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高三化学教案内容页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2024-05-24高三化学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精选5篇)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懂得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从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

1.氙和氟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如下平衡:

xe(气)+2f2(气) xef4(气)+ 218kj

下列措施中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升温 (b)加压 (c)减压 (d)降温

2.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气) (ch3cooh)2(气)+q。

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用的条件为( )。

(a)高温 、低压 (b)低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3.已知真空炼铷的原理如下:2rbcl+mg = mgcl2+2rb(气)。

对于此反应的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的是( )。

(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镁可置换出铷

(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向右移

(c)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

(d)mgcl2的热稳定性不如rbcl强

4.在可逆反应:a2(气)+b(气) 2ab(气)+q 。达到平衡时,下列曲线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是( )

5.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通入ar,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 )

(a)pcl5(气) pcl3(气)+cl2(气) (b)n2(气)+3h2(气) 2nh3(气)

(c)2hi(气) h2(气)+i2(气) (d)c2h4(气)+h2 (气) c2h6(气)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向氢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s2-离子浓度会降低

(b)温度不变时,敞口置于空气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合成氨工业中使用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氨的产量

(d)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较为完全

7.在碳酸钙悬浊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aco3(固) ca2++co32-。欲使悬浊液中固体的量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碳酸钠溶液 (b)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加碳酸氢钙溶液 (d)加氯水

8.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焦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压强,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b)增加二氧化碳或者增加焦炭都能使平衡向右移动

(c)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d)压强变化对平衡没有影响

9.我国某地生产的磷块岩中有两种形态的磷酸钙:a态和b态,前者在高温时稳定,且较易被植物根系的分泌物所分解和吸收,后者则相反。在下列几种处理方法中,使磷块岩肥效较高的做法是( )。

(a)粉碎后直接使用

(b)加热至高温(1200℃)后,用水冷却,粉碎使用

(c)加热至高温(1200℃)后,自然冷却,粉碎使用

(d)加热至高温(1200℃)后,自然冷却,粉碎,并和草木灰混和后使用

10.在100℃时,将0.1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1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s)

浓度(mol·l-1)

0

20

40

60

80

100

c(n2o4)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c2_______c3_____a______b(选填“>”、“<”、“=”)。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____mol·l-1 ,在0s~2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mol·(l·s)-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起始浓度是____________ mol·l-1。

1b,2a,3b,4ab,5c,6c,7bd,8a,9b。

10.(1)n2o4 2no2;60%。c2>c3 = a = b。

(2)0.07,0.001500。

(3)0.200。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等效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等,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通过解决等效平衡等化学平衡问题,提高抽象分析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联系和比较,加深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理论的认识,同时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3.重点和难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

1.已知氟化氢气体中存在下列平衡:2(hf)3 3(hf)2 , (hf)2 2hf 。

若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2g/mol,则(hf)3的体积分数为( )

(a)<10% (b)=10% (c)>10% (d)≥10%

2.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

2a(气)+b(气) 3c(气)+2d(气)

起始时四个容器所盛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mol

2

1

2

1

b/mol

1

1

2

2

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a或b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a:甲<丙<乙<丁 (b)αa:甲<乙<丙<丁

(c)αb:甲<丙<乙<丁 (d)αb:丁<乙<丙<甲

3.将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并达到平衡时,其压强为p1,氮气的浓度与氨气的浓度均为c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的平衡体系中,n2的浓度小于2c mol·l-1大于c mol·l-1

(b)新的平衡体系中,nh3的浓度小于2c mol·l-1大于c mol·l-1

(c)新的平衡体系中,压强小于2p1 大于2p1

(d)新的平衡体系中,气体密度是原平衡体系的2倍

4.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a(气)+yb(气) zc(气)

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5 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平衡时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 mol·l-1。则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左移动

(c)b的转化率提高 (d)c的百分含量增大

5.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压强大约增加25250~30300kpa,在这样的压强下,对固体物质的相互转化会发生较大影响。如:

caal2si2o8+ mg2sio4 = camg2al2si3o12

(钙长石) (镁橄榄石) (钙镁)石榴子石

摩尔质量(g/mol) 278 140.6 413.6

密度(g/cm3) 2.70 3.22 3.50

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 ( )。

(a)钙长石生成 (b)镁橄榄石生成

(c)钙长石和镁橄榄石共存 (d)(钙镁)石榴子石生成

6.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 ,co2的平衡浓度为c1mol·l-1,现再充入co2使其浓度达到2c1 mol·l-1,重新达到平衡后, co2的浓度为c2 mol·l-1 (设温度不变),则c1和c2的关系是( )。

(a)c1 <c2 (b)c1 = c2 (c) c1 >c2 (d)无法确定

7.为了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查得一份将so2转化为硫酸铵的资料,摘录如下:“一个典型实例:初步处理后的废气含0.2%的二氧化硫和10%的氧气(体积含量),在400℃时废气以5m3/h的速率通过五氧化二矾催化剂层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再喷水,此时气体温度由400℃降到200℃,在热的结晶装置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仔细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反应中的理论值,二氧化硫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资料的这个比值是多少?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废气以5m3/h的速率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

(3)若每天某厂排放1000m3这种废气,按上述方法每月(按30天计算)可得硫酸铵多少吨?消耗氨气多少吨?

8.将等物质的量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固)+dd

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0.5n mol,c增加了1.5n 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____,b=___,c=___,d=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___,b___,d___。

(3)若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9.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a(g)+2b(g) 3c(g),已知加入1mola和3molb且达平衡后生成a molc,问:

(1)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6molb,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用字母a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8mol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不变,则还应加入c_____mol。

(4)在同一容器中加入n mola和3n molb,在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mol,若改变实验条件,可以使c的物质的量在m~2m之间变化,那么n与m的关系应是_____(用字母m、n表示)。

课堂补充练习

1c,2a,3b,4ab,5d,6b。

7.(1)1:50 ,增大o2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化率。(2)保证nh3:so2=2:1。 (3)3.54t,0.912t。

8.(1)a­­ = 2,b=1,c=3,d=2。(2)a为气态,b为固态或液态,d为气态。(3)放热反应。

9.(1) 。(2)2a ,不变。(3)6。(4)n> 。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篇3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懂得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从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过程 ]

见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

1.氙和氟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如下平衡:

Xe(气)+2F2(气) XeF4(气)+ 218kJ

下列措施中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升温 (B)加压 (C)减压 (D)降温

2.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气) (CH3COOH)2(气)+Q。

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用的条件为( )。

(A)高温 、低压 (B)低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3.已知真空炼铷的原理如下:2RbCl+Mg = MgCl2+2Rb(气)。

对于此反应的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的是( )。

(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镁可置换出铷

(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向右移

(C)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

(D)MgCl2的热稳定性不如RbCl强

4.在可逆反应:A2(气)+B(气) 2AB(气)+Q 。达到平衡时,下列曲线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是( )

5.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通入Ar,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 )

(A)pCl5(气) pCl3(气)+Cl2(气) (B)N2(气)+3H2(气) 2NH3(气)

(C)2HI(气) H2(气)+I2(气) (D)C2H4(气)+H2 (气) C2H6(气)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向氢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S2-离子浓度会降低

(B)温度不变时,敞口置于空气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合成氨工业中使用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氨的产量

(D)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较为完全

7.在碳酸钙悬浊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aCO3(固) Ca2++CO32-。欲使悬浊液中固体的量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碳酸钠溶液 (B)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加碳酸氢钙溶液 (D)加氯水

8.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焦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压强,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B)增加二氧化碳或者增加焦炭都能使平衡向右移动

(C)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D)压强变化对平衡没有影响

9.我国某地生产的磷块岩中有两种形态的磷酸钙:a态和b态,前者在高温时稳定,且较易被植物根系的分泌物所分解和吸收,后者则相反。在下列几种处理方法中,使磷块岩肥效较高的做法是( )。

(A)粉碎后直接使用

(B)加热至高温(1200℃)后,用水冷却,粉碎使用

(C)加热至高温(1200℃)后,自然冷却,粉碎使用

(D)加热至高温(1200℃)后,自然冷却,粉碎,并和草木灰混和后使用

10.在100℃时,将0.1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1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s)

浓度(mol·L-1)

0

20

40

60

80

100

c(N2O4)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c2_______c3_____a______b(选填“>”、“<”、“=”)。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____mol·L-1 ,在0s~2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mol·(L·s)-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起始浓度是____________ mol·L-1。

1B,2A,3B,4AB,5C,6C,7BD,8A,9B。

10.(1)N2O4 2NO2;60%。c2>c3 =a =b。

(2)0.07,0.001500。

(3)0.200。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篇4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等效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等,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通过解决等效平衡等化学平衡问题,提高抽象分析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联系和比较,加深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理论的认识,同时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3.重点和难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

见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

1.已知氟化氢气体中存在下列平衡:2(HF)3 3(HF)2 , (HF)2 2HF 。

若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2g/mol,则(HF)3的体积分数为( )

(A)<10% (B)=10% (C)>10% (D)≥10%

2.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

2A(气)+B(气) 3C(气)+2D(气)

起始时四个容器所盛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mol

2

1

2

1

B/mol

1

1

2

2

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A或B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A:甲<丙<乙<丁 (B)αA:甲<乙<丙<丁

(C)αB:甲<丙<乙<丁 (D)αB:丁<乙<丙<甲

3.将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并达到平衡时,其压强为p1,氮气的浓度与氨气的浓度均为c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的平衡体系中,N2的浓度小于2c mol·L-1大于c mol·L-1

(B)新的平衡体系中,NH3的浓度小于2c mol·L-1大于c mol·L-1

(C)新的平衡体系中,压强小于2p1 大于2p1

(D)新的平衡体系中,气体密度是原平衡体系的2倍

4.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A(气)+yB(气) zC(气)

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5 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平衡时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 mol·L-1。则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左移动

(C)B的转化率提高 (D)C的百分含量增大

5.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压强大约增加25250~30300kpa,在这样的压强下,对固体物质的相互转化会发生较大影响。如:

CaAl2Si2O8+ Mg2SiO4 =CaMg2Al2Si3O12

(钙长石) (镁橄榄石) (钙镁)石榴子石

摩尔质量(g/mol) 278 140.6 413.6

密度(g/cm3) 2.70 3.22 3.50

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 ( )。

(A)钙长石生成 (B)镁橄榄石生成

(C)钙长石和镁橄榄石共存 (D)(钙镁)石榴子石生成

6.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 ,CO2的平衡浓度为C1mol·L-1,现再充入CO2使其浓度达到2C1 mol·L-1,重新达到平衡后, CO2的浓度为C2 mol·L-1 (设温度不变),则C1和C2的关系是( )。

(A)C1 <C2 (B)C1 =C2 (C) C1 >C2 (D)无法确定

7.为了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查得一份将SO2转化为硫酸铵的资料,摘录如下:“一个典型实例:初步处理后的废气含0.2%的二氧化硫和10%的氧气(体积含量),在400℃时废气以5m3/h的速率通过五氧化二矾催化剂层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再喷水,此时气体温度由400℃降到200℃,在热的结晶装置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仔细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反应中的理论值,二氧化硫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资料的这个比值是多少?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废气以5m3/h的速率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

(3)若每天某厂排放1000m3这种废气,按上述方法每月(按30天计算)可得硫酸铵多少吨?消耗氨气多少吨?

8.将等物质的量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固)+dD

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0.5n mol,C增加了1.5n 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____,b=___,c=___,d=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___,B___,D___。

(3)若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9.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A(g)+2B(g) 3C(g),已知加入1molA和3molB且达平衡后生成a molC,问:

(1)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6molB,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用字母a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8mol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不变,则还应加入C_____mol。

(4)在同一容器中加入n molA和3n molB,在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mol,若改变实验条件,可以使C的物质的量在m~2m之间变化,那么n与m的关系应是_____(用字母m、n表示)。

课堂补充练习

1C,2A,3B,4AB,5D,6B。

7.(1)1:50 ,增大O2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化率。(2)保证NH3:SO2=2:1。 (3)3.54t,0.912t。

8.(1)a­­ =2,b=1,c=3,d=2。(2)A为气态,B为固态或液态,D为气态。(3)放热反应。

9.(1) 。(2)2a ,不变。(3)6。(4)n> 。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篇5

一,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

三,教学目标 及确立依据:

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六,说学法:

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层层第进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规律,原理,使教法从实处出发。

实行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七,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教材是在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下分析出改变外界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自然过渡到对第二部分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生动直观的归纳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改变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最后可以让学生把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己归纳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八,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而且思维活跃,掌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九,教学过程 :

1,复习导入

应用投影仪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平衡特征

(这样做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由点到面的特点)

2,实验探究,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若改变外界条件,平衡是否发生变化?

(这样做起到开门见山的效果,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而且一来就可吸引学生思考,提早进入思维的兴奋区,在这中情况下由教师演示实验2——9,2——10)此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但如何变,可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抓住机会,深刻讨论

学生讨论后,抓住时机问“为什么外界条件改变后平衡会变化?,这种变化有无规律可循?”

教师可提示,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得出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向能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顺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样做,不仅释疑,而且可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学法)

4,注重实际,加深理解

可通过边讲变练,使速率——时间图象的练习得以贯彻实施,让学生能从数学角度出发解决化学问题,达到综合的目的。

(这部分内容,可通过计算机来演示,不仅增大课堂容量,而且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6,巩固练习:课本习题一

7,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三。 2,练习册

8,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 +3KSCN ===Fe(SCN)3 +3KCL Fe3+ + 3SCN- ===Fe(SCN)3

1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是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3,速率——时间图

再来一篇
上一篇: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