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教案

2022-10-06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9、日月潭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来历,通过训练,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练习默读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4、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的由来和它的秀丽风光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针对本课重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日月潭清晨、中午、下雨时的风光图片和各种训练题的字片,适合朗读的轻柔音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最想用哪个成语来形容?

    2、这个美丽的地方叫日月潭。(出示课题)

    3、读课题,简介日月潭。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今天,我们就走进日月潭,细细地浏览一番。等会儿,老师还要请大家当小导游呢!

    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并记住它。

    (2)你觉得写最美的地方,请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课件),先读生字再边成词,并理解“附近”的意思。

    三、入境悟情

    1、现在你们是小导游,假如一个外国游客想去日月潭旅游,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们有信心回答吗?

    (1)日月潭在哪里?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先读课文,完成填空。再做小导游介绍。

    3、指名填空(课件出示)。

    4、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来做导游,老师做外国的游客。谁想做小导游?

    师:hello 中国小朋友,你好!

    生:hello 阿姨,您好!

    师:你能给我介绍一下日月潭吗?

    生:能。(然后介绍填空内容)

    师:谢谢你,介绍得真好,现在我更想去日月潭了,欢迎吗?

    生:热烈欢迎您来日月潭观光,祝您玩得愉快!

    5、朋友,日月潭正是你们所介绍那样吗?看(出示课件)。

    6、师介绍:这就是光华岛,一座小小的山,却长满树,绿绿的,就像是水中的一颗绿珠,把湖水分成两半。我们看着图一起来介绍。

    7、生介绍。

    8、小结: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真是“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

    第二课时

    一、情景动画,游览美丽的日月潭

    二、细读品味

    过渡:日月潭不光神奇,她还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要换上不同的衣服。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日月潭的美表达出来?13页,当前第112345678910111213

    (一)清晨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清晨的日月潭。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来学。(找好词、想画面、美读课文)

    2、讨论交流:

    你觉得哪些词特别好?(学生汇报交流)

    3、理解“隐隐约约”.

    (1)读句子,这样的画面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

    (2)看课件,像这样看起来不太清楚,不很明显就叫“隐隐约约”。

    (3)读好句子(轻轻地、慢慢地,让人感觉清晨的沉寂)

    4、指导朗读(指读——师范读——指读点评——齐读——背诵)

    (二)中午的日月潭

    过渡:中午的日月潭有时太阳高照,有时细雨绵绵,你喜欢哪一种情景呢?——用刚才的方法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自读

    2、汇报交流,随机教学。

    (1)晴天的日月潭

    a、找好词(太阳高照、清晰、展现)齐读。

    b、整个日月潭的美景会有哪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湖水、湖面、游人、周围会怎么样?)

    c、交流

    d、课件出示阳光下的日月潭

    e、朗诵指导

    (2)雨天的日月潭

    a、下雨时的日月潭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课件出示)

    b、找好词,理解“朦胧”(从文中找反义词:清晰;课件对比理解)

    c、朗读指导

    (3)男女生分读晴天、雨天的日月潭感受不同的美。

    (4)小结:晴天的日月潭是那样的明朗清晰,雨天的日月潭又是那样的朦胧,富有诗意。这让我想起了苏轼赞美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想苏轼要是到过日月潭,也会写这样一首诗来赞美它。(三)总结朗读

    小朋友,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仅是中国台湾人民的骄傲,大陆同胞也它的奇景而自豪。让我们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美美地读一读。

    四、拓展升华

    1、除了课文中描绘的清晨、中午、雨天的美景外,你还能想象出其他时候的日月潭美景吗?(课件出示日月潭图片:日出、月下、晚霞、春天……)

    2、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后记:

    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同桌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是设想往往与现实不同,可能问题在学生的基础与教师的教法上,我会今后注意摸索。《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了而没有“会学”。13页,当前第212345678910111213

    不足:在教学时,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没有范读感到很遗憾,觉得学生的朗读比较少,忽略了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的情景,这是本堂课我认为最失败的地方,今后我一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多朗读,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来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0、葡萄沟

    教学要求: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造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讲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准备:

    教学录像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

    2、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3、过渡语设计: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欢“葡萄沟”吗?(生述)师揭示并板书课题:18、葡萄沟

    二、设疑点、齐读课文解疑。

    1、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一遍课文。(纠正部分字读音)

    2、师引:课文中告诉了我们葡萄沟是一个出产什么的地方?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有葡萄。但我们“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三、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各自然段及带有生字的词,生词多读几遍。

    2、全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呢?(生:葡萄沟的葡萄。)

    3、出示想一想,初知课文大意:

    a、明确题目要求(指名读题),思考三个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段落。

    b、师布置默读,并检查默读效果。

    a)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想一想当中的第1个问题呢?1组朗读第一自然段。13页,当前第312345678910111213

    b)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2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c)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师:大家喜欢葡萄干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们的疑问?

    3、4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现在可不可以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一起来回答呢。(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四、生字词教学。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

    2、指名学生认读、齐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一说,葡萄沟这个地方怎么样?(是个好地方)

    3、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理解的问题。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葡萄沟在哪里?那里都出产些什么水果?画出有关的词语。

    (2)回答思考问题:葡萄沟在哪里?(新疆吐鲁番)新疆是我国一个自治区,吐鲁番是这个自治区中的一个县,葡萄沟在这个县内。(齐读第一句)

    (3)那里出产些什么水果?(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众多水果中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所以,这个地方不叫水果沟,而叫葡萄沟。

    (4)指导朗读。引读、指名读、齐读。

    2、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人们喜爱葡萄沟的葡萄?(葡萄长得好)

    (2)本段有几句话?哪句是讲葡萄的?

    (3)分析第二、三句。

    ①指名读第二句。这句讲了葡萄的什么?(枝叶茂密)解释“凉棚”。这句话说明葡萄怎么样?(种得多)

    ②指名读第三句。这句讲了葡萄的什么?(果实累累)先讲什么?(成熟的季节)再讲什么?(葡萄果实成熟后的样子)结合看图,理解“一大串、一大串”。最后讲什么|(果实的颜色)这么多颜色用个什么词可以概括?(五光十色)

    ③指导朗读。葡萄钟得多,长得好,颜色美,难怪人们最喜爱葡萄,要读出这种喜爱的语气。(范读、齐读)

    (4)这段除了讲葡萄沟的葡萄好,还讲了这个地方什么好?(指名读第四句,启发学生说出“人好”)课文中哪些词讲出了那里人好?(热情好客、摘下、吃个够等)

    (5)这一段的第一句讲了什么?(指名读)读后回答。(葡萄种植的地方)

    (6)齐读第二段。

    (7)小结:第二段,作者先讲葡萄种植的地方,接着讲葡萄的枝叶成长情况、果实成熟的情况,最后讲老乡会拿最甜的果实招待客人,叙述有条理讲出了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人更好。

    3、读讲第三段:

    (1)第三段讲了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默读课文。这段有几句话?

    (2)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阴房)13页,当前第412345678910111213

    (3)看图:阴房建在哪儿?什么样子?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山坡、碉堡、小孔”等的词义。

    (4)葡萄怎样被制成葡萄干的?指名读第三句。

    引导学生看图。热空气从小孔中流进,把葡萄的水分蒸发掉。慢慢地,葡萄就被制成了葡萄干。

    (5)在阴中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词语。(颜色鲜、味道甜)

    (6)谁能说一说,这一段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阴房的样子和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最后讲葡萄干的特点。)

    4、总结全文。

    (1)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

    (2)教师归纳:葡萄沟水果出产多;最有特色的是葡萄。葡萄长得好(量多、色美),葡萄干有名(色鲜、味甜);那里的人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齐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自由练习背——指名背——集体背诵。

    教学后记: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内容:一、葡萄沟盛产水果。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三、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再从整个单元来看,理解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第二自然段。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导引的新课堂,其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审美主体。一句话,他们应当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而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离开了自主的、具体的、感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也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自主选择作业方式,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第2段时,有两个季节,我做了隐性设计,学生喜欢夏季则先学第二句,若学生喜欢先学秋季的,则先学第三四句,以此作为课堂调节手段去调适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行为。

    2、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在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和方法的相互交错、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于葡萄沟的资料,课内请学生提取教师提供的关于梯田、荫房的信息,课后请学生给维吾尔族老乡写写信……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13页,当前第512345678910111213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2)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4)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13页,当前第612345678910111213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2)“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3)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3)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5)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13页,当前第712345678910111213

    六、板书设计:

    祝福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教学后记:

    《难忘的泼水节》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小朋友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大部分连周恩来总理是谁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因此,我希望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例如课文里第一段中 “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第四自然段中总理的穿着: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我希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让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能认读“辉、煌、幢、繁”4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家互帮互助,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点明课题:

    师点击鼠标,出示以下景物的图片: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简要的介绍介绍。

    师:夜幕降临了,这些景物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二、师生互动,识记生字:

    1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 、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 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互相帮助。

    (2)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3页,当前第812345678910111213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

    幕、临、街、闪、夺、勾、喷、府、紫、禁、束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电脑画面,读词语:

    夜幕降临、五光十色、银光闪闪、光彩夺目、华灯高照、川流不息

    ①学生自己练习读,如果有问题及时请教。

    ②指名小组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开展组际竞赛。

    (3) 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记不住,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师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幕: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莫”,下面是“巾”形近字有:慕、墓

    府:这是一个形声字,外形内声,里面是“付”

    夺:上下结构,注意与“奇”区分。

    紫:.注意与“紧”区分。

    街:左中右结构,中间是“土”字和“土字旁”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结合学生读书情况,进行评价。

    三、练习巩固:

    1、做游戏:教师把生字写在小星星的背面,然后把星星贴在黑板上,以小组为单位到前面摘,摘下后,看清生字并带领同学们读一读。而后结合生字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达到记忆的目的。

    如:这个字的偏旁是什么?

    这个字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它有哪些形近字?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这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占格情况。

    在书中练习描写。师走下去巡视,及时帮助那些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难字。

    2、提出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找找学习资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变换角色。

    请同学们听一段老华侨的录音:内容是说说七十年代的北京城夜景,当时,一到晚上,商店关门,街上没有霓虹灯,道路很黑,街上的车辆也很少。然后老华侨听说祖国改革开放后,变化很大,但是自己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亲自回来看看,他特别想知道现在的北京是什么样的呢?(这段录音教师可以模仿这位老华侨,让学生有切实的感受。)

    教师:谁愿意当讲解员给老华侨介绍介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变换角色——讲解员。

    1、介绍的内容是:《北京亮起来了》。并进行板书。13页,当前第912345678910111213

    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出示题目: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北京夜晚的特点是什么?边听边在课文中画一画(辉煌、亮丽)板书词语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词语的意思。

    分配任务,深入理解: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的夜景?(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结合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看看有关的画面。)

    分配任务:教师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小组长代表大家选取一个地方进行讲解:从哪看出北京的夜景是辉煌亮丽的?

    小组长和同学一起读读有关的语句。

    每个人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相互补充。

    大家有语气地读读。

    2、师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一处一处讲解。)

    重点围绕以下地方;

    “东西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结合图片认一认华灯,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得像水流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把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商店的橱窗分外明亮,绚丽多彩的广告牌,颜色各异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商业街就显得格外热闹。)

    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这些建筑物虽然古老,但是当灯光成为他们的外衣后,就别有一番风韵。)

    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教师进行指导:注意读出长句中地停顿。

    (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 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一束束灯光/ 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 和美丽的角楼/ 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小组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全班范围内指名让学生有语气朗读。

    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3、联系实际,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眼中的北京的夜景?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播放北京的夜景,让学生们欣赏。

    三、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的夜景,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作为首都的小公民我们要用双手去建设北京,描绘北京,使首都的夜景更辉煌,更亮丽。13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111213

    四、布置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相互学习。

    3、在摘录本上积累词语。

    教学后记:

    《北京亮起来了》一文中,好词佳句连绵不断,如同一桌美味佳肴。如何让学生理解、体悟语言的美,并内化运用呢?

    一、图文结合,理解词意。首先除读课文后,学生对文章描写的北京的夜景的辉煌与美丽有了初步的体会,但如果落实到一个个词当中,是不甚了解的,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环节:找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词语,想想大概的意思。在检查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词语,大概是什么意思。接着我出示了与段落内容相对应的图片,让学生用段落中的词语来配,如出现夜灯下立交桥的图片,他们立即说了“川流不息、华灯高照、灯光闪烁”等词语,并且对应图片说了自己的理解。至此,学生应该很好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二、反复诵读,表情达意。理解了词语,就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课文,通过朗读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来。在朗读中,在统一朗读基调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因为前面铺垫到位,所以学生在朗读时很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如“川流不息”这个词,有在“川”字后面适当拖长的,有强调“不息”的,很有特色。所以在整篇文章朗读中也就显得声情并茂,音韵和谐。

    三、迁移练习,内化运用。这么多的好词怎样学会运用呢?造句显得太枯燥了。我出示了深圳的夜景图片,先让学生说说,你能给深圳的夜景来配配文中的好词吗?说了以后,再让学生选择一张图片来写一写,用上文章中的词语,效果很好。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练习积累。

    3、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 ____   火车 ____

    洗衣 ____   服装 ____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13页,当前第1112345678910111213

再来一篇
上一篇:《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实录 下一篇:画风教案与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