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师说课
作为对一篇文言文传记课文的思考:
1.对文言文而言,字词的解决是必然的,然而是把解决字词作为学习的起点甚至是目标,还是把它作为手段,结合在过程中?
2.就课文而言,我们学习的指向是“陈涉起义”这一事件及其意义,还是陈涉其人在某一历史场景中的言与行?
3.是就文解文,还是进行历史还原?是袭用历史定论,还是让学生与原初的文本进行对话?
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我们面对教材时,首先还是一个采取何种思维范式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不言自明,虽然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老师还是会因袭与简便起见采取逐字逐句的解释,但大家都已经知道采取第二种方式是较为合理的教学方式,只是对于其中的原因却不甚明了。我想最理想的文言文教学就是让学生用文言的句式来直接进行阅读与思考,而不应该时时借助于翻译这一拐杖。字句的疏通,只是为了在肯綮处给学生以帮助,而不应该把文言文教学当成先翻译为白话,用白话思考、讨论对话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想纠正由于政治的原因所导致的对课文理解的干扰,由于对“农民起义”这一政治形式的重视,所以本文作为人物传记,却被错误地当成是历史事件的记叙来进行解读。我以为这在教学中应该进行“纠枉”。
二、名师引路
【创新方案一】
教学角度:巧设话题“评”陈胜——设置不同的话题,从多个角度丰满人物形象。
主要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明大意
⒈教师范读并指导朗读(重点读好人物语言);学生朗读课文、注释,初知文意。
2.概括课文主要情节,如“置书鱼腹,篝火狐鸣”、“激尉怒众,挺身杀尉”等。
(二)巧设话题“评”陈胜
1.教师出示话题:①陈胜的鸿鹄之志;②陈胜的“天下”观;③陈胜之“智”;④陈胜之“诈”;⑤陈胜的口才;⑥陈胜的领袖才能;⑦陈胜、吴广之“谋”;⑧联系课后练习三,评陈胜之“败”。
2.教师指导:①联系课文及资料,要“评”之有“据”;②分析周密细致,要“评”之有“理”。
3.学生依据话题,分小组研讨、评价陈胜。
4.教师明确、补充、丰富、小结陈胜的形象。
【创新方案二】
教学角度:自主质“疑”,合作解“疑”——转变学习方式,在贵“疑”处质疑,合作解“疑”。
主要教学步骤:
(一)朗读质“疑”
学生朗读课文、注释,就文言知识自主质“疑”:①长句停顿;②句子语气;③一词多义,如“之”字用法;④古今异义,如:“亡怜往往豪杰”;⑤难句理解,如:“借第令毋斩”。
(二)精读质“疑”
学生精读“二世元年……吴广为都尉”,就内容及人物自主质“疑”:
①课文详写起义的准备和发生的意图是什么?②陈胜为什么要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并装神弄鬼?③“召令徒属”与“并杀两尉”,能否颠倒?④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
(三)合作解“疑”
学生之间研讨、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与文本对话,解决以上“疑”点,全课自然收束。
三、精品教案
教学目的:
1. 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2.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要点: 共3页,当前第1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