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七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七年级上《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2022-10-07七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 培养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  

4、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谊。  

学习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深入体会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

预习检查   

一、导入: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了解海伦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 文 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xx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xx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font>我的一生>(又译<</font>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二、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展示文题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选编自<</font>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font>再塑生命><</font>亲近自然><</font>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3)莎莉 文 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第二部分:(14-21)莎莉 文 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  

第三部分:(22-39)莎莉 文 老师教“我”认识“爱”这个抽象事物 围绕下面问题,    

五、解决生字词 

搓捻   繁衍  迁徙  觅食   譬如   栖息   小憩    遨游  花团锦簇   冥思遐想   2页,当前第112

六、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七、人物分析  

安妮·莎莉文老师:爱海伦,有责任心,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做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启了海伦思维、情感、智慧,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海伦:有毅力,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好学聪明,悟性极高,情感丰富。    

八、课题的理解  

再塑生命: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2.让“我”回到了自然,理解自然;  

   

九、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爱,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海伦·凯勒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聪明、好学、情感丰富,悟性高,也必将激励我们前进。  

思考以下问题,欣赏海伦的文字功底:   

     1.作为盲人的海伦是怎么知道“天空乌云密布”?试着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4.小海伦在暴风雨前夕独自一个坐在树上心情如何?莎莉文小姐在什么地方?请结合    文中的语句回答本题。

          

 十、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中心。  

   

十一、拓展性学习: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2页,当前第212

再来一篇
上一篇:《社戏》教学片段 下一篇: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