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中磊眼中,娱乐不仅仅是幕后推手与大众意识的博弈游戏,而是有着“娱乐智则国智,娱乐强则国强”的现实意义。娱乐,这个“史上”最让人疲软的词汇,对王中磊来说,却是一个严肃的命题。
有人说,王中磊是企业家中的娱乐明星,又是娱乐圈里的企业明星。
连王中磊自己都觉得他所处的位置很有趣:十年见证了中国娱乐业的成长,却似乎一直也没有进入到娱乐圈的核心地带。
在王中磊眼中,娱乐不仅仅是幕后推手与大众意识的博弈游戏,而是有着“娱乐智则国智,娱乐强则国强”的现实意义。娱乐,这个“史上”最让人疲软的词汇,对王中磊来说,却是一个严肃的命题。
在众多习惯了抛头露脸的企业家里,王中磊是最有明星范儿的一个。
摄影镜头前的他,每一个姿态停顿都充满节奏感,透着自如和自信,甚至还有经纪人在旁边为他盯场。“我自己是偏内向的人,性格比较温和,一直不太喜欢抛头露面。你们注意到没有,我也是最近两三年才频频出镜的,并不是我本身变得高调了,都是他们把我推到前面来的。”而这,也是王中磊与王中军最大的相异之处。
事实上,大多数了解华谊兄弟的人都默守着这样的共识:王中军精于生意,生活奢华闲适,更愿意面对媒体;王中磊则重在执行,整日忙碌不堪,相对低调。于是,呈现在媒体上的表现,就是当王中军正在高谈华谊兄弟2008年的上市计划时,王中磊却不得不为他旗下的艺人辟谣斧正。华谊兄弟公司一位高级员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大王总很精明,小王总更有亲和力。”
使命:运气来自于专注
从1998年华谊兄弟真正进入电影行业到今天,已经整整十年。
在这十年中,很多投资电影的人早已退出舞台,但王中军和王中磊却把当年那个小广告公司发展为涵盖广告、影业投资、文化经纪、音乐、电影发行等多种业务的传媒集团。王中军曾不止一次骄傲地说:“作为民营公司,华谊在同类公司中做到了行业第一。”
许多财经类杂志不遗余力地反复总结着他们的成功模式,并大多将其归结于品牌的树立和风险分散的智慧。那些具体而繁琐的分析,在多数情况下,都被华谊这两兄弟概括为貌似避重就轻的两个字—运气。
“我总是说,华谊很幸运。娱乐业是消费类的行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环境,这个行业必然萎缩。这十年经济的发展比较快,带动了娱乐业,而华谊恰巧身在其中,运气很好。”王中磊说。
然而,王中磊口中的这份“运气”却并没有更多地造福他的同行们。当1998年,华谊兄弟正式投资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并为他们的十年合作拉开序幕之时,国外大片《泰坦尼克号》却在中国收入了3。6亿元人民币票房,占当年中国总票房的1/5还多。这样的数字令当时的国产电影很难望其项背。
“那时候,国内经济相对落后,娱乐意识也比较匮乏,所以我们只能是娱乐业的跟随者。经过这十年,娱乐业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比如,国内的偶像概念更加成熟,甚至比当年一度繁荣的港台文化更多元。我们除了有演艺圈那些俊男美女,还出现了像马云这样的经济偶像。我们不再需要跟随,甚至还有了跟随者。”王中磊对今天中国的娱乐业充满自信。
在王中磊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电影梦。上学的时候,看电影就是他课余最大的爱好。大学一毕业,他立刻写信给在美国的哥哥王中军,说要开自己的影视公司,结果被“钱从哪儿来”一句话就给毙了,只好乖乖去找工作。如今,梦想终于得以实现,《集结号》片头“制片人:王中磊”几个字就是梦想的证明。
“我想,每个公司和个人的成功都绝非偶然。在华谊发展的这十几年里,也目睹了许多竞争对手的失败。在我看来,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他们对行业的专注度不够高,没有把娱乐业作为持之以恒的事业重心。”王中磊说。
娱乐业,这个曾经被文化人嗤之以鼻的行业却被王中磊看作一项使命。在王中磊眼中,娱乐业是社会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代表着时代的特征。尽管王中军在这十年间也曾投资过其他领域,但现在的他早已只字不提,一心打造华谊兄弟最专业的形象。
“我和中军与那些‘做死了’的同行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这十几年来,我们永远都只专注于做这一件事,就是把娱乐这块蛋糕做大。”在王中磊坚定的态度背后,是华谊兄弟长达14年的娱乐帝国缔造之路。
娱乐:造星流水线
许多看过《没完没了》的人都记住了八千块的路易十三,却不曾注意到这部电影的投资人正混在傅彪身边,跟着另外几个帮他讨债的哥们儿插科打诨。
由《集结号》一举奠定国内一线男星地位的张涵予回忆道:“我当时在里边演一个群众,就是傅彪身边有俩哥们儿,跟着他一块儿去找葛优要钱。我演其中一个,王中磊演另一个。”
王中磊这次玩票玩得相当低调,用他的话说,参与拍摄不过是为了跟冯小刚、葛优等人建立一个相互了解的环境,从而达成之后长期的合作关系。
现在,当许多人开始担心“假如没有了冯小刚,华谊该怎么继续”时,王中磊则坦言他早在四年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最早合作时‘没有小刚的电影就没有华谊’,到现在‘没有华谊就没有小刚的电影’,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的确,国内具有小刚这样的价值的导演并不多,再加上我们的宣传也比较到位,所以给大家一种错觉,实际上华谊在小刚身上的投入比例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大。”王中磊举出近几年投拍的《可可西里》、《宝贝计划》、《墨攻》、《功夫之王》,以及《鹿鼎记》、《士兵突击》等等获得了市场认可的电影和电视剧,“现在,小刚随时都可以来找我说:中磊,我可以退休了吗?我会爽快地告诉他:可以。”
曾经是明星成就了华谊,如今的华谊却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造星流水线”。连王宝强自己都说“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流水线:流水线的这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后生,而另一头是金光灿灿的影视巨星”。
“我们选择一个艺人主要是从他的特质上判断他是否具有市场接受度。偶像之所以被称为偶像,是建立在比其他同类的人或事更具有代表性的基础上。你说王宝强不是偶像吗?其实他是,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的普通人的代表。”王中磊的“造星思路”相当清晰。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就连那些习惯被人们称为“表演艺术家”的角儿们也在努力习惯靠华谊兄弟来“经纪”自己。于是,在华谊旗下既有黄晓明、李冰冰这样的俊男美女,也有冯远征、徐帆之流的老戏骨。
有一次,冯远征跟王中磊聊天,就半开玩笑似的说:“中磊,你可千万别把我办成那样啊!”
王中磊对这一点没有丝毫的担忧:“中国是最具包容性的市场,无论是观众的层次、数量都和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中国会出现各种风格不同的明星,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必然会出现的局面。”
电影:赚钱肯定是最重要的
很多对华谊兄弟抱有敌意的评论家认为,这对兄弟在依靠电影致富的过程中用了太多不入流的手段。植入广告首当其冲,以至于在冯小刚电影刚发迹的那几年,人们一看到徐帆就想起欧陆经典。
“对我来说,赚钱肯定是最重要的。”即便是对电影始终怀有敬意的王中磊在考虑投资时,《满城尽带黄金甲》获得青睐的可能性也比《可可西里》要大得多。
“我宁可拍十部《黄金甲》,也不愿意拍一部没人看的所谓的艺术片。”和众多电影投资人一样,王中磊也坚持认为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并不矛盾,“我前些天看《盲山》,就感叹其实中国有许多像李杨这样非常会讲故事的艺术片导演。我想,如果有一天,他们可以放下架子,去拍一部既能被大众接受,又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商业片,一定会非常成功。”
或许是源自字面上的巧合,很多人愿意把王中磊两兄弟跟华纳兄弟相提并论。王中磊自己也毫不掩饰对华纳兄弟的向往:“迪斯尼给人的感觉始终是家族式的,我更希望华谊兄弟能够朝着华纳兄弟的方向发展。我希望华谊是社会性的,而不是家族式的。”在另外的场合,王中军也说过,公司未来家族色彩会逐渐淡化,他们兄弟可能更多地承担着CEO的角色。
生活:我很有玩心,很快乐
在零星的消息里,我们能够了解到华谊投资的冯小刚2008年贺岁大片《贵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普通人,突然一下子变得很有钱,于是就希望自己像个贵族一样生活,所以就有了令人捧腹的贵族速成法。
王中磊当年和太太结婚时,觉得有一间单位分的房子,有辆夏利车,就可以过一辈子了。如今,他和他的哥哥已经登上了新富排行榜,身家8亿美元。频繁出现在媒体上的王中磊两兄弟似乎也不断用他们的追求与态度,标榜着中国新一代精英阶层的生活状态。
去年,《BIZMODE》曾走进王中军昌平的别墅,跟他坐在一起谈马聊艺术;而王中磊对服装的挑剔,对古巴雪茄和法国红酒的偏好也是出了名的独到。
除此之外,王中磊还保留着许多他一贯的爱好:喜欢人多,喜欢热闹,喜欢朋友们在一起打篮球,一起度假。更重要的是,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他更加懂得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为他带来的无限幸福。
“我很有玩心,也很快乐,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年近四十的人。”王中磊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