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七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022-10-07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创造性思维有那些要素 。

2、评析全文,了解议论文的常识,理解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写法。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事实论证的能力。

3、联系实际,列举事例,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放飞想象,积极创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学的苏轼《题西林壁》。让我们一齐来背一下呀。 (生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初识文本

1、检查预习

①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锲而不舍  约翰

②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注意加点词的意思)。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③回答疑问:

a、课文开头所提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b、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c、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人?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3):以一个问题引出话题,说明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4~8):由话题引出创造性的问题,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第三部分(9~12):论述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第四部分(13):论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三、推敲文本

1、设计具体问题,让同学们共同讨论研究:

①作者开头引述这个材料有何好处?

要点:这样开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同时,从材料中提出一个问题,也是议论文常用的开头写法。

②作者从这个材料中提炼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要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意在表明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也批驳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狭隘观点。

③作者用“然而”一词承上启下,说明“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一个答案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那么,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需要哪些要素?

要点:a必须精通各种知识,这是形成创新意识的素材。b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讲道理)

④作者在论述上面这个问题时,举了两个例子,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再举一些例子。

要点:摆事实。增强文章说服力,使人信服。田忌赛马;飞机和船的结合产生了航空母舰,等等。

⑤作者用“不过”一转,通过两个设问将问题引向深入,他是怎样分析人“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这一问题的?

要点:首先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讲道理)[前者自我压制,从而扼杀了自己的创造力;后者关注极普通,甚至一闪而过的想法,从而获得灵感。]其次,作者摆出典型的创造型明星的事例来加以论证。(摆事实)3页,当前第1123

⑥作者由此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举例说明。

见课文第12段。伽利略从教堂挂灯链条的嘀嗒声中得到的启示;瓦特看见水烧开时水壶盖震动而受到启示等。

⑦ 体会11、12两段中“大多数情况”、“往往”、“主要------之一”的作用。

要点:对内容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说明一般如此,但并不排除特殊情况,避免表意绝对化,用语准确。

⑧ 通过以上分析,作者顺理成章地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要点:怎样才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态度意识及三个关键)(总结全文,中心论点)

四、思维训练

1听故事,动动脑

①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②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

     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2、让我试一试

①24点(用5  6  3  3这四张牌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出24这个结果,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②动起你的巧手来:剪纸。(剪出你心中的图案,给它取名,并把你的剪纸作品介绍给大家)

3、辩析思索

    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好不容易潜入一间屋子,结果除了一个气息奄奄的老人外什么也没有。他懊丧之极,正准备离去时,老人发现了他。

老人问:“是客人吗?”他慌忙“噢”了一声。老人说:“坐下来歇歇吧,外面很冷的。”他坐了下来。老人开始诉说孤独,并感谢他深夜来看自己。从来没有受到别人感谢的小偷心中十分感动。

从第二天起,小偷每天中午给老人送吃的去,还送衣服,老人再也不受冻挨饿了。这些食物和衣服是小偷从其他地方偷来的。

有人说,有些行为,评判时很难论其善恶。请你评一评这个小偷的行为。

4、根据对"生活"理解,改写《苦乐年华》的歌词。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是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呀;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苦交加的苦乐年华。

五、阅读练习

最  后  一  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3页,当前第2123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苹,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        ;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去用        占领它。

练习题:

1.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4个字以内)

2.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为什么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

3.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

4.文中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

5.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

6.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

3页,当前第3123
再来一篇
上一篇:济南的冬天 下一篇:《孙权劝学》七下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