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靠键盘就能轻松完成一切通讯功能的时代,我仍愿写一封信,将我的思绪,寄往远方。不为别的,只为心中那不愿失落的书信情结。
曾记否,数行家信抵千金!在通信不畅的古代,一封书信因得之不易而弥足珍贵。诗人杜甫就曾发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那时,“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的劝慰,亦体现了时人对书信的珍视。彼时,一封书信往往要花上数十天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抵达,而当人们收到远方亲友传来的书信之时,可以想象他们的欣喜与愉悦。
忆往昔,将来书信手拈着!在思想发生着激烈碰撞的民国时期,冰心、林徽因、张爱玲、苏青、鲁迅、梁实秋、林语堂、钱玄同等人便在书与信中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是民国文人才情的体现,看似刻薄无情,却让中国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
看今朝,松岛鹤归书信绝!在这个短信、微信风靡一时的时代,朋友之间的沟通简化成了诸如“晚上见”“明白”这样的短短几个组词;与父母的沟通,简化成了诸如“知道了”“别烦了”这样的冷冰冰的汉字。电子书信正“居高临下”地傲立在纸质书信面前,宣誓着它的霸权。更令人痛惜的是,20xx年高考语文作文中,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书信格式都不会了,有的人甚至连书信都没有写过……
此书未到心先到。书信越是遭受“冷落”,我的书信情结就越发强烈。精美的邮票、古朴的信封、丰富的文字,都一一成为我钟爱书信的缘由。即使在家里,我有时也会在父母的桌上留下一封我手写的信,表达我内心的情感:或提个小小的愿望,或给个重重的祝福,甚或偶尔只是纯粹地傲娇一下。
蒙田说过,人生需要走走,停停,看看,想想。手写一封书信虽说费时费力,然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盅沙漏,让我不必去感受这个时代的如秒针般快速前行的节奏。愿烛火墨香相映处,每一份书信情结都能得到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