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社会内容页

外交部高翻的三道关

2022-04-24社会

2010年3月14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里聚满了中外记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召开记者会。眼尖的记者发现,坐在温总理左侧的是一位名叫张璐的女翻译。在两个多小时的问答中,无论温总理谈到什么诗词、古语,她都能迅速、流畅地进行翻译。会后,这位穿着深色西装、宝蓝色衬衫,梳着可爱“蘑菇头”的“温总理女高翻”,受到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

“淘汰式培训”

想进入外交部当一名优秀的高级翻译,必须经得起三道考验:严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或是去专业院校进行笔试。笔试和英语面试成绩排在最前面的10至15名,才有可能进入翻译室参加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

“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首先是强化训练,“培训的强度很大,所用的教材时效性很强,基本上都是当天的新闻和评论,或近期的热点话题”。外交部还会邀请一些专家来授课,同时全面观察学员的外语基本功、翻译潜质、领悟力、语言表达习惯、声音状态、刻苦精神、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纪律性……“通过初试的人,只有不到4%被最终录用”。

“中国翻译的国家队”

外交部翻译室像是“课堂”,张璐和同事们接受的是“魔鬼训练”。翻译是有一定技巧的,为了提高速度,部分内容会用一些符号来代替。除此之外,领导人发言的时候,你不可能让他停下来,记笔记是翻译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

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任小萍曾对外介绍,“翻译过程必须一丝不苟,从内容到体例,从称呼到专用词,该查的必须一项一项查,绝不能马虎或想当然。不仅要查,而且要知道出处。”

接下来,就是没有捷径可走的“疯狂练习”。翻译室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说,要不是内心真正喜欢,肯定无法坚持下来。他们通过这种练习,最后都能“不由自主,习惯成自然,看到中文时,嘴里就能马上条件反射出英文来”。

经过疯狂练习,最后一道关,就是“战前准备”。“每年总理的记者会,外交部都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翻译。从那时起,接到任务的翻译就进入‘冲刺阶段’。不过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个团队在一起准备”。

外交部翻译室被誉为“中国翻译的国家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翻译队到翻译处,再到翻译室,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如今的外交部翻译室,年轻人占80%以上,他们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尊重和认可。

超强的政治敏感度

给领导人当翻译,还要有超强的政治敏感度。“翻译时要保持对原文的忠实,做到如实翻译。”张璐举例说,“在这次记者会上,温总理澄清所谓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傲慢’的传言时提到,‘……我从一位欧洲领导人那里知道,那天晚上有一个少数国家参加的会议……’因为我跟着总理去过哥本哈根,知道他指的‘那位领导人’是谁,也知道这个人的性别。但当时总理并未提及这位领导人的名字,所以我在翻译时也不能直接说出这个人的名字,甚至不能表明性别。英文里有男‘他’和女‘她’的区别,所以在翻译时,我选择用被动句式来表达。”

张璐说,当一个好翻译还要了解领导人说话的意图,可以结合当时的语境去“巧译”。她说;“我发现总理最喜欢引用刘禹锡、王安石和屈原的诗词。所以,给总理当翻译时,要结合他说话的语境,知道总理在这个时刻引用古诗词是想要传达怎样的一种精神。这一点很重要。”

张璐介绍自己的工作状态时说,“每天要很早起床,要听BBC(英国广播公司)、VOA(美国之音)等充实自己。晚上回去要做功课,总结、回顾当天翻译的东西。”不过,张璐也体会到其中的成就感,“尤其是给领导人当翻译,他们是我非常敬重的人,我觉得这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再来一篇
上一篇:那个自由的马车夫 下一篇:催促生命的电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