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视野内容页

潜入地下,去看看“城市的良心”

2022-04-24视野

100多年前,法国大文豪雨果就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每当夏季来临,暴雨倾盆,“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经常接受考验。如今,欧洲各大城市的市政管理人员发现,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潜入下水道一探究竟。这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近年来持续火热的环保话题——公众对污水的疏导及处理方式越来越好奇。

旅游业正朝地下拓展

约瑟夫·戈特沙尔的大脑一度如同迷宫似的下水道般混乱。那还是在4年前,当时他刚刚成为维也纳下水道公司的公关经理,苦苦寻找推广企业形象的灵感。用他的话说,“一切都深藏地下,你的产品……实在难以说出口。”

幸运的是,1949年拍摄的经典影片《第三个人》的高潮片段,就是在维也纳的下水道里上演的一场惊险刺激的追逐戏。受此启发,戈特沙尔推出了一项被称为下水道“第三个人之旅”的活动,果然大获成功。

维也纳并不是唯一一个将旅游业向地下拓展的欧洲城市。2007年,英国布莱顿的商会经过投票,将当地的下水道评选为“最佳游览地”。布莱顿的下水道犹如一座展现维多利亚时代工程和建筑风貌的、鲜活的纪念馆,其得票数超过了包括约克公爵影院在内的其他名胜古迹,后者是英国最古老的电影院之一。

同年,布鲁塞尔也翻新了该市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部来看,它就像一座希腊神庙。在这座博物馆地下,游客可以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沿着一条气味浓烈的隧道漫步。

下水道旅游的鼻祖巴黎下水道博物馆,最近更计划实施彻底翻新,以迎接不断增长的客流。这儿的管理人员全都是编制内的下水道工人,他们打算扩大展览范围,主题涵盖污水处理、安全设备和意外发现。

安全手册足有一寸厚

欧洲各大城市的下水道,早就因维克多·雨果精彩生动的描写而闻名于世。仍然以1867年正式开放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馆为例,在那个年代,重新翻修过的下水道网络只是用来收集雨水,身穿白衣的工作人员会指引游客搭乘特殊的船只和车辆进行参观。

“当时的下水道非常有格调,拥有漂亮的排水管道。”博物馆发言人玛丽·克丽丝婷·阿马布林表示。生活污水从1894年开始排入这个系统,但旅游热潮还是经久不衰。

现在,几乎所有下水道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宣称,他们的地下王国里游客盈门,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环境问题引发的忧虑。水务管理当局也试图借此教育大家,将油脂倒进下水道之类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按照布莱顿下水道之旅的导游斯图尔特·斯拉克的说法,“我们完全可以向公众展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有哪些东西。”

问题在于,如果要公开展示污水,必然给策划者带来不同寻常的挑战——持续散发出的湿气和有毒化学物质会毁坏展品,暴雨会让地下通道溢满,致命的爆炸性气体可能聚集,迫使游客紧急疏散……当然,还会有耗子横冲直撞,肆虐无忌。

由此看来,在下水道开门迎客前做好准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身为曾经的工程人员,维也纳的戈特沙尔用拇指和食指比画出一英寸的厚度说:“光安全指导手册就得这么厚。”

“那里美得像大教堂”

尽管如此,下水道中潜藏的危险和恶臭并没有吓退对教堂和纪念馆感到厌倦的游客。

来自美国菲尼克斯的退休老人哈里·克勒伯斯在参观“光明之城”(指巴黎)的黑暗下水道时强调,人人都知道去凯旋门玩,不过年纪较大的往往对下水道更感兴趣,缘由是几十年前的一部剧集《蜜月中人》。在该剧中,下水道工人艾德·诺顿乔装打扮成他所声称的巴黎下水道的设计者,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场面。

一些年轻人也被下水道吸引。“大约5年前,电视节目《蠢蛋搞怪秀》(专门让一群人演出各种危险、荒谬的特技和搞笑情节)的两位年轻粉丝在博物馆关门后躲在里面,并拍摄各种视频。”巴黎下水道博物馆经理利昂内尔·德凯说,“结果还是触发了警报,警察赶到后才把他们抓了出来。美国人真是勇猛无畏。”

布莱顿本地人、房地产开发商史蒂夫·斯巴克斯也是这样的勇敢者。2010年5月,他在一个红砖砌成的排水洞内单膝跪地,向女友卡洛琳·佩恩求婚。“我真担心会不会把戒指搞丢了。”他回忆道。在运营商的配合下,42岁的斯巴克斯成功地实施了自己的计划,因为他想让这个时刻与众不同。“自从这些下水道于1870年建成,还没人在里面求过婚呢。”

尽管感到震惊,佩恩还是接受了求婚,并在11月成为新娘。“那里确实非常美,就像大教堂。”她补充说,“不过确实有股不那么好闻的气味。”

重温经典最好身临其境

与斯巴克斯夫妇类似,下水道的臭气同样不能阻止《第三个人》的粉丝们追随主演奥逊·威尔斯的足迹,沿着螺旋下降的砖砌楼梯寻幽探秘。长期以来,这部涉及谋杀、走私和欺诈的黑色惊悚片,始终在吸引着狂热影迷们深入地下一探究竟。

维也纳本地人布丽奇特·蒂默曼恩曾撰写过一部长达420页的专著《第三个人的维也纳》。近年来,她一直在积极推动以这部电影为主题的游览活动。当约瑟夫·戈特沙尔在2007年转而从事下水道旅游推广业务时,他很快与蒂默曼恩的旅游公司ViennaWalks&Talks及第三个人博物馆联手,推出了一整套方案,所有激动人心的内容都和下水道有关。

戈特沙尔的工作包括争取获得在下水道放映电影《第三个人》片段的授权。更大的挑战是安装电灯和放映机,如果化学物质感应器侦测到危险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和硫酸),这些设备能够自动断电,而不会像普通的电路那样引起火花、诱发爆炸。

如今,在维也纳的地下世界,通过一间污水过滤室墙面上的投影,游客们首先看到的是一部关于公共卫生状况以及下水道工人作业情况的纪录片。然后,在附近的一个排水洞里,他们可以重温《第三个人》的片段,片中的几个追逐场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最后,游客们鱼贯而出,进入一条通往维也纳河的拱顶隧道,它也是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取景地之一。

鲜为人知的是,《第三个人》中的许多下水道场面,实际上是在干燥无异味的摄影棚内模拟出来的。旅游指南上特别强调:像威尔斯扮演的人物那样,穿越维也纳的地下世界而不弄湿擦得锃亮的皮鞋尖,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和男友一起观看了影片《第三个人》后,来自俄亥俄州的英文教师阿什丽·文泽尔最近也到此一游。她一边摘下游客必须佩戴的洞窟用头盔一边感叹道,自己享受这次下水道探险的原因,正在于“它的旅游味儿不是那么浓”。

再来一篇
上一篇:为你争出一片未来 下一篇:[视野] 从夏威夷进口海水的中国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