜的人环绕周围时,不免产生一种设防情绪来保护自己。
人谓之“小气”。自己画的画不肯送人是小气,那么随便向人索画就是大方吗?不送一个人画是小气,不送一千一万人画也是小气吗?为这帮占小便宜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大方吗?
随便向人要画的中国传统恶习已蔓延成为灾难。多少画家对这种陋习的抗拒,几乎前仆后继,是一种壮烈行为。
可染先生还提到老人学问的精博、记忆力之牢实。北京荣宝斋请齐老写“发展民族传统”六个大字横幅。老人想了几天,还问可染“天发神谶碑”拓片哪里可找,说上头那个“发”字应该弄来看看。他不久就看到了那个拓本,六个大字被书就后挂在荣宝斋当年老屋的过厅门额上。字是随意体,写得雄厚滋润之极,看得出其中的“发”字受到“天发神谶碑”中“发”字的鼓舞,乘搭过气势,倒看不出其中任何一笔的模拟。这是齐白石之所以为齐白石的地方。
可染先生对齐白石不仅尽精神上的弟子之礼,每月由中央美院发出的名誉教授的薪俸也由可染先生代领,并亲自送去白石铁屋老人手中。冬天来了,白石老人的家里人就会打电话来问:“学院为什么还不送煤来?”
送薪俸到西城,有时可染带着小女儿李珠或小儿子李庚去,老人总要取一张小票子给孩子作为“糖果钱”。入情入理,充满温暖好意。
跟可染先生找齐老大约三次:一次吃螃蟹;一次在他的女弟子家画像、拍照;一次是把刻好的木刻像送去请齐老题字。
我记得可染先生说过,唯一一张他与齐老的合照,是我拍的;同时我跟齐老合照的一张当然是可染拍的了。我记得给过他一张,底片可能还在我家哪个抽屉里,得找找看。
一次除夕晚会,中央美院大礼堂有演出,李苦禅在京剧《黄鹤楼》中扮赵子龙。扎全套的靠,白盔白甲,神采飞扬。工作人员为白石老人安排了一张大软沙发,在第一排座位的中间。男女学生簇拥着他一起看这场由他弟子挑大梁的演出。近一千人的礼堂坐得满满的。
锣鼓响处,赵子龙出场,几圈场子过后亮相,高粉底靴加上全身扎的重靠,已经累得汗流浃背、七上八下,于是报名时的“啊!常山赵子龙”就累成:“啊!啊!常,常,常,常……”
齐老头笑得前仰后合,学生们、教职员工和家属孩子们登时也跟着大笑起来。
回到二号已经半夜十一时多,一路上我们几家人笑个不停,可染还学着苦禅拉开架子亮相,“啊!啊!啊!常……常……”苦禅也一路又笑又解释:“太……太累了!原先没想到那么吃力,到‘报名’时弄得那副德行!幸好,幸好没搞那出《武松打虎》,那是场独角戏。要真搞,可有我的好看!”
几年之后,大家在一起时讲到这件事又大笑一场。那时真甜美,大家都那么年轻,全院子里只有很少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