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专注于电商,腾讯专注于社交,百度专注于搜索。在过去的十来年里,BAT(百度、阿里、腾讯)巨头有如当年的魏蜀吴三国,各守边界,泾渭分明。
这一切,随着3年前微信的出现,开始土崩瓦解。微信犹如一架功能强大的战斗机,不仅固守自己的领地,还不断到邻国盘旋。大鳄马云和李彦宏,自然无法忍受马化腾的一马当先。移动互联网大战随即爆发。
意外爆发
仅仅几年前,无线互联网还是一个快要被玩坏了的概念。爱立信中国区负责人张醒生描绘的无线互联网,还是一派手机短信满天飞的蛮荒景象。在经过无数次缺乏新意的重复之后,这个词成功地让听者充耳不闻了。
但最近两年,事情起了变化。人们不知不觉中习惯了用手机上网搜索、聊天、购物、玩游戏、看视频,花在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古人描述手不释卷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恰好可以用来形容现在的手机和各种Pad的使用频率。
如同企鹅通常做的一样,一开始,微信只不过是一个克隆版。他们选择的模仿对象是加拿大移动IM服务提供商的KikInteractive。2010年10月,Kik推出两个星期内席卷了100万用户,这款基于移动设备的社交工具,吸引了腾讯的视线。当时的硬件背景是,随着智能手机硬件功能的提高,尤以Iphone3GS的发布为代表,引发了一场移动端应用的开发浪潮。腾讯也在寻觅走出PC占领移动端的社交工具。
Kik推出仅3个月后,微信1。0神速面世,相比Kik,只多了发送照片的功能。如果仅此而已,微信可能走不到今天。何况在微信之前已经有另一个克隆品前辈,小米公司推出的米聊。米聊稍早于微信,一开始也笼络了大批用户。所以微信推出时,已经有一个对手挡在路上,要想成功,必要有过人之处。
微信的成功秘诀是几次漂亮的改版,而每一次改版,都有让用户惊喜的地方,用户黏性随之增强。
而通过微信支付,用户可以绑定银行卡,在线支付不断拓展。通过微信支付,腾讯实现了社交IM与电商的闭环。
边界消失
过去10年,腾讯与阿里在PC端只有过一次交锋。腾讯成立拍拍网购时,跟淘宝有过小规模的同业竞争。
在淘宝面前,拍拍迅速败下阵来,它体量太小。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睥睨天下,就是因为其巨型体量,以及阿里对商家的强大控制力。在阿里人看来,跟天猫开打的京东不是一个重量级,苏宁的体量也不够,更别提像门外汉一样的拍拍和QQ网购了。
阿里与百度也曾有过边界纠纷。
阿里为防止百度从淘宝抓取数据,2009年与百度决裂,屏蔽了百度搜索,淘宝网中的所有页面、内容都无法进入百度的搜索结果,阿里巴巴以这种决然之举避免受制于人,并开始做自己的搜索引擎。但到目前为止,阿里云搜索仅仅定位于为淘宝客户提供商品和商家搜索,有着小王国式的清晰边界,并未向百度宣战。
有着每天1亿多无线活跃用户的百度,在无线互联网时代最少危机感,只要把守住搜索金矿,基本不越雷池。但腾讯却一刻也没闲着,微信如同一股春风,吹醒了企鹅的扩张意识。腾讯已经不满足于主要盈利来自虚拟产品的布局。
腾讯通过入股易迅,弥补了拍拍和QQ商城的短板,给淘宝和天猫贡献了一个对手。他还效仿老对手马云,试图进入保险和银行业,这些传统的金融产业素由国有企业把持。腾讯对电商、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跨界,意味着腾讯和阿里的业务边界已经全然模糊。
2013年夏,微信支付上线后,便捷及安全性媲美阿里引以为傲的支付宝,这冲击了马云的心理底线。电商(淘宝)、金融(支付宝)原是阿里巴巴的地盘,而腾讯通过微信,闯进了阿里王国,这是国王所不能容忍的。
如果把腾讯说成惟一的跨界入侵者,显然有失公允。因为阿里也在对腾讯做同样的事情。阿里的旺信,可看成是QQ的电商克隆版。2013年9月发布的来往,可看成微信的翻版。阿里早在2年前就已着手准备来往。遗憾的是,来往的产品路径是先PC后无线,比起直推移动端的微信慢半拍。
并购大战
放在互联网时代的历史背景上看,来往和微信两个IM(即时通讯工具)之间的互相屏蔽,只能叫做摩擦。新一轮的TA之争之所以首先在IM上发生冲突,只不过因为腾讯和阿里都发现,IM正在成为移动化电商最好用的一个工具。
2013年堪称巨头们并购最活跃的一年,以交易额排名前10的并购中,BAT占据8席,每一笔并购背后,都有抢夺无线互联网入口的明显意图。
阿里在2013年有4笔并购,分别是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4。6亿美元入股海尔电器,2。94亿美元入股高德,2亿美元投股天弘基金。
在单笔并购金额而论,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排名第一。百度通过这笔交易,共收购网龙拥有的91无线57。41%的股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2005年雅虎投资阿里的10亿美元,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据互联网分析人士刘兴亮透露,2007年网龙收购91无线时只花了10万元人民币。
百度花1。6亿美元控股团购网站糯米网,被视为对O2O(即OnlineToOffline:线上线下融合)这一无线互联网电商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比之下,百度花3。7亿美元收购视频网站PPS,则深具提前布局4G意味。百度之前收购的爱奇艺网站与PPS业务合并后,全平台用户规模、时长将达到行业第一,届时,百度爱奇艺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电视台。从对网络视频的介入程度看,百度已经布署重兵,准备守住互联网电视和手机视频入口,跟阿里魔盒、小米盒子、乐视TV展开一番恶战。
腾讯2013年只有一笔并购,以4。48亿美元成为搜狗第二大股东。腾讯总裁刘炽平最近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透露,腾讯做了7年的搜索,效果差强人意,搜搜的服务器数量是搜狗的三倍,但市场份额不到搜狗一半,说明已经出现大公司病的某些症状。
海啸降临
无线互联网犹如一场由海底升起的海啸,以席卷一切旧秩序之势,汹涌而至。每天在互联网上捕捉商机的互联网从业者最先感受到最近两年的巨变。虽然他们不知道无线互联网时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马云语)。
数字说明一切,互联网用户的增长继续维持在10%左右,但智能手机却是翻番增长,如今用户已超6亿。从PC到无线,变化来得如此突然,旧的互联网门户模式已经被颠覆。腾讯社交在PC端的下降和移动端的增长非常明显。腾讯网的PC用户和阅读量略有下降,但移动端却在非常快地增长。这说明移动端是一个新的增量,手机游戏亦然,韩国的KaKaoTalk无线游戏一个季度的流水已近2亿美元,这是巨大的新增市场,足以说明无线互联网的颠覆性。
即使在刘炽平看来,无线互联网的变化也很难预测,因为变化是突然的、新增的、全新的,所以需要用无线互联网思维去思考。
所以,把中国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部归功于微信并不客观。近两年,移动终端的硬件同样瞬息万变,手机屏幕高清化,中端机CPU标配从2核到4核再到8核,都是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软件和硬件的完美契合,造就了生猛、与众不同的中国无线互联网发展模式。
甚至可以说,中国无线互联网已经走出了一直模仿从未超越的魔咒。拿微信的原型Kik来说,它的运营商就没有像现在的微信一样,紧密结合用户的电子商务和O2O需求,使之成为一款超越IM的吸金利器。
阿里人经常引为自豪的是,在大趋势的判断上,阿里巴巴还没有犯过大错。
看着无线互联网的浪潮,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都害怕变成2003年的三大门户,当时的BAT,还只是被三大门户看不出有任何颠覆可能的小公司。10年之后,已经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