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人物内容页

金牌编剧王丽萍--坚持做“傻事”

2022-04-24人物

电视剧《大好时光》收视飘红,全网播放量已破十亿,甚至在不久的将来还要登陆美国中文电视台。编剧王丽萍也因此第一次被广大观众所关注。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金牌编剧”并非科班出身,199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引荐给电视剧《儿女情长》的导演石晓华。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专业“套路”干扰的王丽萍,攒足劲,怎么有趣怎么写。5集剧本,一气呵成。没想到,她写的剧本真的被导演看中了。当时王丽萍高兴得“觉得自己像只羽翼齐全的鸟儿,随时可以冲上蓝天”。

自从被石晓华“点将”成功,王丽萍便跻身编剧行列,但编剧这碗饭,不容易吃,既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为了成为一个好编剧,王丽萍严格开启了自己的写作生物钟。早晨6点,闹钟一响,王丽萍应声而起。起初几年没有电脑时,是钢笔落在纸上的沙沙声;后来,变成了键盘敲击的嗒嗒声。这些美妙的伴奏,陪着王丽萍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耕耘的清晨。身为职业编剧,平均每天写作4个小时,坚持一两年也许不难;而王丽萍,坚持了整整20年。

这一次拍《大好时光》,是王丽萍第一次当出品人,她对细节的把控和坚持十分严苛:开头的草原撞车一幕,有人提议在上海选景拍摄,说看起来和草原上差不多,但王丽萍觉得不能满足于“差不多”,最后剧组千里奔赴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大地上,真车真撞;剧里需要一匹白马出镜,有人免费赞助,王丽萍摇摇头,花大价钱租来一匹纯种阿拉伯白马;有个镜头是主人公在摩天轮上求婚,有公园提出王丽萍来拍片可以免费提供拍摄场地,被王丽萍婉拒了,几经联系,定下在她觉得最合适的锦江乐园拍,最后拍到凌晨3点钟,终于拍到了她心中上海夜的美……

按理说,出品人作为出资方,能省则省,王丽萍却宁愿多花钱,多吃苦头,干了这么多“傻事”,背后无外乎还是对那两个字——“负责”的坚持。

有一句话在文艺圈里很流行: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在王丽萍看来,不带功利性地“下生活”,收获常常更大。在《安徽日报》工作的时候,王丽萍还在当地电台做过几年夜线节目的主持人,各地热心听众写给她的信,装满了两个大纸箱。真诚的倾诉,质朴的语句,令她在一个个漫漫黑夜里,流下热泪。到上海后,她继续“扩容”自己的素材库,她一边担任几个热门节目的嘉宾,一边采访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送奶工、家政员、消防员、化妆师、摄影师、厨师、街道干部、法官、教师……这些生活中相遇的人,都成了她一部部作品中接地气的人物原型。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设功利地观察生活、刻录生活,与带着时间节点进厂、串校、急行军般的“下生活”,有着本质区别。“从心里长出来的树,是需要时间的”,王丽萍选择了日积月累里的从容不迫。

再来一篇
上一篇:岳飞的爱情 下一篇:吴镇宇的另类“公车理论”--惊艳我们的是等待的姿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