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内容页

人教版五下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22-10-09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真分数与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5.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原来安排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现在挪后。

(2)分数大小比较,不单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

(3)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

四、具体编排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

例1(单位“1”是一个物体)

例2(单位“1”是多个物体)

真分数与假分数

例1(真分数)

例2(假分数)

例3(带分数)

例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1(分数基本性质的原理)

例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约分

最大公因数

例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例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约分

例3(最简分数)

例4(约分)

通分

最小公倍数

例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4页,当前第11234例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通分

例3(分数的大小比较)

例4(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例1(小数化分数)

例2(分数化小数)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体现了分数的抽象性。

(2)分数单位的概念。

分数与除法

(1)体现了分数的数学来源: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用分数来表示。可从数系的扩展角度来认识分数的产生。

(2)分数与除法的统一点:对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3)为后面的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改写成整数、带分数做准备。

1

把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进行统一: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

 

 

2

(1)把许多物体(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3÷4,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 ,在这儿,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理解 :a、把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这样的3份是 。b、把3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

(2)通过图示得到分数结果,方法多样:一、用操作或图示法。二、推理:1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 块,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 块,是 块。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总结:

根据例1和例2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这儿,可以把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扩展,它既可以表示作为结果的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种运算过程。

(1)可以解决整数除法中商不是整数的情况。

(2)分数与除法可以互逆,可看作同一种运算。

(3)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母不能为0。

2.真分数与假分数

以前学生只接触过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现在介绍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分数。

1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写出分数,并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借助直观把它们和1比较,再介绍真分数的概念。

2

让学生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把它们和1的大小比较,给出假分数的概念。需指出这里的单位“1”是一个圆而不是所有圆的总体。

3

(1)从生活语言“一个半”引出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

(2)让学生仿照着写出其他的分数。

4

(1)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是因为要培养学生对于分数的数感。

(2)化的时候有不同的方式。

  a.根据分数的意义:4个 就是1。

  b.利用直观图。

c.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可引导学生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一般方法。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的基础。

1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4页,当前第21234

(1)通过直观图观察得出三个分数相等。

(2)从两个方向观察三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3)通过自主举例,从具体到一般,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内在一致性,引导学生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把分数化成分母不同(分母扩大、分母缩小两种情况),但大小相同的另一分数。

4.约分

与九义教材相比,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移至此,更体现了求公因数的必要性。

最大公因数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1)利用实际情境(用正方形铺满长方形且必须是整块数)引出求公因数的必要性。

(2)借助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因数,又是宽的因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3)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因数、公因数,与第二单元相响应。

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只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2)多种方法。

 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所有因数,再找公因数。

 b.从较小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从较大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然后和上面的b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更合适。

(3)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做一做”

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两数互质。

约分

3:最简分数的概念

(1)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分数(根据不同的素材引出:具体的米数、分成四段)。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两个分数相等,为后面的约分设下铺垫。再给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4:约分

(1)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改写成相等的最简分数。

(2)方法多样:可以逐步约分,也可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约。

(3)给出约分的简便写法。

5.通分(编排方式与约分相似)

与九义教材相比,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此,更体现了求公倍数的必要性。

最小公倍数

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利用实际情境(用长方形铺满正方形且必须是整块数)引出求公倍数的必要性。

(2)借助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倍数,又是宽的倍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3)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倍数、公倍数,与第二单元相响应。

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只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2)多种方法。

 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公倍数。

 b.从较大的数的最小倍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从较小的数的最小因数开始找,然后和上面的b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更合适。

(3)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做一做”

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两数互质。

通分

3:分数大小的比较

(1)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4页,当前第31234

(2) 和 的比较方法多样(三年级上册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a.根据分数的意义。

b.根据分数单位的多少。

(3)让学生通过一些特例,自行总结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三年级上册有了分子都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4:通分

(1)从实际情境引入,出现分子、分母均不相同的情况,比较大小时产生认知冲突。

(2)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母相等的分数。

(3)通分时,可以把分母都化成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也可以不是最小公倍数。

(4)作为比较大小的方法,还可以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子相同的分数。

(5)区别通分与约分:约分是对一个分数的运算,通分是对两个分数的运算。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

(1)用小数和分数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除法运算的结果,建立起两者的联系。

(2)利用小数的意义给出小数化分数的一般方法。一位小数由教材给出范例,两、三位小数由自己类推。

2:分数化小数

(1)创设六个数比较大小的数学情境。

(2)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多样;

a.分母是10、100……的,利用小数的意义来化。

b.分母不是10、100……的,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的,也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化。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4页,当前第41234
再来一篇
上一篇:《观察简单物体》教学设计 下一篇:湖北会场(现场研讨课)一等奖--长方体的认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