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高二语文教案内容页

《拿来主义》

2022-10-07高二语文教案
师:从上学到现在,大家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应该有十几篇了,我做个调查,大家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吗?

   生1:不喜欢,读不懂,也没意思。

   生2:基本上老师讲,我们记,谈不上喜欢不喜欢。

   生3:跟读经书似的,太僵化了,每句话都有深刻含义,没劲。

   师:说实话,我上学的时候也不太喜欢鲁迅的文章,但后来却越来越喜欢读鲁迅,而且还写起了杂文。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这样的读书才是快乐的。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态度读鲁迅的《拿来主义》,好吗?

   请大家先认真地默读一遍。(生读5分钟)

   师:哪个同学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你来。

   生1:反对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

   师:概括得挺简洁的。能具体说说吗?

   生1:前半部分是批判送去主义,说送去主义后果很严重(生笑);后半部分阐述拿来主义。

   师:后半部分阐述拿来主义了吗?我怎么看不出来呢?

   生1:从譬如吧往后举例子说明怎样拿来。

   师:你说的很不错。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吗?

   生4:老师,穷青年得了大宅子,是举例还是比喻?

   师:你怎么看?

   生4:我觉得应该是比喻。

   师:说说理由。

   生4:一般举例子应该是实实在在很典型的事,可是这个譬如好像是虚构的一件事,根本就不存在,怎么能做例子呢?

   师:有道理。你怎么就想到这是比喻呢?

   生4:凭感觉。

   师:哪个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5:这篇文章是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大宅子与文化遗产两者之间有相似点,所以构成了比喻。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鲁迅在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呢?

   生5:我这本辅导书上就这样说的。

   师:你这也是“拿来”的,只不过有点机械照搬。我觉得,读书最好先不要看什么辅导书,还是要从文章中去找答案。有一个问题要先解决,就是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请大家再仔细读课文。

   (生读书)

   生6:好像不是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的吧。

   师:依据?

   生6:前半部分批判一味地送去,像送古董,送古画,送梅兰芳,鲁迅对这些“送”,很反感,语言很有讽刺性。而且这些“送”都是送给外国,是讨好外国人,他认为送去是遗害子孙的做法,所以要拿来,按常理,应该是从外国“拿”。

   师:从外国“拿”什么呢?

   生6:说不好,也应该是“学艺”上的吧。

   师:大家看书,看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到答案。……好,你来。

   生7:最后一句:“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

   师: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说的太好了。大家鼓励一下。(生鼓掌)

   生8:前半部分批判送去主义,所举例子也都是学术文艺即文化方面的。 4页,当前第11234

   师:很有道理。那么,大家想一想,鲁迅阐述拿来主义,为什么要从批判送去主义入手呢?

   生9:“送去主义”会带来灾难甚至亡国灭种,所以不应该“送去”。

   师:鲁迅反对“送去”?

   生10:鲁迅只是反对那种一味地送去,第5段有一句话:“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鲁迅并不反对送去,他是主张在平等前提的文化交流的,他反对是那种以讨好外国为目的的“送去主义”。(生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他刚才其实给“送去主义”下了很好的定义。

   生10:但是我不明白,怎么送古典、送古画、送艺术家就是“送去主义”,各国之间有正常的文化交流,怎么就成了了媚外呢?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大家看课下注解,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好,哪个同学?

   生4:注解⑦说《大晚报》上对徐悲鸿等举办画展,评论为“切合苏俄盛行之象征主义”,鲁迅好像对这种评论很蔑视,认为这种言论是典型的媚外言论。

   生11:送古董、送古画的主体是“国民党政府”,他们这种行为本身也是有讨好外国人的成分在。

   师:可不可以这么理解,鲁迅批判送去主义,其矛头实际是指向有媚外倾向的国民政府与一些媒体。

   生10:但鲁迅字里行间明显对几位“大师”与梅兰芳有讽刺意味,像“捧着”、“一路挂过去”、“活人替代了古董”等等,我不明白。

   师:哪个同学能谈谈这个问题?

   生12:我觉得就是讽刺。“大师”加了引号,“捧”画出谦卑恭敬的神态。

   师:可是,那几位“大师”是谁呢?刘海粟、徐悲鸿,可是真正的大师;梅兰芳呢,京剧艺术大师……

   生13:抗战期间曾经蓄胡明志,不给日本人唱戏。

   生12:是不是这些大师在这些事上做得确实有失国格,人都可能犯错误嘛。(生笑)

   师:大家课下可以查查资料。是不是有可能鲁迅在这骂错了人呢?过去把鲁迅神化,很不好,那正是鲁迅所反对的。但就这篇文章来看,鲁迅批判“送去主义”思想时,所举的这些例子是恰当的;但若了解了相关史实后,我们可能会发现,鲁迅对梅兰芳等大师的讽刺有些不当,鲁迅的视野有时也有局限性。

   生14: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就是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的危害时,为什么要提到尼采? 

   师:哪个同学给解释一下?……好,你说说吧。

   生15:……我对尼采不太了解,课下注释说他以太阳自命,后来发疯而死。鲁迅的意思好像是尼采整天沉迷于幻想中以至疯死,是不是说自诩太阳就是疯话。

   师: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有什么关系呢?

   生15:说不好。

   师:看书。

   生15:“中国也不是”,是不是说中国也不是太阳,不能只是给予,也就是不能只是送去,还应该拿来。

   师:送去主义者的言论与尼采自诩太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这种说理方法叫做“类比分析”。当然,鲁迅是很崇拜尼采的,刘半农曾经送给鲁迅一幅对联:“托尼思想,魏晋文章。”鲁迅受托尔斯泰和尼采的思想影响是很深的。 4页,当前第21234

   生16:老师,我突然有个想法,鲁迅先生并不是批判“送去主义”,实际上是批判“送去”行为背后的一种心理。

   师:什么心理?

   生16:中国人的自大心理。以天朝上国自居,心理上的优越感使得中国人不屑向西方学习。

   师:能具体分析吗?

   生16:外国有什么,我们也有,而且比外国早多少年。外国有象征主义,我们中国也有象征主义,京剧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我们的象征主义比你们早多了。

   师:沉迷于这种虚幻的优越感中,往往就不能正视自己,不能正视现实。你分析得也有道理。鲁迅曾说过,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了吧。好,你来。

   生17:把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彻底,就越能说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师:按常规,议论性文字必须有正面说理的文字。前半部分从反面分析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接下来应该谈——

   生:(小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师:看看鲁迅是怎么阐述的吧。(生读书)

   生18:举了大宅子的例子。

   生5:是比喻。

   师:准确地说是比喻论证。先看看有没有高度概括如何拿来的词语或句子。

   生5:“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生18:占有,挑选。

   师:“占有”就是“要拿来”。“挑选”就是——

   生:(小声)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师:看书,请大家从关于大宅子的两段比喻论证中找到对“占有”“挑选”的形象阐释。

   生19:“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说的是“占有”,也就是要敢于“拿来”。

   师:拿来什么?

   生19:文化遗产。

   师:我的理解应该是对外国的文化要敢于“拿来”。这外国文化包括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外国现代的文化。鲁迅批判了三种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做法,哪三种?

   生:(小声)“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一把火烧光……是昏蛋”;“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是废物”。

   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敢于拿来,有所选择。如何选择?

   生20:看见鱼翅,吃掉;看见鸦片,送到药房;烟枪和烟灯,大部分毁掉;姨太太,各自走散。

   师:刚才说这是比喻论证,谁能从这个角度再具体分析一下?

   生21: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指有毒的东西,其他的指腐朽落后的东西。

   师:鸦片是只是有毒吗?

   生21:有害又有益,所以要让其发挥有益的一面。

   师:鲁迅所阐述的拿来主义思想不只适用于对待外来文化,也适用于古代文化遗产的继承;不只在当时有震撼作用,今天同样有意义。现在讲开放,讲多元,讲与国际接轨,“拿来主义”的思想仍是人们要借鉴的。课下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4页,当前第31234

   生:(小声)唉!

   师:怎么?有意见?通过如上的解读,我们对《拿来主义》这一课做了宏观与微观的了解。但文章不厌百回读,经典文章更是常读常新,下面请大家再读这篇杂文,希望能有自己的新理解,或者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读书)

   生6:老师,有一处我不太明白。说到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的时候,举了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等等,这里面除了美国的电影属于文化外,其他的都不是,这样举例是不是有问题呢?

   师:很好的问题,敢于挑战大师,需要勇气,更需要思想。

   生1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是不是病句?

   师:是不规范的句子。

   生16:说大宅子为什么要说“做了女婿换来的”?课下注解说,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不太理解。

   师:这种写法被人称作“挂角一将”的写法,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特点,其是优是劣,大家可以去评价。鲁迅与邵洵美之间的论争文学史上早有定论,但课下关于邵洵美的注解明显是不公正不实事求是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会印发给大家的;有一本书《鲁迅和他骂过的人》,有时间大家找来可以读一读。鲁迅的文章不是完美无瑕,有不足,也有争论,我们读鲁迅,要把他做为一个人去读;读他的文章,要按文章阅读规律去读。这样,才会发现一个真实的鲁迅,才会读出文章的滋味,进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4页,当前第41234

再来一篇
上一篇:张衡传 下一篇:高二《都江堰》教案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