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社会内容页

灶之思

2022-04-24社会

以土石约束火焰,灶,是人类驯化自然的最古老的容器与蓄养自然力的围栏。如果说火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最高贵的馈赠之一,那么灶就是人类最聪明的发明创造之一。即使是今天最先进的炼钢炉与火箭喷射器,从对火的控制与利用这一角度说,也是一种“灶”。

自从有了灶,野火就变成了家火;无序就变成了有序;不可控就变成了可控。灶中之火,来自自然,造福人类,可以视为人类联结自然的一种“根”。在灶火周围,人类展开着自己的生活,组建起自己的家园。随着人类对火焰控制和利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的文明不断走向繁荣。

在远古之时,当人类的祖先围在灶旁一起烧烤食物,生活便有了一个中心。灶火熊熊,一次又一次在人们的脸上写满期待与喜悦。随着血淋淋的兽肉被一次次烤热,荒蛮的丛林与大地也被一次次点亮。漫长的历史中,正因为有了灶火一次次的燃起,生命才得以充实,且不断地延续、进化。于是,以土灶为中心,构成了原始厨房的进食情景,也构成了原始的居家生活。

在儿时,我们最明亮、温暖的记忆之一是由灶火点燃的。灶火融融,妈妈或者外婆,在灶台周围忙碌着,锅里袅袅的热气、空气中食物的香味,是我们每天的期盼与快意。在那时,我们幼小的心目中,锅灶因为是食物的诞生地,如乳房是母乳的诞生地,也就常常成为妈妈的外延,是母爱的一个载体。家是什么?家对于儿时的我们,常常就是那一丛灶火和那只散发着温暖与诱人香味的铁锅,以及由此而来的食物的味道,以及由这一切体现出来的长辈的亲情与关爱。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散文《冬天》,回忆当年父亲和他们兄弟三人在冬夜里,围着小火炉吃白水煮豆腐的情景,“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从这段动情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虽然那锅平常的白水煮豆腐早已不知去向,但灶火之上弥漫的温暖与热气伴着父爱一起,却永远铭记在儿子的心间了。

如果说火是文明的起源,灶,就是厨房的起源。厨房里那一丛灶火,便成为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核心,成为亲情传递的重要载体。因此,灶在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地位很高,每年岁末人们都要摆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来敬奉“灶神”,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报平安”。然而现在我们中间的不少人,就像因为住高楼、坐汽车、吃加工过于精细的食物、距离土地越来越远一样,也因为工作的繁忙、服务业的发达、物质的丰富等原因,与“灶”的距离也开始越来越远了。那一丛灶火笼出的平常的居家氛围,也在渐渐减弱,灶火,作为我们生命的一种“根”的意识也在渐渐淡去。我总是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进步,也可能是一种倒退。

在漫长的时间流程中,无论你家炉灶里燃烧的是柴草还是煤炭;无论你家炉灶里燃烧的是天然气还是电力,我们应该意识到,家中的那一丛灶火是家庭温暖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考察一个家庭的和谐度和幸福指数,可以先考察这个家庭的厨房:考察灶台是否干净,考察那灶火之上是否有一位愿意为亲人的口腹愉快地劳作的身影,考察那灶火之上是否会产生居家气氛浓郁的家常菜肴,考察在居家的饮食之间是否洋溢着温情。

在我们的饮食文化和家庭伦常中,爱一个人就会在灶上煮好吃的东西给他吃。儿女要远行,或者儿女归家,父母就会端出家中所能拿出的美食;儿女敬老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回家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朋友相会,情人相约,一方如果能够亲自上灶烹调,在餐桌上摆出几样菜肴,双方的情谊必会更加融洽。

并非东方的我们才这样,明亮的灶火,在世间的各个角落传递着美味、情谊与欢乐。欧美人爱烧烤,一杯啤酒、几片牛排、些许土豆或者别的什么,其意并不全在吃。这种围着灶火形成的聚会之所以得到喜爱,还因为其间洋溢着轻快的话语,愉悦的笑容,以及亲朋一起围在灶火周围的那种融融的氛围。

灶是厨房的中心,厨房也是家庭的一个中心。生养一个孩子,如果只会饭来张口,在他的心目中食物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常常容易使他淡漠亲情。现在有不少中小学搞家政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厨艺,这是一种明智之举。虽然并非要求人人都去做厨师,但在日常生活之中,如果我们有能力与愿望去热爱家庭中那一丛灶中之火,并能操作一些厨房炊事,用亲手做出的食物向亲人传递出一份亲情,也就从一个重要的方面热爱了自己的家庭,热爱了自己的生活。

再来一篇
上一篇:寂寞之手 下一篇:剪发不洗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