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中师毕业的他分在城区一所中学教书。由于当时学校师资力量较弱,加上他安分守己、踏实肯干,很快便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当时,全国正推行各类成人教育,他感到自己的学历吃紧,便想报考成人高校学习深造。他找校领导汇报,提出自己出去深造的想法,校领导说,这是个好事啊,可是眼下学校老师又这么紧,你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担任着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教学课程,怎么走得开呢?你走了班上的学生怎么办?你就安心教你的书,只要你工作搞上去了,学历不学历都是次要的。他一想,也罢,校长这样器重我,要是再不听话,那多不近人情?于是打消了深造的念头。第二年、第三年,师资照样紧张,他依然没有走开,就这样一拖就是好几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出台了新政策,教师任教资格要与学历挂钩,本科学历教高中,专科学历教初中,而中专学历只能教小学。这位仁兄虽然多年来在学校表现一直不错,也深得校领导和同事的称道,可是因为学历这个硬件不够,只能被调到一所小学任教。
调到小学之后,他想,这下学历可达标了,只要自己踏踏实实工作,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于是每天早出晚归,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按部就班地工作着。又过了几年,学校陆续聘用了许多年轻教师,而他慢慢也成了一个“老教师”,虽然表面上受着人们的尊重,可在每年学校开展的优质课评比中,老是比不过那些年轻人。面对年轻人的强烈竞争,他再次陷入了危机。
去年,学校改革,从教已经二十余年的他,在学校竞争上岗中竟然落选待岗。说是待岗,实际等于失去了岗位。
我的另外一位同事,先前也是一名教师,在本地一所中学从教。上世纪80年代,学校刚刚兴起文学社团时,这位老兄闻风而动,在学校率先成立了一个文学杜,在各班级发展社员,并自编自印了一份文学简报,选拔学生优秀作文在简报上发表。很快,文学社不仅成了学校的一个亮点,而且在本地产生了不小影响,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几年后,这位老兄先是被学校提拔为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文字工作,后又被上级看中,调任教育首脑机构负责文字工作。在此期间,这位老兄仍不甘寂寞,又将文学社推向社会,用横向交流的方式,逐步与全国各地近千家文学社团组织建立了相互联系,共发展网络会员数万人之多。会员就是资源和阵地,10年前,这位老兄又作出一个大胆的创业举措,毅然进军首都北京,成功接管一家教育类报社,利用自己的会员队伍,自办这份报纸,获得极大成功。
一个安安分分地想守住自己,最后却失去了自己;一个不安分地折腾自己,最后不仅守住了自己,还壮大了自己,这是为什么?
我时常想,当今时代就像一辆运行着的大车,如果一个人原地不动,那他就会被这辆大车抛在后面;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奔跑,那他不仅能够与车同步,甚至还有可能跑在这辆大车的前头。看来,不安分才能真正地守住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