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刘晓庆也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内容主要报告她每日的行踪,以及卖她的书和琥珀。从阅读量几千来看,真的挺低,不符合她名满天下的定位,但晓庆姐似乎已进入了一种自给自足的悠然境界,每天照样更新,一如既往是各种姿态的个人美照——也让人不禁感叹,一个60岁的女演员能忙成这样,美成这样,自拍成这样,也真叫活得兴兴头头,让人看了很高兴。
中国进入老年社会,如果从60岁活到90岁,还有漫长的30年。尤其是女性,本身寿命就长,再加上情绪受周边的影响极大,要活得愉快尽兴还当真需要一点智慧。像刘晓庆这样“活得这么热闹”,又演出又见人又扮美当然是一种活法,但如果不这么动,不怎么出去见人,也要活得健康快乐。刚刚去世的杨绛先生显然给我们示范了一个高级版本。
杨先生出生于1911年,一生波折,经历苦难。最痛苦的当然是1997年和1998年间,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身边又无孙辈,孤身一人独对青灯古书,如果是普通女性早郁郁而亡了,但老太太依然体体面面结结实实健健康康地活了20年,悠然自得、超然于物外,“打扫干净了战场”,优雅如一枝玉兰,让人景仰不已。这真正说明一点,只有内心丰盈的人才能独对人生最深重的寂寞,那源源不断的生命之火烤暖了万古长夜。
网上各种文章提到杨先生的养生术,比如每天坚持走七千步,比如规律的清静生活,比如常买大棒骨敲碎煮木耳汤,比如毛笔练小楷……那些当然是,在我看来,一个百岁老人能平静地独对时间的深渊还是源于她丰盈的内心。
所谓丰盈的内心,当然是指她有丰富的学识,精深的知识背景,透彻的人生哲学,熟稔的生活技巧,以及自然而旷达的心境,这些过去岁月累积下来的东西让她的内心充满了丰富的心理资源,这些资源让她免于匮乏,避开绝望,让她仍旧乐于拥有愉快的智力生活。罗素说,人要拥有美好生活的前提是拥有丰富的智力游戏,而杨先生晚年的生活,要不然躲到大书里与智慧的古人对话,要不然跑到钱钟书的《槐聚诗存》与爱人呢喃,要不然跑到过去的岁月在回忆里取暖。这世上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她留恋的,但她又爱这生命本身,这就是内心的丰盈坚固,这正是生命力的源源活水,所以她年逾九十仍笔耕不辍,创作力不竭,写出了至情至性的《我们仨》,替钱钟书整理几十万字的研究资料,“做自己想做的事,全身心地投入超然忘我的境界”,不一味把生命放纵在情绪里,于是“烦恼和痛楚也就无从生起”。
生命是欢乐的,当然另一面也是孤绝的,如何在人生的下半段面对这孤绝,大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的功课。做不到杨先生这样超然,也做不到晓庆姐这样丰富,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多看一点书,多知道一点常识,多创造一点回忆,多动员一点智力生活,如此,至少可以让可怕的老年痴呆晚一点降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