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七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

2022-10-07七年级语文教案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熟练朗读并背诵五首古诗词。2、  理解诗词大意,把握意境,体会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对比联想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串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背诵诗词,理解大意,把握诗词描绘的形象、意境,体会感情。    难点    描绘意境。    突破方法    对古诗词的教学,就是在基本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多诵读、多感悟,通过诗词描写的形象、意境,来达到体会作者感情的目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投影片。◆学生准备熟悉五首古诗词及补充资料。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情境导        1.朗读,体味2.重点提        2.把握情感3.拓展巩固      3.对比朗读一、《迢迢牵牛星》(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情境导人。投影古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2.牛郎织女的故事,尽人皆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借助这个神话传说,抒发情感的。(板书题目)介绍:《古诗十九首》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失意郁闷心情;在艺术上,都属于比较成熟的五言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3.“诗”是抒情色彩较浓的一种文体,要想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当时的意境,就必须反复朗读,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谈谈本诗  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4.请同学们将这种情感通过吟咏来表达。(师要做必要的示范和指导)5.请同学们将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1.看投影,朗读古诗,进入情景。2.结合注释①了解《古诗十九首》:收  录在萧统编的《文选》,题目都是用  诗的首句为题。3.自由朗读、同桌互读结合注释,理解  内容,积累词语。  谈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全诗抒发了  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  情)4.至少找五位同学来表演,可选好、  中、差同学轮流表演。5.改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内  容要充实、丰富;语言要优美,能将  人带入意境之中。  小组评议,将最佳作品在全班朗读,  朗读仍要做到有声有色。

二.《渡荆门送别》(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每个星期天的下午返校的时候,母  亲送你上车,你总会觉得有些许留  恋,这时,看看路旁的树,都会觉得  它们似乎在向你招手,谈谈当时的  感受。2.板书《渡荆门送别》,提问“送别”到底5页,当前第112345  是谁送,送谁?3.请反复朗读本首诗,并结合注释,理  解诗意。请同学们把自己体会到的  意境,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4.朗读表演。(本诗充满激情,最好请  几位男同学来表演)1.各抒己见,谈出真情实感。2.整体感知,找到理解本诗的突破口:从首尾两联看,是故乡水……长江送诗人离家远游。3.把握诗歌字面意义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本文是作者顺流而下,但他却说江水跟从自己游览,可见诗人的大气魄;苍茫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莽莽无际的辽阔草原,依然滔滔不绝,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晚上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镜子,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乘船的诗人仍旧喜爱那不远万里伴随着他的家乡水,诗人虽是远行,却少了几分忧愁多了几分激情) 4.朗读。

三、拓展阅读(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李白的诗句很多都与长江有联系,  大家就曾学过他的《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开  阔,激情荡漾。  (投影):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请同学们朗读、比较,这首诗与《渡荆门送别》在意境上有何相似之处。     1.朗读、比较。  这也是李白青年时期初次出四川  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  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  眉山尖的半圆的秋月,山月的影子  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  流,好似也依恋着这个初次离家的  游子,与《渡荆门送别》有异曲同工  之妙。2.两位同学将两首诗做对比朗读表  演。四、复习导入《春望》(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杜甫的《望岳》。,那是作者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怎样的豪情壮志。可是诗人在中年却经历了安史之乱,长安被占,诗人被俘,在长安城时,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板书题目、作者)背诵《望岳》,朗读《春望》,了解背景。    二、重点提示(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放录音,范读。2.简介律诗各联的名称,并提问。  (1)首联写什么景象?你怎样理解  “草木深”?  (2)颔联中的“花”、“鸟”怎会使作者  “溅泪”、“惊心”呢?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感?  (3)“家书抵万金”是否太夸张了?3.国难家愁使诗人变成了怎样的形  象?5页,当前第2123451.听读,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自由朗读,排除字词障碍。2.记录、记忆。  (1)它表面是描写城市的破败、人烟  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含着人作者无限的感慨。  (2)由于感伤国家破败,看到美丽的  花、听到动听的鸟鸣,反而更增加了  自己的感伤。  (3)并非夸张,这是作者对亲人思念  之切所致。3.描述诗人的形象。

三、辐射对比(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诗人的爱国情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  才能体会,让我们以读来进一步体  会诗歌内涵。2.下学期我们将学习杜甫晚年的代表  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通过  这三首诗会对这位诗史的一生有所  了解。(投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小组轮读课文,互评。朗读表演。  学习自学、讨论,整体感知即可。不  做过多要求。2.看投影,预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成印象。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前两首诗歌,一首低回婉转,一首意境宏大,都是中国诗歌中的精品。请同学反复吟咏,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搜集一两首与这两首诗在内容、写法上有相似之处的诗歌做做比较。读了《春望》一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少得都有些插不住了簪子了。五、板书设计参考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皎皎    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荆门2.填写诗句    ①迢迢牵牛星,________。  ② ________ ,札札弄机杼。    ③盈盈一水间,________。④ ________ ,江人大荒流。    ⑤月下飞天镜,    。⑥    ,恨别鸟惊心。⑦烽火连三月,    。◆个性练习设计1.请写出至少三句有关写长江的诗句。2.阅读《相见欢》,回答下列问题。    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心绪。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________。这首词中的“愁”与“春望”中的“愁”有什么不同。  3.古人描绘凄惨环境时,常用一些动物形象的描写。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教学步骤(第2课时)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情境导入    1.回顾旧知2.指导朗读    2.感知理解3.诱思导学    3.思考表达5页,当前第3123454.引导辐射    4.拓展丰富一、情境导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李白曾有一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虽是一首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主。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朗读记忆,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释题(“歌”是指歌行)   

二、指导朗读(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初读课文2.听读、正音、范读。3.请大家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巡视,个别辅导)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读  课文。    2.请2至3名同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  帮助正音。听读,把握感情基调。3.自由诵读,熟悉课文内容。

三、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诗的前四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疾风  暴雪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这一比喻句的本体、  喻体分别是什么,你认为这个比  喻句用得好吗?为什么?2.哪几句是写酷寒中的军营生  活。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作顺  序是什么?    3.(投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中哪一句  与李白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  妙。请找出来并默读。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1.默读思考(从视觉角度):  作者把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比喻  成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十分新  奇、贴切。,作者不畏奇寒、昂扬向上的精  神得以表现。2.分析发言:  次六句写酷寒的军营生活。运用反衬的手  法,先着意写“珠帘”、“罗幕”,以见主人地位之尊贵,取暖设施之优越;但是穿“狐裘”、盖  “锦衾”仍觉寒冷异常,乃至都护也手脚僵  直,拉不开弓,穿不上甲。“瀚海”二句从帐  内写到帐外,仍紧扣“寒”来写。3.默读雪地送别的四句。勾划诗句“山回  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畅谈感受。     边地虽酷寒,但不觉其苦;主客虽难舍,  但不觉缠绵。本诗气势磅礴,精神昂扬。  读后令人精神振奋。

四、引导辐射(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请学生赏读《沁园春·雪》,思考:这两首诗中的景物都是以“雪”为主,但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  (此题旨在使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学生回答,要联系词句:两首诗都对雪景做了描写,都表达的是不畏严寒,积极向上的精神。岑参的诗主要突出边地的奇寒,毛泽东的词,描写北国雪景,色彩丰富,动静结合,两首诗各有千秋,都是传世名篇。

五、导入《西江月》(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放朗读带。    5页,当前第4123452.请同学谈听了这首诗后的初步感受。  1.静听、欣赏。2.谈感受(仿佛来到了乡村夏夜,明亮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

二、朗读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指名解说作者、题目。2.指导朗读。1.依课下注释解说:西江月,词牌名。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爱国词人。 2.个人朗读、齐读。

六、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提出思考题。  (1)在上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  物,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同学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2)上片,夜色清幽,气氛恬静,那么  下片则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提出问题。  (1)你如何理解“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  (2)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  忽见。”这句中看出:本来很熟悉茅  店的位置,一时竞找不到了。这是  为什么呢?3.鼓励个人背诵,看谁背得快。  (提出齐背要求:声音洪亮、注意语  速)1.理解词意。  (1)词人选取了风、月、蝉、鹊这些寻常景物,经过巧妙组合,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鸣蝉”似写动实写静,以动衬静,真神来之笔。    (2)由近而远,着力描写远处的 “星”、“雨”、“茅店”、“路”、“溪桥”, 与上片清幽、恬静的氛围相映成趣。2,分组讨论,明确:  (1)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 “说丰年”。  (2)词人因醉心丰收景象而竟忘了自己的位置,反映了词人当时怡然自得、淡泊潇洒的心态。  3.踊跃背诵。集体背诵。   

七、辐射比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写农村风光的诗句?与本诗描写的意境有何异同?交流,思考。(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诗一词。在作者的笔下,一幅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或令

人感慨,或使人陶醉,在思想、情感上都给予了陶冶,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

六、板书设计参考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召开一次讨论会,围绕对古诗文的不同看法展开讨论。观点一:“古诗文那么难

学,现在又不写古诗文,有什么必要学呢?”观点二:“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学习古诗文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语文

整体水平。”你怎样看待上述两种观点?你还有其他观点吗?将你的观点说出来,并

说说理由,大家讨论。

教学探讨与反思    古诗文教学,一要重视“读”,特别是朗读;二要重视“想”,联想诗人创作时的意境;三要重视“情”,品味作者所抒之情。做到了这三点,就差不多了。另外,应利用早自习,多积累名家诗作。

5页,当前第512345
再来一篇
上一篇:女娲造人教案 下一篇:《爸的花儿落了》表格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