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她和孩子的爸爸都在城里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初为父母,恨不得把全部的爱都给那个小人儿。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与他们夫妇的模样却相差越来越远。悄悄抱着孩子去医院,化验血型,血型报告出来,她彻底傻掉:她和孩子的爸爸都是B型血,孩子是A型。
那时,怀中的小人儿已经一岁零四个月。望着床上那个熟睡的小人儿,她哭了整整一夜。她的儿子,又在哪里呢?
结果并不难查,去医院,调出当时的住院资料。她的儿子,被她邻床的那对农村夫妇抱走了。
只是,他们却没有想到,接下来的路会是那样艰难。她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也见到了那对农村夫妇。可当他们听她说明来意时,一下子就炸了。他们拒不承认自己抱错了儿子。
接下来的三年,他们在医院、法院与那对农村夫妇的家之间来回奔走。她不明白他们为何拒不换回明知抱错的儿子,又害怕那个日子的到来,四年多,身边这个孩子,每天都在喊她“妈妈”……
那个日子,还是来了,法院的判决书下来了。她带着给两个孩子准备的两大包东西去乡下,跟身边这个孩子说:“先送你到乡下奶奶家住一段时间,过段时间妈妈就来接你。”跟乡下那个孩子说:“跟我们到城里去玩一段时间,过段时间来送你。”一段阴差阳错的情缘,最终走向各自原本的归宿。
一周之后,当门外响起那个孩子急迫的擂门声和呼喊声时,她的心脏一下子被揪紧了。他回来了,乡下的妈妈带着他回来了。
“妈妈,妈妈……”门打开了,小人儿旋风一样扑进她的怀里,“妈妈,你说过几天去接我,你为什么不去?”
孩子哭了。她也哭了。站在客厅中央手足无措的农妇也哭了:“他在我们乡下待不习惯,天天吵着要回来……”
她做出那个决定,第一个自然要先与孩子乡下的爸妈协商:“要不,我们还是把孩子接到城里来,毕竟这里的条件好一些,孩子要读幼儿园了……当然,孩子还是你们的孩子,我们只是给他提供一个好点的成长环境……”
这次,那对夫妇答应得很痛快。儿子又回来了,曾经的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她比先前忙碌,也累。亲朋们不理解,说她何苦费力辛苦,给别人拉扯孩子。她一句话就回了:“他叫我妈妈。”
是的,一声“妈妈”足以化解所有的辛苦。她和孩子的爸爸一天天变老,男人下岗,她一个人担起家里的重担,屋漏偏逢连夜雨,常年的劳累把她累垮了,她得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犯起病来躺床上动也不能动……
对两个孩子的爱却丝毫不减,对他们的要求也丝毫不放松。大儿子尤其懂事,养育之恩大于天。小儿也懂事,在家里事事都以哥哥为榜样,向哥哥看齐……
二十年后,他们都长大了。上了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她老了。
“允许我们狭隘地问一句,你这样做,是不是太自私?把两个孩子都留在你身边,却让另一对父母的身边空着?”
“也可以这样来看待你们夫妇的行为,你们无怨无悔地把一个与你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养大,是一份人间大爱,值得所有人敬重学习。”
面对他们的选择,当年有人不懂,现在还是有种种声音。
“我们真的没想那么多,虽然当年阴差阳错把儿子抱错了,但我们对他们两个的感情却是一样的……”她的回答,让所有的疑问都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