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留美学生将超过十万的消息成为新闻热点。但是,国内的读者忽视了来自美国的另一则新闻:绝大多数高端的中国留学生,依然是一去不归。
《纽约时报》引述权威数据揭示:2002年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博士的外国留学生,到2007年仍然留在美国的比例为62%。其中,各国留学生留下来的比例不一。中国的博士有两千多留下,占中国留美博士的92%,比例高居各国第一;印度的博士有六百多留下来,占81%,排在第二位;加拿大的博士有55%留下,排第三;第四是德国博士,52%留下;台湾地区的博士有43%留下,居第五。接下来的名次是土耳其(42%)、韩国(41%)、日本(33%)、墨西哥(32%)、巴西(31%)、泰国(7%)。要知道,毕业后的五年对一个人的事业有定型的作用。五年的时间,大致使一个人从新雇员上升为资深人士,站稳脚根。毕业五年后仍然留在美国,预示着未来也将留在美国。
以上的排名,大体证明了人们早已知道的留学生返国的基本规律。第一,因为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到发达国家留学,一般比较愿意留下。一般自己的国家越是不是穷,留下的比例就越大。比如,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的排列看,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渐次升高,其留学生留下的比例渐次降低。富裕国家或地区的子弟更不愿意受“洋罪”。第二,留学生的母国和留学所在国的语言文化制度越接近,留学生越容易留下来。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中留学生到美国一去不归比例最高的。这主要在于加拿大人在美国仿佛是在自己家里,没有什么语言文化障碍需要克服。日本的人均GDP为3。2万多美元,比加拿大3。8万多美元的水平低不少(均按购买力计算)。但是,日本人对美国文化、对英语,都比加拿大人更难以消化,所以即使穷一点也宁愿回去。
中国的情况则并不全符合这些规律。我们和印度比较一下就明白。中国的人均GDP为6500多美元,比不及3000美元的印度要高出一半还多。按说,印度人留在美国的动力比中国人大得多。另外,印度曾长期为英国的殖民地,英语为官方语言。印度的留学生到美国,语言、文化和政治上的障碍要小得多。换句话说,印度人留在美国,生活起来也比中国人容易些。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另一原因。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的阶段,年轻人越来越少。印度则还是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劳动力有得是。从人口学的角度看,年轻学生在中国更是奇货可居。但是,尽管有上述三大有利因素促中国留学生回国,中国在这方面居然还是被印度击败。
另外还有两个小事实需要澄清。第一,近年来许多报道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机会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回国比例越来越大。对此,我并不完全否认,但是,要看回国留学生的质量。要知道,二十多年前的留学生,多是拿全奖出去读研究院的,是国内尖子的尖子,所以被美国人花钱请去,并且在名校读博士的比例非常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自己掏腰包出去读书。这些人如果在国内,大部分恐怕很难进好大学。或可以说,二十多年前许多留学生宁愿在美国刷盘子也不回来,现在那些只能在美国刷盘子的人至少是回来了。可惜,这些人回来仍然面临就业问题。上面数据所揭示的事实则是:真正一流的人才,大多数还是不回来。当然,最近几位在美国干到顶尖的科学家回国,引起不小的轰动。但是要知道,这种轰动效应越大,就说明这样的事情越稀罕。
第二,美国有些零星的数据显示,最近两年,因为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愿意回国。比如,2008年在facebook上的一份问卷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印度人和40%的中国人表示愿意回国。这种数据和我们前引的数据质量差距非常大。其实,2008年的问卷是网上随意表达的意愿。在美国,一般网上民调多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比如,在科学前沿奋斗的一流人才,也许根本不看facebook。
以我个人的经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有些常青藤的毕业生也找不到工作,很少有单位愿意费心为雇一个外国人而特别花钱办理临时签证等繁琐的手续。找不到雇主,外国毕业生的身份马上就黄了,不回去也得回去。况且,人的天性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在如此困境中,自然对自己的祖国浮想连翩。但如果日后真在美国拿到个工作,多半还是迫不及待地留下。可见,在半个多世纪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中一点捕风捉影的小动向,远不能说明大潮流有什么实质性的转移。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每年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但即使如此,一流的中国留学生还是不回来。而未来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型社会,中国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些人。可见,脑力外流,仍然是中国经济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