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是早就存在的。世界衍生之初的同时,也诞生了一系列的生存法则,不论是远古时代的丛林法则还是近现代的有形条例,条条框框、白纸黑字的规则早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脑海。但是尽管我们绞尽脑汁宣传着规则的重要性,破坏规则、付出代价的惨案仍屡屡上演。
最为形象的例子莫过于交通规则。长辈常教育孩子:一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二是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然而如今摆在人们眼前的状况是:随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泛滥,瞅准机会见缝插针冲刺过马路的行为,也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于是行人司机互相看不顺眼,谁动作快谁先过马路,后果之一便是几起重大的交通惨案。出了问题,便要解决。于是马路上的监视器又多了一倍,交通灯设计得越加复杂,法律条文也跟着更新。几次“大手术”下来似乎让人们的心稍稍安定了些。然而随着杭州爱心斑马线上17岁女孩儿被撞死的新闻再次掀起波澜,人们再一次绷紧了神经。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说到底,还是人们误读了“规则”的本意。无形的规则是规则,有形的规则也是规则。我们可以列出千百条规则规范人的行为,然而道德的修养与良知的底线,仅仅只是一个字就能说清楚的规则,那就是爱。不但爱自己,也爱他人,爱世界。塞?约翰逊说:“法则可以避免错误,却决不会赋予美。”荷兰北部不知名古镇德拉赫腾因“无红绿灯”而闻名。在每天车流量两万多辆的市中心,仅靠人们心中默认的交通法则,互相谦让,从来没有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无形的规则所赋予的美。
这并不是彻底否定了有形的规则,恰恰相反,在所有人都能自觉做到遵守心灵的规则前,有形的规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无形的规则更重要。条条框框的规则还需要更多的修补,新兴的科技还要更多地用于侦察与防范,对违反规则的人的惩罚还需要再次谨慎地斟酌与讨论。
终有一天,也许我们会彻底摆脱有形规则的束缚,真正做到让无形的规则装饰我们外在的修养,做到真善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