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水解(精选17篇)
盐类水解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的本质。
理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的概念;探讨的规律;运用的知识。其中,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的实质,并为研究规律提供依据。的规律是核心,它是原理的具体化,并使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最后,运用演绎法,讨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对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知识准备(布置预习作业 ):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因此可把盐理解为是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完成的,又因为酸有强酸、弱酸,碱有强碱、弱碱,所以生成的盐就有四种,即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强碱盐。要求上述四种类型的盐各举出2—3例(写化学式)
2.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引入新课。 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3-1]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盛有固体Na2CO3和NH4Cl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引出课题。
3.对于“的本质”, 建议通过分析CH3COONa、AlCl3的水解,引导学生总结出的本质。
4.对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学生只有理解了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的本质和条件;而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只要求学生会判断该类盐能水解就可以了,不要扩展。
5.在讲解如何书写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时,要强调说明以下问题:
①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②一般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的量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如H2CO3,NH3·H2O等)
③多元弱酸的盐的水解反应分步写方程式,但以第一步为主(如H2CO3);多元弱碱盐水解不分步写(如AlCl3)。
④反应可视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6.“影响的外界因素”的教学,对于重点中学,可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自主探究;对于普通中学,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盐本身的性质才是主要因素,渗透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7.对于“的利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溶液的配制、除杂外,在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如化肥混施、明矾净水,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8.本节内容结束前,总结归纳知识的应用,以便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一
重点:理解的本质
难点: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第一课时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向盛有 , , 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
(2)用 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 ,
并记录:
:
【设疑】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讲解】这是由于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盐类的水解及其实质。
【设疑】同样是盐溶液为什么有的显碱性,有的显酸性?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设疑】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③ 溶液
(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由于 结合 的能力与 的能力相当,使溶液中 与 仍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
(三)随堂练习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的是( )
A. B. C. D.
2.判断下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脓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5.为了使 溶液中 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适量盐酸 B.适量 溶液
C.适量KOH溶液 D.适量KHS溶液
(四)总结、扩展
1.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和 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的类型和规律
(1)通常程度是很小的,而且是可逆的。
(2)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①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是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使溶液显酸性。如: 等。
②强碱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原因是弱酸根发生水解,生成对应弱酸,使溶液显碱性,如: 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 等。
④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此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不宜向学生补充)
a.酸强于碱,显酸性,如 ;
b.碱强于酸,显碱性,如
c.酸碱相当,显中性,如
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 等。
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 等。
3.扩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
(2)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了硅酸钠作配料,试说明这种配料的有关性质和作用。
板书设计
一、盐的组成类别
1.强酸强碱盐:如 等;
2.强酸弱碱盐:如 等;
3.弱酸弱碱盐:如 等;
4.弱酸弱碱盐:如 等;
二、实验测定盐溶液的 是不是都等于7
1.测蒸馏水 ;
2.测 溶液 ;
3.测 溶液 ;
4.测 溶液 值。
列表比较:
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是盐溶液的(2)(3)(4)三种溶液 会有显著差异呢?
:强酸强碱盐 ;
:强碱弱酸盐 ;
:强碱强酸盐 ;
剖析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
与 电离出来 结合成弱电解质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减少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碱性增强。
与 电离出来的 结合生成弱碱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促使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只电离。溶液显中性。
三、引出水解定义,归纳水解一般规律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或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
2.水解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盐类水解 篇2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影响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的应用。
教学难点: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设疑】影响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和
C.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 NaHSO4、 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盐类水解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最后,运用演绎法,讨论盐类水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对盐类水解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知识准备(布置预习作业 ):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因此可把盐理解为是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完成的,又因为酸有强酸、弱酸,碱有强碱、弱碱,所以生成的盐就有四种,即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强碱盐。要求上述四种类型的盐各举出2—3例(写化学式)
2.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引入新课。 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3-1]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盛有固体Na2CO3和NH4Cl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引出课题。
3.对于“盐类水解的本质”, 建议通过分析CH3COONa、AlCl3的水解,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4.对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学生只有理解了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条件;而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只要求学生会判断该类盐能水解就可以了,不要扩展。
5.在讲解如何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时,要强调说明以下问题:
①盐类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②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的量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如H2CO3,NH3·H2O等)
③多元弱酸的盐的水解反应分步写方程式,但以第一步为主(如H2CO3);多元弱碱盐水解不分步写(如AlCl3)。
④盐类水解反应可视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6.“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的教学,对于重点中学,可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自主探究;对于普通中学,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盐本身的性质才是主要因素,渗透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7.对于“盐类水解的利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溶液的配制、除杂外,在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如化肥混施、明矾净水,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8.本节内容结束前,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以便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一
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第一课时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向盛有 , , 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
(2)用 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 ,
并记录:
:
【设疑】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讲解】这是由于盐类水解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盐类的水解及其实质。
【设疑】同样是盐溶液为什么有的显碱性,有的显酸性?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设疑】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③ 溶液
(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由于 结合 的能力与 的能力相当,使溶液中 与 仍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
(三)随堂练习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的是( )
A. B. C. D.
2.判断下列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脓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5.为了使 溶液中 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适量盐酸 B.适量 溶液
C.适量KOH溶液 D.适量KHS溶液
(四)总结、扩展
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和 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而且是可逆的。
(2)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①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是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使溶液显酸性。如: 等。
②强碱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原因是弱酸根发生水解,生成对应弱酸,使溶液显碱性,如: 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 等。
④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此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不宜向学生补充)
a.酸强于碱,显酸性,如 ;
b.碱强于酸,显碱性,如
c.酸碱相当,显中性,如
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 等。
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 等。
3.扩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
(2)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了硅酸钠作配料,试说明这种配料的有关性质和作用。
板书设计
一、盐的组成类别
1.强酸强碱盐:如 等;
2.强酸弱碱盐:如 等;
3.弱酸弱碱盐:如 等;
4.弱酸弱碱盐:如 等;
二、实验测定盐溶液的 是不是都等于7
1.测蒸馏水 ;
2.测 溶液 ;
3.测 溶液 ;
4.测 溶液 值。
列表比较:
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是盐溶液的(2)(3)(4)三种溶液 会有显著差异呢?
:强酸强碱盐 ;
:强碱弱酸盐 ;
:强碱强酸盐 ;
剖析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
与 电离出来 结合成弱电解质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减少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碱性增强。
与 电离出来的 结合生成弱碱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促使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只电离。溶液显中性。
三、引出水解定义,归纳水解一般规律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或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水解。
2.水解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盐类水解 篇4
教学基本信息
课 题 盐类水解的应用
所属模块及章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内容将化学平衡理论和微粒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分子、离子等微粒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强弱、主次之分;当微粒间的这些相互作用过程可逆时会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微粒的数目保持不变;外界条件改变会引起平衡的移动,使微粒种类、微粒数量及宏观性质或现象发生改变。
盐类水解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反应的调控功能,真切感受到原理对实际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
基于此,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借助“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维方法,应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物质制备、保存、溶液配制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置核心问题是“通过改变影响因素,如何达到促进或抑制盐类水解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盐类水解第三课时,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溶液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大小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引起水解平衡的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实现对盐类水解程度的调控,从而达到生产生活及化学实验中的需要,即实现物质的制备、物质保存及物质配制。具体地说,通过改变影响因素来抑制盐类的水解,实现物质保存、配制和无水氯化物的制备;通过促进盐类水解,实现胶体和tio2的制备。同时盐类水解的应用为第四节“沉淀反应”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因此,本小节内容在选修4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基础
(1)通过“盐类水解前两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及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能够书写简单的盐类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
(2)从已有方法上看,显性方法:初步掌握了“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路和方法;隐性方法:解决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发展点
(1)能够根据需要,通过实验条件或操作的调控,抑制或促进水解;
(2)通过胶体的制备,深化对微粒间相互作用程度的认识,即反应主要,水解次要;
(3)能够依据性质或宏观现象,诊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强弱。
达成目标
借助“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维方法,应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物质制备、保存、溶液配制等实际问题。
3.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说明 本节课采用“分析解释、简单设计”的任务方式,通过控制探究环节的难度和开放度,层层递进,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重在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强酸弱碱盐的配制和保存、制备胶体、无水氯化物和二氧化钛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
(2)会寻找不同水解反应之间的联系,掌握泡沫灭火器的基本原理;
(3)能够依据宏观现象或性质,诊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强弱。
过程与方法
(1)巩固“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的思路和方法;
(2)建立强酸弱碱盐配制和保存、无水氯化物的制备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化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自己进行简单的设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加强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用宏观现象去探究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 (1)掌握强酸弱碱盐的配制和保存、制备胶体、无水氯化物和二氧化钛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
(2)会寻找不同水解反应之间的联系,掌握泡沫灭火器的基本原理;
(3)能够依据宏观现象或性质,诊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强弱;
(4)建立强酸弱碱盐配制和保存、无水氯化物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 (1)无水氯化物和无水硫酸铜的制备原理分析;
(2)能够依据宏观现象或性质,诊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强弱。
(3)会寻找不同水解反应之间的联系,掌握泡沫灭火器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科学探究、实验法。
四、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活动线索 认知发展线索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1
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物质配制和保存问题。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我们知道通过改变浓度或温度,就能引起水解平衡的移动。在实际应用中,就是通过调控盐类的水解程度,从而满足我们的需求。今天我们学习盐类水解的应用。
【展示并提问】这是一瓶配制已久的fecl3溶液,出现了混浊物,请同学们按照分析水溶液的思路分析下,这个混浊物是怎么产生的?
【要求同学给予评价】大家对这名同学的表述是否有疑问?
【追问】fe(oh)3中的oh-来自水的电离,很少,为什么看到了宏观的浑浊现象?
【小结】产生fe(oh)3混浊物这个现象,不仅反映出fe3+与水中oh-的结合,而且是动态的,不断促进水的电离。
【提问】在配制fecl3溶液过程中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
【提问】氯化铁是这么配制,那配制fe2(so4)3溶液、配制cucl2溶液呢?
【提炼规律】有些盐在配制(或保存)中水解程度比较大,为了抑制水解,常加少量相应的酸。
【补充】具体操作时一种是将盐溶解在蒸馏水中,再加少量浓酸抑制水解。还有一种水解程度大的盐先溶解在酸中,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思考】
【黑板书写并用语言描述微观的过程】
【回答】
fe3+不断地结合了水中的oh-,就促进了水的不断电离,从而有越来越多的fe(oh)3生成,就变成混浊物了。
【回答】加盐酸,增大氢离子浓度,抑制了铁离子的水解。
【回答】
配制fe2(so4)3溶液滴加硫酸,配制cucl2溶液滴加盐酸。
通过借助分析水溶液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感受到生成fe(oh)3混浊物,不只是fe3+和水中的oh-的简单结合,更重要是不断地促进了水的电离,是个动态过程。
通过调控ph值,抑制盐类的水解,归纳某些易水解盐配制和保存方法。
环节2
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物质制备问题。
【过渡】在配制和保存盐溶液时,是要抑制水解,有没有利用盐类水解的呢?
【提问】还可以用氢氧化铁胶体作净水剂,回顾下必修阶段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为什么向沸腾蒸馏水中加溶液并煮沸呢?
【追问】为什么要向蒸馏水中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而不用饱和氯化铁溶液直接加热制备呢?
【继续追问】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呢?
【提升】碱中氢氧根的浓度比较大,而且铁离子和碱反应的程度很强,因此,当反应出现时优先考虑反应,若没有发生反应,再考虑水解。而胶体的制备是利用了盐类水解是个缓慢释放的过程,释放出的氢氧根浓度相对较小,能保证生成的物质颗粒度很小,最终生成胶体。
【提问】请你按照“分析水溶液”的思维路径分析解释,为什么加热fecl3•6h2o,生成fe(oh)3,而加热cuso4•5h2o,就能制备无水cuso4呢?
【引导】两个水解反应产物性质不同。
【强调】这与之前在讲化学平衡时不太一样,当水量比较大时,水的一点点改变对他影响不大,浓度视为常数。
【追问】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当生成cu (oh)2和硫酸到达一定量时,能否共存呢?
【提炼主题】
硫酸难挥发,生成cu (oh)2和硫酸到达一定量时,不能共存,同时水分不断蒸发,都抑制了水解。
【提问】采取什么措施就能制备无水fecl3呢?
【提炼规律】
加热制备无水氯化物时,要抑制水解,需要在干燥氯化氢的氛围中加热制备。
【过渡】tio2是一种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各类结构表面涂料、纸张涂层等,工业常用ticl4和水反应制备tio2,中间反应是
ticl4+4h2o ti(oh)4+4hcl制备tio2,请思考:
1.这个反应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2.请你设计,制备tio2的实验条件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操作?
【过渡】通过抑制水解可以制备无水氯化物,通过促进水解能制备tio2。 【回答】
氢氧化铝胶体作净水剂。
【回顾思考】
必修阶段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
【回答】
加热是为了促进铁离子的水解。
【回答】加入到大量水里,目的是促进水解。
若用饱和氯化铁溶液直接加热,水解程度更大,生成沉淀。
【回答】
用氢氧化钠会生成沉淀。
深刻感受到胶体制备的思路方法,即胶体的制备是利用了盐类水解是个缓慢释放的过程,释放出的氢氧根浓度相对较小,能保证生成的物质颗粒度很小,最终生成胶体。
【小组讨论】
【黑板书写并用语言描述微观的过程】
学生1:
加热fecl3•6h2o
fecl3+3h2o
fe(oh)3+3hcl,
加热,使平衡不断向水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fe(oh)3。
同理
加热cuso4•5h2o时,会生成cu (oh)2。
学生2:
fecl3水解生成的盐酸挥发,而硫酸难挥发,水解程度应该不同。
学生3:
在硫酸铜晶体这个体系持续加热,水分被带走了,这个体系水分本身比较少,水分的改变,对平衡影响比较大,平衡就向左移动了。最后制备无水硫酸铜。
【回答】
不能,酸和碱中和。
【回答】
要抑制fe3+的水解,就要增加氢离子浓度,加盐酸。
学生2:盐酸本身含有水分,因此需要干燥的氯化氢抑制氯化铁的水解,制取无水fecl3。
【小组讨论】
【回答】
ticl4和水反应,是水解反应。
【回答】
ti4+结合了水电离的oh-,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因此产生浓度大的氢离子。
【回答】
要生成tio2•x h2o,就要促进盐类水解,因此需要加热条件,在操作时需要在大量水中滴加ticl4。
通过调控,适度水解,制备胶体,并深化对微粒间相互作用程度的认识,即反应是强作用,水解微弱的。
深刻感受到盐类水解的程度和动态的过程。
通过实验事实的对比,寻找fecl3和cuso4水解的不同,从而促进对无水氯化物制备的认识。
从微粒来源和数量及种类改变角度分析反应,发现是ti4+结合了水中的氢氧根,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即发生了水解反应。
通过调控,促进水解,实现tio2的制备。
环节3
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泡沫灭火器原理。
【演示实验】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
【提问】依据现象,你来分析, fe(oh)3沉淀和co2是如何产生的?
【追问】hco3-除了水解,还电离,为什么不考虑hco3-的电离呢?
【提升】
碳酸氢钠溶液因为显碱性,所以hco3-的水解大于电离。将氯化铁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fe3++3h2o fe(oh)3+3h+,hco3-+h2o h2co3+oh-,这两个水解反应发生了关联,促进水解,因此仍然是hco3-的水解为主,电离是次要的。
【课后作业】泡沫灭火器就是依据互促水解原理制备的,所用试剂是饱和硫酸铝溶液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请完成以下问题:
1.请依据“分析水溶液”的思维路径,分析它的工作原理,并写出相应方程式。
2.试剂分别装在玻璃筒和钢制筒两个不同容器内,硫酸铝溶液装在哪个容器呢? 【观察现象】
【小组讨论】
【回答】
fe3++3h2o
fe(oh)3+3h+,
hco3-+h2o
h2co3+oh-,
两个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趋于完全,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
【回答】
现象是生成fe(oh)3沉淀,不是co32-和fe3+的结合。
产物指引着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能够依据宏观现象或性质,诊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主次以及寻找不同水解反应之间的联系,解决互促水解问题。
六、板书设计
盐类水解的应用
盐类水解 篇5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和
c.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 nahso4、 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盐类水解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最后,运用演绎法,讨论盐类水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对盐类水解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知识准备(布置预习作业):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因此可把盐理解为是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完成的,又因为酸有强酸、弱酸,碱有强碱、弱碱,所以生成的盐就有四种,即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强碱盐。要求上述四种类型的盐各举出2—3例(写化学式)
2.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引入新课。 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3-1]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盛有固体na2co3和nh4cl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引出课题。
3.对于“盐类水解的本质”, 建议通过分析ch3coona、alcl3的水解,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4.对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学生只有理解了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条件;而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只要求学生会判断该类盐能水解就可以了,不要扩展。
5.在讲解如何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时,要强调说明以下问题:
①盐类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②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的量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如h2co3,nh3·h2o等)
③多元弱酸的盐的水解反应分步写方程式,但以第一步为主(如h2co3);多元弱碱盐水解不分步写(如alcl3)。
④盐类水解反应可视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6.“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的教学,对于重点中学,可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自主探究;对于普通中学,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盐本身的性质才是主要因素,渗透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7.对于“盐类水解的利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溶液的配制、除杂外,在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如化肥混施、明矾净水,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8.本节内容结束前,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以便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
第 1 2 页
盐类水解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最后,运用演绎法,讨论盐类水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对盐类水解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知识准备(布置预习作业 ):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因此可把盐理解为是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完成的,又因为酸有强酸、弱酸,碱有强碱、弱碱,所以生成的盐就有四种,即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强碱盐。要求上述四种类型的盐各举出2—3例(写化学式)
2.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引入新课。 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3-1]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盛有固体Na2CO3和NH4Cl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引出课题。
3.对于“盐类水解的本质”, 建议通过分析CH3COONa、AlCl3的水解,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4.对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学生只有理解了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条件;而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只要求学生会判断该类盐能水解就可以了,不要扩展。
5.在讲解如何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时,要强调说明以下问题:
①盐类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②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的量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如H2CO3,NH3·H2O等)
③多元弱酸的盐的水解反应分步写方程式,但以第一步为主(如H2CO3);多元弱碱盐水解不分步写(如AlCl3)。
④盐类水解反应可视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6.“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的教学,对于重点中学,可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自主探究;对于普通中学,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盐本身的性质才是主要因素,渗透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7.对于“盐类水解的利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溶液的配制、除杂外,在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如化肥混施、明矾净水,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8.本节内容结束前,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以便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一
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第一课时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向盛有 , , 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
(2)用 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 ,
并记录:
:
【设疑】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讲解】这是由于盐类水解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盐类的水解及其实质。
【设疑】同样是盐溶液为什么有的显碱性,有的显酸性?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设疑】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③ 溶液
(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由于 结合 的能力与 的能力相当,使溶液中 与 仍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
(三)随堂练习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的是( )
A. B. C. D.
2.判断下列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脓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5.为了使 溶液中 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适量盐酸 B.适量 溶液
C.适量KOH溶液 D.适量KHS溶液
(四)总结、扩展
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和 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而且是可逆的。
(2)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①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是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使溶液显酸性。如: 等。
②强碱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原因是弱酸根发生水解,生成对应弱酸,使溶液显碱性,如: 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 等。
④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此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不宜向学生补充)
a.酸强于碱,显酸性,如 ;
b.碱强于酸,显碱性,如
c.酸碱相当,显中性,如
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 等。
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 等。
3.扩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
(2)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了硅酸钠作配料,试说明这种配料的有关性质和作用。
板书设计
一、盐的组成类别
1.强酸强碱盐:如 等;
2.强酸弱碱盐:如 等;
3.弱酸弱碱盐:如 等;
4.弱酸弱碱盐:如 等;
二、实验测定盐溶液的 是不是都等于7
1.测蒸馏水 ;
2.测 溶液 ;
3.测 溶液 ;
4.测 溶液 值。
列表比较:
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是盐溶液的(2)(3)(4)三种溶液 会有显著差异呢?
:强酸强碱盐 ;
:强碱弱酸盐 ;
:强碱强酸盐 ;
剖析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
与 电离出来 结合成弱电解质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减少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碱性增强。
与 电离出来的 结合生成弱碱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促使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只电离。溶液显中性。
三、引出水解定义,归纳水解一般规律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或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水解。
2.水解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盐类水解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最后,运用演绎法,讨论盐类水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对盐类水解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知识准备(布置预习作业 ):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因此可把盐理解为是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完成的,又因为酸有强酸、弱酸,碱有强碱、弱碱,所以生成的盐就有四种,即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强碱盐。要求上述四种类型的盐各举出2—3例(写化学式)
2.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引入新课。 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3-1]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盛有固体Na2CO3和NH4Cl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引出课题。
3.对于“盐类水解的本质”, 建议通过分析CH3COONa、AlCl3的水解,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4.对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学生只有理解了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条件;而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只要求学生会判断该类盐能水解就可以了,不要扩展。
5.在讲解如何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时,要强调说明以下问题:
①盐类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②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的量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如H2CO3,NH3·H2O等)
③多元弱酸的盐的水解反应分步写方程式,但以第一步为主(如H2CO3);多元弱碱盐水解不分步写(如AlCl3)。
④盐类水解反应可视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6.“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的教学,对于重点中学,可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自主探究;对于普通中学,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盐本身的性质才是主要因素,渗透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7.对于“盐类水解的利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溶液的配制、除杂外,在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如化肥混施、明矾净水,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8.本节内容结束前,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以便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
第 1 2 页
盐类水解 篇9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和
C.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 NaHSO4、 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盐类水解 篇10
【环节一:自主复习】
情境素材
1. 焊接钢铁时常用的焊药含nh4cl,其作用是消除焊接处的铁锈。
2. 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用水调成糊状,可以去除灶台或水泥地上的油污。
3. “肥混灰,灰混肥,肥灰相混损肥粪”
盐
分析内容 nh4cl k2co3
加盐前水的电离平衡
加盐时,盐的电离方程式
进一步变 化 生成的弱电解质
水的电离平衡移动
用水解离子方程式解释应用原理 nh4cl溶液可用于去除铁锈
k2co3溶液可去除油污
【环节二:明确目标】
1、 通过分析情境素材,树立微粒观、变化观,再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能够熟练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 基于微粒观、平衡观,能举例分析盐类水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盐类水解的原理;盐类水解的应用。
【环节三:任务合作】
任务合作:再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再分析盐类水解的应用
步骤1:思考交流
1、评价与订正“自主复习”的书写。
2、下列几种盐溶液: ①kclo ②ch3coona ③nh4no3 ④cucl2 ⑤na2so4 ⑥kcl
⑴呈酸性的有 ;呈碱性的有 ;呈中性的有 ;
⑵写出上述物质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步骤2:总结升华
盐类水解的原理
1、 概念: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 跟水电离出来的 结合生成 的过程。
2、 水解的微粒: u
3、 水解的条件: 生成 u
4、 水解的实质: 水的电离平衡
5、 水解的规律: u
6、 书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
(1)一般形式:弱离子+h2o 弱电解质+h+(或oh-)
(2)方法要求:
一判断:判断弱离子,书写化学式。
二规范:单水解写“ ”,不标“↑”、“↓”;彻底的双水解写“=”,要标“↑”、“↓”
三注意:多元弱酸根 书写,多元弱碱阳离子一步完成。
步骤3:迁移应用
请分别用相对应的水解离子方程式解释下列盐类水解的应用。
①生活:热的纯碱液去油污效果更好。
②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的hcl。
③工业:泡沫灭火器的药品分别是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
结合上述实例小结:
盐类水解的外因: 等
【环节四:归纳总结】
请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依据其关联,完善下列思维导图。
【环节五:考题赏析】
1.(20xx)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
a.氯化铵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饱和石灰水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hcooh+h2o hcoo— + h3o+
b、co2+h2o hco3— + h+
c、co32— + h2o hco3— + oh—
d、hs— + h2o s2— + h3o+
3. (全国卷ⅰ)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来源:皮皮范文网]
b. 源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k2co3与hn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4.化合物socl2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为77℃,在盛有10ml水的锥形瓶中,小心滴加8滴~10滴socl2,可观察到剧烈反应,液面上有白雾形成,并有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该气体可使滴有品红试液的滤纸褪色,轻轻摇动锥形瓶,等白雾消失后,往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hno3的白色凝乳状沉淀析出。
(1)写出socl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cl3溶液蒸干灼烧得不到无水alcl3,而用socl2与alcl3•6h2o混合共热,可得无水alcl3,其原因是
盐类水解 篇11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和
C.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 NaHSO4、 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盐类水解 篇12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1] [2] 下一页
盐类水解 篇13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和
C.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 NaHSO4、 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盐类水解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最后,运用演绎法,讨论盐类水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对盐类水解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知识准备(布置预习作业 ):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因此可把盐理解为是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完成的,又因为酸有强酸、弱酸,碱有强碱、弱碱,所以生成的盐就有四种,即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强碱盐。要求上述四种类型的盐各举出2—3例(写化学式)
2.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引入新课。 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3-1]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盛有固体Na2CO3和NH4Cl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引出课题。
3.对于“盐类水解的本质”, 建议通过分析CH3COONa、AlCl3的水解,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4.对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学生只有理解了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条件;而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只要求学生会判断该类盐能水解就可以了,不要扩展。
5.在讲解如何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时,要强调说明以下问题:
①盐类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②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的量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如H2CO3,NH3·H2O等)
③多元弱酸的盐的水解反应分步写方程式,但以第一步为主(如H2CO3);多元弱碱盐水解不分步写(如AlCl3)。
④盐类水解反应可视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6.“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的教学,对于重点中学,可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自主探究;对于普通中学,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盐本身的性质才是主要因素,渗透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7.对于“盐类水解的利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溶液的配制、除杂外,在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如化肥混施、明矾净水,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8.本节内容结束前,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以便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一
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第一课时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向盛有 , , 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
(2)用 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 ,
并记录:
:
【设疑】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讲解】这是由于盐类水解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盐类的水解及其实质。
【设疑】同样是盐溶液为什么有的显碱性,有的显酸性?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设疑】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1] [2] [3] [4] 下一页
盐类水解 篇15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和
C.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 NaHSO4、 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盐类水解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最后,运用演绎法,讨论盐类水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对盐类水解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知识准备(布置预习作业 ):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因此可把盐理解为是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完成的,又因为酸有强酸、弱酸,碱有强碱、弱碱,所以生成的盐就有四种,即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强碱盐。要求上述四种类型的盐各举出2—3例(写化学式)
2.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引入新课。 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3-1]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盛有固体Na2CO3和NH4Cl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引出课题。
3.对于“盐类水解的本质”, 建议通过分析CH3COONa、AlCl3的水解,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4.对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学生只有理解了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条件;而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只要求学生会判断该类盐能水解就可以了,不要扩展。
5.在讲解如何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时,要强调说明以下问题:
①盐类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②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的量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如H2CO3,NH3·H2O等)
③多元弱酸的盐的水解反应分步写方程式,但以第一步为主(如H2CO3);多元弱碱盐水解不分步写(如AlCl3)。
④盐类水解反应可视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6.“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的教学,对于重点中学,可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自主探究;对于普通中学,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盐本身的性质才是主要因素,渗透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7.对于“盐类水解的利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溶液的配制、除杂外,在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如化肥混施、明矾净水,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8.本节内容结束前,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以便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一
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第一课时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向盛有 , , 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
(2)用 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 ,
并记录:
:
【设疑】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讲解】这是由于盐类水解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盐类的水解及其实质。
【设疑】同样是盐溶液为什么有的显碱性,有的显酸性?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设疑】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③ 溶液
(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由于 结合 的能力与 的能力相当,使溶液中 与 仍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
(三)随堂练习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的是( )
A. B. C. D.
2.判断下列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脓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5.为了使 溶液中 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适量盐酸 B.适量 溶液
C.适量KOH溶液 D.适量KHS溶液
(四)总结、扩展
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和 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而且是可逆的。
(2)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①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是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使溶液显酸性。如: 等。
②强碱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原因是弱酸根发生水解,生成对应弱酸,使溶液显碱性,如: 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 等。
④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此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不宜向学生补充)
a.酸强于碱,显酸性,如 ;
b.碱强于酸,显碱性,如
c.酸碱相当,显中性,如
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 等。
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 等。
3.扩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
(2)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了硅酸钠作配料,试说明这种配料的有关性质和作用。
板书设计
一、盐的组成类别
1.强酸强碱盐:如 等;
2.强酸弱碱盐:如 等;
3.弱酸弱碱盐:如 等;
4.弱酸弱碱盐:如 等;
二、实验测定盐溶液的 是不是都等于7
1.测蒸馏水 ;
2.测 溶液 ;
3.测 溶液 ;
4.测 溶液 值。
列表比较:
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是盐溶液的(2)(3)(4)三种溶液 会有显著差异呢?
:强酸强碱盐 ;
:强碱弱酸盐 ;
:强碱强酸盐 ;
剖析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
与 电离出来 结合成弱电解质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减少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碱性增强。
与 电离出来的 结合生成弱碱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促使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只电离。溶液显中性。
三、引出水解定义,归纳水解一般规律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或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水解。
2.水解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盐类水解 篇1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最后,运用演绎法,讨论盐类水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对盐类水解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知识准备(布置预习作业):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因此可把盐理解为是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完成的,又因为酸有强酸、弱酸,碱有强碱、弱碱,所以生成的盐就有四种,即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强碱盐。要求上述四种类型的盐各举出2—3例(写化学式)
2.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引入新课。 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3-1]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盛有固体na2co3和nh4cl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引出课题。
3.对于“盐类水解的本质”, 建议通过分析ch3coona、alcl3的水解,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4.对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学生只有理解了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条件;而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只要求学生会判断该类盐能水解就可以了,不要扩展。
5.在讲解如何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时,要强调说明以下问题:
①盐类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②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的量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如h2co3,nh3·h2o等)
③多元弱酸的盐的水解反应分步写方程式,但以第一步为主(如h2co3);多元弱碱盐水解不分步写(如alcl3)。
④盐类水解反应可视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6.“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的教学,对于重点中学,可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自主探究;对于普通中学,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盐本身的性质才是主要因素,渗透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7.对于“盐类水解的利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溶液的配制、除杂外,在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如化肥混施、明矾净水,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8.本节内容结束前,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以便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
--方案一
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第一课时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向盛有 , , 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
(2)用 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 ,
并记录:
:
【设疑】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讲解】这是由于盐类水解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盐类的水解及其实质。
【设疑】同样是盐溶液为什么有的显碱性,有的显酸性?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设疑】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③ 溶液
(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由于 结合 的能力与 的能力相当,使溶液中 与 仍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
(三)随堂练习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的是( )
a. b. c. d.
2.判断下列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脓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5.为了使 溶液中 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适量盐酸 b.适量 溶液
c.适量koh溶液 d.适量khs溶液
(四)总结、扩展
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和 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而且是可逆的。
(2)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①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是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使溶液显酸性。如: 等。
②强碱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原因是弱酸根发生水解,生成对应弱酸,使溶液显碱性,如: 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 等。
④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此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不宜向学生补充)
a.酸强于碱,显酸性,如 ;
b.碱强于酸,显碱性,如
c.酸碱相当,显中性,如
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 等。
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 等。
3.扩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
(2)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了硅酸钠作配料,试说明这种配料的有关性质和作用。
板书设计
一、盐的组成类别
1.强酸强碱盐:如 等;
2.强酸弱碱盐:如 等;
3.弱酸弱碱盐:如 等;
4.弱酸弱碱盐:如 等;
二、实验测定盐溶液的 是不是都等于7
1.测蒸馏水 ;
2.测 溶液 ;
3.测 溶液 ;
4.测 溶液 值。
列表比较:
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是盐溶液的(2)(3)(4)三种溶液 会有显著差异呢?
:强酸强碱盐 ;
:强碱弱酸盐 ;
:强碱强酸盐 ;
剖析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
与 电离出来 结合成弱电解质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减少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碱性增强。
与 电离出来的 结合生成弱碱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促使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只电离。溶液显中性。
三、引出水解定义,归纳水解一般规律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或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水解。
2.水解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