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
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
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b、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些照片、图画以及生活经历,说说自己在自然中的发现、体验,结合文中描写谈谈自己贴近自然的感受。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
a、朗读诗歌,练习把诗歌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
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e、领悟作者对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揣摩诗歌的写作方法。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
a、听写词语:
自我评价: (五☆为最高等级)订正:
b、字音辨析。
翠竹( )沃野( )浩瀚( ) 胸襟( )明媚 ( )共24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c、理解词语。(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
温馨: 明媚:
饱览: 浩瀚:
胸襟: 沃野: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 (等第: )
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 (等第: )
3、每组派同学上黑板板书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并讲解。
[合作探究]
1、初读诗歌,讨论交流:这首现代诗可分为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共24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为什么诗歌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怎样才能打开大自然这个“绿色的课本”?
3、诗歌中的“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为我们带来了哪些知识和乐趣?
共24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4、本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当堂检测]
1、字形辨析。
拔( ) 敞( ) 锦( ) 撒( )
拨( ) 蔽( ) 绵( ) 散(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片片云锦对( ) 明媚的早晨对( ) 挺拔的翠竹对( ) 果园的丰收对 ( )
[预习作业]
1、记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练笔:摘抄诗歌中的拟人句,尝试写几句。
3、思考:课后作业第4 题。
作业评价:(业面: 业绩: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指导背诵课文。
2、从本文中学习诗歌的写作特点,学会运用学到的诗歌写作方法来阅读其他诗歌。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预习反馈]
1、每组派代表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提示:注意读出感情)
2、试背课文。
3、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题?其中“打开”是什么意思?“大自然”与“课本”有什么相似之处?组内讨论。
共24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合作探究]
(一)仔细阅读课文2、3小节,讨论交流:
(1)细读第2节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动人的画面,它们是翠竹的( ),松柏的( ),( )的丰收,( )的耕耘。
(2)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 )的语气来读。在重读的词语上做标记。
(3)细读第3节,它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让人感受到“鸣禽”、“野花”的( )的特点和对少年朋友的( )。
(4) 抓住事物特点仿写:a、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小草的( ) 梅花的( )
b、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森林的( ) 河流的( )
(5)、“洋溢”的意思是( ),请用“洋溢”写一句话:
(二)仔细阅读课文4、5小节,讨论交流:
(1)细读第4、5节。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践体会“青山”、“绿水”、“天空”、“大地”的美好神奇。用学过的成语诗歌来赞美一下:
(2)、从青山、绿水所说的话中你一定感受到了 自然发出的召唤,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共24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3)、发挥想象,自然中还有哪些景物向我们发出召唤?
[当堂检测]
1、本文上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诗人( )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 ),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 )。号召我们少年儿童( )。
2、课文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是因为(
)。
3、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了( )、( )修辞手法,使诗的语言( ),诗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是( ),其中的妙处是 ( )。
4、祖国( )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 )。 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 ),让人们感受到( )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 )。
[知识积累]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歌
[我的收获] 佳句集锦:
[课后作业]
1、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 共24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仿写诗句,例: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小鸟说):(飞翔吧),(飞向 ),( )!
(沃野说):( 吧),( ),( )!
3、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 a:
b:
c:
作业评价:(业面: 业绩: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以及他执着探究的科学精神品质。、
[课前预习]
1、科学家卡片: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
a、仔细读文,练习把难读的句子读通读顺,思考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b、画出本课的重点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共24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e、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学会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思想。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
a、听写词语:
自我评价: (五☆为最高等级)订正:
b、字音辨析。
栖(qī xī ) 囊(nāng rāng ) 察(chá cá) 着迷(zháo zhe)
c、理解词语。(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
笼罩: 鸟栖虫居: 共24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穿梭: 兴致勃勃:
敏捷: 满载而归: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 (等第: )
2、互评预习闯关自测部分,评定等第。 (等第: )
3、每组派同学上黑板板书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并讲解。
[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童年的哪些事情,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a
b 共24页,当前第9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3、课文中“装满昆虫的衣袋”一共出现了几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1、多音字组词:恶 è ( ) 背bèi ( ) 载 zǎi( )
wù ( ) bēi( ) zài( )
2、字形辨析。
纺( ) 妨( ) 圾( ) 择( )
防( ) 访( ) 极( ) 泽( )
3、填上合适的词,让表达更生动。
( )地责备 ( )的螺壳 ( )鸭子
( )地捉住 ( )的游鱼 ( )蝴蝶 共24页,当前第10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 )地观察 ( )的蠕虫 ( )贝壳
[预习作业]
1、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热爱自然,痴迷于科学研究的品质。
2、积累:画出文中精彩的句段,品味其中的妙处。
3、思考:课后作业第4 题。
作业评价:(业面: 业绩: )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2、理解内容,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的意思,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
3、 3、了解文题的作用,学会透过典型事物,感受人物的心灵,把握人物品质。
[预习反馈]
1、交流读文后画出的精彩句段,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悟。
2、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其中“衣袋”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从对“衣袋”这一事物的着重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组内讨论。
[合作探究]
a、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自己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1、 读了这段文字,从“掠” 可见小甲虫飞行的速度( ),
他能很快地发现它,并能 ( )地捉住它,说明( )。
2、从 ( )、( )、( ) 这几个动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小甲虫的喜爱,如果在做这一系列动作时给他加上一个成语,应该是( )。共24页,当前第1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