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鲁迅先生说“救救孩子”,大家都没意见。老侯前些日子受了点刺激,写了一篇博文,也说“救救孩子”,看过的人,似乎也没什么意见。看来,孩子是弱势群体,很容易博得同情。打个比方,大灰狼靠近小山羊,你说救救小山羊,大家不会有意见;你说救救大灰狼,大家会说你疯了。
父母跟孩子,谁是强势的一方?按惯性思维,应该是父母。可我偏偏要说:“救救父母!”我也是受了刺激才说这话的。
网上有一条新闻讲某领导骂大学,说宿舍像狗窝,学生群魔乱舞。
关于大学生的颓废,时有耳闻。一个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在网上痛斥大学生活:学生普遍晚上不睡,白天不起,早饭与午饭合在一起吃;男生迷游戏,女生迷肥皂剧,正经学习的没几个。更可恨的例子是,一个男生整天打游戏,挂科挂得厉害,学校劝退,该同学的父母闻讯,匆匆赶来给学校领导下跪,说:“俺们在家是捡菜叶吃供他上的大学,不容易啊,求你们再给他一次机会吧。”学校领导心软同意了。可那男生还是继续打游戏,还是继续挂科,最后还是退学了事。说说看,你见过这种混账孩子吗?心有多硬,父母都下跪了,他竟然不为所动,他把父母当成了什么?
上面的例子说的是大孩子,下面再说说小孩子。
我参加一个活动,途中,听两位女士聊天,谈论小孩子。女人的话题喜欢在孩子身上打转。她们提到的人有名有姓,我相信是真人真事,不是虚构的。但那名字我记不住。一个9岁的小女孩,某天,她妈妈对她说:“你想不想要个妹妹?”女孩愣了一会儿,说:“不想。我已经有妹妹了。”妈妈说:“那是你老姨的女儿,不是你亲妹妹。”女孩说:“要亲妹妹有啥用?”妈妈说:“亲妹妹是自家人啊,有什么事能一起商量。”女孩说:“不要!我把老姨的女儿当亲妹妹。”妈妈继续说:“还是有个亲妹妹好。”女孩不耐烦了,冲妈妈大叫:“你是不是已经怀孕了?是不是想再生一个,将来好跟我分财产?”说完这个,两位女士转移话题,说一个9岁男孩的爸爸,领养了一个男婴。从男婴进门的那天起,男孩就闷闷不乐,不跟爸爸说话。3天后,男孩对爸爸说:“咱们得好好谈谈。”男孩的表情严肃极了,吓了他爸爸一跳,爸爸问他:“怎么了这是?”男孩指指那个男婴说:“有件事你得跟我交代清楚,将来家里的房子什么的,我跟他怎么分?”说到这里,两位女士哈哈大笑,说:“你看现在的孩子,都成精了。”
我笑不出来。作为当事人的父母,肯定也笑不出来。
叫一声孩子很沉重!
我知道,父母面对孩子的这些尴尬境遇,是父母亲手制造的。我们讲孝顺,古时是指孩子孝顺父母,当下却是指父母孝顺孩子。不光是父母,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也都争先恐后去孝顺孩子。这样孝顺的结果,无异于制造“暴君”和“昏君”。
街上,两个老头对话,一个问另一个:“你儿媳生了是不是?生了个啥?”答:“生了一个爷!”这话明显是带有情绪的。你看,群众的智慧是不是不比精英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