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课时编号: 30
课题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型
常规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重点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难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解题导入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听介绍
了解文体常识
二、研习课文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
思考、讨论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
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二、重点研习
1.品读第1~5段
讨论交流
学习写驳论方法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
的,为何还要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教后
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课时编号: 31
课题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型
常规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重点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难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2)第5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
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2.品读第6~9段
(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
讨论交流
学习写驳论方法
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2)“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
3.欣赏品味
第1段中三个副词“总”、“只”、“一味”
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交流
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错误论调?
三、小结(略)
四、作业(略)
教后
反思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课文,梳理课文的论述层次。
2、学习品味内涵丰富的杂文语言。
能力目标
1、会鉴赏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探究作品的思想意义。
情意目标
感受作者运用犀利、讽刺的语言所表达的爱憎情感和严正立场。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阅读和有感情的朗读,品味作品犀利、辛辣、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背景资料和有关本篇文章的资料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相结合,激发学生理解课文,走进鲁迅的兴趣和热情。
3、拟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辅助教学。
4、课型:品读鉴赏课
重难点简析:
1、 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论证缜密。先驳后立,明确、有利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立场。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和思想内容。
2、 作者说:“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或抗争……”这就告诉我们鲁迅写作杂文完全是时代的要求,斗争的需要。从理解文章,理解鲁迅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品味杂文语言,领会作者思想感情,探究作品思想意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
1934年,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加紧着侵略中国的步伐。“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而作为有良知、不自欺的中国知识分子代表——鲁迅先生针对上述情况,颇有感触,奋笔写下了这篇文章,今天我们有机会走近它。
板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多媒体显示】
二、朗读感知 整体把握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读出作者的感情、态度。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情感。
2、 请两名学生尝试范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评价。评价重点突出是否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3、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比较师生朗读的不同:语气和感情表现。
教师范读要点:情感态度分明而夸张。
对论敌:犀利、有力、强烈的讽刺语气。
对“中国的脊梁”:庄严、尊重、满含敬佩、赞叹语气。
4、 谈听读体会:再次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5、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品味感悟。
(设计说明: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掌握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朗读。语文是靠语言文字传播信息,表达思想情感。读出了文章的情,你就理解了一半文章。另外,采用朗读以感知文章切入课文展开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亦能充分调动课堂积极、热烈的学习气氛。)共3页,当前第1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