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视野内容页

残局

2022-04-24视野

段祺瑞喜欢下棋,他下棋时安静的表情,让人几乎看不出他是个在战场上杀人如麻的屠夫。他生活简朴,既不敛财,也不收藏女人,甚至饮食,都异常节俭,尽管他并不戒荤,但除了米饭馒头,通常只吃一碟雪里蕻外加一点辣椒,对于山珍海味,看都不看一眼。仅从个人道德角度上讲,他几乎是一个无可挑剔的人。方正的棋盘,似乎概括了他对生活的全部需求。在他的生命中,不知有多少个危难时刻,是守着一盘残局度过的,只要他的棋子一息尚存,现实中的他就能绝处逢生。

当芮恩施拜访这位后袁世凯时代的内阁总理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身穿朴素长袍的文弱的中年人——在大部分时间里,段祺瑞是不穿军服的。这是因为他对政局的兴趣似乎远远不及他对棋局的兴趣,而下棋,是不需要全副武装的。

黎元洪不属于北洋系,所以黎元洪是否曾与段祺瑞下过棋,现在已很难考证。留在历史中的,是两个人在现实中的搏斗厮杀。段祺瑞不与黎元洪下棋似乎还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在他眼里,黎元洪连个对手都算不上——他只是一具没有思想的木偶。

对于段轻视黎的原因,陶菊隐曾经做出如下总结:“第一,前清时期,他自己做过统制(师长)、军统(军长)和提督,署理过湖广总督,而黎不过是一个协统(旅长);第二,袁世凯当权时期,他是北洋派首屈一指的大将,而黎不过是一个无权无勇的政治俘虏;第三,目前黎的总统地位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因此,他认为对黎没有假以辞色的必要。”

正因如此,在黎元洪这个“中华民国”副总统与段祺瑞这个内阁总理兼陆军部长之间,几乎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甚至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他的老朋友张国淦的陪同下,前往北京东厂胡同黎元洪宅邸向黎副总统报丧,两人也只打了个照面,连一句话也没有说。

1916年6月7日,黎元洪在北京东厂胡同自己家中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总统,像他的前任一样,在誓词中信誓旦旦,至于履约的可能性,似乎丝毫无须考虑。黎就职当天,段祺瑞身边的北洋系军官就聚集在段祺瑞的总理办公室,对于那个来路不明的人继任总统表达强烈不满,要求段祺瑞或者徐世昌就任总统。段祺瑞的回答不温不火——总统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实行责任内阁制,削弱总统权力。

段祺瑞摆好了棋子,丝毫没有理会身边那些聒噪的军人们。只要棋子落定,他就进入一种临战的兴奋中,而将所有的忠告都抛在脑后了。

黎元洪对自己的处境了如指掌,此时,他这颗孤子,已陷入北洋系的重重围困中,随时可能被吃掉。为了结束自己的玩偶生涯,他开始落子了。他走出的第一步棋,是邀请南方护国军政府的人士北上入阁。此时,由于袁世凯已死,黎元洪已继任总统,南方独立各省已陆续放弃独立。黎元洪于是果断地落下他手里的棋子,在1916年10月10日,袁世凯去世后的第一个“双十节”,授予孙中山大勋位,以表明国家已经统一,南北隔阂不复存在。其他革命领袖,如黄兴、蔡锷、唐继尧、陆荣廷等,也被授予不同的勋位。黎元洪经常与孙中山、黄兴、岑春煊、唐绍仪等文电往来,段对此大为不满:“这些反对我的人都是你的好朋友!”

不知段祺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视黎元洪这个对手的。总之政局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路径发展。两个人不动声色地绞杀,已使手下的棋局一片狼藉,民国的政局更是一地鸡毛。段祺瑞终于动怒了,他甚至大吼道:“我是叫他来签字盖印的,不是叫他压在我的头上的!”

当黎元洪将他拟请张勋进京为自己撑腰的决定透露给芮恩施时,芮恩施陷入一种无言的沉默。那天,黎元洪在与芮恩施共进午餐时对他说:“张勋将军会帮助我。”芮恩施的表情凝住了,不知该如何回答。在芮恩施看来,张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匪,他的脑袋里根本就没有代议制这个东西,不可能支持黎元洪重新议会政治的理想。面对芮恩施的满脸疑惑,黎元洪又重复了一遍:“真的,你可以相信我。我能够依靠张勋将军。”他没有想到,正是这一招昏棋,导致了他的满盘皆输,张勋率领他的5000辫子军进京后,连黎元洪自己都险些成为他的俘虏,最终在外国人的帮助下,才逃出纷乱的北京。

1917年7月2日凌晨两点,段祺瑞正在棋桌上与朋友激战不止,在这座借来的官邸里,突然响起刺耳的电话铃声。紧接着,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他的门口,这个人就是梁启超。此时,梁启超的师傅康有为,正陷于复辟成功的狂喜之中,三天前,康有为就抵达北京,参与复辟的密谋,连张勋为皇帝准备的复辟上谕,都是康有为起草的。自戊戌年的君宪梦破碎以来,只有这天晚上,康有为睡了一个好觉。而他的学生梁启超,则与他渐行渐远,随着复辟的发生,二人更反目成仇。梁启超来找段祺瑞的目的只有一个:兴师讨贼。

在梁启超看来,能打败张勋的只有段祺瑞。尽管身为一介布衣,他手里没有一兵一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光杆司令,但他的影响力一刻未减,只要他把手一挥,北洋的力量就会在他麾下重新集结。面对梁启超的苦口婆心,段祺瑞一直沉默着,目光紧紧锁定了眼前的棋盘,终于,他哗地一声,推开了他面前的棋盘,站起身,说了一声:“走!”

厌倦了府院之争的段祺瑞决定以代总统冯国璋取代黎元洪的总统之职。如同与黎元洪的争执一样,这对亲兄热弟分道扬镳的原因,并非仅是权力之争,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分歧:段祺瑞依然执著于武力统一中国,而冯国璋则继承了黎元洪的衣钵,主张和平统一,西南方面的实力派如陆荣廷等,也向冯国璋频频示好,南北和平统一在民国旗帜下的可能性大增,所以,尽管他们表露出的合作愿望不失真诚,但在府院这个政治泥潭里,两个人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不出半年就走到了尽头。当冯国璋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段祺瑞的棋盘上一个棋子的时候,内心升起了一股寒意。他决定出走。1918年元旦刚过,冯国璋就突然对段祺瑞说,他同意对南方军队进行武力征伐,又说,自己要亲自南下督军。当冯国璋踏上开往南京的火车时,段祺瑞才恍然大悟,命令倪嗣冲将这个即将脱网的大鱼捉回来。当年袁世凯派段祺瑞“护送”黎元洪的一幕重演了,冯国璋从此成为段祺瑞的政治玩偶,直到1919年病死。

直到1920年吴佩孚打到北京,段祺瑞才第二次下野。当“三·一八”以后段祺瑞第三次下野,完成他政治生涯中的三起三落,他才真正地隐遁津门,可以安静地下棋了,从此闭门不出,与政治再无瓜葛。连后来权倾中国、曾是他北伐中的对手的蒋介石前来探望他从前的段老师,都在门外受到冷落。

再来一篇
上一篇:邮票与烛光 下一篇:日本为何能诞生2.2万家百年企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