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英国学者塞缪尔·约翰逊出身贫苦,但经过不懈努力,终成一代文豪。他编过英语词典,写过《诗人传》,研究过莎士比亚戏剧。他记性特别好,很喜欢读书。他说:“一个年轻人一天应该阅读五小时,这样他会获得大量的知识。”
对一般人来说,很难做到每天阅读五小时。但约翰逊关于读书的其他观点适用面更广。他说阅读要从兴趣出发,不必强求,“一个人要提高一般修养,读书应随兴而至,一时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若要学习某一门学问,那自然就得经常坚定不移地求得进步。我们有心读书时,读过的内容会留下较深的印象;无心读书时,一半心思花在集中注意力上,只有一半用在读的东西上”。
据鲍斯威尔记载,赫伯特·克罗夫特牧师劝告自己的学生,无论开始读什么书,都要把它读完。约翰逊说:“这可真是个奇怪的劝告;这等于劝人下决心,无论结识什么人,都要和他厮守终生。一本书,也许毫无用处,也许其中只有一点可取之处,难道我们非得从头至尾看完不成?”他说很多书不值得看完,“写得不努力,读起来就无快感”。
英国学者亨利·希金斯在《约翰逊博士的人生指南》一书中说,约翰逊喜欢读一些枯燥的大部头,他最喜欢的作者包括荷兰法学家胡果·格劳秀斯、意大利诗人波利齐亚诺、法国学者斯卡利杰,这些人的书现在只能在大学图书馆里看到。在大学里,他引用了不太知名的古罗马作家马克罗比乌斯的句子,让他的老师惊讶不已。约翰逊跟马克罗比乌斯一样,对天文、地理、数字7的重要性很感兴趣。约翰逊认为要多读经典,他说:“有人认为,现代作家的多产和现代出版物的大量涌现,对于过去的优秀作品是不利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为趋时计,我们不得不去读那些价值较低的东西,而无暇顾及过去的那些优秀作品,因为与其读古代的优秀作品,不如读现代作品,它们更能使人在谈话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现代作家是文坛上的月亮,他们发出的光是一种反射光,是从希腊、罗马古典作家身上借来的光。”
针对不同的目的,约翰逊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自己感到好奇的东西,他可以完全沉浸其中;为解答特定问题而读书时,需要研读;对于费脑筋的材料,要仔细地、批判性地阅读;最后,当注意力无法集中时,就去浏览报刊。
这一周,除了研读《约翰逊博士传》,我还读了让我感到好奇的《七宗罪·贪吃》,书中说:“路易十四的朝臣巴拉丁伯爵的夫人和约翰逊博士的密友亨利·思罗尔,都是众所周知的因暴饮暴食而死的大名人。”还读了《泰晤士报》网站上的一篇书评:“查理五世并非天生的语言學家,但他知道要用交谈对象的语言跟他们说话,据说他曾经说:‘我对上帝说西班牙语,对女人说意大利语,对男人说法语,对我的马说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