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你到了一定年龄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和你的能力、智力、魄力没有关系。除了包容性差外,年功序列也是日本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像我今年26岁,自以为不是很年轻,但是在日本社会是被认为很年轻的,会被定位为只能说一些常识的观点,根本不能做纯粹的社会观察,像现在我做的中国观察,在日本是难以想象的。
除了长期居留在中国,我也去过很多其他国家,例如中东、韩国等,此外,我经常往返于中日两国。我发现一个事实,全世界的年轻人、大学有关的从业人员和媒体人等,他们都由衷地羡慕中国的学生。现在,中国的大学生正享受着日本年轻人最缺乏的东西——活力。在中东或者是在日本,大学生呈现出一种无事可做的低沉状态,不愿意学习,也不愿意做事,就希望找一个铁饭碗,退休拿年金,然后安度晚年,就业积极性很差。中国学生则呈现出一种很强的活力,哪怕是我这样一个小人物,都有这么多的人来听我讲座,乐于和外国人交流和了解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等。
有活力、有机会、被包容,拥有这么多的优势,中国大学生根本就不需要自卑。
在北大,我的同学和师弟师妹中,有好多人都认为上学没用。一直以来,老师、家长和社会舆论都告诉我们要当三好学生,要好好上学,书读好了就可以成功,但我们都知道现实并不是这样一回事。
现在的80后、90后是受到社会转型以及许多文化冲击的转型一代,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他们至少都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很苦。这种苦我很能理解,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竞争那么激烈,要投那么多简历,物价高,房价也高,结婚还一定要有房子的。
我也买不起房子,也交不起女朋友,稿费低,生活也很有压力。
但是,最终大家和我还是选择留在北京,除了北京魅力很大,机会很多,很有活力外,我真的想不出其他的理由。这是一件很双面性的事,就像现在没了分配,但是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也代表着大学生们要自己承担责任。
现在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不确定的转型社会,问题肯定很多,包括我在内的年轻人其实能做的就两件事。
第一是不断提高自控能力,把握自己生活的主导权,比如提高外语水平、吃什么、到什么地方投稿等,这些是我们能完全控制的;第二是对与自己不可控的事情,表现出最大程度的从容。比如说就业不是完全由你可以控制的,但是你可以做出努力,比如说你签的公司你不满意,这是一个双方协调的结果,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搞不定的。
所以尽量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而对这种不可控的事情就表现出最大程度的从容,这样你的状况会好很多。
其实,现在的80后90后是很亏的,天天对自己不可控的事情抱怨,反而浪费了提高自控能力的时间。如果你要抱怨到底,就不如离开,既然选择了不离开,就应该找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