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柳宗元诗集内容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刺史》赏析

2022-04-15柳宗元诗集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原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作“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唐元和十年(815)春,柳宗元等五司马被召回京,三月又被贬为远州刺史。除柳宗元为柳州刺史外。韩泰为漳州(治今福建漳浦县)刺史。韩晔为汀州(治今福建长汀县)刺史,陈谏为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市)刺史,刘禹锡为连州(治今广东连州市)刺史。这首诗是柳宗元怀念同遭贬谪的友人,寄赠给韩泰、韩晔、陈谏和刘禹锡的。

接:目接,看见。

大荒:泛指边远地区。

海天:海天相接,一望无际。

海天愁思:比喻愁思像海一样深,天一样广。

茫茫:漫无边际。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这两句写夏日疾风骤雨的近景。惊风,狂风。乱飐(zhàn),风吹浪动。芙蓉,荷花。薜荔(bìlì),一种常绿蔓生植物,常缘墙壁而生,种子可作食用凉粉。又叫木莲。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两句写远景,景中寓情,表示相望的殷切和相思的痛苦,同时有引起下文的作用。重(chónɡ)遮,重重叠叠地遮蔽。江,指柳江,当时亦名浔水,婉延曲折地绕城而流。九回肠,以柳江曲折暗喻愁肠百结。

共来百越文身地:一作“共来百粤文身地”。百越,即百粤,泛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犹自:仍然。

滞:不畅通,阻隔。

【翻译】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的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边无际。狂风阵阵,吹乱了开满荷花的池水;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木莲的老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弯弯曲曲的柳江流水,犹如百转九回的愁肠。咱们五人同时遭贬,来到了这百越文身的偏远之地;而今依然音信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进士。柳宗元生活在中唐时期,其时唐代文人积极入世,柳宗元也不例外。唐顺宗即位后,柳宗元和王叔文、刘禹锡等人积极倡导革新运动,由于遭到旧官僚与宦官的联合反攻,革新运动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人。后来他们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有人主张起用他们,但终因当时的皇帝怨恨未消,再加上奸臣小人的谗言,他们五人又一次被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被贬作柳州刺史,其余四人分别被贬作漳州刺史、汀州刺史、封州刺史和连州刺史。

这首诗就是作者被贬柳州时为一同遭贬的四位友人而写的。柳宗元到了柳州任职以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某一天,登上柳州城楼,于是感物起兴,触景生情。朝廷的昏庸,友人的疏离,愁情思绪油然而生,于是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分别寄送给刘禹锡等四位友人。诗中既表现出他们相同的际遇和真挚的友谊,也蕴含着他们天各一方、难以抑制的痛苦的情怀,这种情怀是由特定环境下的政治斗争所引发、形成的。

诗的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从登柳州城楼写起,为下文感物起兴提供了宏大的画面,触景伤怀,衔接得天衣无缝。场景阔大,情谊融融。

中间两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承接上文,按照由近及远的空间顺序,托物言志,借景抒怀。诗的三、四句叙写的是近景:描绘了夏天的风雨境况;诗的五、六句叙写的是远景:借助于近景所触发的联想完成了由近及远的思路过渡。视极远方,愁思暗生。三、四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暴风疾雨的宏大景象,而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婉转、含蓄蕴藉。五、六两句实虚妙对,景中寄情:诗人巧妙驱遣“曲似九回肠”的江流这个具体物象,来比喻诗人自己那愁肠的百折,物我合一,自然贴切。

诗的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垫转蓄势,直抒胸臆,沉郁顿挫,慨叹相同的宦海遭遇,卒章显志,点明寄书寓意,照应收束了上文。

总之,该诗构思缜密,感情深沉,蕴藉含蓄,情调尽管稍有低沉,但却极富感染力,较好地实践了“以自然景物喻指人事”这一古典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犹如水中之盐,不见丝毫之痕迹,堪称情景交融的典范。(赏析来源:网络,有改动 // 2009-6-1)

再来一篇
上一篇:《捕蛇者说》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袁家渴记-永州八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