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位88岁的老太太来住院。据她家人说,以前老太太身体杠杠的,一口气爬8层楼也不费劲。家里重孙子不听话了,老太太能拎起来挂在墙上。
老太太有两大爱好:一是跳舞打拳,二是吃大肥肉。
老太太一天不吃肥肉就要发脾气,儿子、孙子都不敢吭声,只好任由她吃。吃了几十年,终于吃出问题了——老太太中风了,西医的说法就是急性脑梗死。老太太刚被送来的时候神志不清,答非所问,半身瘫痪,口角流涎。
在我们询问病史的时候,她60多岁的儿子在一边着急又说不清,便立刻打电话把妹妹喊过来了。老太太的女儿在万众瞩目中非常尴尬地摇了摇头,充满期待地望向自己的老公。
这时候,这一家人里最靠谱的人出现了,那就是她的女婿!这女婿真细心,他把老太太以前的病历本和所有的住院记录、吃的药都给分门别类地带来了,连以前拍过的片子都带着。
我们做医生的必须给这种分类清晰的资料保管方法点赞。太多人一转头就把病历扔了或随手乱搁,这种情况,我们就算是华佗再世也没办法猜出老太太以前有什么毛病。
我和主治医师继续看病,我翻病历、记录药物,主治医师查体,还从女婿那里问了一些老太太平时的生活习惯。
最后总结了一下,老太太以前就有高血压,有10多年了,一直靠吃药控制着。可是,这得60多岁的儿子盯着她才吃,一不盯着她就丢掉,然后假装吃过。
女婿苦笑着说:“人老了就跟小孩似的,还不能说,不能骂,只能哄着。”
我一边点头,一边想象着3个60多岁的人追着快90岁的老太太哄,有点想笑,觉得这画面有趣而又温馨。
老太太的CT结果出来了,不是出血,结合病史和症状、体征,考虑是急性脑梗死。接下来就是抽血化验,用药,谈话。
老太太的情况不容乐观,毕竟年龄在那儿放着,还有病史。我们谈话的重点就是有可能救不过来,就算能活着,也不代表可以恢复得跟从前一样,也许就得一直躺着了。
那么这种情况真没有完全恢复好的吗?有的,但是很少很少,少到我们不敢当成积极的例子跟病人家属说,害怕抬高了他们的预期,又增加了他们的失望值。
儿子听我们一说,整个人蒙了,说:“你们等等,我喊我儿子来。”10分钟后,老太太正当壮年的孙子就作为患者家属代表来了。我们把之前的话重复了一遍,最后又说了几个治疗方案:积极治疗的方案和保守治疗的方案,有钱的方案和没钱的方案。这些都要事先交代清楚。
我们说完,孙子点点头,就说了几句话,字字有意义。“我不懂治病,你们说怎么治就怎么治,钱不是问题,我先交一万,不够再说。治不好那是命,治得好我要谢谢你们。”
主治医师听到这几句话愣了一下,下意识地看我,我也愣了。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我们能想象到的最好的回应,已经很久没听到过了。
医患沟通多半都纠纏在“风险”和“费用”上,老太太的孙子三两下把我们的顾虑都解除了。我们跟主任汇报了一下,主任就放心大胆地开始治疗。
放心大胆的意思不是拣贵的药瞎用,而是说如果两个方案,其中一个有50%的可能治好病人,50%的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另一个方案有20%的可能让病人好转,80%的可能没什么用处,也不会变得更坏。对于不好沟通的家庭,我们就会选择第二种;对于好沟通的,我们会选择第一种。
外行人可能觉得“无过是功”,可是,很多疾病都在跟死亡抢时间,病情没有恶化就是好事吗?其实不然,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病人也不可能好转了。
世界上不存在100%收益、零风险的好事。只有在得到“定心丸”的时候,我们才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做一些无功无过、疗效看天的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老太太神志清醒了,说话慢慢利索了,也听得懂我们说什么了。只是我没想到,她开口第一句就是:“我要吃肉。”
儿子一听就急了,说:“这不行,医生交代不能吃油腻的。”
老太太用活动还算灵便的那只手拉住儿子的手,当时就哭了,说:“你怎么这么狠心!”
儿子也哭了,说:“妈,你不要任性!”
我们医护人员尴尬地看着两个老人相对而泣。最后儿子哭赢了,老太太不吭声了。这时,我默默地给老太太的儿子点了个赞。我们又交代了一下病情,着重说了恢复锻炼怎么做。
老太太的肌力恢复得挺好的,具体表现在她可以站起来,而且可以慢慢走路了,情况一天天地好起来了。
然后,这个故事的高潮就来了。有天晚上,老太太的孙子突然跑进办公室,大喊着说:“不好了,我奶奶是不是痴呆了?人不见了!”(我们说过脑梗死有可能影响认知功能,他也许理解为痴呆了。)值班医生吓个半死,赶快联系各方人员。
一番“兵荒马乱”后,最终,我们在离医院500米的一家饭店里找到了还穿着病号服、裹着棉袄的老太太,她正在吃大肥肉……她面前一大盘红烧肉,油光发亮的。
孙子问:“奶奶,你知道我是谁吗?记得自己这几天在做什么吗?”
老太太一个白眼过去:“清楚得很。我在住院,现在我就要吃大肥肉!”
那我们还能怎样呢……
“您……您吃了几块啊?”我默默地看向老太太闪着油光的筷子和嘴巴。
过了几天,老太太就出院了。儿子、女儿、女婿加上孙子、重孙子都来了,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回家去了。
我十分羡慕这位老太太。我也想精神抖擞地活到88岁,不是要像老太太那样吃大肥肉,而是学老太太身上的精神头儿。我看她的儿孙都学到了——宽容、乐观,永远对生活抱着期待,常怀赤子之心。
命运或许对我们并不那么温柔,可是温柔地对待身边的人、满怀希望地面对每一天的人总会过得比较开心。良好的心态就是一份期待、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