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家吴冠中先生文,见他转述其法国老师一句话:“艺术有两类:小道愉悦眼目,大道震撼心灵。”这话精彩之至。而“大道、小道”并不与篇幅大小成正比。美国作家马尔兹的短篇小说,虽极短小,有几篇却真正具有撼动心灵的艺术力量。他是“金钱即上帝”法则的最严厉的揭露者和审判者。他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冷峻的头脑、洞察的眼力和犀利的笔锋,对它作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和描绘,使读者感同身受。
有一篇《马戏班到了镇上》,写小镇贫家孩子艾迪和阿兰,久盼能看上一次“真正的马戏”。现在马戏班真的要来了,但他们又买不起入场券,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马戏班雇用他们干一些演出前的杂活,以换取一张免费票。弟弟担心的是马戏班来不成,哥哥害怕的却是来了而不肯雇用年纪太小的弟弟,连累自己也看不成。
读者看到这里,可能在猜测作家将写到马戏团不来了,或是来了而不雇用太小的孩子干活。但是,就在孩子们望眼欲穿,盼得失去了信心的时候,马戏班的前站人员来到了,并且雇用了全部七八十个孩子,连7岁的阿兰和另一个5岁的男孩也没落下。孩子们如愿以偿,拼命干活,讨好纠察员。他们在大风里拉绳索架设巨大的马戏帐篷。活很重,不是他们的体力所能胜任的。阿兰累得要趴下了,只是依靠着关于小丑、杂耍、奇怪的动物和从大炮里打出去的人这些新奇玩意儿的美妙幻想才支撑着他干下去。好不容易架好了帐篷,筋疲力尽的孩子们前去领取那张他们受之无愧的座券,却又被安排去搬运几千把沉重的椅子。
随着作家层层深入的描绘和传神的细节,我们也感到了极度的疲惫,只求赶快结束这无休止的劳役。可能有些聪明读者已嗅到了一丝可疑的骗局气息:孩子们最终还是得不到入场券。
不,孩子们终于得到了那张用大汗换来的座券,真正置身于梦境般的马戏场辉煌灯光之中。并没有人欺骗他们。
然而,他们已经耗尽了小身体内的所有精力,没有力气来欣赏节目了。兄弟俩脑袋搭在软塌塌的脖子上,互相依靠着,睡熟了。向往不已的小丑、大炮射人等等节目,都在他们的熟睡中一一登场表演,等他们醒来,一切已成过去。睡熟的孩子大约有5个,至少有10个孩子不知道是在看些什么。他们用超负荷的劳动,只换来一场噩梦。兄弟俩低声哭起来。但没有谁理会这两个哭泣的孩子。
没有欺骗,但比欺骗更卑鄙。马戏班当然不能白送戏票,于是孩子们争着受雇,并最后获得了预定的报酬。一切正常。可怕之处就在于此。嫩稚的儿童受到了怵目惊心的剥削和虐待,却一切“正常”。作家没有描写一个骗局,而是揭露一条法则。于是,从平淡无奇中迸发出令人战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