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

2022-10-06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情朗读课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华罗庚的话,感受人物情感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中国解放后,许多海外的爱国人才都纷纷回国了,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非常的激动,回到我们自已的祖国,他准备把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了解了这一些之后,大家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个题目?
{学生感受,学生读,全班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师:现在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1:反馈
2:全班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句话是华罗庚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交流。
3、过渡: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心情怎样呢?
(二)、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句子,感悟华罗庚的激动情感,指导朗读。
(1)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指名读,评议。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华罗庚的激动的?(急步、冲、喊了起来、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华罗庚的激动情感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还从哪儿能看出华罗庚的激动?
(2)“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指名读,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华罗庚心情激动的。(扬了扬、总算、盼)
指导朗读。
3、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是这么激动,那他的妻子呢?
出示句子:“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起来。
师:让我们把这一分激动的心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
{全班读}
(4)小结:透过这激动的神情,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啊!(板书:爱国心)
(二)、学习第四至九自然段
1、过渡:说回去就回去吗?那在美国的一切怎么处理呢?请你读读课文第四至九自然段。
2、指名两人分角色朗读第四—九自然段。结合学生朗读,评议:你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结合理解“斩钉截铁”
3、男女生对读
4透过这斩钉截铁的话语,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华罗庚那颗赤诚的——爱国心
                   
 (三)、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  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他留在美国不是有更好的发展吗?这到底是为什么?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3指名交流华罗庚的看法。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自己的祖国尽力!”
(2)指名朗读这句话
(3)华罗庚认为遗憾吗?说说你的理由。
(4)华罗庚回自己的祖国去是一时冲动吗?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由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你还了解华罗庚的哪些事迹?

教学目标:
   1 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解华罗庚说的话,能理解他说话是的心情,再有语气的读出来。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华罗庚的话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预习时提示学生查资料,了解华罗庚的有关情况。可有学生根据资料自己介绍对华罗的了解导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致。
  二、学习课文
   1 教学时,注意朗读指导,特别是华罗庚与妻子和美国教授的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此时,可结合“语文天地”中3的要求让学生读中体会,体会后在读。
   2 重点指导第三五自然段华罗庚的话。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指哪一天?(是指祖国解放的这一天)引导学生体会“疾步”“坚定”“喊”等词语的意思。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语气。
   3 学习课文第10`13自然段
    华罗庚又一次说:“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否只是简单的重复?读的时候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4 学生反复朗读华罗庚的话,体会他说话时的心情。
  三、学生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朗读课文
   2 提问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指导:
    处: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冲:“冲着”的“冲”读chong不读chong
    憾:“遗憾”的“憾”与“感”字比较,加深记忆。
    授:“授”可与“受”比较,加深记忆。
  三、思考交流
    为什么华罗庚放弃那么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国回国?看一看“语文天地”中表现中国人骄傲的几幅图,完成“笔下生花”。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抓住文中人物对话来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华罗庚的爱国热情。在指导时,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反复朗读,训练后效果较好,学生大多能够读出气势。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5 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 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3 、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4 、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总第21 课时,本单元第3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昨天晚上,同学们阅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讲了谁,说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学生说一说),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却毅然决定回国,敌人的迫害没有吓倒他,经过5 年的艰苦斗争,他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和钱学森博士有同样经历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学生齐读两遍。9页,当前第1123456789
  新授
  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 、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
   1 、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 )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 、检查读课文情况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祖国解放了  妻子
           斩钉截铁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1950年初春  旧金山海湾  登上船舷

教学目标:
   1. 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认字17个
   3. 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相关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
  二. 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
  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 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点评:尊重学生差异,灵活控制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以略去不讲,还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
  三. 介绍时代背景,初步解答质疑
  1.出示主题图,师讲解:
  中国解放后,许多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都纷纷回国。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毅然放弃在国外的舒适的生活,优厚的待遇,拒绝了朋友的挽留,等上了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9页,当前第2123456789

再来一篇
上一篇:第五册《习作2》教学设计三 下一篇:听蒋春梅《石榴》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