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三个太阳
【学习目标】
1.体会民族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2.了解通讯的选材和构思。
3.学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通讯的选材和构思。
2.学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法指导】这篇课文文字不深,可读性较强,可采用“读书释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结合文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亘( )古 步lǚ( ) 呕心lì( )血 kǎi( )甲
吞噬( ) 伫立( ) 蹙( )眉 粗犷( )
俯kàn( ) 舷( )窗 蹒跚( )( ) 蓦( )地( )
翩跹( )( )
2.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南极的了解。
3.本文的体裁是通讯,请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通讯。
4.有的词语有几个义项,请根据文中语境写出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的心地太善良了。
(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
5.熟读本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二、课堂助学
1.导入新课。
2.预习检查。
3.感知课文:
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女画家主要经历的事情,从而你会发现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4.研读课文:
(1)结合课文谈谈从女画家和其他“南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南极精神?作者以“三个太阳”为题有怎样的用意?
(2)文中有一些表现时间、人物活动次数的量词,体会其作用。
(3)在表现人物个性以及人物内心感受时作者的语言有怎样的特色,请举例分析。
5.发散思维:女画家的壁画上,画出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发挥你的想象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看法。
三、巩固练习
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夜里,整理完好几张速写,刚躺下,便听见窗外传来一阵阵狂风的呼啸声,不一会儿,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来暴风雪了!”她的脑子闪过这个念头,往窗外一看,只见值夜班的同志还在紧张卸货,她从床上跳下,猛地扑向门外。
②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他们抬着器材、建筑材料,穿梭似的飞跑着……
③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
④他们已结合成一个坚实的整体,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毅力,与死神搏斗……
⑤风暴过去了。
⑥她觉得如同经历了一场战争,内衣被汗水湿透了,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她望着夜空,夜空已变得像原来那样明净。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我像这颗星吗?她在心里问自己,跨越1.7万千米的距离,一个女人,硬是闯进了这块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
⑦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
1.请你认真阅读第①段,思考并回答“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⑤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对描写人物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课文中写到女画家用自己的目光观察“南极人”——中国科考队成员时,有这样一句话:“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从选文看,“南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讯在写人叙事时,往往适当插入一定的生动形象的描写,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通讯”这一特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复述课文。
2.本文体裁是什么?叙事线索是什么?
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3.女画家经过百般要求,克服困难争取到去南极的机会。那么女画家遇到了哪些困难?
4.文章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二、学习过程:
1.小组交流:
(1)踏上雪原,女画家看到了什么样的南极?为什么“迟迟不敢迈步”?
(提示:纯洁、宁静、可爱的南极。不敢相信自己真到了南极。 )
(2)第44段描写南极雪原的文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提示:运用三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南极这个雪世界的奇异风光。)
(3)仔细阅读第24--27段对南极考察队员的描述,小组讨论、分析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4)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5)探究南极精神。
2.全班交流,提出你还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
三、巩固延伸
不仅航天事业,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探索者总是面对着未知的世界,每前进一小步都会增加一百倍的艰险,因此这种精神既是创造精神,开拓精神,也是冒险精神。一部科学史证明一条定理:为了开拓,必须冒险。生物学家达尔文并没有因为昆虫中毒而放弃对昆虫世界的考察,化学家诺贝尔也并没有因为炸药爆炸而中止自己的化学实验。俄国物理学家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曾打算利用在屋顶上竖铁杆的办法,把空中的雷电引下来仔细研究。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当他们两人攀上屋顶时,突然一道闪光掠过,利赫曼教授随之倒地。然而,罗蒙诺索夫在给利赫曼念完悼词之后,又继续开始冒着生命危险揭示雷电的奥秘。面对着这些无畏的探索者,我们怎么能不受到启迪和激励?
其实,又何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同样需要探索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该成为全体科学工作者的座右铭。马克思主义便是在探索中诞生,在探索中前进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社会科学的成果一开始便要直接和社会见面,产生广泛的现实影响,作为探索者,自应抱高度负责的态度,既要有乘坐航天飞机的勇气,又要掌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而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则应积极为探索者创造条件,激励和振奋探索精神,并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探索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充满信心的标志。“挑战者”号爆炸了,美国的宇航局并没有因此关门,航天飞机仍会在万里苍穹中穿行。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1)分别写出上边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2)用课文中的句子阐述“探索精神”的内涵。
(3)第一段和第二段所举的例子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第一段所举的三个例子在表述上有什么不同?下边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
a.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这四个无畏的探索者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条定理:为了开拓,必须冒险。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b.“挑战者”号的爆炸使作者想到了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作者试图以他们的精神证明“挑战者”号的爆炸并非坏事。
c.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这三个例子从“中毒”到“爆炸”到“献身”,层层递进,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d.达尔文和诺贝尔这两个例证是略写的,详写的是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的事例,这一事例最能表现科学家的冒险和献身精神。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