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七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资料

2022-10-07七年级语文教案

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写的趣事以及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2、能够记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能结合所写文章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3、能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促成自己的成长意识,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苦与乐、得与失,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4、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感受的能力。

5、修改文章能删繁就简,使文章自然流畅。

6、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

7、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重点难点知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对比手法的运用。

(2)生动传神的语言。

2、月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和“印章”的含义。

(2)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3、三颗枸杞豆

(1)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2)探究三叔的话,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4、我们家的男子汉

(1)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小男孩的性格特征。

(2)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5、柳叶儿

(1)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2)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明天。

一、字音字形:

(一) 字音:

确凿(zuò) 畦(qí) 椹(shèn) 蛉(líng)

蝥(máo) 珊瑚(shān hú) 攒(cuán)

敛(liǎn) 髓(suǐ) 罕(hǎn) 觅(mì)

秕(bǐ) 系(jì) 绳 筛(shāi) 朔(shuò)

渊(yuān) 蜕(tuì) 鼎(dǐng) 窦(dòu)

厥(jué) 柚(yòu) 倜傥(tì tǎng ) 叵(pǒ)

拗(ǎo) 盔(kuī) 箔(bó)

(二)形近的字:

躁(  )___ 博(  )___ 瞪(  )___

   燥(  )___ 搏(  )___ 澄(  )___

   澡(  )___ 膊(  )___ 蹬(  )___

   臊(  )___ 缚(  )___ 橙(  )___

二、词语解释:

1、课文注释中必掌握的词语

确凿  菜畦  长吟  轻捷  攒  机关  敛  罗汉  鉴赏  人迹罕至  书塾  无从  方正  宿儒  对课  同窗  戒尺  人声鼎沸  绣像  影写  绅士

2、补充释词

纳凉:乘凉。纳,享受。

毕竟:到底。

牌位:指神主、灵位或其他题着名字作祭祀对象的木牌。

片段:整体当中的一段(多指文章、小说、戏剧、生活、经历等)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2、写作背景:

本文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23页,当前第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画面,里边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画面,里边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结构分析: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①阅读第二自然段,概括一下这段写了什么?再看看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点拨:这段写了热天百草园草木葱茏,色彩斑斓,昆虫鸣唱,生机盎然的景象,表明这里能给孩子们无限趣味。作者用了以下方法:a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强调园中最不起眼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那么显眼的地方自不必说了,这样写突出了整个园子的乐趣,给人总的强烈的印象。b每种景物的特点都用准确的语言形容描绘出来。对好看的景物描绘颜色:如“碧绿”显得菜长得旺盛。“紫红”写桑椹成熟,令人眼馋;描写形状:“如“肥胖”是黄蜂的特征。“缠络着”是两种藤树的生态;描写动态:如“伏”、“窜”等。对好听的就描写声音:如“低唱”、“弹琴”写出油蛉和蟋蟀和谐的叫声。对好玩的就写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如斑蝥从后窍喷雾,象人形的何首乌根吃了可以成仙。对好吃的就写味道:如覆盆子“又酸又甜”。准确描绘景物特征使人印象真切,让人感到园中景物好看、好听、好玩、好吃,充满乐趣。c无论是写颜色、形状,还是写动作、声音,都选择有对比作用的景物写。如“碧绿”和“紫红”,“伏”和“窜”,“肥胖”和“轻捷”,“长吟”和“低唱”,“高大的”树上和“断砖”底下等等。这样对比不但给人印象鲜明、强烈,而且让人感到园中景物各式各样,丰富多采,远远超过实写的十四种,的确乐趣“无限”。d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使人对小昆虫产生亲切感。“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不但颜色美丽,而且很珍贵。总之,鲁迅用了多种手法写百草园的景物,寄情于草木虫鸟,是为了表达对那段生活的喜爱。

②阅读第7段,说说鲁迅对冬天百草园的感情。23页,当前第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点拨:“雪一下,可就两样了”,“可”字有转折的意思,强调雪天是有趣味的。这趣味从捕鸟可以看出。鲁迅用了9个动词把捕鸟时准确的动作、紧张的心情全写出来了,连回忆时的愉快心情,也情不自禁地流露了出来。

③第4-6段和第8段写长妈妈讲故事和闰土父亲教捕鸟,这些和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关系?

点拨:这两段是插叙,是对热天“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做解释,对冬天捕鸟做补充说明。长妈妈的故事优美动听,闰土父亲教捕鸟经验丰富、耐心诚恳,这些都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妈妈和闰土父亲是鲁迅童年崇敬、佩服的、对鲁迅有很深影响的两位劳动人民形象。插叙这两段虽不是实写百草园的景物,但揭示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的另一原因。

④联系“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说说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这句回忆时的话,是对百草园的客观评价。因为,百草园尽管在孩子们的眼里是美的,但毕竟不是风景胜地,而是以野草多而有名的。句中又强调它是“我的乐园”,暗示我们,它的乐趣不在于景物。读完第一部分更可以看出百草园成为乐园的原因是:那里有自由愉快、生动活泼的生活;在那里能学做人,长本领。

⑤第9自然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点拨:第9段是过渡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点迁移、生活变化,没有过渡前后两部分就连贯不起来。本段不但是结构上的过渡,也是思想感情的过渡。全段五句话。第一句“不知道”三个字,表明了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是让人惧怕和压恶的。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这种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绝然不同的态度,正是我们理解全文的钥匙。

⑥作者为什么不喜欢三味书屋?

点拨:先要看看鲁迅回忆三味书屋生活,主要写了几件事?再看看每件事想说明什么?

a“怪哉”虫的事,说明在三味书屋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压抑学生的求知欲。

b去后园的事,说明在三味书屋“只要读书”,不准玩,没有正当的娱乐,枯燥无聊。

c师生读书的场面,除喧闹可笑之外,还说明三点:

a学生读的都是《论语》、《尚书》、《易经》等宣传儒家思想的书。

b读时不懂书上的意思,不知该在哪里停顿,有的句子还心不在焉地念错了。

c读几句应付一下先生也就算了。

以上说明在三味书屋是只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是腐朽、落后的,严重地压抑、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另外,还要明白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不是由于自己不爱学习。鲁迅当年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热爱老师,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第11段)。他爱读书,读的书多,成绩也好,得到老师喜爱(第16段)。

第22段“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不是说没有读书,是说鲁迅并没有成为那些书的俘虏。而一本本绣像实质是对旧教育反抗,是对自由活泼的生活的追求。

2、难点分析:

鲁迅当年已46岁,为什么要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段生活?

点拨:1926年,鲁迅由于坚持在文化领域同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及其帮凶进行斗争,受到北洋军阀的通缉和迫害。为了避开这些,并出于对南方革命斗争的向往,他从北京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不久就发现厦门一样弥漫着封建主义的毒气。厦大校长还在提倡复古尊孔,学校一片腐败现象,很使他失望。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五篇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的总题目陆续发表。“重提”清末社会的往事,流露的却是由现实斗争激发出的反封建主义的豪情。23页,当前第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3.主题:

本文通过对童年时代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不同生活的回忆,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教育的腐败,含蓄地表现了他反对封建主义的决心。

4、写作特点:

①依照空间顺序记叙

②生动具体的描写。

③运用比照手法突出中心。

5.体验拓展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友情提示:

 6.课后练习答案:

一、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且有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

二、1、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也能体现孩子幼稚而富有幻想力的真实心理

2、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3、(1)先生要求严厉,玩得不自由;严肃、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

(2)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读书苦:难读,难懂。

三、1、没有。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充满幻想的孩子。

2、粗看是写读书之苦,但字里行间又洋溢着读书之乐。让作者感到苦的是难读难懂的“死书”和那种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而不是那里的人,更不是厌恶那种生活。相反,对那段生活充满了甜美的欢乐回忆。

四、略

七  月迹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贾平凹(wā)袅袅(niǎo niǎo)面面相觑(qǜ)倏(shū )忽

嫉妒(jí) 掬(jǖ)相依相偎(wēi)淙(cóng)

(二)形近的字:

觑   袅   倏

舰   凫   悠

二、词语解释:

贾平凹: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

款款:缓慢 。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面面相觑:互相看。觑:看,瞧。

倏忽:忽然。

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嫉妒: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憎恨。

粗糙:毛糙,不精致。

掬:用两手捧。

相依相偎:互相紧紧地挨着靠着。

亏:①受损失;②欠缺;短小。文中取②义。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尽(院子的白光):满,全。

嫦娥:神话中由人间飞到月亮上去的仙女。又称 娥。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贾平凹, 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天狗》,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23页,当前第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2、写作背景:

月亮一直是我们的话题,无论是古人的吟诵中,还是在今人的赞叹中,她总是充满着神秘,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将随着贾平凹去追寻月的足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月迹》是贾平凹1982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月迹》中的一篇,也是他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写的是童年的一个中秋之夜追寻月亮的往事。“月迹”本来的意思应该是月亮的印迹,而月亮在文中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月迹”作题目,实质上是暗示美好事物所在的地方,非常含蓄,具有象征的意义。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二)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段)中秋盼月。

第二部分(2-32段)具体写孩子们品味、欣赏、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子们对光明、美好事物追求。

第一层(2-18段)写屋内品月和院内赏月。

第二层(19-24段)写酒杯捞月。

第三层(25-32段)写河沿追月。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便带着美好想像相依睡去。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①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文章的线索:月迹。文章的重点:寻月亮。

②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明确: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吗? 明确: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

③明确寻月过程:(寻月所见和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屋中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很失望;

(明确:屋中之月——失望)

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有桂树,有嫦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明确:院中望月——争执)

善解人意的奶奶给每人一杯甜酒,指出每人酒杯中都有一个月亮,喝下去,月亮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明确:杯中饮月——人人拥有)

寻月寻出了院门,在沙滩上、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们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

(明确:沙滩之月——满足)

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④在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明确:(好奇、争强好胜、纯洁美好、弟兄姐妹一家亲)

⑤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传说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

2、重点句子分析:

①“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23页,当前第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②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③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明确:作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影由外到内,印在穿衣镜上的过程。“款款地”让人觉得是一位美丽绝伦的女子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十分优雅。“悄没声地溜”很有情趣地写出了月亮出现时的情状,“长了腿”“爬”“爬得高了”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在这里,作者哪里是在写月亮,分明是在写一位久盼而至的很有情趣的妙龄女子。

④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明确:作者用“玉玉的”“银银的”来形容院子里的月光,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月光的晶莹剔透的特点。用“粗粗的”“疏疏的”来形容桂树的个头和在如水月光照耀下的桂树的枝和叶,给人一种朦胧感,突出桂树的影影绰绰,幽静柔美。用叠词写景物,读来琅琅上口,又给人以美感,同时也体现了儿童的语言特点。

3.主题: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文章,主要讲了几个孩童中秋夜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4、写作特点:

(1)以一线贯穿全文,结构紧凑。

   文章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杯中月,描写了月的不同情态,但并不散乱,因为对月亮的描写都是以“寻月”这一行动贯穿起来的,结构显得紧凑。

(2)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和美感。

    a. 儿化音的使用,使文章语言有了口语化、方言的特点,读起来亲切自然。

    b. 叠词的大量运用,读起来琅琅上口,同时使所描写的景物栩栩如生,特别具有美感。如“玉玉的”“银银的”“款款地”“袅袅的”。

5.体验拓展 

明月寄相思,作者回忆童年的一个中秋夜,是为了什么呢?

友情提示:

承载着人类美好愿望的月亮也同样属于你们每个人,只要你想要月亮。

6.课后练习答案:

一、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二、1、读时声音稍轻延长,要充满深情向往而带有疑惑的语气读。

2、这月亮象征了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勇敢执著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心中了,“那无边无际的天空”才属于我们。

3、承载着人类美好愿望的月亮也同样属于你们每个人,只要你想要月亮。23页,当前第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三、“满满的”写月亮的满圆;“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的洁白;“粗粗的”写桂树的粗壮;“疏疏的”写枝叶的稀疏;“累累的”写花朵的繁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请同学们注意积累。

四、略

八  三颗枸杞豆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蹑(niè)       蚱蜢(zhà měng) 鞘(qiào)

桦(huà)       半晌(shǎng)    绺(liǔ)

蕊(ruǐ)       擎(qíng)       苞(bāo)

蒿(hāo)       癌(ái)         腻(nì)

摞(luò)       喃(nán)        殷(yān)红

捎(shāo)口信  口头禅(chán)   颓(tuí)唐

(二)形近的字:

 

(三)多音字

 

二、词语解释: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烦躁:烦闷急躁。

训斥:训诫和斥责。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凝神:聚精会神。

理会:理睬。

心计:计谋;心里的打算。

红晕:中心红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

乏味:没有趣味;缺少情趣。

凄然:〈书〉形容悲伤。

摞:量词,用于重叠放置的东西。

灰心丧气:(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沉,情绪低落。

变异: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性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渺茫:①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②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痛楚:悲痛;苦楚。

喃喃:拟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颓唐:精神萎靡不振。

殷红:带黑的红色。

遗憾:①遗恨。②不称心;大感惋惜。

探望:看望(多指远道)。

凄楚:凄惨痛苦。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程海,1947年生,陕西乾县人。1968年毕业于陕西乾县师范。陕西省咸阳市艺术研究室副研究馆员,中国作协会员,陕西作协常务理事。1970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诗刊》《解放军文艺》《延河》等刊物发表诗作500余首,其中数首诗选入《解放军文艺30年诗歌选》《陕西新诗选》等数种选集。1980年开始小说创作,至今共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篇(部),其中《三颗枸杞豆》《漆彩》等小说获《小说林》优秀作品奖及延河第一届文学奖。1989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我的夏娃》,并获“双五”文学奖。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热爱命运》。

 2、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三颗枸杞豆》获1983年《小说林》优秀作品奖,“我是一个植物学家”,主要内容写的是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课文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大家对枸杞熟悉吗?它的果实虽然平凡而又普通,却曾经让一个淘气的孩子由幼稚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二)结构分析: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那时我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交代自己是一个植物学家,说明自己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引出回忆。23页,当前第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第二部分(从“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到“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写三叔一生留给“我” 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和教育。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自己勤奋、刻苦学习的动力。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点明现在是一个植物学家,既交代现在的身份,又自然地过渡到“羡慕”,“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然后用“其实”一转,说明自己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一个“淘气鬼”能够成为植物学家呢?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对小时候的回忆。

“植物学家”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到“山谷里的树林成了我的乐园”),写门前小山谷里的树林是我的乐园。

这一层写了在小山谷的各种趣事:“各种各样的树木”,各种小动物,详细描写了金巴牛的外形、捉金巴牛、玩金巴牛的经过,形象地表现了这里是我的“乐园”,同时也表现了大自然对一个孩子的吸引力。

第二层(从“后来”到“这是我小时候发现的人生的一个很大的秘密”),写初遇三叔。

这一层写临死前的三叔对野豆角花的仔细观察。

先写上学后的淘气。“不乐意”是因为离开了自己的乐园。“窄小”“黑乎乎”的感觉和“捣鬼”都是不习惯学校的生活、烦躁的结果。

然后写自己的逃学。从“太”字中可以体会出我对小树林的怀念程度之深,从“确实”可以体会出训斥和拳头之厉害,而“旧病复发”说明训斥和拳头并没有使我真正改正。

从对春天山沟的魅力的描写里可以体会出饱含着的喜爱的感情色彩。“溢”、“诱人”、“格外” 以及对“阳光”、“一只大花蝴蝶” 的描写里都充满了童趣。

“我”追大花蝴蝶的经过更是鲜活地画出了一个孩子忘情的神态。“吓了一跳”“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躲起来”“偷看”,都写得很符合儿童的心态。

逃学是遇到三叔的缘由,接着很自然地写到初遇三叔。三叔的外貌描写突出了瘦弱、有病这一特征,“听说”的他的工作经历、“养病”都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然后着重写三叔的动作、神态以及和“我”的对话。本层的最后一段是理解三叔的动作、神态、语言的钥匙。“三叔得了癌症,已经活不了多久了”,“怪不得他把花花草草看得那么仔细,也怪不得他说‘太迟了’!临死的人大概都很留恋这个世界,甚至留恋世上的一草一木”,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处处可以体会出三叔的“留恋”。

“将手向阳光里伸去”,“仔仔细细地望”,“凝神望着这朵花”,把花“擎在我的眼前”,从这些仔细的观察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一个临死的人对世上一草一木的留恋之情。他说的关于野豆角花的两段话和关于观察其他花草的一段话则证明了他现在观察的仔细。

开始“已看见我”而“仿佛没有看见我”,可以体会出三叔对生命的绝望和冷漠;后来“忽然回过头轻轻地喊我”“突然又转过头来问”“狡猾地一笑”,从这些描写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三叔对孩子——生命的热爱、渴求。眼里“异样的光辉”,脸颊上升起的“两朵红晕”,从中我们体会到三叔仔细观察后有所发现的兴奋。

两次说“时间已经不多了”,两次说“太迟了”,两次写他“怪异的声音”,我们可以体会出三叔对自己一生的悔恨。23页,当前第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问“我”野豆角花“有几个花瓣?几根花蕊”,“真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要“我”“仔细看看,仔细看看”,和孩子说了这么多话,从中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地意会到三叔对“我”的期望。

“我呆呆立了一会”表现了“我”思想受到了触动。“忽然感到很乏味”一句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体会出“我”受触动之大。原来的“乐园”、“怀念”、“诱人的魅力”为什么忽然变得“很乏味”了呢?可能作为一个孩子的“我”现在也说不清楚,但这种感觉显然是很强烈的。

第三层(从“星期日到了”到“我一下站起来,逃跑了”),写再遇三叔。

这一层写三叔对“我”诉说自己一生的教训、悔恨和对“我”的期望。

“星期日”而不是逃学,从中可以隐隐地悟到我悄悄的变化。“多么想念我的小树林啊”可以体会出“我”对小树林的热爱。“多么想念我的可敬的三叔啊”使我们感到,三叔的仔细观察已经在“我”心目中变得“可敬”起来,当然,也只有可敬的人的话才能使“我”深受教育。

从“果然又在里边”体会到很多:对一草一木、对大自然的留恋?对生命的悔恨?想安静地、在大自然中悄悄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可能都有,可能还有许多许多。

从三幅画儿和画儿下面的三个圆圆的“○”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三叔总结出的自己一生的教训和悔恨。三幅画儿和三个“○”的含义三叔自己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三幅画儿是过程,三个“○”是结果。这些就是三叔一生教训形象的说明:遇难而退,一事无成。“凄然一笑”,“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了,太不了解它们了”,“眼眶里滴下几滴泪水”,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三叔在临死前对自己虚度一生的无限悔恨之情。

第四层(从“秋天又来到了小山沟”到“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写三叔留给“我”的三颗枸杞豆给“我”的启示。

先写三叔的去世。当然,就“寻找太阳而不幸失败”这一点说,三叔和夸父一样(这里不是比喻)。但严格地说,三叔和夸父还有着区别。夸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虽然他失败了,但他是在奋斗中失败的;而三叔不是英雄,他没有经过奋斗就放弃了。“凄楚、苍白”补充交代三叔的脸色:“凄楚”是无限的悔恨,“苍白”是病入膏肓。

然后写三叔给“我”的临别赠礼:三颗红色的枸杞豆——对“我”的期望。

“我”悟出了这礼物的深刻含义:它象征着三叔生命的终结——“生命告终的句号”;它象征着三叔一生的教训——三个遗憾的“○”;它象征着三叔对“我”的谆谆告诫——“‘○’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最后写“我”受这三颗枸杞豆的启示,受到震撼以后的行动,回答了开头提出的问题。

2、重点句子分析:

①这时,太阳快要西沉。

点拨:这里的“太阳”是指自然界的太阳。因为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的运动也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逝。把太阳比喻为“一个红色的车轮”,含有时间总是在不断流逝的意思。

②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点拨:这里三叔喊的、要捉住的实际上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太阳,在他的意识里,太阳就是时间,就是生命。想要捉住,是悔恨以前虚度光阴的一种潜意识的表现。23页,当前第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③“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点拨:这里的“它”表面是说太阳,实际上是指时间,指生命。从这里可以体会出三叔现在对时间、生命的认识,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总结和悔恨。太阳是捉不住的,能捉住时间、生命,也就是能抓紧时间学习、工作、生活……

“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是说要真正做到捉住时间、捉住生命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这里的“它”也是指时间、生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是说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就是像保尔所说的“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义。“五彩的宝石”含义很广,可以指为人民作出的巨大的贡献,也可以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耕耘;可以指多彩的生活,也可以指淡泊的生活……

④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点拨:这两个句子,第一个是设问句,第二个句子是回答。这里的“太阳” 比喻“我”,因为“我”还是孩子,“我”生命的路还很长,“我”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3.主题:

课文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理解:“教训也是财富”,“拳头只能征服皮肉,深刻的启示才能触及心灵”,……

4、写作特点:

①生动细致的描写。

课文对小山沟、小树林、阳光、蝴蝶、太阳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生动、细致,极富有感染力。捉金巴牛、追大花蝴蝶的动作,三叔的外貌、动作、神态都描写得十分细致、传神。

②生动的语言。

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使文章很有文采,富有感染力,语言生动。如说金巴牛的壳“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说三叔的眼睛“像开得大大的窗户”,还有写野豆角花的花瓣、写太阳等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事物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特别是用三幅画来比喻三叔失败了的三个理想,用三个“○”来比喻三叔的一事无成,不仅生动形象,而且给人以启迪、教育。再如三叔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了,太不了解它们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三叔自责和悔恨的心情。

5.体验拓展 

总结关于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勤奋学习,永不放弃”的诗句。

友情提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

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3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6.课后练习答案:

(-)自己童年的乐园由同学们自己作答,但应简要地说明为什么是自己的乐园。

“我”的乐在山谷里的小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可以在里面尽情地游玩,捉金巴牛、蝴蝶,掏雀儿蛋……鲁迅的童年“乐”在百草园里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景物、动植物,可以看,可以听,做各种各样的活动:翻砖头、按斑螫、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吃、在雪地上捕鸟等,还有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总之,他们都“乐”在大自然里,“乐”在大自然里做自己想做的事。

童年的乐趣对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我”以后成为植物学家与小时候的“乐园”和爱好是有着内在关系的。鲁迅先生长大后先学医是因为父亲的病给他刺激,后来走上文学之路是为了唤起更多的民众,但与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也不是没有关系的。

(二)1.前进的车辆,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把太阳比喻为“红色的车轮”,含有时间总是在不断流逝的意思。“红色的”是因为快要下山的太阳是红彤彤的。

2.这里的太阳,实际是指时间,指生命。“捉住太阳”是指捉住时间,捉住生命,也就是抓紧时间学习、工作、生活……

3.太阳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是说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就是像保尔所说的“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义。

4.因为“我”还是个孩子,我生命的路还很长,“我”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三)三叔先后给“我”留下过5个谜语。三幅画儿: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画儿下面的三个圆圆的“○”;三颗红色的构杞豆。“我”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因为“我”已经了解了三幅画儿和画儿下面的三个圆圆的“○”的深刻含义,了解了三叔虚度的一生,领悟到他无穷的悔恨和对“我”的期望。“我”悟出了:要以三叔虚度一生的教训为鉴,从现在开始,抓紧学习,勤奋学习。

(四)(略)

九  我们家的男子汉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爽气(shuǎng)  风靡(mǐ)   拌嘴(bàn)  不堪设想(kān)  沮丧(jǔ) 

倔强(júe) 橘子(jú)  无聊(liáo)  嘹亮(liáo)  恍惚(huǎng)(hū)

(二)形近的字:

靡:风靡

糜:糜烂

嘹:嘹亮

潦:潦草

二、词语解释:

爽气:①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

②谓凉爽之气。

③豪迈的气概。

④爽快,干脆。

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时ㄧ~世界。

不堪设想:不能想象。指事情会发展到很危险的地步。

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行动相同。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拌嘴:吵嘴。

嗫嚅: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境界:事情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胆怯:胆小;畏缩。

嘱咐: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沮丧:灰心失望。

打量:观察(人的衣着、外貌)。

伤感:因感触而悲伤。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

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23页,当前第1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再来一篇
上一篇:看云识天气 下一篇:第24课《散文诗两首》学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