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社会内容页

北大学生拉黑父母--社会应该允许孩子“不孝”

2022-04-24社会

近日,北大留美学生拉黑父母六年,留下万言“控诉信”一事上了热搜。

四川某市高考理科状元,北大生物系毕业,正在美国读研究生的王猛(化名)已经连续12年没有回家度过春节。

他称,自己在少年时代受到的来自父母的伤害一直难以愈合,长期压抑之下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今年34岁的王猛苦于找不到自我调和之路,计划入读心理学系博士以自救,“搞清楚自己到底為什么会这样”。

在王猛的长信中,记述了从小到大的诸多“微末琐事”,包括:

学校举办活动要求穿短裤,家长逼迫他只能穿长裤。从小到大在穿衣上没有选择权。

对孩子遭到不公平待遇不以为意,毫无反应,甚至奚落讽刺。

无视儿子的尊严,以在亲朋面前数落孩子的糗事为乐。

在外宣扬孩子有多优秀,愁眉苦脸地诉说作为父母有多不容易。

当孩子遇到挑衅时非但不保护孩子,反而指责孩子情商低,“要学会与有问题的人交往”。

2012年,王猛在发出一封决裂信后,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

Part1

跟朋友讨论这件事时,对方不赞同地说:“一个34岁的人还用拉黑父母的方式控诉和自救,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家庭教育上,不管怎么说都太幼稚、脆弱了。”

我说:张爱玲记恨了母亲一辈子,晚年还在小说中残酷记叙自己药物堕胎,因为怕生下孩子后会对他不好,“报她母亲的仇”。这又怎么解释?

少年时代受到的创伤是致命的,有人浑身血污地冲了出去,有人一辈子受困其中。

Part2

知乎上有一道提问:父母有哪些令人难以接受且常见的逻辑或思维模式?

在回答中,“讲得过你的时候和你讲道理,讲不过你的时候和你讲伦理”,得到了一万三千个赞同。大家对王猛的经历感同身受,纷纷写下自己的孤独和绝望。

这一代家长可以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前提是:你的选择必须和他的选择一致。

这一代家长总是觉得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他们给孩子提供的一切都是分内的,正当的。

这一代家长穷怕了,总爱制造一种享受有罪的自虐感。

在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中,许许多多的案例让人无比熟悉。

有人说,初中时放学回家被小流氓骚扰,告诉家长后,反被指责:怎么不惹别人专门惹你!

有人说,不管日记藏在哪里母亲都能翻出来,并且故意在饭桌上公布其中的内容,让她知道自己已经看过了。

Part3

王猛在信中提到,父母强迫自己穿女孩的衣服;在学校要求穿短裤的日子非给自己穿长裤;初中时学生被打耳光、抱摔、掐和羞辱是常态。但是父母就是不同意他换学校。

王猛指出小时候不会剥鸡蛋的事被亲戚(这亲戚嘴真欠)当段子一直讲到上大学,父母的反应是,有什么大不了。

貌似是自以为是的关爱,实际是不闻不问的漠视。二十几年来,父母从没有让孩子感到,即便你不听话,即便你不出色,即便你不按照预期长大,仍然值得被爱。

这对父母其实根本就不在意孩子过得好不好,只有他们觉得好才是真的好。这哪里是爱,明明就是自私与无知。

我的一位闺蜜告诉我,小时候母亲以影响学习为由强行把她的头发剪成马家军式,并且轻蔑地说:“女孩长大了就知道打扮,所以成绩才不如男生。”

闺蜜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有一天看到同事在好市多为读初中的女儿购买教授化妆的书籍。那位妈妈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外形最为敏感,因此需要帮助她建立自信。”

闺蜜说,那一刻自己多年的委屈奔涌而出,忍不住淌下泪来。

另一位男性朋友则告诉我,他父亲总是暗示他消费是罪恶的。每当他想买衣服鞋子,或是参加夏令营时,父亲便会变得怒气冲冲,“这衣服难看死了。”“广告都是骗人的,什么治痘的药膏都没用。”

甚至在吃饭时,父亲也要一一报价,鱼多少钱一斤,肉多少钱一斤,让人食不下咽,觉得自己是可耻的,不配吃这顿饭。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父母们至今不认为自己给孩子造成过什么了不得的创伤。他们不相信,也不屑于相信童年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甚至会将自己做过的恶归结于你成功的动力。

前些天看《无问西东》,米雪饰演的母亲对儿子王力宏的一番话令人动容,她说:

你要追求功名利禄,没有一样是你的祖上未经历过的。那只是人生的幻光,你明不明白?

我希望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自己喜欢的姑娘结婚生子,这不是要让你为我添子添孙,而是希望你能够体会人生的乐趣。

一位民国妈妈都懂得的爱、自由、尊重的道理,100年后的家长们却不明白,这着实是件可悲的事。

批判完家长,我还是想对王猛们说一句:纵然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逃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我们必须不断修正,不断学习。

要知道,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是不存在的,童年决定了我们人生早期的形态,成长却是花一辈子要去完成的事情。

不管你的原生家庭有多么不堪回首,不要滞留在对父母的怨恨纠结中,向前跑,别回头!

再来一篇
上一篇:那些让人“玩物丧志”的东西 下一篇:想听一句真诚的赞美怎么那么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