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九年级化学教案内容页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024-05-24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精选17篇)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培养: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的理解及应用。 探究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利用原子、分子的观点) 【探究新知】 [引入]由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可以看出,用文字表达式写起来很麻烦,而且不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是否可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呢?新的一章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我们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破裂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没有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猜测一下。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演示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结论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演示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结论2]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问题讨论]两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讨论]①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②蜡烛燃烧后化为乌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③100g 水加热蒸发得到100g 水蒸气,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2.注意: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中的“参加”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②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的质量。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三不变

[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无变化的是__________。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占25g,b有10g,c有5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g,b为21g,并有新物质d。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4.将4.6g某化合物放入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问这种化合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小结]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作业]课本p70 1、2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2

常州第二十四中 刘霞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 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 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 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 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 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语 :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教后反思

3 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 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 “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 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出示评价内容: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2课时 《春》(一)

学习目标

1、 能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2、 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3、 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读课文2遍,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 :组织学生了解朱自清。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2 播放《春》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边听边想、班内交流。

3 要求学生在协作组内模仿朗读录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 组内朗读、互相改进朗读方式,推选出代表在班内做示范朗读。

4 要求学生在听示范朗读时,用简洁的语言理出全文的线索,并分别用“图“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做好批注。

5 组织交流、评价 班内交流、互评。

第二块:赏析“春景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 :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并做好点评。 阅读、勾画、批注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交流

3 布置协作组任务:在“绘春”部分任选其中一幅图画进行赏析,可从描写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精彩语句等多角度赏析。 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一篇简单的赏析性文章

4 组织交流、评价 小组推荐交流,组与组之间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组织、参与活动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古诗名句或自拟小诗圈点评注春草、春花、春雨等图,并展开想象为文章配相应图画。

课后学习:1、背诵全文。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3课时 《春》(二)

学习目标:1、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生活哲理。

2、能欣赏绘春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体会 谈体会

2 创设问题情境:作者眼里的春天具有怎样的生活哲理。 阅读、思考、圈画、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4 师生共同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描写、交流、互评

第二块:领悟“春“的内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颂春”部分,体会其含义。 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2 组织交流、点拨、评价 交流

3 学习评价: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情感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思考、自由发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读比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组织、参与活动 朗读、评比

课后学习:

1、 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作品选》

网络资源 1、

第4课时 《三峡》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水经注》的一些常识。

2、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3、朗读成诵,学习洗练的写景笔法,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

文内容。

2、收集有关三峡的图文资料,摘抄精彩的描写片断。(如李白的《下江陵》、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电视片《话说长江》、《神女峰的传说》等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后 反 思

1 导入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让学生根据课前学习的内容谈谈自己对三峡的感受。 交流、讨论

2 简介作者和《水经注》,示范朗读,让学生画出难读或易错的字音。 听讲、做好批注

3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 朗读、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后 反 思

1 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参看页下注释及工具书,试译课文,如有困难,提出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或教师帮助释疑。 协作翻译全文

2 指定学生翻译,其他学生纠正、完善。 交流、完善

3 创设问题情境:课文写了三峡哪些景观?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课文按这样的顺序来写是否合理?说说自己的理由。 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4 组织学生试背 自由背诵

5 创设问题情境:以洗练的笔法写景,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以文中对某一季节景象的描绘为例,分析这一特色。 思考、讨论、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畅想“三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组织学生展开研究活动:至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将抬高至175米。请对照课文,推想一下,到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色有哪些变化?要求:要尽可能地通过上网或在相关图书里查找资料,学会收集、保存、归纳、分析、整理并应用文字或图片进行推想,整理成文。 以协作组的形式完成研究活动,整理成文。

2 组织协作组之间交流研究成果。 交流、互评,选出最受欢迎的畅想家。

课后学习:

1、学习本文后,你联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诗,还联想到哪些描写三峡的作品,将你所喜欢的文章内容选抄在摘抄本上。

2、谈谈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网络资源 长江水利网 中国水利科技网 三峡热线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公司

第5课时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把老舍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做好适当的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 ,组织学生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交流

2 播放朗读录音,出示多媒体画面(冬景图) 听、看

3 组织学生比赛朗读(要求:边读边展开想象) 分组比赛

4 创设活动情境: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讲述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后理清文章脉络,准备复述。

5 组织学生复述、评选优胜者。 复述、互评

第二块:赏析精彩片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 ,根据学生的复述创设问题情境: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思考、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在片段旁注好你喜欢的理由)

2 组织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 背诵

3 组织学生研讨本文的语言:(1)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协作组内讨论、研究,在文中做好圈点勾画。

4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1、背诵全文。

2、选做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6课时 《济南的冬天》(二)

教学目标 :

1、 能学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2、 能欣赏相关的优秀散文

课前学习:在课外阅读或网上查阅有关描写冬景的文章。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拨,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 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2 组织交流、教师小结 交流、互评

第二块:欣赏、实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组织学生协作组内交流课前学习时准备的描写冬景的文章。 交流、选出最好的文章

2 在全班交流各组推荐的文章 交流、谈感受

3 布置任务: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想或写

4 组织学生发言 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

课后学习:

编辑小册子:将同学搜集的描写冬天的文章和自己所写的对冬天的感受整理成文

为文配图,编辑成一本《我眼中的冬天》

第7课时 《夏》

教学目标 :

1、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感受夏的独特魅力。2、2、感受作者笔下的夏的特征,体味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表现力强的语言。

课堂学习:

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

1、 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第一块:网上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讲解操作注意事项,提供网址和搜索引擎让学生查找有关“夏”的诗文。让学生感受“夏”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象征意义。 明确任务要点。

2 巡视、指导 上网搜索、下载、

3 组织交流资料 汇报查找的内容随机交流自己的收获

第二块:回归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一读,读准字音(画出难读的字);二读,读准节奏;三读,读出意象,即了解文章描绘了哪些画面;四读,读出氛围和感情;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朗读、根据相关任务在书上做好批注。

2 组织学生比赛朗读 朗读

3 交流,以“我学会了 ”为话题,交流对文章的美点品析。参考话题:(1)我学会了一组优美的词语。(2)我学会了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表现情感。(3)我学会了“夏”的新的象征意义。(4)我学会了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5)我学会了想象,可使景物栩栩如生。等等 思考

4 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

第三块:网上创作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组织学生在学习本文后进行一系列的网上创作活动(1)任选文中的一些你喜欢的词语,写一段话。(2)作者对夏天是充满好感的,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写你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在word文档中完成。

2 组织学生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交流文章

3 组织学生在网上搜集一些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的古诗文名句。 上网搜索、下载

4 学习评价:谈谈对本堂课学习的感受。 谈谈感受

第8、9、10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积累,了解本单元几篇写景美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再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指导语 指导学生(1)从多方面观察景物,多侧面感知景物特点。(2)注意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并选取特定的景点(或学生自选喜爱的景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学生培养观察和思考习惯,多写观察日记,以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2 写作指导 口头完成习题一

课后学习:任选周围你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如校园、小街、某植物等)

第九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提供参考题目:“我眼中的校园”、“家门口的风景”、“我最喜欢的植物”等 学生讨论自定也可以

2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

3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在课外阅读中或网上寻找一些写景散文欣赏并摘抄或下载。

第11课时 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课时目标:学会有针对性地说话,并能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课前学习:回顾自己在生活实践中说服人、打动人的实例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让学生自学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阅读

2 让学生谈自学体会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成功实例。 交流

3 布置任务:请学生按口语交际的要求,任选其中一个任务来完成(1)准备自荐演说的内容(如竞选班长、班委等)。(2)准备一个能吸引人、打动人的故事。(3)自创情景:*如何劝说因追星而荒废学业的同学 *如何说服家长不给自己请家教等等 任选一个任务完成,在协作组内评比,选出优胜者。

4 组织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选出最佳 交流、互评

第12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专题交流,师生互动评价。

(2)根据“1、”中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单元活动参考选题

1、 参观一次山水画展,联系本单元课文描绘的图景,培养观察、欣赏能力。

2、 组织一次愉快的郊游。游玩过程中,请你让景物像人一样活起来,同它展开心灵的对话,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郊游结束后,在班里组织一次以“我有一个‘朋友’ 的主题班会,介绍自己的一两个自然界的“朋友”,并说说以它为友的原因。

3、将同学们自己撰写的有关自然的文章装订成册,并为其设计图画,“出版”一本班级刊物,可请老师或作家为刊物写“序”或“跋”。

4、收集有关描写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诗句,熟读成诵。在班里组织与此有关的朗诵赛、赛诗会等活动。

5、从四季中选取你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如“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

6、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第13课时

综合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3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1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 导语 :明确任务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 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小结、评价。

十四、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是一种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a.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b.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c.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四、作业 :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作文,字数600以上。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3、练习:一、三

五、教后反思:

十五、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 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你曾去过三峡,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1、正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哀转(zhuǎn)

2、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为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初晴;旦,早晨。]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1、全班再次齐声朗读一遍;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能的话,展示今日三峡风貌图。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比较发现。)

五、品读课文,

体会本文“片言万语”的精炼及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 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可让学生当堂背诵。)

七、作业 :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八、板书设计 :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三峡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水: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九、教后反思:

十六、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 (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④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二、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各抒己见)

三、作业 :

1、练习:一

2、熟读课文,预习5小节——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②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一、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讲解):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二、体验反思:

[提问]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三、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指导: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介绍冬景。

四、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③练习:二、三

五、教后反思:

十七、夏

梁 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解决文中疑难,梳通文意。

2、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拓展性的比较阅读,能够区分不同作者对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为学习对象,写作《山城之夏》。

教学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导语 设计: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然而,无论你喜不喜欢夏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夏》(亦叫《夏感》),作者对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完这课文,我们就能够了解到。不过这篇文章比较艰深,在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很专注、很投入。

二、课文研读:

(一)、梳通文意:

1、师指导语 :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再与就近的同学讨论交流。等一会儿我们还要全班讨论。看看我们的同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遗留哪些问题。

2、学生活动:

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导语 :刚才大家的阅读很认真,讨论也很投入。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

1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家交流;

2、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注: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

(二)、理清结构:

1、导语 :(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夏天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并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阅读(指导: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2)两分钟后,小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各小组经过讨论,理清文章结构,如果小组愿意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我们也非常欢迎。)

注:老师巡视、参与、对话。

3、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参与,理清文章结构。

板书参考:

景:气势磅礴、色彩金黄蕴涵着——

赞美情:紧张、热烈、急促和顺如意、吉祥美好

人:勤劳、忙碌等含茹。

(三)、质疑探究:

导语 :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要进行深入一步的学习了。不知道大家对文章本身有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

(1、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难道夏天的颜色只是金黄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

1、指导: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热烈,但是不同的人对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曾学过那些诗词,它们所表达的作者对夏天的感受是否一样呢?(分组合作)

学生活动:读读、想想、说说(烦躁/闲适/热烈)

2、指导: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也会不同,在你的眼里,我们三明的夏天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以《山城之夏》为题,学习作者写景的语言,写一篇作文。(可作课后作业 )

三、作业 :

1、练习:一、二;

2、《训练册》

四、教后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4

常州外国语学校 徐发琴

一、教学目标 :

1、 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初步感知本单元的内容

2、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反复朗读课文,欣赏自然景物的美,领会作者蕴含其间的美好感情。

4、欣赏散文优美、精辟、诗化的语言,能把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

5 学习仔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不同特征作细致描写的方法。

6 、锻炼说话能力,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2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那峰峦雄伟的高山,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而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更是大自然的杰作。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作品。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教案设计参考:

《春》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寓情于景的方法。

3、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之美。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新课。(大屏幕上展示几组春天的优美画面,并配背景音乐)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看(几组春天的优美画面)这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真令人心旷神怡;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步入那美妙的境界吧。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并学习朗读技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任凭想象的翅膀在春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拥抱美丽的春天。)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感情朗读,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朗读形式多样,学生或老师点评)

三、精读赏析

1、作者锤炼词语功力深厚,文中很多精彩的语句值得仔细品味。请同学们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可用投影显示春景画面)

(学生精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2、投影出示老师对自己喜欢的“春景图”作的评析。

3、学生写完后先小组交流,后大组发言,教师评价、总结。

四、拓展延伸1、教师小结:同学们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自己喜爱的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清新鲜活、精美隽永的语言特色;又感受了作者的感情脉搏。当同学们与“春”融为一体时,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春”文中的蕴涵的人生态度吗?请你紧扣文本作精彩解释,并谈谈这种态度对你的影响。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3、仿句练习。

①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美好的希望。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有自己的创新,不重复别人已用过喻体。)

②请模仿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写几个句子。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写好后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点评。

五、语文活动:朗读比赛

六、布置作业 。

①课外阅读林斤澜的《春风》,想一想:同样是“春风”,江南与北方的春风格调截然不同,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的北方粗犷的春风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又如何把对北方春风的怀念之情融于写景之中?

②继续收集有关春的诗文,可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

《三峡》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通过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学习:

通过网络、图书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 是啊,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2、学生简介作者和《水经注》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三、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2、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会用词简洁精当。)

四、试做导游

1、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观。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介绍三峡春、夏、秋、冬四季风光。

2、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三峡风光、三峡工程或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并设计好本组的导游词。

3、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的三峡景观。(老师评价)

五、课外拓展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旅游及大坝资料,对长江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开展“三峡”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三峡的丰富资源,让三峡真正成为一块风水宝地。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济南的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2、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组织学生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研读赏析

(一)、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投影出示问题: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二)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按顺序(不同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五、作业 布置

1、学生课外自找描写冬景的诗文和本文进行比较阅读。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夏》

学习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3、利用网络、图书馆自主查寻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更多地了解夏天。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课文:

出示有关“夏”的诗文。如王维的《苦行》、白居易的《观刈麦》,请同学描述诗人眼中的“夏”。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诗人对夏只有怨气,没有赞赏。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能否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及文中作者的感情,给本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夏 或 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学生齐读课文,读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三、细读赏析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一读,读准字音(画出难读的字);二读,读准节奏;三读,捕捉画面;四读,读出氛围和感情;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四、品味美点

这篇文章在语言、内容、结构方面有着许多美点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思考两个问题:

1、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富有表现力?用笔圈画起来,并作评点。

2、你认为全文在结构和内容上有哪些美点?在品味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针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提出疑问。(采用合作学习)

五、课后作业

1、思考: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用网络、图书馆自主查寻收集有关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3、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心目中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理想中的。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5

新北区实验中学 郭惠芬、王唯亚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2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 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2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 学生思考回答。

3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 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 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 朗读课文。归纳、交流。

5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思考交流。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课时《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课堂学习:

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 集体回答。

2 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交流。

3 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 读课文,寻找,交流。

4 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小组讨论后交流。

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

2 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由。 各抒己见。

3 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思考归纳。

4 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

5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朗读。互评。

第三块:拓宽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创设活动情景: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导入 ) 明确要求。

2 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 交流,点评。

3 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4 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楹联。 交流,评选。

第三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内容。

收集一些古人写月的诗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音乐导入 ,引导“咏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启发联想:月亮,以其皎洁的光辉,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诗人的灵感和词人的遐想啊,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走入月光下,一起来吟咏“写月”的诗句。 学生吟咏课前准备好的诗词。

2 总结:一缕月光能抒发人的情怀,或壮烈或缠绵。当人有心事时,把心托给明月,何尝不是人生一种情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宋代大学问家的美文《记承天寺夜游》 进入新课学习。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 提问:作者写此文时心情怎样?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 独立思考,交流。

5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体验作者的心情。

第三块:品味赏析,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闲中生愁,对愁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就是苏东坡,人生仕途不顺,难免心中不快,但却表现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旷达与磊落,问:文中哪一句描写最能体现这一心境? 独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横,盖竹柏影也。”

2 引导联想:这短短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笔调描绘出这月下美景。 学生书面描绘,交流,评点。

3 品味赏析:说说这月下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什么感受,是如何传神地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的。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投入地朗读

课后学习:熟练背诵课文。

本文篇幅很短,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贬期间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贬期间,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查一下,看看这期间作者还写了哪些优美诗句,把你喜欢的诗句整理下来。

第四课时:《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 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欣赏歌曲《高山青》,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阿里山。 每组派代表发言。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解说。如实物投影展示图片等。时间:每人2—3分钟。

2 导入 :阿里山的风光真是迷人,听了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跟着吴功正再去游览一番吧。

第二块: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复朗读,体会它好在哪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写的好的地方并做批注。独立思考。

2 指导:从多个角度去赏析 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

如词语用的精当、修辞、节奏感等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讨论。

4 布置任务:课后将好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第三块:欣赏歌曲,朗读优美语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播放歌曲《高山青》 欣赏,哼唱

2 组织朗读优美语段 个别朗读,互评

第五课时:《阿里山纪行》(二)

学习目标:理清文章内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课前学习:自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阿里山的风光秀美如画,你能读出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风景图吗? 自读课文,同桌或者前后桌讨论完成。

2 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带领大家领略阿里山的秀丽风光。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可以适当运用文中的语句,但不能照搬。 独立思考:再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理清游览线路。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景点特征。

3 组织小组讨论 组内共同探讨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5 引导学生归纳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 归纳、小结

第二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 独立思考

同桌共同探讨

2 组织交流,评选最佳导游。 交流,评选

第三块:学生小结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组织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小结 小结。谈感受、收获。

第六课时:《美丽的西双版纳》(一)

学习目标: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培养自学的能力。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导语 :西双版纳是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独特韵味。 欣赏西双版纳优美的风景。

2 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读课文,思考。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第二块:自学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指导:对文章的赏析,可以从写作手法、运用修辞、词语运用、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回顾,交流

2 组织活动;假如由你来当老师,你觉得要让大家知道些什么? 独立思考:结合参考书、指导的内容,自己对文章进行分析,做读书笔记。

3 组织小组对疑难问题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加深理解

第七课时:《美丽的西双版纳》(二)和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把握本文通过对照手法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学习: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自学成果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的自学成果 交流

2 引导点评, 点评,

第二块:质疑解疑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对本课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质疑解疑

2 组织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对同学进行评价。

第三块:课堂小练笔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说词。 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

2 组织交流,点评,总结 交流,点评

第八课时:《蓝蓝的威尼斯》(一)

学习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欣赏生动形象、瑰丽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情境导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谈谈你心目中的威尼斯。 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威尼斯,

展示图片、故事传说等。

2 导入 :作家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他一起去感受威尼斯的迷人魅力吧。 自由阅读课文

第二块;整体感知,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思考: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风光?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 自由读课文,思考

2 组织交流 交流

3 你对本文还有什么独特的感悟和发现?

(结合探究练习三、四) 就课文疑惑提问,解答。

第三块:赏析语言和精彩的比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威尼斯是迷人的,而作家的语言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将威尼斯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请大家再读课文,赏析文章的优美语句。 自由读课文,思考,划出优美的语句,做批注。

2 组织交流、小结 交流

3 指导完成探究练习一 思考,练习,交流

第四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任选校园一景为对象,运用比喻写一段话。 思考,仿写。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相点评

第九、十、十一课时:写作、修改文章

本单元课文是写景散文,语言相当优美,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既是一次写作训练,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和巩固,还可以提炼他们的语言。仔细的观察,合理的顺序,生动的语言是写好参观游览文章的基本要求。

课前准备:参观游览常州名胜:舣舟亭、红梅公园、恐龙园等。

第九、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综观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写景散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思考。

2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有哪些要求? 自读《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归纳注意点

3 写作训练 写作。

4 组织修改,着重修改标点符号。 自读《修改作文》短文,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十一课时:作文评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

3 指导学生评分

第十二、十三课时:专题交流和语文活动(安排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A 组织学生收集关于柳宗元的资料并交流

B组织学生搜集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简短交流。

C 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D 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 A.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B 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D 搜集资料,可以是图片,传说,当地风土人情等

2 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利用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

3 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 独立思考,创作对联。

4 活动:假如你是导游,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 思考,讨论,交流,点评

5 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说词 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

6 参观游览常州名胜:舣舟亭、红梅公园、恐龙园等。 利用星期日参观游览常州名胜。

7 组织学生写单元学习小结

提出要求。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分析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6

第四单元 人类文明的足迹

一、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

○ 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

◇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 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神秘的金字塔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代文明,激发探究古代文明的兴趣。

2.大致了解金字塔和世界著名古代建筑。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世界著名古代建筑的图片,学生准备一份有关这些建筑的简单发言稿。

2.学生搜集金字塔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图片欣赏

1.教师:在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里,无数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今天,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好吗?

2.教师课件播放远古时期青铜器,陶罐,万里长城图片及“神州五号”胜利升空返回的影象资料。请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谈谈感受。

学生1: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学生2:“神州五号”升空的场面我看了,当时心里无比激动!

学生3:万里长城我去过。我总是在想一个问题:这么大的工程,当时条件又那么艰苦,人们是怎样砌出来的呀?

二.我是小小考古家

1.教师:说得真不错!咱们再来看看这个画面(师将画面定格在金字塔)你对它有什么了解?

2.学生自由畅谈。

学生1:我知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学生2:我知道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有100多米高呢!

学生3:我在《少儿百科全书》上看到人们把一些动植物的尸体放在金字塔里,一点都没腐烂,真神奇!

3.过度:能从多种途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真不错!来,看看课本63页的胡夫金字塔名片,你也来为其它金字塔设计一份吧!

三.导游带我去旅行(需要网络支持)

1.教师:不光是金字塔神秘又壮观,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著名的辉煌的古代建筑。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资料,看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收获。丁丁一家要参加一次文化之旅,请你来当导游,给他们挑选景点,设计旅游路线,带他们一家去领略那些神奇的风光吧!

2.分组介绍,组里推出“本组名导”。再集体反馈,师生共同评出“优秀导游”。学生上台,点击相关图片并介绍。

学生1:大家好!我是这次出行的导游,我叫某某。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铁塔——艾菲尔铁塔。它……

学生2: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雅典卫城”,它建于……

学生没说到的著名景观,教师再做适量补充。

四.插上理想的翅膀

1.教师:是啊!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假如有一天,你进入了金字塔,会看到什么?会有什么奇遇呢?赶快拿出你神奇的笔,美美的编个科幻故事或者画幅图吧!

“文明的大船”起航了

活动目的:

1.大致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及其文明成就。

2.拓展学生视野,多角度地了解体会古代文明的伟大意义。

3.激发学生的骄傲情绪。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世界地图,中国文字发展演变的图例资料。

2.学生搜集古代的伟大发明。

活动过程:

一.寻找文明的发源地

1.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学生观察后思考:

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吗?它们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

和其他地方相比,这些地方为什么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结合现代社会来看,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类的发展呢?

2.交流反馈。

3.知道古中国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听说过“两广湖,天下足”这句话吗?这是什么意思?到中国地图上找找两广,两湖的位置,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

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为什么这样的地方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

二.文明古国的辉煌

1.教师:大家刚才讨论得很热烈,那四大文明古国究竟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有哪些伟大发明呢?将你查阅过的书籍和资料给大家传阅,介绍一下,好吗?

学生1:你知道吗?我们现在常用的0-9这10个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

学生2:我知道造纸术是古代中国的蔡伦发明的。从此以后,人们就可以用纸张记录文字了。

学生3:我对你的有补充。古代中国有四大发明,它们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其中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按照课本66,67页提供的信息,结合你所了解的,完成67页的填表。

三.当回作家过过瘾

咱们也来当回作家过过瘾吧!小组分工合作,结合课本66页,67页的提示,共同编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四大文明古国的n个辉煌》怎样?开始行动吧!

学生a组: 四大文明古国的n个辉煌

作者: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古印度篇:……

古中国篇:……

古埃及篇:……

古巴比伦篇:……

学生b组: 四大文明古国的n个辉煌

作者: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学生5

医学

文学

数学

建筑

农业

艺术

……

四.成长的故事

1.教师:其实,人类文明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辉煌的,它们也跟我们小朋友一样,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咱们以中国的文字为例来看看吧!

2.教师出示文字演变的几个阶段,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1:到今天我才知道人类最开始是用结绳,画线这么原始的方法记事,真有趣。

学生2:我发现古时候的字跟它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象,演变到今天就有很多不象了。

学生3: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让世界变的如此丰富多彩。

3.在班级一角展出名家名字:如王曦之的<<兰亭序〉〉让学生欣赏。

3.结合课本65页的图文,请大家谈谈你怎样理解“文字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出现了”这句话呢?学生互相讨论,集体交流。

五.我为你骄傲

1.过渡: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如此辉煌的成就,让我们后人有幸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远,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他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写下来吧!

蒸汽的力量

活动目的:

1.懂得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意识,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能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的进步。

活动准备:

1.电磁炉,水壶。

2.人类原始耕作及蒸汽机出现后工业发展变化的图片及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亲自体验

1.教师:今天,咱们先来动手做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看谁最能干,好吗?指名上台,插好电磁炉,烧开水。等到水开时,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还在哪见过这种现象?

学生1:我看到水开时白色的热气往外直只冒,水还把壶盖推的向上跳,水还溢出来了。

学生2:我和爸爸去洗过桑拿浴,那里面好多蒸汽,热烘烘的。

2.过渡:说的真好!大家见到的水开时推开了壶盖的热气;烫衣服时使衣服变的服服帖帖的热气,就是蒸汽。咱们再来看两组画面。

二.图片(影象)欣赏。

1.教师播放二组画面:一组是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状况,生产工具,小作坊里的手工劳作场面;一组是18世纪英国法国工业革命时纺织厂,煤矿,钢铁厂里热闹的生产场面,人们的生活场面。

2.学生进行综合对比,说说:这两组画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人们生活有了如此大的改变?你看过反映这期间生产生活场面的影视剧吗?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饱饱眼福吧!

3.小结:蒸汽机的发明是科学史,也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进步。

三.专题讲座

1.过渡:“瓦特”何许人也?“蒸汽机”什么东西?什么原理?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大家的脑子里一定有许多问题要问。别急,今天老师请到了一位工程师来给同学们解决问题了。大家欢迎!有问题尽管问吧!

学生1:请问专家,瓦特,何许人也?他还活着吗?

学生2:蒸汽机是什么东西?什么原理?我一点也不明白。您能说说吗?

学生3:我看见一些电灯泡上都写了60w,40w。这个“w”好象念“瓦”,这跟瓦特有关吗?

专家释疑。

2.推荐学生回家阅读瓦特的故事。

四.小小推销员

1.教师:科学的力量如此巨大。有了蒸汽机之后,它又用到了哪些行业?产生了一些什么新产品?可以带来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要组织一个“现场推销”,要将蒸汽机及其系列产品推销出去。课前,大家都去商场,大街上观看了吗?把你看到的用到活动中来大显身手吧!

2.将全班分成几大组,每组选两名同学当推销员,分卖场进行推销。评选“优秀推销员”和“点子专家”。

五.辩论第一现场

1.教师:是的,蒸汽机发明了,科学进步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隆隆的轮船和飞驰的火车将全球连成一体,使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世界越来越小,社会前进的车轮转得越来越快了。

教师:能具体一些吗?

学生1:蒸汽机发明了,工厂里需要大量的工人,许多人举家迁到城市里了。而这些人也需要生活,带动那里开商店的也多了。

学生2:蒸汽机发明了,出远门就不用骑马,走路了,可以坐汽车,火车,又省时又省力。可是车子多了,黑烟囱也多了。

学生3:……

教师:哦,那时侯是这样的,现在呢?列举身边的事物,说说科技发展为自己带来了哪些便利?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1:科技发展了,汽车火车飞机全有了,我们可以去全国各地旅游了。

学生2:天气越来越热了,可我们不怕,我们都有空调吹了。

学生3:科技发展了确实好,车子多也确实好,可我就觉得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城里的空气没我外婆家空气好!那儿可看不到黑烟,黄水,而且没有交通堵塞,你看我们校门口每天堵的多繁人啦!

学生4:……

2.教师:那就是说科学进步,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弊端是吗?咱们来看看这则报道。(课件出示《山东大学报》的报道。)

科技发展的同时,自然界中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环境污染的加剧,社会中人情的冷漠,人性的虚伪等现象也已浮出水面,这使某些人认为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弊端。其实,科技是为人所操控,趋利则利人,趋害则害人,关键要看人怎么使用。社会上一些无德之人和群体组织,缺失人文精神,无视人文关怀,为了谋取私利,不计后果,滥用科技,如此一来,诸多负面问题必然涌现出来。而要想建设和谐社会,“人”自身的和谐不可或缺,人文关怀的意识亟待增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必须保持和谐进步。“人文精神”的重新介入不仅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重新审视,更是对科技发展的强大扶持,人们也期望着它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科技一同前进,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4.学生根据自己的意见自由组合成正反两方。正方以“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为主题,反方以“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为主题进行辩论,评出“最佳辨手”。

5.号召同学们给科技局长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局长号召全体科技工作者在开发新科技新产品的同时,尽可能的考虑减少对人类的危害,造福子孙后代。

6.小结:看来,我们看事物还真得一分为二,连科技进步了这种好事也会给人们带来不便。

六.我的第一本连环画

1.教师:总的来说,蒸汽机的发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把历史的车轮向前大大的推进了一步。我们应当为它建一个“荣誉册”,让它的芳名留传千古!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美容院,桑拿浴馆,干洗店参观,你一定感受到了蒸汽的力量吧。来,将你知道的蒸汽的特点,用途等用连环画的形式画下来吧。

2.将作品结集,变成《我的第一本连环画》,与他人共享。

电力时代的到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位科学伟人及其科学成就,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综合比较,体会科技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影响。

活动准备:

1.《科学家丛书》

2.学生以电为主题拍摄的生活照片

活动过程:

一.电力摄影展

1.教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拍摄以电为主题的照片,今天咱们来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1:这是我拍摄的河东大道夜景,从远处看,这儿就象一条巨龙在飞舞。

学生2:我拍的是东方红广场,这儿草坪灯,照明灯,礼花灯交相辉映,美极了!

学生3:……

教师:真美呀!看来大家都花了心思。那咱们主办一次“电力摄影展”吧!推荐一名“会长”负责此次活动。

过渡:上节课不是讲蒸汽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吗?有了蒸汽机不就行了吗?还要电干什么?

学生1:当然要电啦!它比蒸汽机可好多了。我们现在可离不开电了!

教师:那你说说,电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二.光明使者的故事

1.教师:那电是谁发明的呢?这中间又有哪些故事呢?今天咱们来开一个故事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1:我从《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中知道了电是爱迪生发明的。他经过了一千多次试验,用了几千种不同的材料,终于实验成功。“电”可真是来之不易啊!

学生2:我还知道富兰克林有一次在放风筝时正好碰上了打雷闪电,电从空中传到了风筝上,又从风筝传到了他的手上,他感到全身一阵麻,人们从此开始了对电的研究。

2.教师:那咱们来做一个假设,假如当初爱迪生在发明过程中受挫太多,没兴趣了,中途放弃了,今天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你想对爱迪生说些什么呢?

附学生作品:

三.我是一本“电”词海

1.教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电吗?完成课本71页的题目。

学生1:电饭堡,电磁炉,电风扇。

学生2:电冰箱,电脑,发电厂,电力机车

学生3;……

四.发明创造知多少

1.你还知道哪些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发明创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法分类写下来。完成72页的练习。

五.我的小发明。

1.教师:从科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发明创造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有小发明或正在研究中的新东西吗?制作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没有?向大家介绍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作品送市里边参加“小发明小创造”比赛。

2.学生在科学老师指导下,完善改进,参加市“小发明小创造”模型,论文,绘画比赛。

五.名人名言大搜索

1.教师:每个科学家都非常了不起,每个科学家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你能把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家的故事告诉大家吗?

2.这些科学家讲过一些什么有名的话呢?结合课本73页的名人名言卡片,回家查阅资料,制做成自己的座右铭,贴在床头或书桌上,时刻勉励自己。也可以送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或朋友,激励他们接受挑战,勇敢前进。

六.写读后感

看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后,你学到了什么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向他们学习呢?写出读后感,评出优秀文章,向作文社投稿。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外著名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热爱文学艺术的情感。

2.通过活动,知道一些关于文学艺术的知识,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1.学生将已阅读过的中外名著列出书单。

2.教师准备一个选自《一千零一夜》的动画故事。

3.以书友对为单位设计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作品意义、作者、创作特色、语言风格、主要内容等),准备简单的发言稿。

活动过程:

一、《一千零一夜》,夜夜都思念。

1.教师:一千多年前,一位海盗英雄的传奇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诞生了。多年来,他是许多书和银幕上的常客。今天,他就要在我们教室里首度登场。他的名字意思是行动与冒险。他就是辛巴达,是横越七大洋的传奇人物。

2.教师播放《辛巴达》的动画片断。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3.过渡:《一千零一夜》——一本让人夜夜都思念的好书。(板书课题)

4.学生介绍介绍有关《一千零一夜》的资料,稍后教师进行补充。

学生1:我读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这个故事,印象十分深刻。它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贪心,要勤劳善良,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学生2:我把这本书带来了,从这些故事中,我对阿拉伯国家有了一个印象。

学生3:《一千零一夜》还被叫做《天方夜谈》。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二、沐浴书海,香溢校园。

1.教师:有人说:“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没有米,肚子饿得慌;没有书,世界空荡荡。每一本好书,都是人类迈向文明的一个脚印。而每一本世界文学名著,都是人类文明的甜美果实。你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名著介绍给大家吗?

2.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名著。

学生1:我向大家推荐的是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因为我特别佩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喜欢《火烧赤壁》那个故事,所以我要推荐给大家。

学生2:我看过一本名叫《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的作者为英国著名作家笛福,主要介绍了鲁滨孙出海以前,出海时遇到风暴,上岛生活28年2个月又19天,以及遇到海上大船回家的事。鲁滨孙那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令我非常敬佩。

3.过渡:大家可以像他们俩一样,找伙伴介绍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如可以介绍作者、主要内容、受到的启发、最喜欢的情节和人物等,分享自己读书心情;然后,在组内评出“超级书迷”。

5.学生分组交流各自读过的故事并把交流的意见记录下来。

6.小组评选出“超级书迷”,由该同学上台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三、与书籍对话,点智慧之灯。

1.教师:我们的口号是——争当读书宝贝,形成乐读风气!

2.引导学生参看教科书上的范例,了解读书卡。

3.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读书卡:你心目中最精致的读书卡应该是什么样儿的?包括了哪些内容?

学生1:我觉得应该图文并茂。

学生2:除了书上提到的那些,还应该设计一个留言栏,让所有看过这本书的朋友把自己的读后感写在上面。总之,就是制作一张属于大家的读书卡。

4.学生亲手制作一张读书卡。

5.学生互相交流欣赏读书卡,然后将自己的读书卡粘在在班级开辟的“书香满屋”中。

6.推荐两名学生当“屋主”,负责管理和更新“书香满屋”。

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交换各自列出的已读的名著书单,记下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名,以后相互借阅。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著。

3.学生根据交流会得到的启发,制定出以后阅读名著的计划。

4.小结:俗话说:“学能增慧!”我相信,在“博爱”的这个乐读的氛围中,你们一定会获益匪浅!。

蒙娜丽莎的微笑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这些中外著名的艺术杰作。

2.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热爱和欣赏作品的欲望。

3.增长学生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对欣赏水平。

活动准备:

1.学生搜集世界著名的艺术作品。

2.教师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火眼金睛

1.教师出示达•芬奇的自画像,一幅非常漂亮的素描作品,使学生对达芬奇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

2.请学生用几个形容词对达芬奇进行描述。(学生陆续说出“慈祥,严肃,好像凝视,好像思索……”)

3.教师:关于达•芬奇你们知道哪些?相机板书课题。

4.今天的美术课就从一个神秘的表情说起。板书课题。

二、伶牙俐齿

1.教师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

2.教师:你们觉得蒙娜丽莎哪里最美?

3.学生利用教材第77页的一组对话和课前查找的资料,以及教师早已为各组准备的相关书籍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蒙娜丽莎“美”的“证据”。

4.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1:我们小组从《美术百科全书》中了解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最美的,透露着一种神秘的美……

学生2:从《漫步美术》中我们小组知道这幅画现在保存在法国的卢浮宫,是卢浮宫里的首推珍藏品……”

学生3::“《世界名画》杂志告诉我们,蒙娜丽莎的右手是美术史上最美丽的一只手?……

学生4:我觉得蒙娜丽莎不美,因为她没有眉毛,而且太胖了!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介绍。

6.小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这是一张无法用语言诠释的脸。在我们这些外行看来,也许它的不可说,它的神秘正是它如此著名的原因之一吧。

三、佳“画”连篇

1.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莫奈的《日出•印象》和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

2.教师介绍相关资料。

3.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徐悲鸿的《群马》作品。

4.过渡:徐悲鸿静止的马画得惟妙惟肖,更让人称道的是他对奔马的描绘,形象生动,造型逼真。你喜欢他的哪一幅马的作品?为什么?

5.学生欣赏:奔马、群马、六骏图、八骏图等,并上台点击欣赏徐悲鸿画马的作品,谈感受。

7.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名画。

四、白石老人

1.教师:在我们的家乡,有一位让使人瞩目的老人,他就是齐白石。

2.播放课件的同时,教师解说:齐白石(1864~1957)植根传统,师法造化的国画大师。他把前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得很深刻,其画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且诗书画印兼能,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齐白石作画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其章法多是信手拈来,随意而成,极为简括大气。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有时则模写物象纤毫毕现。尤喜将阔笔大写的花卉与工细草虫合于一图,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以其画风发展来看,早年笔墨较清新整饬,中年以后渐趋雄肆,晚年则炉火纯青,真率自然,不假修饰。

3.鼓励孩子参观白石纪念馆。

五、“雕”海拾贝

1.教师:雕塑——塑造空间美感,让艺术走进我们的视野和生活!让我们来欣赏几件雕塑作品。

2.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来欣赏欣赏几件雕塑的复制品,并谈谈感受。

3.师生互相补充这些作品的资料。

六、拍卖会

1.学生看中央台的节目“爱心拍卖”,在班上组织一次拍卖会,向大家介绍自己最中意的名画。

2.教师小结:这里的天空很绚丽,这里的孩子很有灵气,在这里,我们与前人共呼吸。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激情飞“乐”!

教师:伟大的文学家雨果说:“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一把钥匙。”还有人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这堂课,就我们敞开心灵,让耳朵和身体做一次愉快的旅行!

板书课题。

二、古今中外,越听“乐”好。

1.利用课件展现教材第78页出现的四幅画面,教师:你想了解哪一首曲子?然后相机引导这些世界名曲的欣赏活动。

2.学生自由选择,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介绍。

讲一讲:以该曲的作者为突破口,向学生介绍《二泉印月》。

跳一跳:在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断之后,邀请感兴趣的学生上台学着跳一跳。

画一画:在听《蓝色多瑙河》的同时,引导学生可用画线条的方式来表达听到这首曲子的心境,然后集体交流。

唱一唱:《欢乐颂》是首脍炙人口的歌,可邀请会唱的一起唱一唱。

三、音乐大party,需要你我他。

1.教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歌,爱好的乐器。

2.找同桌说说自己知道的世界名曲,聊聊对这些音乐、舞蹈作品了解。

3.邀请学生上台播放自己推荐的世界名曲供大家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哼唱一小段,甚至载歌载舞,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点亮一盏明灯,寻找一串足迹。(这一部分最好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人类进化历程的三维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走向文明的几个转折点:解放双手、使用工具、创造语言等。)

2.教师:有人作过这样的估算:假如把地球的历史浓缩为一天,人类的历史不过才七分钟,而文明的出现仅仅只有一秒钟多一点。然而,人类文明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再它出现的这短短数千年时间内,我们周围的世界已是石破天惊,涛声澎湃。

3.配合课件进行过渡:你想了解哪一方面的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4.课件展示出分别标有文字“文学”、“音乐”、“美术”、“语言”、“服饰”等几盏明灯,点击某盏明灯,其相应的发展历程就会用一串足迹的形式进行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想了解的进行选择。如图: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5.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课前发下来的提示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表格如下:

点一盏明灯,寻一串足迹

小队名称 队长 记录员 发言人

我们的探究内容

打开电脑前,我们有这样一些问题:

1.

2.

3.

我们运用了这样一些探究方法:

1.

2.

3.

我们的收获:

1.

2.

3.

我们的感受:

1.

2.

3.

课后,我们还会

1.

2.

3.

老师的话:

6.小结:在回首人类文明的同时,我们也在努力的推进它,并且,相信这文明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对此,我充满信心!

五、艺术长廊,任我畅游。(这一部分可延续到课外。)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好活动要了解的主题,并结成活动小组。

2.确定组名及活动形式。

学生1:我们想了解更多的世界名著,我们准备根据名著改编成一些小故事,欢迎大家到“名著戏苑”来做客……

学生2:我们组准备了一块展板,准备把我们收集到的有关于世界名画方面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粘上去,让大家犹如走入画廊一般……

学生3:我们想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时间像同学们推荐世界名曲的知识……

学生4:我将和几个“电脑高手”合作制作出一个集文学、美术、音乐于一体的网页,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3.在老师的帮助下,各组制定计划并有条不紊地开展前期工作,如制作展板、海报……

4.在艺术节的时候,邀请老师和同学们共游“世界艺术长廊”。

文明遗产知多少

活动目的:

1.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人类文明的情感,培养保护世界文明遗产的责任感。

2.较广泛地了解文明遗产的状况,知道如何保护文明遗产。

3.通过较全面地了解文明遗产,提高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影响世界的名人和大事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一些世界遗产方面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 文化遗产知多少

1.教师:在前面几课中,我们初步了解了人类的灿烂文化,感受到了它们的魅力。作为一个地球上的公民,我们有责任去保护这些文明遗产。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学生自由搜集资料,开展一次“文化遗产知多少”的擂台赛,或者模仿课本80页的方式,自己制作一份〈〈文化遗产大事记〉〉,也可以派遣一个宣传小分队,将大家的杰作综合起来,出一期墙报或者一个小册,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文化遗产。

二.小小情报员(需要网络支持)

1.教师:听了刚才大家的介绍,真让我收益非浅,增长了不少知识。为了感谢大家,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礼物,想要吗?

2.师课件展示一组文化遗产的图片。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1:真是太美了!什么时候我能亲眼去看看啊!

学生2:这些景观要是永远保存的这么久就好了,可惜我听说有些遗产毁坏的相当严重。难道没有人管吗?

学生3:不知道我国有没有这样美的文化遗产?

3.有的。有请情报员上场,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情报?

4.出示世界遗产公约标志,组织讨论:

你认识这个标志吗?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你还见过哪些标志?它代表了什么意思?

假如要你设计一种标志,你会怎么做?

三.遗产保护大讲堂

那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呢?中国在这方面现在采取了哪些措施?外国呢?这些问题不断在我们脑海里转。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了文物专家给大家进行讲座。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7

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解题:

(1) 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 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 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 飞向大海

二(2—4) 撒向大海

三(5—7) 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材简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及“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创设情境,品读语言,感受父子之爱,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2、通过实读创读,展开想象,相互言说,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启发。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策略:

基于我校“理解型教学研究”课题下语文“从实到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以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纽带,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看,还是从人物形象看,都是实施理解教育下语文“从实到创”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理解,在于高尔基和他的之间,在于学生与文本之间,在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理解操

二、沟通理解

1、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止,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板书:高尔基

通过课前的预习,相信大家对高尔基有所了解吧?谁先来谈一谈呢?(指名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语文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探究性准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出示儿子的图片)(板书: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如果你觉得读一遍不够,可以多读几遍。如果你有困难,你还可以跟你的同桌一起商量商量。

学生自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读完后指名答。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入手,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脉络,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全文胸中有数,有利于对文章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巧妙的教学设计能体现清晰的教学思路。

三、实读,读出愿意。

对,儿子去看望父亲时,种下了花,(板书:种花)儿子走了,父亲高尔基看到儿子栽下的鲜花盛开了非常高兴,于是,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板书:写信)在信中,高尔基把儿子栽下的鲜花称做什么?(美好的东西)是啊,高尔基在信中说,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课文的4~5自然段就写了春天鲜花盛开时的情景,你能读好它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指名学生朗读,读后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评价:

(1)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朗读时眼前出现了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

(2)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象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读了这句话,不但能体会到高尔基很高兴,而且我们还读懂了儿子对父亲的关爱。)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这鲜花盛开时的美好情景。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由高尔基信中“美好的东西”带动第4、5自然段的教学,从中体会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引导学生在朗读与评价中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是那么美的景色让他想到了美的创造者——儿子。

四、创读,读出新意。

瞧,傍晚时分,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出示鲜花的图片)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些盛开的鲜花多象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同学们,儿子在岛上种下了花,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内容想想,假如你就是儿子,此时你会说些什么?你可以先自己在心里练习说一说。

指名说。

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的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祝福。

[设计意图]设计这次创读,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机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的体验。

五、实读,读懂原意。

高尔基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请同学们认真读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这封信,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完后跟学习小组里的伙伴交流交流。

重点指导:“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自己也是快乐的。)

师指导:是啊,儿子留给了高尔基鲜花,高尔基很高兴,儿子也很高兴;这样的体验,你有过吗?(指名两个学生说)

是啊,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是多么愉快啊!)到了那个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会需要你,这就是“给”永远比“拿”愉快(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小结:这是一封简单的信,却意味深长,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好好地来朗读这封信。

[设计意图]语文是人文性学科,是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的有效载体。在这过程中,如何触动学生的情感就显得尤为要。这样的实读设计,通过学生谈自己理解的句子含义,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将课堂与生活“链接”,使得学生的情感随之融入课文之中,整个设计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六、创读,读出新意。

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①爸爸,读了你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请你把这封回信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所有体会予以表达,营造了情感高潮。这种这次创读的处理,使得学生再一次深深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不仅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快乐,不单半日属于当初在岛上栽花的高尔基的儿子,也不仅仅属于高尔基,每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应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并且也由此深深体会到:给别人快乐,自己就会更快乐!

艾滋病小斗士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4.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什么叫斗士?

2.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勇士。

3.师:他们是值得称赞的,是令人敬佩的。那么,小斗士呢?就更伟大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学生齐读《艾滋病小斗士》),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5.学生自由回答。

6.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出示生词,读一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并思考:根据所给的词语提示,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恩科西”、“艾滋病”、“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2.学生自由发言。(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坦然地面对生活,顽强与病魔做斗争,并且关心其他艾滋病患者的故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第2,3,4自然段,感悟“不幸”

1.出示图片:请大家看一组有关艾滋病儿童的图片。这些患病的儿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简要地描绘一下。

2.师:你们了解艾滋病吗?谁来说一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病人因体力消耗而极度虚弱、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从而导致死亡。)

3.所以说,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那么,他遭遇到怎样的不幸呢?自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并思考。

5.讨论交流:

(1)“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2)“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3)“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换它好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教师导问:“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比喻大纠纷。)

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准备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的家长,他们又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备注:如果学生找不到这句话,教师则提示说:“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细读第5,6,7自然段,感悟“抗争”

过渡:面对巨大的不幸,恩科西是如何抗争的呢?5,6,7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它所做的三件事,你能把它们分别概括出来吗?

讨论交流。

1.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

出示第五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词语?并说一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教师抓住“纤弱”这个词语,深入发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身体虚弱。已经不行了。教师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2.那么,第二件事是什么?(出席XX年的艾滋病大会。)

师:那么,此时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已经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联系全文,大家描绘一下。

师:是啊,我们都很清楚,此时的恩科西,已经骨瘦如柴,身体极其虚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恩科西仍然坚持发言。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有感情地读一读他的发言。此时此刻,他心中想到的,依然是——他的心中,永远只有别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关心他人。有爱心。)的确,小恩科西是令人敬佩的,发言是感人肺腑的,他道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所以,“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师:当所有与会代表看到骨瘦如柴,已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恩科西站在的面前的时候,当他们听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发言后,各国代表们的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是啊,小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令人感动。从他的发言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代表所有艾滋病患者,在与社会抗争。这抗争其实在唤醒人们,应给予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帮助。

3.对未来充满希望。

师:从中你可以悟出什么?(1。小恩科西对未来充满希望。2。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

过渡语:恩科西如此热爱生活。顽强斗争,令人感动。可是艾滋病冷酷无情。恩科西的病情开始——(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三)学习第8,9自然段,感悟“关注”

1.教师导读第8自然段:XX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学生读)6月1日那天,被艾滋病——(学生读)

2.读了这段话,你的体会是什么?

3.他的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是怎么说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呢?请大家抓住有感情地读一读。

(安南:感叹。曼德拉:痛切)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同学们,恩科西面对着巨大的不幸,他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是一名真正的斗士。

2.那么,做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过挫折和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请用“不是……而是……”练说。

(例:面对挫折,我们不是悲观消沉,而是要坦然面对,乐观自信。要有爱心,去帮助其他遇到“天灾”的人)

习作4

教学要求:

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人交流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难点: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这该如何是好呢?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

(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

(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

(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

4.大组交流、汇报。

三、指导习作

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

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

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

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修改草稿。

4.学生誊写作文。

练习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教学难点:

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

(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

(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

(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

(6)学生练习背诵。

2.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板书设计:

练习4

金碧辉煌 卧薪尝胆 首屈一指 川流不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8

常州外国语学校 徐发琴

一、教学目标 :

1、 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初步感知本单元的内容

2、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反复朗读课文,欣赏自然景物的美,领会作者蕴含其间的美好感情。

4、欣赏散文优美、精辟、诗化的语言,能把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

5 学习仔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不同特征作细致描写的方法。

6 、锻炼说话能力,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2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那峰峦雄伟的高山,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而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更是大自然的杰作。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作品。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教案设计参考:

《春》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寓情于景的方法。

3、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重点:

1、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2、 品味本文的语言之美。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新课。(大屏幕上展示几组春天的优美画面,并配背景音乐)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看(几组春天的优美画面)这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真令人心旷神怡;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步入那美妙的境界吧。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并学习朗读技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任凭想象的翅膀在春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拥抱美丽的春天。)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感情朗读,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朗读形式多样,学生或老师点评)

三、精读赏析

1、作者锤炼词语功力深厚,文中很多精彩的语句值得仔细品味。请同学们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可用投影显示春景画面)

(学生精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2、 投影出示老师对自己喜欢的“春景图”作的评析。

3、学生写完后先小组交流,后大组发言,教师评价、总结。

四、拓展延伸1、教师小结:同学们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自己喜爱的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清新鲜活、精美隽永的语言特色;又感受了作者的感情脉搏。当同学们与“春”融为一体时,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春”文中的蕴涵的人生态度吗?请你紧扣文本作精彩解释,并谈谈这种态度对你的影响。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3、仿句练习。

①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美好的希望。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有自己的创新,不重复别人已用过喻体。)

②请模仿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写几个句子。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写好后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点评。

五、语文活动:朗读比赛

六、布置作业 。

①课外阅读林斤澜的《春风》,想一想:同样是“春风”,江南与北方的春风格调截然不同,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的北方粗犷的春风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又如何把对北方春风的怀念之情融于写景之中?

②继续收集有关春的诗文,可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

《三峡》

学习目标:

1、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通过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学习:

通过网络、图书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 是啊,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2、 学生简介作者和《水经注》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 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三、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2、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会用词简洁精当。)

四、 试做导游

1、 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观。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介绍三峡春、夏、秋、冬四季风光。

2、 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三峡风光、三峡工程或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并设计好本组的导游词。

3、 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的三峡景观。(老师评价)

五、 课外拓展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旅游及大坝资料,对长江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开展“三峡”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三峡的丰富资源,让三峡真正成为一块风水宝地。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济南的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2、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组织学生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研读赏析

(一)、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投影出示问题: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二)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2、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按顺序(不同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五、作业 布置

1、学生课外自找描写冬景的诗文和本文进行比较阅读。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夏》

学习目标:

1、 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3、利用网络、图书馆自主查寻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更多地了解夏天。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课文:

出示有关“夏”的诗文。如王维的《苦行》、白居易的《观刈麦》,请同学描述诗人眼中的“夏”。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诗人对夏只有怨气,没有赞赏。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能否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及文中作者的感情,给本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夏 或 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学生齐读课文,读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三、细读赏析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一读,读准字音(画出难读的字);二读,读准节奏;三读,捕捉画面;四读,读出氛围和感情;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四、品味美点

这篇文章在语言、内容、结构方面有着许多美点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思考两个问题:

1、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富有表现力?用笔圈画起来,并作评点。

2、你认为全文在结构和内容上有哪些美点?在品味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针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提出疑问。(采用合作学习)

五、课后作业

1、思考: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 用网络、图书馆自主查寻收集有关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3、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心目中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理想中的。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9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现代诗歌单元,尽管他们从古代诗歌的学习中积累了鉴赏诗歌的经验,但现代诗歌的毕竟与古代诗歌有一定差异,它的一些特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此外,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从现代诗的特点出发,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为以后学习现代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选的四首诗都抒发了爱国与思乡之情,讴歌希望与梦想。《我爱这土地》借鸟儿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苦难祖国炽热而深沉的挚爱之情。《乡愁》通过对乡愁的吟咏表达了身居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祖国统一的期盼。《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以优美的语言,炽烈的感情,讴歌了青春和希望。《纸船》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学习这四首诗,要通过多形式的反复诵读,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从而体会生活,感悟人生。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以语言为载体,反复诵读,借助联想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调动生活积累解读诗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学的第一首现代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几首诗的学习。因此,教学应根据文体特点,通过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 ,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在比较中掌握学习诗歌的门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

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

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6、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7、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五)比较阅读,拓展学习:

请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六)布置作业: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八)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

河流

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黎明

我常含泪水

《乡愁》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乡愁》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选择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十分注重对学生学法的引导,调动学生生活积累,通过听说读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

2、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3、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过程和方法

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情韵。

◆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强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 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中国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了解余光中

1 、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2 、补充(媒体示)

(三)听录音,初读课文

1、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3 、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适当指导。

4 、齐读

(四) 朗读品味 解读全诗

1 、 整体感知

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品味探究

(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2)这种感情看得见吗?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3、再现画面并在朗读中体悟情感

(1)、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2)、学生轻读,构思画面(媒体音乐)

(3)、学生分组想象第一、二、三、四小节的画面。师生共同点评。

(4)、 给想像的画面取名,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并且区别第四小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节比有何不同?

(5)、请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或齐读,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五)、指导学生抓住线索 和意象,根据结构特点当堂记忆。

(六)、拓展,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 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 物为"乡愁"打个比方吗? (适当穿插评,表扬)

(七)、归纳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余光中先生的如烟似雾、如泣如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乡愁——家园之恋,故国之思,令人动容。学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现在你最想对谁说?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主回答)

(八)、欣赏体验

最后让我们欣赏来欣赏由余光中作词、罗大佑作曲演唱的抒情名曲《乡愁四韵》,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小时侯(少年) 邮票(小)——母子深情

长大后(青年) 船票 (窄)——夫妻恩爱

后来(中年) 坟墓(矮)——生死悲痛

现在(老年) 海峡(浅)——思乡哀愁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至今还给人很大的美感。教学时不必多讲,背景资料的过多介绍也会限制学生的审美想象,阻碍审美意象的形成。所以干脆先不提供背景资料,而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意;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学跨越亘古的永恒魅力,或者说在老诗上品味出时代感。然后再让学生获得相关材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希望通过片断练习同构学生心理,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像与联想。  

◆过程与方法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像、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剪辑(蒙太奇方式):旭日东升;青山碧水间的欢声笑语;运动场上的拚争与呐喊;春芽萌发;鲜花盛开;教室里的书声朗朗;考场上的专注疾书;少男少女们雀跃而起并定格。

画外音:人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毛主席也说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的确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 。

(二)学习文本 诵读品味

i、学生朗读,互纠正音。

2、朗读指导与训练(感情基调、节奏、重音和语调)

(1)指导学生试读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或集体演读

3、诵读,讨论,感悟诗歌的艺术形象美。

(1)诗的第一节在说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后,连用四个排比句,歌唱了五种事物,它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点?(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2) 诗人希望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停留是什么意思?(引起年轻人的强烈共鸣)

(3) 读第三节,诗人希望用什么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它像什么?(微风、阳光)“草一样颤抖”是什么意思?(蕴含歌声中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像“微风、阳光”一样让人感动)

(4) 第四节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力量)

新 课 标第 一 网

(三)质疑,探讨,交流。

你还想了解哪些这首诗的有关问题?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学生一般会对作者及写作背景产生疑问,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说明后,用幻灯片显示。)

(四)、作文片断练习。

何其芳“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你作为少男少女们中的一员,读了这首诗,肯定有不少感触。选择提炼后,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同诗人交流交流。(激励谈话时用民乐《金蛇狂舞》做背景音乐,约两三分钟,然后让学生在安静中进行写作。完成后班上交流并给以充分鼓励)

(五)背诵全诗。

《纸船》教学设计

1 设计说明

《纸船》是泰戈尔的《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像,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所以本诗的学习必须抓住丰富的想像这一重点,理解诗歌描绘的希望与梦想。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诗中的大胆想像。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本文,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营造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很好的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课文,感知诗歌歌颂儿童的主题,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大胆想像,理解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诵读法朗诵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诗句中具体词语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一首诗歌——《纸 船》,读一读,看看这首诗让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课题)

(二)、启思导学

师生活动 :

1.作者简介

2.朗读诗歌,感知内容。提问:“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期望什么?梦想么?(指导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子 来回答)

3.解读诗歌,探究诗情。

提问:诗中的“我”为什么有这些期望和梦想?这些期望和梦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4、引导学生解读“我”这一形象,描绘、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意境(时间、地点、人物、氛围)。

(三)、探究赏析

1.小组在线:以小组形式研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提问:诗人在诗句中运用了一些限制、修饰性的词语,请找出来,阅读品味这些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童真雅趣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绝妙的想像力。请看《金色花》,感受诗人的丰富想像。(发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想像力丰富的诗句,分析理解。

2.阅读《金色花》,感受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四)、拓展运用

师生活动

1.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如果你也有一艘载梦的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据此作一首小诗。

2.巡视后,请表达较好的同学朗读写作的小诗,并作简单的点评。。

(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向学生推荐阅读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新月集》,阅读理解诗人渗透其中的独特民族风格.摘录优美诗篇.培养学生读诗爱诗的兴趣和意识

附板书设计

纸 船

泰戈尔

用大黑字写……----->让异地的人知道

园中长的秀利花……----->平平安安带到岸上 向往自由

投我的纸船到水里……----->天上的白帆放下 / 来憧憬美好

纸船在星光下……----->睡仙坐在船里

童真雅趣。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0

第 四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四篇童话寓言课文。课文《小鹰学飞》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让学生从中领悟学无止境、虚心好学的人生哲理;课文《青蛙看海》告诉我们,凡是都要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课文《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继续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茬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最终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课文《狐狸和乌鸦》写的是一只乌鸦爱听奉承话,被狐狸花言巧语所骗的故事。

单元目标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复述指定的课文。 2、 学会课文中的39个生字,认识“舟”“方”“贝”“羊”字旁,严格按照田字格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 图文结合,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进行语言训练,培养想象能力,启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知道学习无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能正确分辨好恶;让学生懂得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 5、认识童话的写作形式。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学生从未见过的寓言或童话,教师要讲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教学中可结合观察插图,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角色本质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读了这几篇寓言,你有些什么想法?从而让学生懂得一些重要的道理。这几篇课文故事性强,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三个活动:一是复述指导,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后,可引导学生对照插图及狐狸的三次说话及乌鸦的三次不同表现进行复述,复述时可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适当展开想象,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二是写字指导,重点指导左右机构字的写法;三是实践活动,童话故事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除了运用书上的语言,狐狸与乌鸦当时的想法要通过旁白表现出来,使故事情节更为具体生动。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教学课题:狐狸和乌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棵、叼、肉、株、转、”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溜烟、叼着、馋、陪着笑脸”等。(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重点与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利用。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生字卡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图片出示:狐狸 乌鸦 2、过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中去,看看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认识:狐狸 乌鸦谈谈你曾听说过狐狸、乌鸦的哪些故事?从中认识到了什么? 看图认识动物,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下台去,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给予个别学生以帮助。 2、布置读书时思考题:狐狸和乌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一棵树 叼肉 眼株一转 陪着笑脸 尾巴 差多了 刚刚 1、(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2)、标好自然段,找出每小节不懂的词句,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请教。 2、根据思考题,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标记。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1)认读词语,讨论一些难懂的词语。(2)指名或男女生选读自然段。齐读课文,交流自己的收获。 认读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棵 叼肉 株 转 陪 脸 尾 差 刚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田字格中范写难写的生字。 2、找出认为难记的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几个,告诉他们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大家一起讨论:怎样记住它,怎样写好它? 3、在《习字册》上把生字描红、仿影、临写。 学会生字 “棵、叼、肉、株、转、陪、脸、”等 ”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教学课题:狼和小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狼、弄、脏、惊”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弄脏、可怜、温和”等。(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教学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的词: 上游,下游,温和,弄脏,吃了一惊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生字卡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初读课文。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狼,小羊的图片。 2、教学“狼” 3.要求学生轻读课文一遍。 4、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说你听过有关狼的故事。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听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生字、词语: 弄脏、温和、倒流、扑去、吃惊、可怜、亲爱背地里、气冲冲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3. a.指名看拼音,读生字、生词。 b.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c.抽读生字卡。拼读几个重点句子。 认读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 三、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2)重点指导学生拼读要求掌握的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用生字扩词。练习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狼”的写法,偏旁的笔顺为:“ノメ犭” 1.学生看卡片自学生字。 2.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交流说说哪个生字最难读,最难记。介绍一下,自己用哪种方法记住什么生字的。 3、用词语练习说话。理解:故意,倒流的词意。 学会生字 “狼、弄、脏、惊”等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词语。让学生看词语,读一句有关这个词语的句子。 2、边读边思考:狼找了几次碴儿?狼为什么要找碴儿? 1.学生读词语。(自己读)(个别学生读)(齐读)开火车读。 2.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巩固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 指导正确地读课文 正确地读课文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教学课题:练习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的大写字母,并会正确书写。2、能在汇款单上用大写字填写金额,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3、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重点与难点:能在汇款单上用大写字填写金额,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设置疑难,激发识字。 1、导入:听说大熊猫家乡的箭竹大面积枯司,大熊猫没吃的了,小熊猫便准备了588元,去动物邮局汇款,如果请你用大写字母填写汇款单上的金额,你该怎么写呢? 2、认一认大写数字及相应的单位,再指导描红。 学生听老师介绍,想办法帮助小熊猫填写汇款单上的金额先在教师带领下认一认大写数字及相应的单位,再认真描红。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集体交流。 通过插图或实物掌握汉字数字的大写 二、识字生字,养成习惯。 1、出示卡片:观察“热、盘、想” 2、指导范读,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 观察“热、盘、想”,认读这三个字,比较分析三个字的异同。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练习描红,仿影,临写。 能按要求进行描红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教学课题:练习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成语和名人名言的含义。(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2、能和别人进行对话,培养文明礼貌的言语习惯。(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重点与难点:培养言语交际的能力,把话说清楚说流利。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读读背背。 1、审题 2、指导(1) 教师范读(2) 结合本组课文帮学生理解名人名言和四条成语。 3、教师再次范读 指读练习要求。说说学习要求。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名人名言。个别学生试读。练习:自由练读指名读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理解成语和名人名言的含义,并能背诵二、口语交际。 1、出示挂图,指导观察图画。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些什么人?小朋友在干什么? 2、对话训练。 3、表演练习 4、指名表演。点评。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内容。 2、学生看图。交流:图上画的是超市,图上有小朋友和售货员 阿姨想象阿姨会怎么说会怎么做。 3、练习说话(1) 学生分角色练说。(2) 同座位练说。 4、学生上台表演 。 5、集体评议。 能和别人进行对话,培养文明礼貌的言语习惯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教学课题:青蛙看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苍,登,双,吸”等,一个偏旁登字头。理解“善跑、展翅、吸气”等词语。(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2.会读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读通课文.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与难点:会读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读通课文.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课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青蛙),它就是(学生齐说:小青蛙)。这只小青蛙真可爱,它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齐读课题)标好自然段序号,自读。

2.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读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二)揭题解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只小青蛙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示小黑板:青蛙为什么要看海?青蛙怎样看海?青蛙最后有没有看到海?)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这个故事。 质疑理解题意 (三)初读 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

长期 苍鹰 登上 吸了口凉气 一双 天哪 善跑

展翅 失望 石阶 一级 累了 歇一会 喝水

1)自读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说一说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点评点评。

认读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指名分段读课文。

1、青蛙为什么想看海,用“因为 所以 ”句式说。

2、可是一座大山挡在他面前,(贴大山画)怎么办呢?

3、是呀!好朋友苍鹰也是这么说的,谁来读读苍鹰说的话。

4、青蛙看到这座,他会说什么?(出示句子“天哪,这么高的山!)

5、你平时害怕时会怎么做?(出示词语“吸了口凉气”)。出示:

我没有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

观察板图,说说这山怎样?你从哪儿看出它很高?这么高的山,如果现在让你去爬,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只要好好学习,就------------。

只要--------,就------------。谁能把山读得很高很高。此时的青蛙和我们一样,也很害怕。指导读出害怕的语气。理解因为害怕,所以吸了口凉气。加上动作朗读(比较朗读)我没有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善跑的长腿,上不去。

抓住苍鹰和青蛙的对话反复朗读,体会该部分的主要意思。 (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 青蛙最后看到大海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青蛙看到大海时的心情怎样?

3、 想象青蛙都看到了什么?

(看图、读课文的最后自然段)

用高兴的语气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看图想象理解最后一段

(六)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苍”、“登”、“吸”、“双”。

2、 指导写字

3、 教师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1、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苍”:上下结构,上小下大,中间的撇捺要舒展。

“双”:左边的“又”的捺变为点。

“吸”:右边的横折折撇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笔。

“登”:认识新部首,登字头的三、四笔都是短撇,不要写错。

2、 学生描红,临写,

3、 反馈,评析。

学会本课生字“苍”、“登”、“吸”、“双”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教学课题:小鹰学飞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堂“百、达、文、反、较”等10个生字,认识“车”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生存、容易、研究、盘旋等(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汉字的愿望。重点与难点:1、正确阅读和书写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习字册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示课题1.投影出示图片2.引导学生看图,指导学习新课。3.小鹰为什么会越飞越高呢?它是怎么想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板书课题)1.看图回答(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了什么地方?(2)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了什么地方?3.齐读课题,读准生字“鹰”看图理解题意,激发学生兴趣。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2.检查自读情况a.出示生字、词语: 小鹰、跟着、总算、鼓起劲 拼命、急促、山顶、盘旋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2.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3.a.指名看拼音,读生字、生词。b.去掉拼音开火车读。c.抽读生字卡。拼读几个重点句子。认读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卡片2.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促:人足吧:口巴顶:丁页3.重点指导书写“旋、摇”、“算”三部分要写紧凑;“鼓”左右相等。旋:认识“方”字旁,把右边的笔顺记清。鼓:左边“十豆”,右边“十又”1.学生自由读生字2.指名说说这些生字的部首偏旁和它们的结构3.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仿影、临写学会生字 “促、吧、顶旋、摇、算”四、作业1、习题3:读读、抄抄,准备听写2、朗读课文,体会感情,为分角色朗读做好准备。明确作业要求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1

新北区实验中学 郭惠芬、王唯亚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2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2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学生思考回答。

3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朗读课文。归纳、交流。

5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思考交流。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课时《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课堂学习:

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集体回答。

2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交流。

3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读课文,寻找,交流。

4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小组讨论后交流。

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

2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由。各抒己见。

3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思考归纳。

4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

5组织有感情地朗读。个别朗读。互评。

第三块:拓宽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创设活动情景: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导入 )明确要求。

2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交流,点评。

3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4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楹联。交流,评选。

第三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内容。

收集一些古人写月的诗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音乐导入 ,引导“咏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启发联想:月亮,以其皎洁的光辉,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诗人的灵感和词人的遐想啊,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走入月光下,一起来吟咏“写月”的诗句。学生吟咏课前准备好的诗词。

2总结:一缕月光能抒发人的情怀,或壮烈或缠绵。当人有心事时,把心托给明月,何尝不是人生一种情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宋代大学问家的美文《记承天寺夜游》进入新课学习。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提问:作者写此文时心情怎样?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独立思考,交流。

5组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体验作者的心情。

第三块:品味赏析,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闲中生愁,对愁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就是苏东坡,人生仕途不顺,难免心中不快,但却表现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旷达与磊落,问:文中哪一句描写最能体现这一心境?独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横,盖竹柏影也。”

2引导联想:这短短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笔调描绘出这月下美景。学生书面描绘,交流,评点。

3品味赏析:说说这月下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什么感受,是如何传神地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的。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组织有感情地朗读投入地朗读

课后学习:熟练背诵课文。

本文篇幅很短,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贬期间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贬期间,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查一下,看看这期间作者还写了哪些优美诗句,把你喜欢的诗句整理下来。

第四课时:《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 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欣赏歌曲《高山青》,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阿里山。每组派代表发言。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解说。如实物投影展示图片等。时间:每人2—3分钟。

2导入 :阿里山的风光真是迷人,听了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跟着吴功正再去游览一番吧。

第二块: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复朗读,体会它好在哪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写的好的地方并做批注。独立思考。

2指导:从多个角度去赏析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

如词语用的精当、修辞、节奏感等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讨论。

4布置任务:课后将好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第三块:欣赏歌曲,朗读优美语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播放歌曲《高山青》欣赏,哼唱

2组织朗读优美语段个别朗读,互评

第五课时:《阿里山纪行》(二)

学习目标:理清文章内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课前学习:自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阿里山的风光秀美如画,你能读出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风景图吗?自读课文,同桌或者前后桌讨论完成。

2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带领大家领略阿里山的秀丽风光。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可以适当运用文中的语句,但不能照搬。独立思考:再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理清游览线路。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景点特征。

3组织小组讨论组内共同探讨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5引导学生归纳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归纳、小结

第二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 独立思考

同桌共同探讨

2组织交流,评选最佳导游。交流,评选

第三块:学生小结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组织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小结小结。谈感受、收获。

第六课时:《美丽的西双版纳》(一)

学习目标: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培养自学的能力。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导语 :西双版纳是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独特韵味。欣赏西双版纳优美的风景。

2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读课文,思考。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第二块:自学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指导:对文章的赏析,可以从写作手法、运用修辞、词语运用、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回顾,交流

2组织活动;假如由你来当老师,你觉得要让大家知道些什么?独立思考:结合参考书、指导的内容,自己对文章进行分析,做读书笔记。

3组织小组对疑难问题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加深理解

第七课时:《美丽的西双版纳》(二)和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把握本文通过对照手法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学习: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自学成果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的自学成果交流

2引导点评,点评,

第二块:质疑解疑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对本课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质疑解疑

2组织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对同学进行评价。

第三块:课堂小练笔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说词。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

2组织交流,点评,总结交流,点评

第八课时:《蓝蓝的威尼斯》(一)

学习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欣赏生动形象、瑰丽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情境导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谈谈你心目中的威尼斯。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威尼斯,

展示图片、故事传说等。

2导入 :作家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他一起去感受威尼斯的迷人魅力吧。自由阅读课文

第二块;整体感知,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思考: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风光?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自由读课文,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3你对本文还有什么独特的感悟和发现?

(结合探究练习三、四)就课文疑惑提问,解答。

第三块:赏析语言和精彩的比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威尼斯是迷人的,而作家的语言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将威尼斯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请大家再读课文,赏析文章的优美语句。自由读课文,思考,划出优美的语句,做批注。

2组织交流、小结交流

3指导完成探究练习一思考,练习,交流

第四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任选校园一景为对象,运用比喻写一段话。思考,仿写。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相点评

第九、十、十一课时:写作、修改文章

本单元课文是写景散文,语言相当优美,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既是一次写作训练,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和巩固,还可以提炼他们的语言。仔细的观察,合理的顺序,生动的语言是写好参观游览文章的基本要求。

课前准备:参观游览常州名胜:舣舟亭、红梅公园、恐龙园等。

第九、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综观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写景散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思考。

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有哪些要求?自读《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归纳注意点

3写作训练写作。

4组织修改,着重修改标点符号。自读《修改作文》短文,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十一课时:作文评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

3指导学生评分

第十二、十三课时:专题交流和语文活动(安排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A 组织学生收集关于柳宗元的资料并交流

B组织学生搜集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简短交流。

C 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D 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A.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B 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D 搜集资料,可以是图片,传说,当地风土人情等

2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利用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

3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独立思考,创作对联。

4活动:假如你是导游,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思考,讨论,交流,点评

5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说词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

6参观游览常州名胜:舣舟亭、红梅公园、恐龙园等。利用星期日参观游览常州名胜。

7组织学生写单元学习小结

提出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分析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2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1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 导语 :明确任务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 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小结、评价。

十四、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是一种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a.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b.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c.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四、作业 :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作文,字数600以上。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3、练习:一、三

五、教后反思:

十五、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 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你曾去过三峡,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1、正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哀转(zhuǎn)

2、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为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初晴;旦,早晨。]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1、全班再次齐声朗读一遍;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能的话,展示今日三峡风貌图。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比较发现。)

五、品读课文,

体会本文“片言万语”的精炼及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 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可让学生当堂背诵。)

七、作业 :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八、板书设计 :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三峡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水: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九、教后反思:

十六、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 (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④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二、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各抒己见)

三、作业 :

1、练习:一

2、熟读课文,预习5小节——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②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一、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讲解):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二、体验反思:

[提问]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三、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指导: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介绍冬景。

四、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③练习:二、三

五、教后反思:

十七、夏

梁 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解决文中疑难,梳通文意。

2、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拓展性的比较阅读,能够区分不同作者对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为学习对象,写作《山城之夏》。

教学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导语 设计: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然而,无论你喜不喜欢夏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夏》(亦叫《夏感》),作者对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完这课文,我们就能够了解到。不过这篇文章比较艰深,在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很专注、很投入。

二、课文研读:

(一)、梳通文意:

1、师指导语 :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再与就近的同学讨论交流。等一会儿我们还要全班讨论。看看我们的同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遗留哪些问题。

2、学生活动:

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导语 :刚才大家的阅读很认真,讨论也很投入。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

1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家交流;

2、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注: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

(二)、理清结构:

1、导语 :(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夏天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并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阅读(指导: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2)两分钟后,小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各小组经过讨论,理清文章结构,如果小组愿意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我们也非常欢迎。)

注:老师巡视、参与、对话。

3、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参与,理清文章结构。

板书参考:

景:气势磅礴、色彩金黄蕴涵着——

赞美情:紧张、热烈、急促和顺如意、吉祥美好

人:勤劳、忙碌等含茹。

(三)、质疑探究:

导语 :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要进行深入一步的学习了。不知道大家对文章本身有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

(1、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难道夏天的颜色只是金黄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

1、指导: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热烈,但是不同的人对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曾学过那些诗词,它们所表达的作者对夏天的感受是否一样呢?(分组合作)

学生活动:读读、想想、说说(烦躁/闲适/热烈)

2、指导: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也会不同,在你的眼里,我们三明的夏天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以《山城之夏》为题,学习作者写景的语言,写一篇作文。(可作课后作业 )

三、作业 :

1、练习:一、二;

2、《训练册》

四、教后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3

常州市花园中学 陈华娟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能准确读写理解汉字。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 反复朗读课文,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涵其间的美好感情。

4 张开想象的翅膀,品味美的语言,学会几种写景的语言技巧。

5 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分层描写景物的方法。

6 锻炼说话能力,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二 单元学习内容及课时安排

1 单元整体学习 一课时

2 《春》 二课时

3 《三峡》 二课时

4 《济南的冬天》 二课时

5 《夏》 一课时

6 诵读欣赏 一课时

7 写作 三课时

8 口语交际 一课时

三 对本单元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当色彩斑斓的秋天悄悄从我们身边滑过时,我们的指尖将轻轻触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百花竟放、绿树浓阴、漫山红叶、冰封雪舞的美好景象,这份诗意的感觉会带着你走进百读不厌的《春》、《济南的冬天》,让你在领略它们的美丽时,再次享受那份纯真、惊喜、温暖、恬静、满足的美好情感;面对《三峡》多层面的美,你会惊奇于作者居然只用一百多字就让“三峡”显山露水;《夏》也许是你稍觉陌生的,但它的热烈会感染你,它的紧张会敦促你,那浸在苦涩汗水里的美会启发你。还有三首绝佳的古诗、四个精美的片段,无一不是作者面对四季时“情动而辞发”的佳作,我们所要做的是“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让它的“幽”显现出来。

当你了解了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后,你一定会思考:该怎样教,才能不辜负这美丽而多彩的四季?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比喻:语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我意识到语文常常无须刻意去教,当一个人在用心体会世界时,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时,这个人就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因此,在设计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思考的是要努力放飞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的阅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与他们一起,美美的读、美美的听、美美的品、美美的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有人说:积累是课堂教学之魂。也许你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但你不会否认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积累,怎样帮助并鼓励他们有目的的进行专题积累,而且要让积累丰富的同学在课堂上闪光,这是对学生最积极的肯定,也是无声的激励。

认真阅读本单元作品,你会被蘸着浓浓情感的如诗如画的语言打动。要能让学生也陶醉在这样美好的四季,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诗化,要充满感情,要能将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其次,教师的讲,应当绽出美丽的火花。课堂教学要放飞学生的心灵,但不能 “听其自然”。因为许多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的资料、自身的阅历、知识等常常局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这时,教师的讲就不可忽缺:可以是要言不烦、点到为止,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可以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能够这样给学生讲课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足以提升语文的魅力。因此,我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讲太随便,它会破坏语文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的部分思考,不当处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四 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整体学习(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回忆中寻找自己生命中四季的色彩,描述自己对四季的情感。

2 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3 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 学生畅谈“我最喜爱的季节”

1 教师导入 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钟情的季节,在那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你留恋的景、思恋的人、眷恋的事、依恋的情……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好吗?

2 学生活动:自由言说“我最喜爱的季节”

3 教师小结并过渡:当同学们用优美而动情的语言说着自己最爱的季节时,老师的心在与你们一起进入,一起想象,一起憧憬,你们的描绘激发了老师的联想,激起了老师心灵的共鸣,让我有了一次美妙的走进“多彩四季”的心灵旅行。 你们是否也愿意与更多的老师一起,陶醉于美丽多彩的四季,与他们分享美好的感受呢?

第二块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1 学生浏览单元学习内容,了解课题及作者。

2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⑴我所知道的 (作者或课题)

⑵我最想知道 (作者或课题)

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见上)

第三块 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1 学生再度浏览单元内容,自定或从老师提供的专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题。

参考题:⑴走进 (填一季节名)的语言世界(要求:收集描写自己喜爱的季节的语言)

⑵ 文人缘何偏爱“春”?

⑶ 在阅读中走近 (填本单元的一位作者)

2 商定课外阅读的范围(与教材配套的读本、与本单元主题接近的其它优秀作品、与探究题相关的材料等),小组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及检查办法。

第四块 教与学的反思及评价

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并评价本节课上自己的表现及收获。

(二)《春》(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简历及其代表作品。

2 准确、流畅、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3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诗一般的语言中读出画、读出情 。

课前学习:

1 查资料,整理作者简历及其代表作品;

2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多音字,查字典注音释义;

3 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

课堂学习:

一、导课:(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回忆咏春的诗词,如孟浩然《春晓》、杜甫的《绝句》、《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王安实的《泊船瓜洲》,贺知章的《咏柳》等,诗词中有春天的鸟、雨、山、水、树等,它们将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回忆,由此导出朱自清的《春》。)

二、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向大家介绍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教师作必要补充。(除了作者的经历、成就等,还可突出作者的民族气节。)

三、学生交流预习时遇到的字词障碍,然后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能由文字展开想象,眼中仿佛出现文中描绘的一幅幅画面。

四、利用媒体呈现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春天画面,请一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要求:1文中描绘了几幅动人的春天画面?请你为每幅画起个名,并能作简要诠释。

2 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怎样一份独特的情感?

3你觉得为课文配上画面对你解读文本是有利还是有弊?(意在让学生意识到文字与画面各有所长,但画面无法言尽文本留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

五、学生先在小组发表意见,然后各组在全班交流本组见解。

六、教师根据学生意见作必要的总结,补充自己的一些看法。

七、师生共同教学反思:

1 这堂课上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 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

3 存在问题

课后作业 :1 朗诵并尝试背诵全文

2 细细品味如诗如画的语言,学习本文的语言技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品味本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比喻等,提高赏析及写景能力。

3 能从作品中感悟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堂学习:

一、教师导课:罗曼•罗兰曾说过:“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当我们以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充实文本时,文本才有了灵性,才生动起来。因此,阅读文章,我们要敢于和善于读出自己的共鸣,自己的发现,当然也不要忘了读出你的问题。

二、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 找出自己欣赏的词或句,批注自己欣赏的理由。

2 划出文中你认为值得商洽的语言,先陈述你的想法,再请教他人。

三、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接着小组交换意见,然后在全班组织讨论。

四、教师组织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本文描写景物的技巧:

1 调动多种感官;2 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3 准确、形象地运用词语;4 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5 精彩的细节描写

五、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

有诗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知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学生回答)

其实,阅读文本与阅读自然有相通之处。只有当你全身心地置身于作者笔下的世界,只有当你努力地将你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心灵世界合为一体时,文本在你的视线里才会变成有生命的东西,你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当同学们与“春”融为一体时,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春”的韵律中揉入了自己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态度吗?请你紧扣文本作精彩解释,并谈谈这种态度对你的影响。

六、学生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

七、师生一起总结、反思学习本文的得失。

课后学习:

1 “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请为这四季的草各设一个比喻。

2 “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用拟人的方法为这四季的雨各写几句话。

3 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它散文作品,重点推荐:《荷塘月色》、《绿》、《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冬天》、《背影》。

(三) 《三峡》(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2 结合页下注准确翻译全文,了解文言文的常识知识及翻译方法

3 通过与自己习作的比较,初步感受本文语言的凝练

课前学习:

1 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诗文及其它材料,写一篇介绍或描绘三峡的短文(200字以内)。

课堂学习:

一、 学生交流课前作业 (先小组交流,再推荐到全班交流)

二、 过渡语:(结合学生对三峡的介绍或描绘)

三峡太美,二百字太少,怎能说得清它的无限风情。不过却有一位高手只用了不足二百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及它的四时风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了不起的文章。

三、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 。

2 读顺句子,标出句读停顿有疑问处。

四、 师生共同解疑

五、 教师范读课文

六、 学生先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可多请几位)

七、 对照页下注,学生自译全文,划出难解词句。

八、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在解疑的过程中传授文言文的基本翻译技巧及文言常识知识)

九、 学生先独立翻译全文,遇疑惑及时求助老师或同学;接着请一学生再给大家疏通全文,大家可给予肯定或指出并纠正问题。

十、 师生小结并反思得失

课后作业 :1 进一步熟读全文,巩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2 搜集郦道元及其《水经注》的介绍,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2 学习本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特点。

课堂学习:

一、 口头检查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 创设问题情境:

1 跟着作者走近三峡,你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 课文主要写三峡四时风光,却为何从写“山”起笔?写四季又为何从“夏”写起?

三、 学生先独立再合作学习,教师将主要内容板书。

四、 问题情境:读了郦道元的《三峡》,如果要你修改你写的“三峡”,你觉得课文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

五、 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总结,突出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及描写景物时的一些技巧。

六、 再读课文,总结反思。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掌握重要词句的翻译。

(四) 《济南的冬天》(两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 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 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课前学习:

1 搜集整理关于老舍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

2 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

课堂学习:

一、 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1 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2 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三、 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2 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五、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要求:

1 划出文中涉及的自然景象,比较后得出结论:文中对哪三种景象着墨较多?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五、 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作必要板书。

参考板书: 济南的冬天:暖、秀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暖——不结冰

水: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空灵的蓝水晶)

(备注:说水还有清、静、净等特点也对)

天气: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对比) 异地之冬:北平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毒

七、 过渡语:许多时候,美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要将自己感受到的美描述出来,让所有读到它的人都享受到美,是需要一点语言艺术的。下面就请你们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你欣赏的语言,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八、 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九、 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

(参考意见:1 用词讲究 2 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3 虚实结合,联想丰富 4 直抒胸臆 5 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6 对比烘托 )

十、 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十一、习作交流,作恰当点评。

十二、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骆驼祥子》、《茶馆》

课后学习:

1 阅读推荐作品

2 修改片段描写

(五) 《夏》(一课时)

学习目标:

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夏的特点,品味夏的内涵,领悟夏的哲理。

课前学习:

1 推荐阅读或自我阅读一些描写“夏”的文章或片段,思考夏天给人们留下的诸多感觉。

课堂学习:

一、 学生先畅谈他们心中的夏,再根据阅读的作品来说说他人笔下不同滋味、不同色彩的夏。

二、 承上过渡,引出梁衡的《夏》,出示阅读要求:

1 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准确流畅地阅读全文。

2 试将生动的语言在脑海中转换成形象的画面,感受本文夏的特征。

三、 分别请两位学生来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朗读水平进行比较,加以点评。

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思考并回答:

留在你脑海中最清晰、最生动的一幅画面是什么?它让你看到了作者笔下的“夏”有怎样的特点?请你为这幅画题个名。

五、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六、 再读课文,要求:

1 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加以点评。

2 提出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交大家讨论。

七、 思考:与你读过的其它描写夏的文章相比,你觉得本文在立意上的积极之处在哪里?

八、 简要小结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

思考:当我们与四位作家一起走过了春夏秋冬,我们再回首“多彩四季”这个大标题,你对“多彩”是否有了更丰富的理解?请你说说你的理解。

课后学习:1 继续认真完成自己的单元专题探究。

2 继续进行课外阅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六)诵读欣赏(一课时)

设想:1 拟将四首古诗与“文笔精华”中的四个片段放在一起学习, 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内容自选两篇,形式自定。

2 每位学生自选其中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不曲解文本,能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赏析,有自己的发现。(可在课后完成)

(七)写作: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 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层次清晰进行描写。

2展开联想与想象,准确运用词语和修辞,细腻生动描写景物,景中有情。

3 根据习作要求修改作文。

教学设想:

一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春》的教学中安排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在《三峡》一文的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学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景,在《济南的冬天》里要求学生能展开想象、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细腻生动地写景等。这样,学生将逐步积累一些写作的技巧,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 在布置学生写大作前,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某地的景物特征,为写作作准备。

三 批改和讲评习作时,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将问题呈现,并将自己的修改意见及修改后的文章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比照中有所觉悟,然后再让他们自改作文。

(八)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学设想:

1 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充分准备后上台表演,其他学生针对他们的语言产生的效果总结怎样才能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例如:老师要与一位经常出入网吧的学生谈话;坐在你后面的男生上课总爱说话,你想提醒他改掉这个坏毛病;学校要组织大家捐款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班里学生热情不高,老师让你发动一下……)

2 每组推荐一人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更吸引人。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4

地球,生命的摇篮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地球的了解和热爱。

2、学会关注周边的环境与地球环境状况。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见。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美丽的地球

1、学生观看宇宙中美丽的地球,课件呈现星光灿烂的宇宙中,悬挂着一颗蓝色星球的照片。

2、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3、学生说说人类对地球的称呼有哪些。(生命的摇篮、妈妈、家园、地球村等)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地球妈妈的爱。(可以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

活动二神奇的地球

1、活动:比一比,谁对地球妈妈了解得多。可引导学生从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年龄、地球的位置、地球的旋转、重力等方面谈谈对地球妈妈更深层次的了解。

2、地球妈妈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可组织开展为地球妈妈填写身体状况的活动。空气:地球妈妈的皮肤森林:地球妈妈的肺水:地球妈妈的血液

3、大树的赞歌。可组织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1)带学生到校园、公园、山里感受大树的美。

(2)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棵树。

(3)写一首小诗或一篇短文赞美这棵树。

活动三脆弱的地球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地球太可爱了,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并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2、请学生谈谈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

3、学生写一份环保倡仪书或与环保有关的诗歌、公约,唤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大自然的诉说

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动物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2、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小时候最喜欢冬天,大家堆雪人、打雪仗,房檐下结了一根根的冰柱,我们就拿来当冰棍吃,可现在好几年都没下过大雪了,这种景象也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新授这都是温室效应若的祸。

1、热热热:

(1)什么是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让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同时又阻档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当这些气体太多时,地球好像穿了一件保暖外衣,成了一个大温室,这就是温室效应。

(2)严重后果:病虫害增加;温度升高,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气候变暖,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 年全球气温将上升 2 — 4 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被水淹没,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4)那么怎样减缓温室效应呢?

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①尽量节约能源;②保护好森林和海洋

2、沙漠跑得比我快为什么说沙漠跑得比我快呢?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 160.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全国将近1/3的国土面积正受风沙危害。而且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1)环境警示牌

(2)沙尘暴图片展示

(3)沙尘暴和荒漠化,是天灾?是人祸?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学生讨论发言。

3、动物的控诉

(1)展示渡渡鸟的图片,介绍渡渡鸟灭绝的原因。介绍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喜鹊、青蛙、蛇。

(2)交流:从你看过的童话、寓言中找出一些被人们丑化的动物,分析他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3)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不穿皮毛衣服;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建立野生动物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严厉打击滥捕和倒卖野生动物的案件。

三、总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地球累了

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现状,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环保观念。

教学准备:小品演出道具(世界地图、拐杖、白大褂、听诊器),大型活动壁画一幅,学生画画用的纸、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小品表演,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妈妈病了,满身伤痛,原本绿色的土地被黄沙吞没,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蓝的天空不再蔚蓝,原本清新的空气不再清新……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母亲得这么重的病呢?是环境污染。同学们,看!地球妈妈来了。

(一个学生身上披着世界地图,饰演成地球妈妈,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场) “地球”:环境污染对我的伤害实在是太严重了。现在我全身是病。再不给我治病,我快没命了。

医生!医生! (另一个学生装扮成医生上)

“医生”:你怎么啦?

“地球”:我觉得难受极了。皮肤发痒,透不过气,海湾一带稳稳作痛,请你帮我检查一下吧!

(医生为地球仔细诊断) “医生”:咦,怎么是你!过去你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时你的肌肤不是蓝色,就是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可如今…… (不断地摇头作无奈状)

“地球”:(哭丧着脸)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医生”:你的绿色皮肤 —— 森林,受到了沙漠的进攻,得了“脱落症”;你的蓝色血液 —— 海洋,有些地方不再是鱼儿的家了;你的身体保护膜 —— 大气层已开始变得浑浊,渐渐失去了保护功能,将使你的肌肉大片坏死……

“地球”:那可怎么办呢?请救救我吧!

“医生”:你的病是由于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过多采伐树木,随意排放废气造成的。对这样的病,医生是无能为力的,唯一的办法,只能请人类不再加重你的病症,并努力保护环境,逐步恢复你的抗病能力。

“地球”: (面对大家,作哀求状) 人类啊,请你们保护环境,救救我吧。

小结:同学们,保护环境对于人类来说太重要了。作为地球上的少年儿童,我们有义务让地球妈妈更健康、更美丽。

(二)讨论明理,指导行为

1.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哪些行为是不爱护环境的行为? (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发言)

2.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该怎么做?

(三)创设情境,演示训练 出示一幅壁画,学生思考:图上哪些行为是错的,为什么?(同桌讨论。指名发言再集体评价) (图上错误有:橡皮筋系在小树上;乱丢果皮、纸屑;往河道里倒排废水;汽车喇叭声及汽车排出废气;工厂烟囱排出的废气等)

(四)集体制画,情感升华

1.(把情境中破坏环境的行为拿掉)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地球变得更美丽吧!

2.学生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各自画出打扮地球的一件事物,涂上颜色并剪下来。 (分组在壁画面前贴画,集体对壁画进行评价)

五、活动总结

同学们画得真好!但要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是大家拿出实际行动来。每个人都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参加学校发起的 “ 我为学校添绿色 ” 活动,恢复地球母亲的健康,把地球母亲装扮得更加美丽。

守望碧水蓝天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2.教育学生应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各种方式为保护环境出力。

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环境、碧水蓝天的资料及图片、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揭示主题

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 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谁不希望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谁不希望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是啊,谁不希望能有如此天然的一幅画面呢?但现在我们却距离它越来越远了。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使我们的家园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天空湛蓝如镜,大地绿草如茵,已经快要不复存在了,而我们却又执迷不悟的破坏环境,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我们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守望碧水蓝天》。

二:看图说话

最近,地球妈妈她太累了,连续三天向我寄来三封加急信。请看:

1.课件分别展示三封加急信。

2.学生看后讨论、交流:

地球妈妈的三封加急信想对我们诉说什么呢?

3.师归纳:

森林骤减、淡水不足、全球变暖三大问题。

过渡 :是啊,地球妈妈已经给我们亮出了三张黄牌,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也许有一天,她会向我们亮出红牌。

【课件展示】

我们不能被红牌罚下!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不能被罚下!

从现在开始,我们再也不能破坏环境了。请看我们人类已经面临了种种难题。

课件展示:

问题一:人多地少怎么办?【小组讨论、交流,师归纳】

【别愁!】 办法:

进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不再侵占耕地;

提高粮食产量;

民展高层建筑。

问题二:荒漠化不断扩大怎么办?【小组讨论、交流,师归纳】

【别怕!】 办法:

植树造林,形成绿色屏障;

严禁随意开恳;

控制随意放牧;

严禁乱挖滥采;

严禁滥用水资源;

尽快制定《防沙治沙法》。

问题三:环境污染怎么办?

【课件展示:请先看二组照片;再小组讨论、交流,师归纳】

【别慌!】 办法:

与破坏环境的现象作斗争;

不浪费纸张;

不浪费粮食;

不乱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

少用塑料包装袋。

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短缺……种种难题令人类忧心忡忡。然而,不管忧患多么深重,不管今天的地球有多少伤痕,人类终将的希望用智慧、勤劳、爱心将她修复。

二、绿色的希望

1.请看故事:【课件展示:小孩帮助海星回归大海】

也许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我一个小孩为环保做得太微不足道了,我这样努力有用吗?我说有用,因为不是一切梦想都无法实现;也不是一切呼唤都没有回响;更不是一切都没有回报。

请记住:【课件展示】

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是有限的,但如果什么也不去做,那地球会将人类“红牌罚下”。“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协力,地球的明天一定充满绿色的希望。

就像我们故事中的两位小朋友,如果你的努力挽救了哪怕只是一只海星的生命,你不也觉得自己也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吗?

2.请想想:

我们生活周围的环境怎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尽情表达。

(如:在校园乱扔垃圾杂物、广场内踩草、摘花,折断树木、乱扔废旧电池、白色垃圾随处可见等现象。)

面对这些现实,我们该如何行动?

过渡: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善待我们的妈妈----地球!

【课件展示:略】

我想: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让灰暗的天空再现蔚蓝,让光秃秃山顶重披绿装,让浑浊的河水变得清澈,让干涸的土地变得滋润,让狂暴的海洋变得温驯、安详……我们一定会拥有美丽的碧水蓝天!

下面,请欣赏四组照片:

课件展示:【略】

3.憧憬未来:【课件展示】

地球的希望,就是人类的希望;

地球的明天,就是人类的明天。

地球的明天是什么样了的?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来。

三、活动:

到附近你最喜欢的地方做一次调查,写一篇调查日记,记录你的所见所闻。然后想一想,怎样才能保护好这个地方。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5

常州市第五中学 杭琳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辨别文章的优劣,选择指定内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别人推荐。

4、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

5、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松鼠》 2课时

《松树金龟子》 2课时

《国宝——大熊猫》 2课时

《黔之驴》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我们将跟随着布丰、法布尔等数位作家一起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在这个星球上,和我们最亲近的物种之一就是动物。各种动物都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相信不论是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还是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庞大而技穷的黔之驴,都将会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地开展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写作教学着眼于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抓住某一种动物的特点,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能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课前学习: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各种动物的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语 :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讨论结合提示,利用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畅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世界。

3布置活动: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最喜爱的一种动物,并能说出你喜爱它的理由。(最好能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点进行阐述。)讨论,交流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对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与濒临灭绝的动物等专题的探究)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动物世界”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专题,可以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写一份保护动物的倡议书等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1、你对“动物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了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4、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以及文中动物的哪些特点?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第2课时 《松鼠》(一)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介绍的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合理的说明顺序。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在网上了解作者布丰的相关资料,搜集松鼠的有关知识和生活图片。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 :组织学生了解作者布丰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2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松鼠的哪些特点边听边思考,在书上作好批注。

3组织交流,评价。班内互评、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为课文编写提纲朗读课文,并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注

2布置任务: 编写课文提纲列写提纲

3组织交流,评价。班内互评、交流

4情境创设:有人认为文章最后说“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读到此处时,让人感到很别扭。如果我们真心喜欢一个小动物,比如说小狗,我们在夸奖它一番后,会告诉别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袄吗?所以,课文结尾是全文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对于上述观点,你持怎样的观点呢?思考,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以协作组为单位,先在协作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学生推荐,互评

课后学习:1、能将文中松鼠的外形、特点、习性等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能反复阅读。

第3课时 《松鼠》(二)

学习目标:1、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

课前学习:1、整理松鼠的相关知识与图片。

2、搜集动物邮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体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 :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写得生动而形象,(1)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朗读、勾画(在句子旁注好你喜欢的理由)

2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教师小结。交流、互评

第二块: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提供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松鼠的介绍:(1)要求学生就语言特点将课文与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2)两种语言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阐述理由。阅读、思考、比较

2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设计一组邮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活动:如果以松鼠为题材发行一组邮票,你觉得设计的邮票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给每枚邮票取个名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阐述你的创意吗?设计、命名

2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班内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1、选择你身边的最令你感兴趣的某一种小动物,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2、搜集此种小动物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仿照生物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

第4课时 《松树金龟子》(一)

学习目标:1、从观察入手,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

2、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课前学习: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借助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法布尔的生平与故事,金龟子的图片及其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 :作者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你知道他的著作名称吗?你能根据课前所了解到的相关资料向同学们讲述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吗?互相交流相关内容与感受

2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能否向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金龟子?(比如金龟子的种类、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方法等。)班内交流资料,比比谁查找的资料最充足。

3、组织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归纳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态习性。朗读、圈注、勾画、批注

4、组织交流,互评交流、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 :法布尔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誉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而本文正是选自〈〈昆虫世界〉〉,你能否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研读课文,圈点勾画,作好批注。

2组织协作组内交流,互评交流、互评

3、学习评价:本文用词的准确与生动与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是分不开的,难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交流

课后学习:1、提出自己对课文感兴趣的问题,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可查找相关资

料。如:搞清楚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有什么含义吗?

2、补充、整理自己收集的有关金龟子的材料

第5课时 《松树金龟子》(二)

学习目标:1、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并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2、搜集昆虫的相关知识,激发热爱昆虫的感情。

课前学习:1、以协作组为单位,去郊外观察某一种昆虫,并作好记录。同时,借助书籍、网

络资源对所观察昆虫作进一步的了解。

2、复印一篇你所喜爱的描写昆虫的小品文,并在文后写上推荐理由。

课堂内容:

第一块:推荐、欣赏科学小品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向同学们推荐一篇自己喜爱的描写昆虫的科学小品文,并阐述推荐理由。认真听

2组织学生在协作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篇在班内作交流。班内交流,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互评推荐理由。

第二块: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任务: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感受,就你所观察对象的外形特征、动作、生活习性等任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25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并将设置一、二、三等奖。写作

2组织学生在协作组内互相交流作品,进行比较,作出点评,并将评价内容及修改意见逐一附在文后。根据协作组的评议结果,将佳作在班内作交流,互评。

3设置一、二、三等奖,并请同学交流活动感受交流

课后学习:1、课后将文章进行进一步地修改,并将修改前后的文章分别进行打印。

2、学生联系学校,将文章整合成册,人手一份,仔细阅读,提出建议与

意见。

第6课时 《国宝——大熊猫》(一)

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大熊猫的特点及习性等相关知识。

2、小组协作学习,确立大熊猫的探究专题。

3、体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前学习:1、预习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象片段,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交流感受

2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朗读、根据相关任务在书上做好批注。交流

第二块:品味语言,确立专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阐述喜爱的理由。朗读,交流

2反复阅读课文,提出自己还想了解大熊猫的哪些知识?以协作组为单位,确立探究专题

第7课时 《国宝——大熊猫》(二)

学习目标:1、利用网络资源对大熊猫的相关知识作更为全面的了解。

2、增强保护大熊猫的意识,号召社会一起关注野生动物。

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

1、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第一块:网上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讲解操作注意事项,提供网址和搜索引擎让学生查找有关“大熊猫”的生存现状、环境等知识。明确任务要点。

2巡视、指导上网搜索、下载、

3组织交流资料汇报查找的内容随机交流自己的收获

第二块:回归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课文做补充交流

第三块:网上创作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查找我国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联系课文,用简要的文字写下建立保护区的意义。在word文档中完成。

2组织学生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交流文章

3学习评价:谈谈对本堂课学习的感受。谈谈感受

课后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倡议书。

2、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介绍大熊猫的知识。

第8课时 《黔之驴》(一)

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一些常识。

2、能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3、能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常用古汉语字典》。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复的朗读,基本理解文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组织学生互相翻译讨论、评价

3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提示一些重要语句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学生推荐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9课时 《黔之驴》(二)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寓意的深广含意。

2、揣摩文中描写动作与语言的句子,能熟读成诵。

课前学习:1、能流畅地讲述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并能说出其中的寓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阅读、讨论

2组织学生交流交流,学生互评

3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行动,心理的句子,进而认识老虎的特征。阅读,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讲述寓言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参与讲述、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1、反复诵读课文,直到能正确、流畅地背诵全文。

2、自己创作一个寓言故事。

第10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1、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2、准备匹配的背景音乐磁带或CD。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朗读,思考,准备

2检查情况: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其他同学可质疑。 朗诵,解释,质疑

3 评优秀组,最佳朗诵思考、讨论

课后练习:1、熟读背诵诗歌。

2、自由创作一首咏物诗,并为其配画。

第11、12、13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积累,了解本单元几篇科学小品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再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指导语 指导学生(1)要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的习惯。(2)能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别人介绍,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多写观察日记,以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观察和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自学自学“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写作指导口头完成习题一

课后学习:任选周围你熟悉的某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写作要求: 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童话故事。发挥想象,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写作

2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1、将自己本单元的观察日记、诗歌创作、寓言和童话故事、编写的生物课文等作品整理成册,并请老师或家长为其写卷首语、评价、建议等。

第14、15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对野生动物有更直接、更具体的了解,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探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号召全社会都能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动物。

活动过程 :

1、制定调查计划,调查你所在地区目前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

2、自由组成协作组,参观调查,采访记录。

3、根据自己的记录,查找资料,充实内容。

4、小组交流记录,并及时补充修改。

5、讨论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论题,展开研讨、探究,组长记录。

6、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学校所在地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报告。评选出好的调查报告送给新闻单位或环保部门

7、每个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等形式。

8、宣传活动后,每人写一篇活动小结,谈谈参加活动的感受,可装订成册。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6

一、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要使学生通过对散文、小说、诗歌三种文体的评论学习,感悟到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要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在阅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能与同学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交流、抒发感受,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查阅资料,确立主题对自己感兴趣的某种文学体裁或作家作品讨论分析,写出有自我观点的小评论。二、重点难点:能从对三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评论的阅读,把握三篇评论的主要观点,同时学习三位作家评论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本单元的难点是能从自我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评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感受,发表见解时要有条理,有中心,恰当准确。三、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三篇文章分别对散文《白鹭》、小说《百合花》、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评论。及诵读欣赏、综合实践与探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共需10课时。《白鹭》 “散文家谈散文”2课时;《百合花》 、“小说家谈小说”4课时;《一个深夜的记忆》、“诗人谈诗”1课时。作文及修改文章专题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 第十三课 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确立学生对散文意境的审美体验。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倾听 简介作家作品了解作家作品、补充 让学生自主朗读散文《白鹭》,要求用自己的感受设计语速、语调学生自主朗读散文《白鹭》 请二到三位学生自主朗读散文《白鹭》,并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要求其他学生听取理由后谈自己的见解。二到三位学生自主朗读,说明理由。 教师补充其他同学听取理由,谈见解组织学生再读文章,进一步体会散文意境学生再读,再感悟 组织阅读评论,明确作者观点阅读,明确观点 组织讨论比较阅读 ,讨论提供帮助提出困惑组织讨论,要求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交流,指导讨论,交流组织班内交流班内交流 第十四课   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学习目标: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妙处。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介绍作家作品导入了解作家作品,补充组织自主阅读《百合花》阅读《百合花》组织复述故事复述故事组织赏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赏析细节 组织对《百合花》的讨论从各个角度讨论交流 组织自学《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自学,和自己的见解比较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修改自己的见解 组织班内交流 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 第15课 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学习目标:1、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2、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简介作家作品了解作家作品、补充组织自由郎读《一个深夜的记忆》郎读《一个深夜的记忆》组织对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抒发的讨论、交流讨论交流组织自学《宁静而深沉的意境》,领会文章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自学、讨论、交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组织再朗读,读出情感再朗读 诵读欣赏 《乡愁》学习目标:能通过诗歌的学习,体会到诗中浓厚的思乡之情,并能联系诗歌说说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倾听 介绍诗人有关情况了解、补充组织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自主朗读组织学生比较讨论个别学生的朗读个别朗读,比较讨论播放录音,组织学生的再欣赏听、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诗歌在结构、意向等方面的特色讨论交流组织再朗读,读出情感再朗读 其它内容:作文及修改文章专文章修改结合作文写作进行,放在习作练习之后。综合学习与探究贯穿在课文的学习中处理。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7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1《赶海》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以口头填空的形式说说对大海的印象。(--——————的大海)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1、 带着问题听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

1、 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

2、 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1) 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

(2)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 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一、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 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卡片。

2、 重点提醒“舅”、“载”的笔顺。

3、 指导书写。

二、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41】

一、 复习检查

1、 读词语。

2、 多音字组词。载zai ( )zai ( )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 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1)听录音歌曲:《大海啊,故乡》。

(2)理解“每当……便……”句式的作用。

①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3)指名朗读,评议。

2、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② “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①“闹”字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指名试读,强调“闹”字。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还水退潮的情景很有趣。

a.指名读第2句。

b.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忍心离开,去了又回,非常有趣)

c. 指名朗读,评议。

③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

a指名读第三句。

b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c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连接起来的?

d指名朗读,评议。

3、小结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3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 。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4、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哪些活动?

(2)讨论交流。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有趣。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

(3)指导读。

6、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结尾再次出现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三、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1、总结课文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小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抄写课后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出下列字的结构和偏旁。舅努痒虏载

3、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议。

二、讨论写法、品味朗读。

1、 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写的这么生动的呢?

(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抒情优美。

(2)小作者把“浪花”“大虾”“螃蟹”当做人来写,生动有趣。

(3)小作者用词很准确。

2、 然我们没有赶过海,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觉得赶海非常有趣,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我们再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仔细品味品味。

3、 听课文录音。

三、说话、写话练习

1、 指名读课文后第五题,明确说话、写话要求。

2、 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活动,选出一种玩得最开心的活动,练习说一说。

3、 指名说,评议。

4、 同桌互说,互评修改。

5、 把说的话写下来。指名读,评议。

四、作业

完成写话练习。

12 荷花

[教学要求]

一. 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揭示课题。

1. 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 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 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 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 自学课文。

四. 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 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 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 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 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 )荷叶( );

又看到( )荷花( );

还看到( )花骨朵( )。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 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 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 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 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 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 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 花

色彩美

看着 美 冒 露 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 爱

风过了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1.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 学生齐读课文。

二. 复习阅读。

1. 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 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句:

(1) 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 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 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 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三. 教补充教材。

1.《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 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 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

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 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

(教师板书两句话)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教师先在“甚蕃”、“淤”字上加上拼音,领读两遍,再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讲讲“甚蕃”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这两句话的意思。)

(2) 讲解:这两句话,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

(同学带着赞美荷花的语调读两遍。)

(3) 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

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

(板书:在原来“色彩美”“姿态美”下面加上“品格美”)

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现在请小朋友用这样的句式连贯地说荷花的美。

板书:

我爱( ),

我爱( ),

我更爱( )。

例句:

我爱荷花的美丽色彩,我爱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我更爱荷花的品格,她出淤泥而不染。

(这里补充荷花的品格美,目的是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再深化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荷花的情感。)

(4)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

说话训练: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我们就来说蒲公英,你们自己出个题目吧。

(学生自拟题目)

1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 壮美山河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远景

习作4 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乌鸦反哺》,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的。

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请几名同学进行对话情境表演,提供写作训练材料。

3、听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投影映示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w”旁边的那幅插图)

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你们在哪儿见过?图上画了什么?

2、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们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老师请大家读一篇短文《乌鸦反哺》。

二、初读例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

(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这篇短文写“我”和妈妈看到乌鸦反哺时两个人的谈话,又叫对话,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板书:写对话)

三、讨论明法

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

2、再读例文,结合书上的分析,明确写法。

(1)学生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

(2)讨论交流。

(3)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话是妈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①学生讨论,点名回答。

②小结:写对话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

(4)①对话中写清楚是谁说的这部分叫做“提示语”,请大家看“我”和这几句对话,用“~~~”画出提示语,看看它们的位置一样吗?

②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呢!

在有的情况下,提示语也可以省略。这时,一个人说的话就写一段。我们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提示语在前面和在后面这两种方法。

③过渡: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什么?

④小结: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

(5)结合书上的分析,总结写法(板书)。

①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

②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第二课时

一迁移仿作

1、辅助练习。

(1)情境一。

指名一名同学演示动作:欢蹦着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训练学生说一句描写人物说话时语气、神态、动作的句子。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2)情境二。

老师和一名学生表演对话,要求学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2、模仿作文。

(1)明确习作要求。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品,练习写一段对话,请同学们注意听清说话人说了什么,又是怎样说的。

(2)课堂小品表演。

(3)同桌互相讨论:小品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4)播放小品的录音,再现情境,帮助学生弄清说了些什么。学生边说边回忆人物是怎样说话的。

(5)投影映示句子,学生练习说话。

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

(6)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清楚。

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

(7)同学们,刚才你们看了小品表演,根据小品提供的材料说了一篇作文,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着重抓住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下面,我们试着给这篇作文起个题目。

指名说。

(8)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9)评议修改。

练习4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搜”、“塞”、“藏”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2、注意韵母“”与“”、“”与“”、“”与“”、“”与“”的写法。

3、使学生知道词语间的对仗关系,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4、读句子,注意表示声音的词并仿写两句。

5、熟记8条成语。

6、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用语的口语交际训练。

7、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搜”、“塞”、“藏”3个字。

(2)这3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这3个字在书写时,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

3、练习

(1)按笔顺规则书空。

(2)每个字练写两遍。

4、反馈

(1)指名学生板演。

(2)展示写的好的字。

(3)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第一组。说说它们的韵母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2)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四组。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4、反馈

出示投影

下面哪两个字的韵母相似,找出来,分组读一读。

界 买 卫 愧假走六火

三、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读,注意词语间的关系。

(3)齐读、指名读。

2、练习

出示投影

为下列词语对对子。

好对( )黑对( )宽对( )表扬对( )坚强对( )山清对( )高楼对( )

3、反馈

(1)指名板演

淡对密对( )( )对芙蓉( )对大海

(2)同桌说一两个有对仗关系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积句子,找出每句中表示声音的词。

(2)描绘情境,请学生用上声音的词。

如:下暴雨了,雨点落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你敲门时,发出的声音。

3、练习

(1)学生说说平时都听到哪些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2)写两句话,用上表示声音的词。

4、反馈

读自己的句子,说说声音的词。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纠正读音。

(4)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读要求,想想它告诉我们些什么。

(2)复习有关礼貌用语。

2、指导

(1)解题:什么叫约请?

(2)约请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中队长,见到顾老师应该怎么说?

①指导学生看图,顾老师正在干什么?中队长正在干什么?

②假如你是中队长,我是顾老师正在弹钢琴,你会怎么约请我?

3、练习

(1)同座进行演练。

(2)选一对到前面表演。

评议。

(内容表达是否正确,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等)

再来一篇
上一篇:《钠》教案 下一篇:课题2 《燃料和热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