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七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

2022-10-07七年级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明白鲁迅“夕 拾” “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2、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3、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三、学法指导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四步教学法”:第一步:预习质疑;第二步:讨论释疑;第三步:审美鉴赏;第四步:练习巩固。  

四、教学时数:3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一、鲁迅图片,解题导入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

(投影)鲁迅简介  (1881~1936) :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练习。  

1、请你给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确凿(  )  菜畦(  )  桑椹(  )  攒(  )成小球  

积攒(  )  宿(  )儒  星宿(  )  蝉(  )蜕(  )  

盔(  )甲  斑蝥(  )  执拗(  )  拗(  )过去  

叵(  )测  人声dǐng(  )沸  jiàn(  )赏  收liǎn(  )  

锡bó(  )  脑suǐ(  )  bǐ(  )谷  

tìtǎng(   )  人迹hǎn(  )至  

2、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从标题可以看出,本文写了      和        这两个地方,主要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3、从文章题目可看出它有二个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那么第二部分的过渡段在哪里呢?(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5页,当前第1123456789101112131415

4、熟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学习研讨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感情。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⑵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

百草园:依恋,留恋;三味书屋:害怕

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

三、合作探究,揣摩乐趣

1、提供话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请文中找出你以为作者最为留恋的内容。(朗读、分析)

2、班级交流。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第二课时  

学习研讨  

一、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1、百草园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物。)

2、品味词语

a、()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鸣蝉()、()叫天子()向云霄里去、()黄蜂()在菜花上

b、()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二、朗读第二段,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三、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 15页,当前第2123456789101112131415

四、合作探究,蛇的故事

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延伸拓展  

1、              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不必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

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教师可找几位同学看谁说得好;也可以做为书面作业。还可以边说边表演。)

   

第三课时  

   

学习研讨  

1、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否满意?   

不满意?(①拘束人的礼节:拜鹿——拜孔子,拜先生;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③读的内容大多不懂。)  

2、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3、学生认真研读课文,领会课文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特点。  

4、谈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5、组织学生说说:你认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6、说一说自己童年时代的乐趣是什么。  

延伸拓展  

1、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   

2、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位老师。  15页,当前第3123456789101112131415

   

   

   

   

   

   

   

   

   

   

   

   

   

   

   

   

   

   

   

   

   

   

   

   

   

   

   

   

   

   

   

   

   

   

月  迹  

贾平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4、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重温有关月亮的名篇名句,联系个人对月亮的感悟,进一步领会全文的内容,要重在使学生能自主学习。  

2、教学时联系学生自身对月亮的认识、想像和情感,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回忆与“月”相关的诗文。也可以师先背诵《小小的船》,以“抛砖引玉”)。  

回忆赏月的经历。(要求融叙述抒情为一体)  

在《月迹》这篇课文中,一群孩童是怎样寻月的呢?形成了哪些对月亮的认识呢?  

(一)                           简介贾平凹。  

板书“凸”、“凹”——问学生读音  (tū、āo) 意义(向外突出、向内凹陷)   

板书“贾平凹”——这是我国当代一位作家的名字,但是在这个名字中“凹”念“wā”。   

简介贾平凹名字变音的由来。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   

引出课文《月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屏(  )气  款(  )款    倏(  )忽   羡慕(      )  

袅(  )袅  掬(    )    锨刃(   )  嫉妒(      )  

酥酥(    )  粗糙(      )树梢(  )俊俏(  )  

剑鞘(  )    悄(  )没声  骨朵儿(      )  

面面相觑(  )   相依相偎(  )  

雕栏玉砌(  )  彻(  )底    沏(  )茶  15页,当前第4123456789101112131415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文章主要什么内容?   

3、分析课题,“月迹”即“月亮的印迹、踪迹”。   

4、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的地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有什么变化。读完课文,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   

引导学生从五个段落概括回答:   

穿衣镜上(3)→院子里(5)→酒杯里(24)→小河里(28)→眼睛里(30)  

5、熟读课文并思考:孩童们寻月的过程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有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学习研讨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明确文章的要素: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一件什么事情?  

2、明确文章的重点:寻月亮。  

3、作者写月亮,为什么要写镜子、写杯子、写院子、写小河,怎么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这里用的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化实为虚。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也写出了孩子们起伏变化的心情。   

4、整篇文章读下来,有没有发现,贾平凹在这篇文章里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呢?   

① 话音的使用(3)。亲切、口语化,方言特色  ② 叠词的大量使用(5)。  琅琅上口,儿童口吻  

延伸拓展  

1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   

2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学习研讨  

一、简单回顾上一课内容,提示地点的转移。   

1、作者一会儿写这里,一会儿写那里,又是屋内又是屋外,还到了小河边,文章是不是写得很乱?(不乱)   

2、是什么原因使地点的转移很自然?(奶奶的引领)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这篇散文的“神”是什么?(寻月 )  

4、月亮代表的仅仅是简单的月亮吗?  

先看第6段至第21段。这一部分是奶奶和我们的对话。他们聊到的是月宫中的桂树和嫦娥。   

这一部分不是在写寻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对话?能不能删掉? 作者写桂树表达了什么?   15页,当前第5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者写桂树,感觉月宫中的桂树和自己身后的桂树重叠到了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意境,体验到了一种美的愉悦。   

作者为什么要写嫦娥是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文章将三妹比做嫦娥,将凡俗与神幻融为一体,使月亮美得实在,使人美得神妙。   

找找文章中哪些写月亮好的句子。直接写的、间接写的,这些说明——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不单单只代表月亮。   

所以,孩子们“寻月”,实际上是“追寻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   

这样看来,第6段至第21段这一部分为什么不能删除呢?   

因为这一部分也在表达孩子们对月亮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   

22段:“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大家为什么要争论?(都希望月亮属于自己,说明人人都追求美好事物,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份美丽,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35段最后:“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一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贴切新奇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   

这样看来,全文都是在围绕一个中心,看似散乱,实际上没有一点多余的文字。这是体现了一个什么特点?(散文的形散神聚)   

再回头想想,写不同地方月亮不同的形态,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月亮的柔美、迷人,表面上在写各处不同的月,实际只写了一个心中的月亮。这也是“形散神聚”的体现。  

延伸拓展  

贾平凹写了多篇关于月亮的文章,各有特色。认真阅读《对月》一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对  月  

贾平凹  

①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②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亏了;圆的那么丰满,亏的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着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③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④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⑤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屈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着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  

⑥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15页,当前第6123456789101112131415

⑦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乐,活着也有苦,苦里却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长。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⑧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作于 1981年11月29日 静虚村  

1、文章有三个自然段以“月”开头,如果据此把文章分为三部分的话,你觉得三个部分写的各是什么内容?三个部分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2、文章中说:“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作者由此形成了对人生的怎样的看法?这个看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什么?  

                                                        

                                                            15页,当前第7123456789101112131415

3、文章以“你”称代月亮,仿佛面对面向月亮倾诉,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与《月迹》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为什么?  

                                                        

                                                            

(答案见教学参考书第93页)  

   

   

   

   

   

   

   

   

   

   

   

   

   

   

   

   

三颗枸杞豆  

程 海  

一、教学目标   

1、生动细致的描写   

2、三叔的一些含义深刻的话语、三叔一生给我的教训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动细致的描写,尤其是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细致传神。   

2、教学难点:①三叔的一些含义深刻的话语   

②三叔一生给我的教训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导入新课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难忘的事物让我们刻骨铭心,以至影响我们的一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代作家程海在童年时代是因为什么从而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2、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5页,当前第8123456789101112131415

硬壳     桦     晌     摞     鲜为人知  

(2)     整体感知  

请用一句话对本文内容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前思考  

(1)这是什么样的三颗枸杞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颗有着特殊意义的枸杞豆,征服了年少的“我”,最终使“我”成就了一名植物学家。但在这之前,“我”是什么样 的人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前的“我”淘气顽皮,不喜欢读书上学,总是逃学到小树林里去玩。因此三天两头挨打,“我”有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呢?_______ 从哪儿可         

以看出来?_______ “我”仍沉迷于小树林,训斥和拳头并没有使我真正改变,直到遇到三叔。  

师生研讨:  

(1)三叔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简单介绍三叔的经历。  

(2)三叔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的?_______  

请学生具体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三叔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  

启发:有没有不同看法?这三个“o”有没有别的含义?有没有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结:三叔送给“我”的三颗枸杞豆,对“我”意味着什么,对三叔又意味着什么?一起读一读这段文字(全班齐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直接引入本文  

师生研讨分析:  

(1)“我”在小树林遇到三叔,共有几次?_____  

下面让我们来读读三叔与“我”的第一次对话。  

(第14--32节,生分角色朗读:旁白、三叔、“我”)  

评价朗读中角色特征情况:  

孩子:_______________    

三叔: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谈论什么?_______________  

  提示:这种植物生长在大自然中,这就说明他们非常热爱大自然。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程度是否相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对话给我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次对话中,“我”意识到自己的一无所知和不善观察,那么下面与三叔的第二次对话,又会有什么体会呢?  

分角色朗读:38--54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部分的语言比较深奥,提出自己不懂的,集体讨论。  

(5)第48节提到太阳,他把太阳说成“红色的车轮”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对人生的感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课也即将学习结束在此希望同学们以一句有关生命或时间的名言警句作为结束语。  

交流有关时间与生命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总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15页,当前第9123456789101112131415

    师:这则名言曾激励了几代人珍惜时间,努力奋斗,希望同学们也能在这段话中找到你们生活的梦想与前进的力量。  

   

延伸拓展:  

文章带给我们有益的生命启示,而文中充满童趣的语言也颇令人玩味。  

品赏课文中描写童趣和景物的生动细致的语言。  

1、找出课文对小山沟、小树林、阳光、金巴牛、蝴蝶金巴牛等自然环境的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细致。  

找出捉金巴牛、追蝴蝶的动作,对三叔的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细致、传神。  

2、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很有文采,富有感染力。如说金巴牛的壳、三叔的眼睛、野豆角花的花瓣、太阳等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事物描绘得十分生动、细致、传神。特别是用三幅画来比喻三岁数失败了的三个理想,用三个“ 0” 了比喻三叔的一事无成,不仅生动形象,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教育。再如三叔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些紫豆角花,好象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了,太不了解它们了”,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表现了三叔自责和悔恨的心情。  

3、品赏课文中描写童趣和景物的生动细致的语言,并说说童趣与“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有何关系?  

四、作业  

1、发挥想象:假如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年轻时的“三叔”,你会怎样劝说他珍惜时间?  

2、模仿文中描写“太阳”的写法,写一段关于月亮、星星或其他事物的文字。  

   

   

   

   

   

   

   

   

   

   

   

我们家的男子汉  

王安忆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文中颇有哲理的语句。   

2.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说出小男孩的形象,及给我们的启示。   

3.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同学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学习重点:  

1、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2、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学习难点: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同学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学法指导:以阅读的形式了通过多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了解并归纳文中人物形象,感悟文章内涵。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              导入:  

想成为男子汉吗?(生答)老师刚提出这个问题就觉得是不是有点不妥,女同学要说了,那我们怎么办,与男子汉对应的就是女强人嘛!下面我给大家每人100元钱用1~2分钟时间去挑选要成为男子汉的必需“商品”。然后说说你最先选择什么?依次选择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1.出示投影:第四中学男子汉超市(赶快选购,数量有限)   

2.生谈,教师认真倾听,共同交流。   

3.大家几乎挑空了超市里商品,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看一篇文章,一个几岁小孩,他已被女作家王安忆认为是男子汉了,今天我们倒要来看看他真的具备男子汉的条件了吗?  

二、介绍作者。  

  让学生进行介绍。教师补充明确  15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1112131415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注音:   

倔强(       ).风靡(   ).酿(   )成.恍惚(       ).胆怯(   )   

沮(   )丧.嗫嚅(       ).嘴馋(   ).翘(   )嘴唇.嘱咐(     )   

2、释词:   

风靡:                         .恍惚:        

坦然:                         .嗫嚅:  

3、              思考讨论:采用跳读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把文中集中刻画小男孩性格特点的语句划下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说出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小男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交流,板书:天真幼稚可爱沉着勇敢刚强。  

合作探究   

同学思考一下,我们所概括的小男孩的这些性格特点中都能证明他是男子汉吗?如果不,我们把文章的题目该为《我们家的小男孩》好不好?为什么?   

体会感悟   

文中作者对待小男孩的言行给我们哪些启发?能用结合具体的内容谈谈吗?  

六、师生研讨分析:  

1、              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画出你认为写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并作赏析。(小组交流)  

2、教师补充,师生共析:  

(1)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加点词“小心”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点沮丧。“潦草”和“沮丧” 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点研讨“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  

①                               本部分明写了哪两方面的事?  

_______________                                      15页,当前第11123456789101112131415

再来一篇
上一篇:《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2 下一篇:《化石吟》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