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人生内容页

一窍不通与愚不可及

2022-04-24人生

一般认为,成语“一窍不通”出自《吕氏春秋•过理》:“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这个词语似乎最早是用来骂商纣王的,其实不然。在先秦的《列子》中,已经提到过一个“一窍不通”的龙叔了。

龙叔是春秋时宋国人,觉得自己生了病,就去找当时宋国的良医文挚。文挚要他说说病征,龙叔说:“我这病严重了。我受到地方上的赞誉,却不以为荣;受到举国的诋毁,也不觉羞耻。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住在自己家,却感觉在旅店。这些病搞得我很烦,爵位不能激励我,刑罚不能威逼我,利害不能改变我,悲欢不能打动我。这让我不能向国君尽忠,不能交结亲朋,不能约束妻儿,不能管理奴仆。这是什么病呢?有啥好方子能治呢?”

文挚医生临床经验丰富,让龙叔背着光站好,从他背后向着光亮处看了一会儿,笑着说:“我看到您的心了。您差不多是圣人了!您的心有六孔流通,一孔不达。或许您的病就是,您把圣人的心智当病看。这种病,不是我这种医术浅陋的人能治愈的。”

窍者,孔也,洞也。古人认为心有七窍,七窍皆通,则为圣人。“一窍不通”最初的意思,是已通六窍,只有一窍不通,是褒义的。不过后来流传久了,竟发生了歧义,变成一窍也不通,就成贬义了。大概是因为流传过程中,大家对这个词望文生义了吧。

2500多年前,孔子曾用“愚不可及”夸过一个人。

宁武子是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孔子对他的评价很有趣,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在孔子看来,宁武子绝对可称得上是个精明的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宁武子已经在身体力行了。

后来有人把这种难得糊涂看成是政客的权术,颇有微词。只求明哲保身,自然是不可取的,但在恶劣的政治条件下,尽可能地保护自己,而不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却实为明智之举。当然保护自己无可厚非,但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就又误入歧途了。生要有意义,死要有价值,没有原则的生与死只能轻于鸿毛。

《史记•殷本纪》里说,商纣王淫乱不止,放荡不羁。他的庶兄微子启屡谏未果,便找到纣王的两位叔父太师比干和少师箕子商量对策。两位老人家给他出主意,要他即刻出逃,保存有用之躯。看起来,他们还是很懂事理的人,可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轮到他们自己做抉择的时候,却糊涂了。

比干是个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商纣王的为人,竟说:“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居然硬着头皮逆龙鳞,进行强谏。几个回合下来,他很成功地把纣王惹得恼羞成怒。纣王恶狠狠地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接下来,便是“剖比干,观其心”的“精彩”节目。

少师箕子虽然选择留下来,但还不是太糊涂,看到比干的下场,“箕子惧,乃佯狂为奴”。堂堂当朝元老,装疯卖傻去给人做奴隶去了。纣王的疑心颇重,担心箕子在耍花样,就派人把他抓来关了禁闭。一直被关到周武王打进朝歌,才得以释放,最终去了朝鲜建立了箕子王朝,其后裔统治朝鲜近千年。

其实,微子启、比干和箕子的做法都无所谓对错,只是在发挥个人的最大价值上存在偏差。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话要认真起来,落到实处,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孔子的一生,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鲁国一度做到代理宰相的高位;有过颠沛流离的岁月,周游列国十三年,累累若丧家之犬。而他的可贵就在于,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他都坦然地迎接一切风暴。

孔子绝非想象中那样迂腐,现实给他带去太多不满,但他依然棱角分明地活着。“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说的又岂止是宁武子呢?分明与孔子本人心有戚戚焉!

人生总有许多不如意,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试问,世间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愚不可及”呢?

再来一篇
上一篇:快乐由精神决定 下一篇:做好人生的“减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