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高一语文教案内容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三)

2022-10-07高一语文教案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本单元要求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写文章波澜起伏的方法,“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性的文章应该写得波澜起伏。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为什么写文章要有波澜呢?首先,客观事物是有复杂性的。这里说的复杂,有两个含义:一是事物的多侧面、多角度以及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联系。二是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变化。其次,读者喜欢读有波澜的文章,让读者牵肠挂肚、感到惊喜或扼腕叹息是文章要达到的目的。如何写出文章的波澜呢?最常用的是抑扬法。要提醒学生注意,先抑后扬的目的在于扬,抑的部分,或者出于误会,或者是不重要的、非本质的方面。所以,写人的抑常在外表,不要在人品方面好坏各半,或者本末倒置。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兴波澜常用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运用常用使文章兴波澜的方法来叙事写作。

思路方法

提供两三篇短文或文章片段(后边的资料选编可供参考),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读过并在心里激起波澜的文章,然后从这些文章中总结出什么是波澜,怎样才能写出波澜。先在课堂上议论一下,相互启发,打开思路,然后让学生课下去做,有兴趣的可多花一点时间,写成小小说一类的作品。

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探讨方法和片段练习,一课时写作大作文。)

三维目标

1.阅读课本,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2.讨论探究如何做到写文章有波澜。

3.让学生体会并有意识运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故事导入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走失了一匹马。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剽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这个故事可谓一波三折,波澜不断。

文本解读

信息筛选

怎样使文章有波澜?

明确:1.悬念。按照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的说法,悬念“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人有一种好奇和“求知”的本能,越是迷惑不解的事物,越想探究出个究竟。在叙述中,涉及足以引起读者期待的问题,又故意不说穿,以激发读者的猜测与渴望,这便是悬念的妙用,也是读者的兴趣所在。23页,当前第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2.抑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

3.对比。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可能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受到教育。

4.巧合。叙事性文章的写作,要重视表现偶然性的巧合。巴尔扎克认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个别特殊现象即带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

5.意外。让事情的发展和结局超出读者按一般经验或推理所可以做出的估计和料想。也就是说,读者由前面的情节看到的故事只应向某一方向发展或了结,但到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或变化,竟然向读者未曾想到或估计到的另一方向发展,出现的是出人意料的另一个结局。

6.意识流动。文章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动来刻画形象,反映生活,传达主题。意识,指人的感觉、想象、联想等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意识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通过人物意识的流动,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折射现实生活。

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把几种兴波澜的写作技巧结合在一起。然后做片段尝试练习。

(让学生各抒己见,先口头交流,再书面训练。)

例文:

韩  风

他要出国,人没出外贸局的大门,这消息便不胫而走。

回到家里,屋子早坐满了人。

“哥,给我捎台带电脑的收录机!”弟弟那么兴奋,似乎收录机唾手可得。

“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妹妹是那么激动,好像高级化妆品已在她身上发挥了作用,更增添了她的妩媚。

“妈,您捎什么?”他问。

“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丈母娘也高兴得什么似的,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

“娘,您老呢?”

“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娘的眼里闪着晶莹的光。

等  待

(中国台湾)京之春

他们认识了三年。二人同是羞涩内向,个性保守。他从来没在她面前提过爱,然而,她依稀可从他羞涩眼眸中察觉那一股灼灼爱意。几次三番,她向他暗示鼓励,他却仍是木讷呆傻,不敢开口。岁月飘逝,三年后她跟另一个男孩订婚了,在订婚前夕却仍忘不了他。

“如果他现在开口,说出那一句话,我还愿意回到他的怀抱。”在亲友祝福声中她这么想着,可是他什么也没表示,只不过眼神里多了一股淡淡的忧郁。

终于,到了结婚前夕,在她新婚的喜悦中却掺杂着一股淡淡的哀伤。

“如果他现在开口,说出那一句话,我还愿意放弃一切,选择这份迟来的幸福。”在试穿新婚礼服的一刻她这么想着,可是他什么也没表示,只不过眼神中的忧郁更浓了些。

五十年后,二人都已白发苍苍。终于,她先倒了下去,在病危中,他远从外地来看她。她紧紧握住他的手,把一生中的疑惑与等待化成一句问话:“告诉我,你究竟在等待什么?”他四顾无人,颤抖着声音说出了也是他一生中的彷徨与等待:“我在等你。”“等我什么?”“等你先开口啊!”23页,当前第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课堂小结

“写事要有点波澜”是针对作文的情节安排来说的。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心观察生活;二是关注审美需要;三是运用写作技巧。

作业设计

从五个写作练习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资料选编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节选)(抑扬法写人)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斓。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

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得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话。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地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作文指导——如何写出新意来

作文“出新”——从“扬长避短”中出新

人,各有长处和短处。对于写作文来说,同学们也存在擅长写什么和不擅长写什么的实际问题。这时你就要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写出好作文。所谓“扬长”,就是要选写自己擅长的体裁,熟悉的内容、喜爱的材料。如果在“多题选一”和在一定范围内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择材料时,假如选择你擅长的,就容易写出“新意”来。

有一次作文,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题:《,我想对你说》或《我爱》,不论哪个题目,在文内都要颂赞一种鲜花的美。一位同学因为经常与姑姑通信,她擅长写信,于是她选择了《,我想对你说》,在信中抒发自己对花的喜爱。文章这样写道:

亲爱的姑姑:

您喜欢鲜花吗?我相信您一定会很喜欢,因为您是一个很爱美的人。

我们这儿有一种鲜花,因为花朵有十种鲜艳的颜色,所以人们叫它“十色花”。

十色花的花朵真美:有水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有紫红色的……多种多样,十分艳丽。水红色的花瓣层数很多,好像一朵朵美丽的小牡丹花。白色的虽然只有一层,但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十分耀眼。紫红色的也很娇美……各种颜色的十色花交织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匹色彩斑斓的锦缎。十色花的花瓣很小,但是很多,如果您扯下一个花瓣,就会发现一颗十色花籽。原来十色花籽正好长在花瓣上。23页,当前第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姑姑,十色花最特别的是花蕊。十色花的花蕊很多,花蕊下部是洁白的,而上部却是金黄的,顶端还有比花瓣小的花。

十色花虽然不能散发清香,但它那美丽的花朵永远吸引着人们。

姑姑,听了我的介绍,你喜欢上十色花了吗?我将寄给您一些种子,明春您也在房前屋后,池塘边上种上一些吧,您的家和生活将会从此变得美丽无比!

敬祝

身体健康!

您的侄女:秀秀

XX年10月5日

这位同学扬长避短,运用写信这一体裁,颂赞了自己熟悉而喜爱的鲜花,使这次作文出了“新”。

作文“出新”——从“独辟蹊径”中出新

当年,智取华山的勇士们不相信“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终于寻找到了另一条能避开顽敌封锁的路,踏破天险,直捣山上匪巢。如同登山一样,我们写作文,即使是同样的题材,如能独辟蹊径,换一种写法,就会不落俗套,别开生面,从而使文章“出新”。

一个学校有许多同学中午在校蒸饭。在淘米时,许多白花花的大米被水冲走,浪费粮食,污染环境。许多同学就以“谁爱惜大米”为题,先讲“浪费严重”,再讲“节粮光荣”,最后号召大家“爱惜粮食”。可是,有一位同学却另辟蹊径,进行独特构思,以“会‘走路’的米”为题,这样写道:

你看到过会“走路”的米吗?我猜你的回答一定是“没有”。可在这个大千世界里,的确有会“走路”的米,只是你没有深入地去观察过、想过。不相信吗?

瞧,清晨的校园里,同学们忙着蒸饭呢!此时,只要你细细地观察,一场好戏正拉开帷幕。

米从同学的饭盒边儿掉了下来,一粒、几粒、几十粒……就从这儿,米开始走自己的路了。

米顺水来到阴沟里,停留在它们的休息站里,随后大量的阴沟水又将几两、几斤的米免费地带到了河流里。那些用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结晶,此时却成了污染河流的一个参与者。

看了上述的事,你是不是还以为会“走路”的米不存在呢?你是不是想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呢?

这篇文章对准的角度很小,但因为它另辟蹊径,换了一种写法,文章就显得非常生动,而且对许多同学有了一种感染,一种特殊的说服力。这样的文章不是出新了吗?

作文“出新”——从“曲折多变”中出新

古人说:“文以曲为贵。”文章的描写最忌平铺直叙。作文中的描写要像游览名山胜景一样,必须走过一条条崎岖的山道,过一道道弯弯的小溪,才会到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地。所以作文曲折多变,悬念迭出,让人越读越想寻个究竟,这样的作文就“出新”了。

有位同学写《开学第一天》,在交代了时间和起因以后,这样写道:

老师让我这个班长去领了书。我一本一本地发给大家。发到最后两本,才发现一本封面破了,另一本的封面皱卷起来。我不由怔住了。趁人不注意,我把封面破了的一本塞进自己的抽屉,另一本发给了副班长李小冬。

李小冬一看,把嘴撅得老高,尖声尖气地叫起来:“这是什么书?皱成了这个样子!为什么把书藏起来?太自私了!”有几个素来跟小冬要好的同学也附和着说:“是啊,太自私了。”……

学习委员曹红责怪小冬:“你今天怎么了?每次发书和本子的时候,她不是把好的让给别人吗?”小冬撇撇嘴,毫不示弱地说:“如果她真的是拿了坏的,为什么不公开?”

说话间,小冬飞快地从我抽屉里拿出了那本书。可我那本比他的还要坏呀!他一看便傻了眼。小冬的脸红了,低着头走到我跟前说:“小玲,我错怪你了,请原谅。”23页,当前第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小作者写的发新课本这场风波的情节波澜曲折,变化多端,避免了简单化:“我”留书→被人误会→责怪“我”自私→别人责怪小冬→小冬拿出“我”那本书→真相大白,两人言归于好。如此矛盾步步激化,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写得具体、生动,引人入胜,给人以新奇之感。由此可见曲折多变可使文章“出新”。

一封辞职信

今天放学回家,我正准备做作业,忽然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的一份辞职报告。我吓了一大跳。妈妈是个个体户,怎么还要辞职呢?她不是做得好好的吗?她向谁辞职呀?好奇心驱使我快速地看下去,只见纸上写着:

陆维霞同志: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工作能力不强,导致你对我工作不满意,致使你经常不肯把饭菜吃完。所以,我准备辞去“家庭厨师”一职,请你另请高明,望予批准!

妈  妈

9月20日

我红着脸看完了妈妈的辞职信,心里一下子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妈妈是嫌我太挑食才提出辞职的。这下可坏了,妈妈不给我做饭,我吃什么呀,对,有了!我也赶快拿出纸笔写了起来:

亲爱的妈妈同志:

您的《辞职信》女儿已经收到,但我恳请您继续担任“家庭厨师”一职。我向您检讨,主要是因为我的嘴太“刁”,才老惹您生气,我希望您能原谅我,我保证以后一定不再挑食了。母亲大人,请您原谅!

最后落款是“以后肯定最爱吃您做的饭菜的乖女儿”。

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连忙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去,将写好的《检讨书》毕恭毕敬地递给了妈妈。妈妈看着《检讨书》,先是一笑,又马上板起了脸不理我了。我只得撒娇、道歉、作保证,三管齐下。最后,妈妈终于动笔在《检讨书》上签字了。我接过一看,原来,《检讨书》上画了一个大头娃娃的笑脸,她笑得好开心呀!

点评:本文有两大优点:一是文章构思新颖独特,另辟蹊径。在小作者精心安排的两次“对话——《辞职信》《检讨书》中体现了母女之间的骨肉亲情。二是在大量的心理描写中使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以“辞职”始,以“和解”终,同样体现的是母亲对女儿的疼爱,及女儿对母亲的理解。

香蕉轶事

詹怀臣

    早上,老佟有氧锻炼回来,买了一串香蕉,又买了当天的报纸。看了报上登的“将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新闻,老佟喜上心头,还哼起了歌。

到了小区,小周酒气熏天地打招呼:“嗬,香蕉提回来了!这次又加工资了,高兴死喽!”老佟笑着说:“又说牙疼话了。你小子摸彩票、炒股都发了,一大早就斩鸭子喝老酒,小狗掉茅厕尽吃,兴得一头核子。”

回到家,老佟又看了一遍报纸,扒一根香蕉吃起来。一口一口吃着,老佟想起了关于香蕉的往事。

那几年,南国的香蕉在南京可金贵了,一般人买不到,也吃不起。有一次,老佟去厦门出差,千方百计买了香蕉回来。路上,老佟把卖香蕉的人送的一小瓶催熟液搞掉了。回到家,老佟把香蕉用两层棉被捂了3天,香蕉还是青的,又封在纸箱里用蚊香熏,香蕉还是没有黄过来。他送了几根给乡下老娘尝鲜,老娘连皮吃了,涩得嘴歪歪的,骂他不孝。

第二次去厦门,老佟自以为有了经验,专买熟透的黄香蕉。一路上,汽车、火车、汽车,老佟没舍得吃一根。气喘吁吁背到家门口,老佟刚想从肩上卸下来,一使劲,“叭”一声,旅行包带断了,一大包香蕉摔在了地上!香甜的黄汤四处流淌,招来众多黑蚂蚁,在老佟家门缝里进进出出。23页,当前第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后来,老佟结识了专跑厦门的铁路列车员,于是隔三岔五就有大串香蕉进家。金黄的香蕉,香气四溢,引得左邻右舍羡慕。老佟有时会给好友老陈送去一些。一来二去,老陈的女儿与老佟家的二子搞上对象了!这段姻缘应有香蕉的功劳。

老佟又拿起一根香蕉,美美地品味起来。香蕉的那种软糯如饴的甘甜,是别的水果不能替代的。

这时,老伴发话了:“小心糖尿病!少吃点,多吃几年;多吃点,少吃几年。加钱了,可不能加病啊。”

点评:这是一篇博客文章,刊登在《现代快报》副刊的《南京纪事》里。老佟买了香蕉,又买了报纸,看到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的新闻,自是喜上心头,一扬。不料却碰上小周,在打趣中被一番奚落,一抑。回到家里,吃着香蕉,想起了往事。其一,买生香蕉尽孝却涩得老娘歪嘴骂他不孝;其二,买熟香蕉保管不慎摔得黄汤流淌,招来众多蚂蚁,又一重抑。后来多次买香蕉自己吃了不算,还送与左邻右舍,与朋友老陈家产生了香蕉姻缘,由抑而扬。想到这里,又美美地吃起来,又一扬。不料老伴发话了,“小心糖尿病!”以抑收笔。文章短短600余字,所写事件琐屑平常,但悲喜抑扬,曲折回环,妙趣横生。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汉字有着无法比拟的神奇力量。文章梳理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涉及大量汉字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有关资料。如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等。教学中要注意课堂上的研讨与交流,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在学习汉字形体演变、六书时,要求学生在梳理、体悟具体可感的、有代表性的汉字过程中去掌握。学习本文的重点是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难点是引导学生尝试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思路方法

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用研究、探讨、交流的方式解决学习的重点,用研讨与交流的方式突破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

1.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对汉字文化内蕴的了解。

3.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放歌曲《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介绍导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每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精妙。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一、探讨汉字的起源。(检查学生的预习准备情况,共同交流所搜集到的“甲骨文”的知识。)

明确: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23页,当前第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甲骨文通行于商代,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发现,那地方是当时商王都的遗址——殷墟。那些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当时商王朝占卜的记录,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甲骨卜辞。商代人有时也在占卜用的甲骨或一般兽骨上刻记一些与占卜无关的文字,严格讲起来,甲骨文字大约有4500个,其中1/3以上现在可以认读。从字数和结构方式上看,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这种字由于书写工具是刀笔骨板,所以笔法上是方笔居多,圆笔较少,线条较为纤细。同时,这种字字形不够统一,繁简悬殊,异体字很多,字体的形体结构尚未定型。例如一个“车”字,就可以找出许多种写法。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当时文字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写字的人只要把所象之物的特征表示出来,就可以使人们认识,而不必像后世那样拘泥于点画之间。这些都反映了甲骨文作为古老汉字的特点。

二、了解汉字的形体。

明确: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一产生就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其中有数量的增减和笔画简繁的变化,最主要的还是汉字形体的变化。从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让学生熟悉不同形体的汉字特点:

1.甲骨文:象形程度高,字体方向不稳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展示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像及商代刻在龟甲上的文字)

2.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象形程度仍比较高,但已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展示西周毛公鼎上的文字)

3.大篆:也叫籀文,上承金文,下启小篆。(展示西周器皿上的大篆文)

4.小篆: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展示秦的小篆文)

5.隶书:形体扁方而规整,较长的横画略呈微波起伏之势,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脚。(汉代程邈竹简隶书展示)

6.草书: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运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展示鲜于枢的《石鼓歌》《桃花源记》)

7.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较草书易辨认和书写。(展示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颜真卿、柳公权书法)

(思考问题:请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及这节课对汉字的了解就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字体谈谈看法,鼓励有个性的见解,老师适当引导,言之有理即可。)

三、掌握汉字的构成——构字法。

明确:古人把汉字的形成方法归纳为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即“六书”。但“六书”并不是没有造字前就存在,而是后代文学家归纳和概括出来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系统地阐述了“六书”。

较早出现的汉字符号大多是形象地摹画事物的符号,因此,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构成字的方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方法。可以说,汉字字形的变化过程中慢慢从“象形”发展到了“表意”。下面一起来看几种构字法。

1.“象形”即简化了事物的图形,也是最早造出来的汉字符号。比如“木”就画成树的样子,“火”就是火苗的样子。“门”和“车”也像门和车的样子。(老师板书画出图形)

2.“指事”即象形字加上符号构成新字。象形字必须要像事物的形状才能被描摹出来,客观事物纷繁复杂,具体形象可以画出来,而一些抽象的事物则无法描摹,这时候就要借助符号来表示。于是“指事”这一造字法产生了,比如“上”和“下”无形可象,就在一条长线的上下分别画一条短线来表示。又如,在“木”下加一条短线表示树根,在刀口处加一条短线表示刀刃。(老师板书画出图形,方便学生形象理解)23页,当前第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且把它们的意义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就是“会意”。如“出”由一个“止”一个半框组成表示脚从土坎中走出来;“步”两个“止”表示两脚交替走路;“休”由一个人字和一个木字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从”字两个“人”,表示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人在后面跟从;“比”字,两个人并肩站立,似乎正在比较高矮。天空为什么如此明亮?“日”和“月”合起来为“明”。

4.汉字只有发展到表意阶段,我们才能利用汉字进行交流沟通。但是汉字的表意方法还是受限制的。因为我们的交流很多时候是用语言来进行的,而语言依赖于声音,因为交流的需要,形声构字法也就产生了。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是形声字。如:草、室、泥、村、腐等。形声造字法的构字能力很强,因此汉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很大。

另外,形声字的构成方式,举例如下:

上形下声:霏、荠、苦    上声下形:基、蜚、辜

左形右声:棋、枯、江    左声右形:期、故、攻

内形外声:闷、冈、辩    内声外形:病、闺、固

四、汉字的文化。

1.音美。

播放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

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小溪。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2.形美。

展示名人的书法艺术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这里学生课后准备)

思考:学生从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

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有的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让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3.意美。

(1)欣赏汉字日、月、山(板书: )

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的新月与太阳的形状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简单的几笔勾画,万物形态尽现。

学生讲解“明”字的象形构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由形美引发出怎样的意美。

(幻灯片):一轮似火的红日,一弯皎洁的新月,交相辉映,为人们驱走夜的恐慌,带来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2)研讨:学生指出自己所找出的汉字的意义。

劣  平时如果用力少,到时就会比别人差;缺少能力的人,其表现就可能比别人差。

舒  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快乐。

选  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被挑选出来的人,应是事事走在别人的前面的。

课堂小结

汉字的音、形、意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希望大家都能够沉醉在汉字的海洋里不知归路。

作业设计

1.请用优美的汉字来说说自己名字的意义。

2.运用本课所学,依据你的名字为自己取个字。

资料选编

一、汉字寻根(周有光)

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50年代,考古学者发掘出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几十个刻划符号。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23页,当前第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70年代,考古学者又发掘出六千年前的临潼“姜寨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刻划符号102处之多。又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汉字与岩画同出一源,有的字形与岩画相同,有的字形与岩画相似,岩画是汉字的父母。中国各地逐渐发现了不少岩画。岩画的历史大约有一万年,汉字的历史从甲骨文算起大约有33XX年。

岩画以圆圈代表太阳,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以月牙代表月亮,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中的“弓”,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中的“田”(土地),与甲骨文相似。岩画中画的动物,有全身,有半身,有直立,有蹲坐,有侧面,四足只画两足,扩张具有特点的部分,如马有长脸和长鬃,虎有大嘴和利齿,诸如此类的手法,跟甲骨文完全一样。岩画的雕刻技法,跟甲骨文和金文也极为相似。

岩画以象形为主,指事为副。指事例如,数目用线条表示,有些图形上加上了小的标记。这些方法,也是原始文字的创造方法。

(选自《语文闲谈》,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二、白水县仓颉庙(王利)

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北30公里处,有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这就是仒颉庙。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仓颉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都重视修葺和保护,仓颉庙基本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过多次重大维修。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今日之仓颉庙,坐北面南;北临黄龙山、南望洛河水。庙内建筑高大宏伟,庄重古朴。主体建筑包括照壁、三门、献殿、报厅、正殿、后殿、墓园等。附属建筑包括东西厢房、钟楼和鼓楼,左右耳房、东西戏房、戏楼等。

值得一提的是,仓颉庙的三门,它是庙内唯一的叠式建筑,下层内涵四窑洞,外开明三门;上层是门楼,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紧贴三门建有两座戏楼,这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祠庙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庙内原有碑石多块,今存碑16通,尤以《仓圣鸟迹书碑》最为珍贵。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十月。碑面所镌28字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这28字相传为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字形若图若画,不易辨认。好在上海书店1984年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已经破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但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终于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后世誉之为“文字初祖”,中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实乃当之无愧。

(选自XX年8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三、关于汉字的构成

清代王筠统计:《说文》9353字中,形声字占82%(7697字),其余18%是会意字(1653字),象形字(264字),指事字(129字)以及转注字、假借字。23页,当前第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选自《语文闲谈》)

四、关于汉字文化

从文字字形来看,今天世界分为五大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代表儒学文化和后来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国、日本、朝鲜等国,以及以华语作为民族语言之一的新加坡。

印度字母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等。

阿拉伯字母文化圈,代表伊斯兰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国家(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以及信伊斯兰教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伊朗、巴基斯坦等)。

斯拉夫字母文化圈,代表东正教文化,包括俄罗斯、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一半)、外蒙古等。

拉丁字母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后来突出科技文化,包括英美等世界多数国家。

文化相互渗透,没有清一色的文化,国境线不等于文化圈的边缘。文化像人生,有幼年、青年、壮年、老年。五大文化圈年纪老少不同。

有人说:“西欧民族多为曲折语,多趋向复音,故适宜于拼音;中华民族为单节语,多趋向于单音,故不宜于拼音。”这是“语言特点决定文字类型说”。

另一说:“文字的类型不是决定于语言的特点,而是决定于文化的传播;汉字文化圈证明了这一点,其他文化圈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文化传播决定文字类型说”。

(选自《语文闲谈》)

五、是否任何汉字都可以这样解释呢?请听苏东坡和王安石的一段故事

坡滑鸠

王安石对苏东坡说:“我估计你是你家东面山上的一层皮,因为‘土之皮’曰‘坡’。”苏东坡答到:“以老师高见,那么‘水之骨’曰‘滑’,可水是没有骨头的啊。”接着,苏问到王:“你知道‘鸠’为什么是‘九’和‘鸟’组成的吗?”王答到:“因为它家有九个人。”苏东坡继续问到:“那为什么它家只有九个人呢?又是怎么构成的呢?”王只好摇头作罢。苏东坡答到:“桑之鸠兮,其子有七。”(《诗经》)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汉字并不是都能这样去会意的。这是因为汉字的构字不一样而导致的。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造字“六书”说

关于汉字的造字方法,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分析古代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所以既指古代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也指古代汉字的六种造字类型。“六书”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官•保氏》,到了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才总结、整理成完整、系统的“六书”理论。

(一)象形

象形是用摹拟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例如(日)像一轮红日,(月)像一弯新月,(山)像峰峦起伏的山,(人)像侧身而立的人,(雨)像下雨的样子。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它们都像实物的形象,有的笔画简单,只画出物体的轮廓或特征,有的则和图画很相近。不过,它们不是图画而是文字,因为它代表的是汉语里的语素,每个字都有一定的读音。

象形是汉字中古老的字,象形字像实物之形这个特点也是它的弱点,因为不是所有具体事物都可以造出一个形象的符号。那些代表抽象意义的语素更不能象形,于是人们只好用另外的办法来表示。

(二)指事

指事是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点来表示字义的一种造字方法,造出的字叫指事字。指事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符号而成的指事字。例如(本)、(末),“木”是象形字,“一”是增加的符号,在“木”下加“一”表示树根,在“木”上加“一”,则表示树梢,这一横有“指事”的作用。(刃),“刀”是象形字,刀上一点是增加的符号,表示刀口之所在。另一类是用纯粹的“指事”符号来表意。例如(上)(下),一条横线代表位置的界限,一点在线以上表示方位“上”,在线以下则表示方位“下”,这“一”与“、”都是纯粹的符号。数字(一)(二)(三)(四)也是纯符号。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指事字是补充象形之不足的一种手段,它使无法象形的事物和概念用某种特定的方法表示出来。23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在两类指事字中,第一类因有象形作基础,较第二类容易创造,所以指事字绝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尽管指事比象形造字前进了一步,但字数仍比较少,因为靠简单的符号表示各种复杂的事物是困难的。

(三)会意

会意是合字表义的造字方法,即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造出的字叫会意字。例如(明),由“日”“月”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借日月的光明,来表示“明亮”的意思。(从)由两个“人”字组合而成,借两个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的意思。此外,如两手中加分为“掰”,不上不下为“卡”,则是后起的会意字。

会意以象形字为基础,但远比象形能产。为什么呢?因为会意是合体成字,新字的创造比较容易,采用自身复合法,就可以造出不同的会意字。如: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三日为“晶”,三人为“众”,三水为“淼”,三火为“焱”,三直为“矗”,三石为“磊”等。会意造字法虽然有它的优点,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复杂抽象的语素义它无法表示,而且有些字让人去琢磨它所会之意,就难免见仁见智了。

(四)形声

形声是用意符和音符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造出的字叫形声字。因此,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也叫形旁、形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也叫声旁、声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例如,“赏”这个字,“贝”是意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钱财有关,“尚”是音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又如“恭”,从心,共声,恭敬义。“问”,从口,门声,询问义。

(五)转注

转注是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如“老”可以训“考”,“考”可以训“老”。转注只在于说明词义,并不能造出新字来,因此,有人认为转注只是用字的一种方法,不能算作造字的法则。

(六)假借

假借是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似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就是假借字。例如秦汉时设郡县,县的长官称“令”“长”(万户以上称令,不足万户称长)。“令之本义发号也,长之义久远也,县令县长本无字,而由发号、久远之义引申展转而为之,是为假借。”(段玉裁《说文解字•叙》)另外有一类假借字,与意义全然无关。例如“来”本是麦穗,借用往来的“来”;“朋”本来是货贝,借用朋友之“朋”。这被借用的字,实际被当作表音的符号来使用,它和原来的字义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人认为,“假借”是一种用字之法,不应算作造字的法则。

以上对“六书”作了简要的介绍,可以看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造字方法,因为这些方法能造出新字,转注和假借也可以说只是用字之法,因为它们并不能造出新字。在这四种造字法中,象形、指事、会意是纯粹表意的方法,形声则是兼有表意和表音的方法。

“六书”是隶书以前的古代汉字,主要是以篆书为对象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汉字造字法的理论。那么,“六书”原则是否仍适合于分析现代汉字?

我们知道,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体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由小篆变为隶书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改篆书为隶书,由隶书再改为楷书,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形或简化。象形字已越来越不象形,指事字和会意字也看不出怎样指事、怎样会意了。“六书”原是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分析古代汉字的造字方法以便辨识古代文献中的字义、词义,但对现代汉字而言,这种造字法理论已无法概括了。只有对形声字的分析,在今天还有用。如果从“六书”看,可以说现代汉字基本上只剩下形声字这样一个造字类型了。23页,当前第1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再来一篇
上一篇:《归去来兮辞》 下一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