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后,我带着小朋友到户外散步。我们顺着操场边的花坛边走边看,孩子们在我后面叽叽喳喳,说说笑笑。一会儿,孩子们的声音忽然变小了。我奇怪地回头一看,原来孩子们正围成一圈蹲在地上看着什么呢。我凑过去,听到孙家浩兴奋地声音:“快来看,我找到一窝蚂蚁了!”对于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蚂蚁是他们能接触到的仅有的几种昆虫之一,也难怪孙家浩会这么兴奋了。江浩边看边小声问旁边的刘森:“它嘴里有没有牙?”刘森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江浩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看到孩子们仍然对蚂蚁饶有兴趣,我说:“你们是不是还想知道蚂蚁的其他秘密?”小朋友们仰着小脸一齐点头。鹏飞说:“老师,你给我们讲讲吧!”我说:“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就这样,关于蚂蚁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孩子们的意犹未尽中展开了。
捉蚂蚁
操场上的大树根下,我们找到了一窝正在忙碌的蚂蚁。孩子们头碰头挤在一起看。我说:“我们一起找,看看还能在哪儿找到蚂蚁。”孩子们四散去找。不一会儿,洋洋喊起来:“我在草叶上找到了。”露露也惊喜地在叫:“我在树干上也找到了。”“我在砖缝里找到的。”晓绮也在喊。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我说:“你们要是喜欢看,可以捉几只带回教室观察嘛!”闻言,孩子们分头捉起来。一会儿,都回来向我交差:“老师,我捉了三只!”“老师,快帮我拿住,别让它跑了!”陈正乾沮丧地举者他的“收获”说:“老师,我这只蚂蚁怎么死了?”看到有的幼儿捉到的蚂蚁已经短胳膊少腿、有的已经没气了,我问:“怎样才能捉到活的蚂蚁?”刘森说:“要轻轻的捏住它,不能太用力。”亮亮说:“我把手放到小蚂蚁的前边,等它爬到我的手上,我再轻轻的拿起来。”我说:“这两个小朋友的办法不错,你们再去试一试,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捉到蚂蚁。”小朋友又分头去试。一会儿,思棋跑回来:“老师,我可以用一张纸把它铲起来。”力力说:“我可以用小棍儿让它爬上来!”亚文说:“我把手指上粘了点唾沫,就轻轻把它粘起来了。”想不到,这麽一个小小的捉蚂蚁的问题,孩子们竟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可见,孩子们的潜力是巨大的。蚂蚁越来越多,拿不了怎么办?小艺说:“我去找几个瓶子盛。”刘森说:“要找玻璃瓶,玻璃瓶透明,能看清楚。”玻璃瓶找来了,我们小心地把蚂蚁放进去。蚂蚁在里面爬来爬去 ,真挺有意思。兵兵说:“蚂蚁住在泥洞里,我们给它弄点土吧。”他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这几十只住在玻璃瓶中的蚂蚁在我班的自然角里安了家。
蚂蚁的外型特征
别看孩子们经常玩蚂蚁,但对蚂蚁的其他方面的了解就不太多。因此,放在玻璃瓶中的蚂蚁给幼儿近距离、仔细地观察蚂蚁提供了条件。这不,想知道蚂蚁有没有牙的江浩和刘森等几个小朋友又趴在那儿看。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江浩:“看不清楚蚂蚁有没有牙齿。
刘森:“我帮你找个放大镜就能看清楚了。
刘森找来放大镜,两人看了半天,还确定不下来。刘森又说:“老师,我刚才还看到蚂蚁头上有2条直动的须,象电视机的天线。这是什么呀?”看到孩子们这么有兴趣,我建议他们回去查找有关资料,弄个明白。
第二天,龙龙从家里带来几本有关的书籍,上面有关于蚂蚁的介绍。孩子们请我念给他们听。幼儿一边听一边看,知道了什么是触角,它有什么用;知道了蚂蚁用触角打招呼,与对方交流;也知道了蚂蚁嘴里有一对大牙,叫大鄂,是用来切碎叶片和食物的。这时,机灵的成成说:“老师,我知道小蜜蜂、小蝴蝶都有触角。”这一下,小朋友又展开了关于触角的大讨论。最后的结论是:几乎所有的昆虫都有触角。成成又说:“我爸爸告诉我,昆虫都有六条腿,蚂蚁是昆虫吗?”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幼儿。小艺说:“我觉得蚂蚁是昆虫,我看到它有6条腿。”许多幼儿表示赞同,说自己也看到了蚂蚁真是6条腿。为了帮助幼儿真切的看清蚂蚁的外型特征,慧敏的妈妈还帮我们找来一张蚂蚁的放大图片,贴在墙上。每天都有幼儿来观察、讨论。林楠的爸爸也帮我们找来有关的vcd光盘,从上面,我们又知道了蚂蚁有红、黑、黄、白等不同种类。
蚂蚁的生活习性
几天以后,玻璃瓶中的蚂蚁活动的少了。有的好象已经死掉了。这引起了幼儿中不小的骚动。我听到他们在窃窃私语:“小蚂蚁想妈妈了。”“小蚂蚁不喜欢我们给它造的新家”“是不是小蚂蚁饿死了、渴死了?”“我们给它喂点东西吧。”看到我过来,佳丽问我:“老师,我们想喂小蚂蚁,它吃什么呀?”小朋友都在盼着我回答。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把问题留给他们自己。我请他们自己观察、了解蚂蚁的食物。我知道,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探索,不但能使他们获得有关知识,重要地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两天后,食物问题有了答案:有的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蚂蚁喜欢吃植物的嫩叶、吃昆虫的尸体、吃人类食物的残渣;有的幼儿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有的蚂蚁吃花蜜。梦绮的一个发现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白蚁是蚂蚁中的害虫,它专门啃吃木质材料、破坏房屋、桥梁等建筑和家具。 雅文问:“那我们怎么看不到白蚁?”这个问题由当教师的文正妈妈给解答了:“我们现在各城市都有专门的白蚁防治所,一接到哪儿有白蚁的报告,就马上赶过去,用专门的器械和药物杀灭白蚁,别让它造成破坏。因此,现在白蚁越来越少了,我们一般见不到它。”原来如此,这些问题本来我也模模糊糊,现在连我也觉得懂得了不少。我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呀!
张雅文小朋友善于思考、提问题。她的一个疑问:“蚂蚁的洞是找到的,还是自己挖出来的?”把蚂蚁的探究活动又推向了一个高潮。是呀,蚂蚁的洞在地下,我们不容易看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还是把这个“球”抛给了幼儿:让他们自己来研究。
在户外观察中,杨超首先发现:蚂蚁洞口周围有许多细小的沙粒。它们从哪里来?再继续观察下去,丛丛叫起来:“老师,沙粒是蚂蚁从洞中运出来的,我知道了,蚂蚁窝是它们自己挖出来的!”问题似乎解决了,但孩子们又对蚂蚁窝产生了兴趣:蚂蚁的洞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多的蚂蚁爬进去能住开吗?看来,还要深入研究哩!后来,书籍中的图片和文字清楚地让幼儿了解到蚂蚁窝的枝状结构,孩子们禁不住发出惊呼:“蚂蚁的窝这么大呀!”几名幼儿还在画纸上画出了低下的蚁窝和忙碌的蚂蚁,可形象了。鹏飞问:“蚂蚁是怎样生出来的?”又引出了关于卵生和胎生的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蚂蚁是群居的,一窝蚂蚁中有蚁王、雄蚁、工蚁。刘祥说:“我知道蜜蜂窝里也有蜂王、雄峰、工蜂,蚂蚁和蜜蜂很象。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比较、判断能力也得到较大发展。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整个对蚂蚁的探索、研究过程持续了近一个月,幼儿对蚂蚁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有了比较详尽地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始终自发地主动活动,教师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聆听者、引导者、学习者,共同参与着这个活动。中班的幼儿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着强烈地求知欲望。教师可以教给他们一些初步地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在主动学习中寻找问题答案,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因为我们注重的是幼儿探索的过程,而不是追求其结果。
我根据幼儿观察、探索中所反映的一些疑问,初步归纳了一个关于蚂蚁主题活动的网络图: ……教师预设
幼儿自主生成
虫 食物残渣 师生共同生成
叶 食物 花蜜 触角
蚁窝 生活习性 蚂蚁 外型特征 腿
雄蚁 群居 类似昆虫 颜色 白蚁的
蚁王 工蚁 蜜蜂 红 黄 黑 白 危害
现在,幼儿已经把瓶中的蚂蚁放回了大自然,兴趣逐渐转移.但他们已经萌发了对探究的兴趣,也掌握了一些探究事物奥秘的方法,他们会继续去发现、去研究…….。
共3页,当前第3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