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社会内容页

谁能让一只公鸡停止啼叫

2022-04-24社会

每个人都渴望宁静,就像我现在,那种尖锐刺耳的电钻声和闷雷般的砸墙声就在我耳朵边上一直不停地轰鸣,它来自邻居家正在装修的房间,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不知还有多久才算完。在电钻声短暂的停歇中,我听见了致爱丽丝,钢琴声,但这声音早已被反复复制和强调,从六楼到二楼,从ABCDE座的每一扇窗口,传来的都是致爱丽丝,贝多芬的一首钢琴小品就这样变成了声嚣的狂轰滥炸,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在家长和他们钢琴老师的逼迫或诱惑下,像老单身汉贝多芬渴望爱情一样渴望成为钢琴天才,他们弹出的致爱丽丝已经到了勾魂摄魄的程度。我请求他们能给我片刻的宁静,他们以为我是个疯子。

那个可怜的哲学家康德也遭遇了我同样的困境。他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沉浸得太深了,常常会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但他常常被邻居家一只整日啼叫不止的公鸡打断思路。同我们现在相比他其实很幸运,那时还没有装修房子这种强大无比的噪音,如果他听见了,非疯掉不可。他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但他对一只公鸡的啼叫却感觉不到有任何古典美学的意味,就像我在孩子们苦练出来的致爱丽丝中感受不到丝毫美丽、单纯而活泼的少女性格的音乐形象。没有任何美感,只有彻头彻尾的噪音。我宁可听十只公鸡一起啼叫,也不愿意听一个孩子在我的头顶上弹致爱丽丝。谁能让一个孩子停止弹奏?我已经反复交涉,最终的结果是用棉球堵住自己的耳朵。谁又能让一只公鸡停止啼叫?那个深藏不露的老单身汉,是的,又是一个终身未娶的老单身汉,他终于忍无可忍地走出了他思想的圣殿,一个精神巨人,一旦走进现实世界,立马就变成了一个不足五英尺的矮子。他开始和他的邻居交涉,他很理性,也很冷静,像他的哲学一样,但还是让人觉得十分滑稽可笑。康德向他的邻居请求,他愿以高价买下那只公鸡。这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但那位邻居却执意不肯割爱。他们用奇怪的目光看着这位理性得近乎刻板的矮子,实在难以理喻,一只公鸡的啼叫,何以会打扰他的生活呢?

在反复多次交涉之后,康德无可奈可,只好搬家。这也是我此刻的想法。康德需要搬到一个没有公鸡啼叫的地方去,我想要搬到一个没有电钻声和致爱丽丝的地方去。康德搬走了,假如时光倒流两百年,你也许会看见一个不足五英尺的矮子,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悠闲散步,时间是每天午后三点半,就像精确的钟表一样守时,风雨无阻。他散步时闭口不言,只用鼻子呼吸。后来有人说,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前半部分,文字间充满了烦躁不安的噪音,大概就是那只公鸡的啼叫声吧,而后半部则充满了静谧幽深的思考,如同把你带入了一条宁静的林荫小道。在康德的墓碑上,刻着他这部书的最后一章中最经典的几句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我想把这几句话转告每个弹奏致爱丽丝的小朋友,练习钢琴不是从简谱和五线谱练起,而应该从这几句话开始。

另一位哲学家叔本华的脾气就没有康德这样好了。他听到的不是一只公鸡的啼叫,而是几个女房客在公用客厅里像母鸡一样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叔本华的火爆脾气是有名的,不过他没有立刻发火,先是耐着性子劝她们退出去,或者小声点,在连劝了几次之后,还是有一个叫玛露克杜的女裁缝坐在哪里一动不动。叔本华一气之下,便去拖她出去,在拖拉与挣扎之中,那老妇人摔在地上,也有更严重的说法,叔本华把一个女裁缝推下楼梯,但结局都一样,这个老妇人一只手骨折,落下了终身残疾。一件发生在哲学家身上的事件,最终只能请世俗的法庭来裁决,法官可不管你是不是什么哲学家,需不需要什么宁静,最终判决叔本华终身供养这个老妇人。好在,叔本华从他自杀的父亲那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一生过着优裕的生活,也有钱来整整供养这个老妇人二十年。玛露克杜死时,叔本华终于长叹了一口气,在日记中写道:“老妇死,重负释。”

由这件事牵涉到叔本华对女性的态度,他对女性的太多在他生前死后都颇受人诟病。在叔本华的论女性的文字中,他认为女性“既愚蠢又浅显——一言以蔽之,她们的思想是介于成人和小孩之间”。叔本华和他母亲的隔阂也非常深,他母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大文豪都有交往,但叔本华和母亲最后闹得母子恩断情绝,关系彻底破裂。这是题外话,算是对一个偶然事件的某种潜意识的解释。

从一个沉思者的角度看,宁静是一种境界。它与寂静不同,寂静太冷,太空,隐含着肃杀之气。而宁静是一种温和恬静的氛围,似有如水的温柔漫过心灵。这种感觉最适合思想者,透明得可以看见灵魂深处的东西了。每个人都渴望宁静,但一个人又很难进入真正的宁静之境。好不容易渐入佳境了,却又被某种外在的声音打断,这就太令人恼火了。叔本华专门写过一篇论噪音的文章,从中发现他对各种噪音对非常烦躁恼怒,连跃马扬鞭的声音也非常讨厌。康德则在一篇《论活力》的文章中说,“那些以敲打、锤击、翻滚某物的形式出现的生命力的剩余,使我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在为此而痛苦不堪。”很多大师级的人物都深受噪音之苦,纳博科夫说他要住绝对安静、没有流行音乐的房子。旅居美国的女作家张爱玲也想有一个宁静的晚境,为此她谢绝了一切记者的采访。她愈是把自己幽闭起来就愈显得神秘,一位无孔不入的女记者搬来作了她的邻居,张爱玲总有出门的时候吧,只要张爱玲的门吱呀一响,女记者就像猫一样溜了出来,跟踪她。连张爱玲放在门口的垃圾袋也不放过,由袋里的果皮,女记者可以分析张爱玲喜欢吃什么样的水果,由一些女人用具,可以分析张爱玲用什么牌子的口红、脂粉,进一步推论出她的精神状况和生活状况。张爱玲不但得不到宁静了,连隐私也没有了。她也只好像康德一样,搬家。不过,还是伟大的海明威先生最干脆,他在埋头写作时,听见孩子们在花园里吵闹,喊了几次还是吵闹,他摘下墙上的双管猎枪,砰地一声,打破了所有的宁静,但接下来就会有长时间的宁静了。海明威最后就是用这杆猎枪结束了自己,他也就终于获得了永远的宁静。

在叔本华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早晨,他像往常一样起床,洗完冷水浴,然后独自坐着铺着雪被桌布的小桌上享用他的早餐。他是否知道那是他最后的早餐?一小时之后,当佣人再次进来时,看见他已经靠在沙发的一角,永远的睡着了。嘘,别惊动他。他走得真安静。  

再来一篇
上一篇: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 下一篇:妙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