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来印度旅行的人,对这片神秘而古老国度的第一印象,一定不是印度两河流域的文明或自然山川的秀美。而是这个国家道路交通的混乱。
2015年,印度全年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200万辆,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千人25辆,大概相当于我国2005年的水平。汽车总产量则达到412万辆,为全球第六,仅次于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
你肯定很难相信,在这样一个汽车大国里,大多数汽车是没有倒后镜的。
因为印度的马路,很多都是“双车道”的,一来一去。不仅不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而且在道路两边还有望不到边的占道摆摊的小贩。
车当然都很一般,没什么好车,大多是印度塔塔公司生产的微车,也时常见到日本铃木牌的。车和车几乎挤到了一起,还有各种摩托车、自行车,没错,就像在中国的视频网站上经常看到的“印度阿三开挂”视频一样,一辆摩托车上驮着一大家子人,所以荒诞感特别强。再加上道路上时常会出现的牛车、骆驼车,甚至是大象……
在印度的道路上,会发生各种神奇的事。印度没有中国式的城管,小摊贩到处都是,百货摊摆在人行道上;公共汽车没有门,随时可以停下来上人;三轮车夫在大街小巷欢乐飞驰,人们公然在大街上洗澡,神牛站在街心岿然不动。城市天天赶庙会般地热闹,即兴召集起来的示威游行队伍,或往恒河边抬尸体的队伍、祭祀的队伍呼啸而过。
如果你的汽车有后视镜,在印度几乎是无法行走的,你也会因为占用了过多的道路资源而自责。因为为了让你的车可以通过,左右还得额外各腾出20厘米的空隙来。
在大部分印度的汽车买家中,性能和安全配置都不会特别重要。即使像铃木马鲁蒂800(奥拓印度版)这样的小车,在印度的高速公路上也会以1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驰。由于印度的司机开车都特别猛,会车也很少减速,两车往往是真正的“擦身而过”,所以如果有后视镜,反而会开不出这样的境界。
在印度选购新车,倒后镜都是选装配件,就和在中国买车时,要加装大轮毂或LED日行灯之类的一样。很多印度的消费者都会选择不装倒后镜,即使装,也只装一个。即使有两个倒后镜,也可能会收起来一个。
印度交通的“乱”的另一个原因,是公路路况奇差无比。在印度,鐵路网络相对来说是更发达的,大部分印度人在跨越邦际时,都会选择乘坐火车。所以相对于铁路,印度的公路交通,尤其是跨邦际的道路的路况会比较差,特别是农村地区,漫天飞扬的灰尘对于游客来说会是一种折磨。
而且印度大多数高速公路是不全封闭的,所以在高速开车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高速两旁会有大人、儿童翻越隔离带横穿马路,这也是印度交通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印度主管道路交通及高速公路的部长凯马勒·纳在2009年召开的印度汽车制造商年会上曾作出承诺:“印度已经有了IT业迅速发展的十年,而接下来的十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年,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印度将实现每天新修道路从两千米到二十千米的巨大飞跃。”
不过印度行政部门公认的口碑是办事效率低下和各种贪腐问题。如果你近几年乘车去过印度比哈尔邦,你就会在一路上看到各种道路施工队伍。这些道路很早就开始建设了,其间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换届和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变动,工期一拖再拖,直到莫迪政府上台后才开始重新筹建。
人们常说,印度的社会结构是“葫芦形”的,有三层,顶层是富豪、中层是中产阶级,大约有2亿,底层是贫民阶层,大约有9亿人之多。
由于生活水平的低下,很多人买不起汽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因此一些三轮车、黑车便成了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同时这些三轮车、黑车司机为了最大限度地赚取利益,闯红灯、抄捷径、横穿马路成了他们的必备技能。
总而言之,造成印度交通之乱的原因众多,基础教育差、贫困、人口众多、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