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优秀作文议论散文内容页

1000字高三散文--古诗中的思乡

2022-04-09议论散文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中国人

的乡土情结特别浓厚。上下几千年,从屈原的“鸟飞返故乡,狐死

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乡愁”,思乡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主

题。到了南朝隋唐时代,诗歌形式日臻完善,思乡诗更层出不穷。

其中,南朝江总的微山亭赋韵,唐代王维的杂诗和岑参的逢入京使

特别有代表性。

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

,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

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

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

来。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

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

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个“逐”字

,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

“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

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

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

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

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诗人

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今日几花开?”一问将

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

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

王维的《杂诗》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品,与此类似的还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断抒发深沉的情怀。诗人截取了这样

一个情景:故人从家乡来,诗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当知故乡之

事,却不问家人,不问亲人,独独问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实

则正是诗歌艺术剪裁的妙笔。所问琐事,读者自了,惟寒梅着花一

事,说尽了诗人的细致,连这样的小事都问到了,可见他思乡之切

。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动,既添小诗之情趣,又表诗人之高洁。可

以说“问梅”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典型情节,成为了这首诗的点睛之

笔。“绮窗前”、“着花未”更充满了生活情趣,衬出对故乡的不

尽思念,“诗中蕴味,尽在其中”。

岑参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

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与前两首相比,岑参的这首诗显得悲戚而沉重。诗人已年届风

烛,却还得驻守边关,他不再能有问菊问梅的闲情雅致。在一片苍

茫的边塞风光下回望故园,但见长路漫漫无尽头,诗人老泪纵横,

在泪眼蒙眬中看见京中来使,情不自禁,悲从中来,千言万语,亟

须表达,却“马上相逢无纸笔”。“马上相逢”可见相逢之匆匆,

“无纸笔”写出不尽的无奈之情,最后只能“传语报平安”。从古

至今有多少分离与思念,却也有“鸿雁传书”、“鱼腹报信”之说

,然而我们的诗人却为情势所迫,只得言语相传。“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离乡多年,有千言万语,而今却只能报一声平安,

显得十分凄楚无奈。岑参是着名的边塞诗人,他将边塞诗的悲凉融

入到悠悠乡愁之中,更加感人。

纵观这三首诗,以王维《杂诗》生活情趣最浓,浓浓的乡思中

有一种乐观情绪。《微山亭赋韵》写秋意,略显凄凉,然而这两首

又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花作结,以设问完篇。司马迁曾称赞屈原说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处“称物芳”更是为了表现思乡之情的

纯洁。最后用设问,更延续了诗的意境神韵于言外,将绝句短小的

不足弥补了起来。岑参的《逢入京使》则极写悲戚,以苍凉之泪浇

胸中块垒,以平安之语体现思乡之切,一改前两首的含蓄,感情外

露而深沉。然而,尽管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却都以思乡这根红线一

以贯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是作者们不矫情,不造作,而以

真情实意倾心投入的结果。

再来一篇
上一篇:局中之乐旁者何知 下一篇:早到才是准时,准时就是迟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