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因缘际会,有一阵子住在台北。不知为何,从到那儿的第一周起,一向令人难堪的皮肤好像火山喷发似的,每天清晨起床都能看到几颗新的痘痘在脸颊各处耀武扬威地肆虐。
朋友提醒,或许是过敏了呢!北回归线附近的气候,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糙妹子来说,好像有点过于湿润了。我深以为然,拒绝了所有的保湿品,然而,一脸大痘小疤,无论如何都不见好转。
挣扎得久了,也就懒得再操心。我放弃了自我拯救,每天早晨上课之前瞅着一脸红肿的痘痘,只能自我催眠,让自己视而不见。
谁知放任自流了一个多月后,那些可爱的小家伙竟然偃旗息鼓,慢慢不见踪影了。恰逢那几日放春假,我在花莲玩得不亦乐乎,而后高烧倒下,进了诊所。那位认真负责的大夫帮我开好了处方,突然无意地问了一句:“你脸上之前长痘痘?”
我点点头,答道:“长得满脸都是,怎么都消不下来。”
他笑着摇了摇头,满脸温和:“你在北方读书?”
尽管问题跨度稍大,我一时怔然,但还是很快地点了点头。
“哈哈,那就对啦。”他耐心地核对了一遍处方上写得工工整整的药名,转而微笑着解答了我的疑惑,“因为空气质量不太好,久了留在毛孔里的脏东西散不出去。而一旦环境改变,你的皮肤自然而然地就开始排毒了。”
“所以我的这些痘痘都是之前储存在皮脂下的脏东西啊?”我的天啊,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脸上得存了多少污染物啊?
不过是短暂地变换了生活环境而已,脸上就出现了这样明显的反应,令我始料未及。不禁想,环境之于人的改变,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这种感觉,似乎早就有之,似乎早有体验。
大概是高二的时候,我经历了学涯中最浮躁痛苦的一个时期。那时候作文比赛刚刚得了大奖,又机缘巧合上了电视,瞬间成为学校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但是,随着掌声和关注一起到来的不只有为人歆羡的欢喜,还有更多被无限放大的症结。
比如我那不甚理想的成绩,便成为大家课间午后的谈资。在这之前,并没有人关心我名次如何,分数多少;但是现在,所有人都对我蹩脚的数学成绩和不及格的作文分数议论纷纷,认为我配不上作文大赛带给我的高考加分优势,认为我是一个只会写些矫揉造作文章的白痴笨蛋。
在这个高考制胜的时代,特长能让你出众,却很难让你出色,甚至有时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让人讪笑,令人尴尬。由此,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厌弃之中,觉得自己正如他们所说,是一个除了写作什么都不会的笨蛋。
终究选择了暂时离开。我去了香港。那是我第一次出境,第一次见识到和自己生活的小城迥然不同的“外面的世界”。
完全陌生的环境,一窍不通的粤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让之前那种茫然和空虚变得越发熟悉。
就像那些脸上的痘痘一样,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跳脱出原来的环境,反而猖狂得不得了,简直是耀武扬威了。可是它,它们,终究要偃旗息鼓的,不是吗?
经历了短暂却又漫长的“排毒期”后,我几乎忘记了曾经那种真空一样被人非议的经历,调适了心态和想法,重新回到了久违的校园。“痘痘”后遗症早就消却,没有人再关注我这样一个有特长没成绩的“异类”,没有人会堂而皇之地对我的数学成绩指指点点,没有人会让我觉得活在众人的眼光里是一件如此痛苦的事。可是回想起来,那段在香港街头揣着烦躁的心情漫无目的地奔走的时光,既是痛苦,又是良药。
人这一生,是不是总要经历这样“排毒”和“释放”的过程?这被很多人当成逃避和懦弱的过程,其实根本就是身体代谢和精神代谢无比迫切的需要。跳脱出原本的环境,纾解压抑的心境,自然会逼得那些隐藏在皮脂之后的“痘痘”无处遁形。
皮肤如此,心态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